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猜想找尋天堂星球的方法

只要找尋那些行星是有日頭和黑夜,它們一定是學校星球和伊甸園星球,

聖經也說過,地獄是永遠的黑暗, 猜想地獄星球是沒有恆星和陽光,因此地獄生活的人,需要永遠燃燒的火來照明和取暖.  因此沒有恆星,永遠黑暗的星球就一定是屬於地獄的星球.


聖經說過,在天堂
「城門白晝總不關閉,在那裏沒有黑夜。」啟示錄21:25
因此宇宙中,那些永遠有恆星照射,沒有黑夜的行星,一定是屬於天堂的星球.
然後我知道宇宙是有永遠日頭的行星.
天文學家曾發現,宇宙存在兩個恆星互相繞著對方旋轉,因此猜想在這兩個恆星中間的行星,會是永遠的光明而沒有黑夜的日子.

上帝就是用沒有恆星的行星做地獄,有日頭和黑夜的行星是學校,而永遠光明的行星是天堂.上帝用這個方法給我們能夠分辨那個行星是地獄、學校和天堂.

因此天文學家只要找尋位於互相繞著對方旋轉兩個恆星之中的可給人類居住的行星,我敢肯定,那個行星一定會是天堂星球.

因此美國可以帶領全世界的天文學家,利用大家的高科技去找尋兩個恆星互相繞著對方旋轉,然後無論有沒有找到中間位置的行星,傳遞「666」數字的電訊便可以了嗎?
要知道在天堂的科技一定是高過地球.
全人類不要再內戰爭地土,不如一起合作找尋天堂嗎? 只要找到地球科技更高的天堂,或許就能請他們到地球,然後帶領地球人移民到另一個星球了. 要知道天堂的人像聖靈一樣善良的.

學校的人不能移民太空,只能找尋天堂的星球,給它們電訊,當天堂星球找到我們之後,或者會派使者暗地裡來探訪地球吧?

666是完美的數目,相反是999,意思是危險需要求助.  如果有天地球面臨人類滅絕的危機,可以向天堂星球發出999的求救信號,那麼善良的天使就會派人來救地球人了.
存在兩個恆星互相繞着對方旋轉嗎?
2017-09-03 由 星空天聞 發表于科學

我們所在的太陽系是只存在一個太陽,其他的行星都是圍繞其旋轉。那要是假如存在另外一個太陽呢?




兩顆恆星在各自軌道上圍繞對方旋轉,旋轉中心是它們的質量中心,相信理科生都在高中物理中看見過這種題目,那麼現實中存在這種恆星系統嗎?


經過科學家兩個世紀研究,我們所可視的恆星還一半以上都是這種恆星系統。目前關於形成雙星的起源有兩種說法,一種是由重力捕獲將兩顆恆星結合在一起組成雙星系統,但是經過計算髮現其實想要需要三個天體,依據能量守恆定律會要一個天體帶走被捕獲天體的能量,只不過在三顆恆星相互擾動對方的軌道情況下,系統會甩出三顆中的一顆,留下的兩顆會形成穩定的雙星。




另一種起源說法是質量傳輸和吸積,就是一個比較大的恆星形成過程半徑大到一定程度,有些物質會進入伴星的引力範圍,然後就出現一個超級壯觀的現象,大的恆星將物質傳輸到小的恆星上,這個過程特別難看見。在傳輸物質過程中,如果傳輸速度過快,就會有部分物質被吹出雙星系統,這時候雙星系統就會變輕。那麼我們研究這個有什麼用呢?


雙星系統幫助我們測定恆星質量,科學家可以藉此更好認識恆星形成的過程,計算出雙星系統的總角動量。既然存在兩個恆星互相圍繞對方旋轉,那麼三個恆星呢?還真有,在英仙座的大陵五就是三顆恆星系統。再過分一點,六個恆星呢?這個也有,雙子座的北河二就是六顆恆星系統。

https://kknews.cc/zh-hk/science/xnm8qer.html
首度發現地球級的流浪行星

November 10, 2020 by 台北 天文館 Tagged: 微重力透鏡效應, 恆星, 流浪行星, 系外行星天文, 自然科學



迄今已發現 4 千多顆系外行星。儘管許多系外行星與太陽系行星大不同,但共同點都是圍繞恆星運行。然而,行星形成理論有種流浪行星(Rogue planet),不屬於任何恆星。2011 年 OGLE 小組提出銀河系此類行星存在的證據,後續研究認為銀河系有 2 倍恆星數量的木星質量級流浪行星,最近 OGLE 天文學家於《Astrophysical Journal Letters》期刊發表,發現迄今最小的流浪行星。

論文作者表示,由於流浪行星幾乎不發輻射,也不繞行任何恆星,因此無法用傳統方法發現。但還是能透過重力透鏡效應發現。如果天體(恆星或行星)在地球與遙遠恆星之間經過,重力會偏轉並聚焦遠方恆星的光,恆星會短暫增亮。但觀察微透鏡的機會非常渺茫,如果僅觀察一顆恆星,可能要近 100 萬年才能看到一次事件。因此團隊必須監視銀河系中心億萬顆恆星。

28 年前華沙大學天文學家就領導 OGLE 計畫。目前 OGLE 天文學家使用智利拉斯坎帕納斯天文台的 1.3 公尺華沙望遠鏡。將望遠鏡對準銀河系中心區域數億顆恆星,尋找改變亮度的恆星。重力微透鏡並不只觀測亮度變化,還有事件時間,天體質量越小事件越快。恆星引起的事件通常持續數天,行星引起的事件,則僅數小時。因此,科學家宣布發現有史以來最短的微重力透鏡事件 OGLE-2016-BLG-1928 僅 42 分鐘。模型估計質量必定小於地球,可能接近火星質量,且排除與天體 8 個天文單位之內有恆星,因此認為是流浪行星。

天文學家認為流浪行星在恆星周圍的原行星盤形成,與其他行星發生相互作用後彈出。行星形成理論預測,被彈出的行星通常小於地球。因此,研究流浪行星能使我們了解年輕行星系統的演化過程。

Astronomers Confirm a Rogue Earth-Sized Planet Careening Through Our Galaxy

https://technews.tw/2020/11/10/f ... class-rogue-planet/

…………………………………………

這些流浪行星, 很有可能是地獄星球
一輩子漂泊在黑暗,銀河系流浪行星數量可能高達 1,000 億顆

August 25, 2020 by Emma stein Tagged: 地球, 流浪行星, 系外行星, 羅曼太空望遠鏡, 重力透鏡效應, 銀河系天文, 自然科學, 航太科技



地球是顆幸運的行星,不只溫度恰好適合生命繁衍,還有許多兄弟姊妹行星一起定居在太陽系。但在無窮無盡的宇宙中,有無數行星從未見過陽光,一輩子都在星際間漂泊,它們被稱為流浪行星(rogue planet)。一篇最新研究估計,整個銀河系內可能有高達 1,000 億個無家可歸的流浪行星,幾乎要追上銀河系內恆星數量。

流浪行星是指不圍繞任何恆星公轉的行星,想當然,這些行星的天空也不會出現明亮太陽,它們距離恆星非常遙遠,只有永無止盡的黑暗。

俄亥俄州立大學天文學家 Scott Gaudi 表示,宇宙可能充滿了流浪行星,只是礙於無跡可循(無法透過行星凌日或徑向速度法尋找,溫度也沒有高到可以利用紅外光搜索),我們甚至不知哪裡有流浪行星。

但等 NASA 的羅曼太空望遠鏡(Nancy Grace Roman Space Telescope)發射升空,發現這些星際孤兒可能不再是難事。根據俄亥俄州立大學研究生 Samson Johnson 領導的理論研究,預測羅曼太空望遠鏡探測獨立天體的能力將比當今望遠鏡提升 10 倍。

天文學家對流浪行星的發展機制還不太了解,目前普遍認為它們在恆星周圍氣體盤形成,然後與系統其他行星相互作用時被彈出,或其他恆星經過時將行星從原系統內吸出;但流浪行星也有可能是在宇宙孤立的氣體塵埃雲內自發形成,類似恆星的生長方式。想發現這些漂泊在黑暗的行星,羅曼太空望遠鏡將利用重力透鏡效應(gravitational lensing)來捕捉它們身影。

▲ 望遠鏡利用重力透鏡效應發現流浪行星的示意動畫。

來自遠方恆星的光芒在經過流浪行星重力場時會帶來重力透鏡效應,但僅持續幾小時~數天,錯過就永遠消失再難尋。而羅曼太空望遠鏡的觀測視野比哈伯望遠鏡大 100 倍,將聚焦太陽與銀河中心之間 24,000 光年內的流浪行星,可揭開更多流浪行星的位置與質量大小,

研究表明,銀河系內應該有高達 1,000 億顆流浪行星,雖然羅曼太空望遠鏡運氣好的話,頂多只能找到數百個流浪行星,但科學家能根據數據推敲出流浪行星在銀河系內的普及程度。新論文發表在《天文期刊》(The Astronomical Journal)。

https://technews.tw/2020/08/25/n ... e-planet-milky-way/
接近光速運動的物體,因為質量增加,會增加引力嗎?

分類\科學時間\2019-06-13

早上看到網友提問,「兩個近光速的物體之間?還會有萬有引力嗎?」。這個問題很簡單啊,只要有質量的物體肯定有引力存在,但是我把這個問題擴展下,如果一艘飛船接近光速飛行,由於質量增肌了,會對周圍的物體施加更大的引力嗎?

這是我自己給自己設的一個棘手的問題,我只能根據我的理解給出答案,是會。

眾所周知,如果你加速一個物體,它的質量會增加;然而,要理解為什麼會發生這種現象,我們不能認為物體的質量在增加。相反,我們應該考慮它的能量。

在物理學中,質量只是簡單地鎖定了能量。我們稱這種質量為慣性質量。從本質上講,慣性質量就是物體對其運動的任何變化所產生的阻力(包括物體對加速度或方向變化所產生的阻力)。

根據相對論,引力質量總是於慣性質量相同。然而,當我們說到一個物體由於增加速度而質量增加時,我們實際上是在說它的慣性質量增加。

所以當我們把質量看作能量時,我們就能開始理解為什麼一個物體在加速時會增加它的「質量」。

隨著物體速度的增加,它所擁有的能量也隨之增加,這種能量就是我們所說的「質量的增加」(記住,這是慣性質量)。

從而可以知道,在廣義相對論中,引力的來源不再是質量,而是能量動量張量。這意味著引力來自能量,而不是質量。

牛頓有一個錯誤的理解,覺得引力起源於質量,因為質能比動能大得多。但是對於這飛行的宇宙飛船來說,它的動能主導著重力。

所以我給出了這樣的答案,但是我想會有另外的回答,歡迎在評論區告訴我們你的答案吧!
太陽系中行星自轉的詭異規律,質量越笨重的行星反而轉得越快

分類\科學時間\2018-08-06

在太陽系中,幾乎所有的天體都圍繞着太陽運轉,所有的行星都是圍繞着太陽進行公轉。在進行公轉的同時,它們還在自轉,地球也不例外,這就是為什麼有晝夜的原因。根據天文學家長時間的觀測和研究,他們發現所有行星中木星的自轉速度是最快的,它自轉一圈只需要9小時50分3秒。而自轉速度第二快的是土星,它需要10.5小時來完成一圈的自轉。往後的天王星和海王星分別需要17個小時和16個小時。

太陽系中體積最小的水星自轉一周大約需要58天,而金星自轉則需要243天(這裏的天指的是地球日)。看到這裏不少人就會疑惑了,為什麼體積越大的行星自轉的速度越快呢?對於這個問題,存在着一個普遍的說法。該說法認為巨行星的質量越大,因此它們的引力也變大,從而引力範圍也增大。

引力大的行星會吸引宇宙中的小行星和隕石等天體撞擊他們,而這些小行星和隕石自身帶有高速度,所以在被撞擊之後加快了行星的自轉速度。

那反過來說,質量小的行星自轉速度就會很慢嗎?其實不然,我們發現太陽系中質量比較小的行星都比較靠近太陽,它們會受到太陽的潮汐鎖定影響,例如水星和金星。儘管它們不是完全被金星潮汐鎖定,但是太陽引力對它們造成了很大的影響。所以如果它們完全被鎖定的話,那麼金星和水星的自轉周期應該是一樣的。

太陽系中唯有一顆行星的自轉方向與眾不同,它就是金星。金星的自轉方向是自西向東,也就是說在金星上太陽是從西邊出來的。至於是什麼造成了金星獨特的自轉方向,目前還沒有一個明確的說法。
每日頭條行星的自轉周期為什麼不相同?科學家給出了答案

分類\科學時間\2019-02-12

「坐地日行八萬里,巡天遙看一千河」此話不假,即便我們不動,因為地球在自轉的原因,我們也是隨着旋轉的。地球旋轉的快慢都是由參照物決定,假如我們拿月球,水星和金星作為參照物,那麼地球的自轉則是比較快的。

地球自轉周期是24小時,月球自轉周期是一個月,金星自轉周期是243天,水星自轉周期是58天。假如我們又拿土星和木星作為參照物的話,那麼地球自轉速度相對就降低了。木星的體積比地球大一千三百倍,但是自轉周期不到十個小時,土星的體積是地球的七百多倍,自轉也就十小時多,確實比地球快很多。

行星自轉的速度差別也比較大,影響因素比較多,比如自身的大小,主恆星的牽引作用,其他行星的引力作用,衛星的引力,其他天體的碰撞。木星和土星之所以擁有較大的自轉速度,是因為自身的體積和質量比較大,再加上距離太陽比較遠,太陽對其的束縛里比較弱。它們屬於氣態行星,質量大因此可以牽引更多的物質,在它們吸取更多物質的時候就像是鞭打的陀螺,馬不停蹄地一直旋轉。

​月球,水星和金星自轉速度比較慢,是因為自身體積質量本身就不大,在衛星以及其他恆星行星的作用下,當質量差距越大,那麼小的天體就會被大的天體所吸引,被潮汐能鎖定之後就會降弱自轉能力。當時間久了之後,天體自轉一周的時間就相當於公轉一周的時間。這裏說的也就是月球和地球這樣一種關係,彼此鎖定,自轉和公轉速度趨向一致。

金星自轉一圈243天,木星只需9個多小時,同是行星為啥差別這麼大

水星自轉一圈58天,金星243天,地球只要24小時,為啥地球這麼快

木星自轉一圈不到十小時,金星卻要多半年,為啥星球越大自轉越快

太陽系9大護法,有一個被開除,八大行星寸步不離守候着太陽

新精氣神理論在太陽系的思考

八大行星排列順序和太陽系八大行星詳細資料

是基石,還是絆腳石,對愛因斯坦相對論的質疑(三)

帶孩子去探索:太陽系的「全家福」

在地球上,為什麼看不到月球的背面

太陽系八大行星

被黑洞吸走的東西都去哪些地方了呢?

宇宙之謎之八大行星

綜合素質要過關,天文地理要知曉!

終於知道了「八大行星」是這八個!

地球公轉一圈自轉了365圏,月亮公轉一圈只自轉一圈,差別咋這大

太陽系中行星自轉的詭異規律,質量越笨重的行星反而轉得越快

在水星上待一天,地球人類過了176天,在金星上待一天時間更長

幾幅圖讓孩子看懂太陽系。

八大行星排列順序 地球是不可取代的

 
每日頭條有比恆星大的行星嗎?論質量沒有,論體積卻不然,這倆恆星太小了

分類\科學時間\2018-09-14

恆星和行星是不同級別的天體,從行星通常都是圍繞恆星運行就能發現恆星的質量肯定要比行星大得多,比如在我們的太陽系中,個頭和質量最大的行星木星,體積和質量都只是太陽的1‰,而其他的七大行星加起來也只是木星的2/5,太陽系中的行星跟太陽相比差的太遠了。

那麼最大的行星和最小的恆星相比會差多少呢?理論上講最大的行星大概相當於木星質量的13倍,或者說太陽的0.13%,超過這個質量的話,行星會啟動內部的氘核聚變成為褐矮星,只有達到木星80倍或者太陽的0.8%的星體才能成為真正的恆星,因為這個質量下的星體通常就可以啟動內部的氫核聚變而成為恆星了。那麼很顯然,最大的行星只是木星的13倍,而最小的恆星則需要達到木星的80倍,中間差了60多個木星的質量,所以行星和恆星相比的話還是差的很遠的.

如果說宜居行星的話,那就和最小的恆星差得更遠了,以我們地球上的生命形成模式來衡量,必須是有著像地球這樣的陸地表面的星球才可以,那麼這就有了一個範圍更窄的限制,因為已經發現的最小的氣態行星只有地球的三倍質量,也就是說質量達到三倍地球的行星,就有可能成為氣態行星,這類行星沒有陸地這樣的岩質表面,而且表面的氣壓很大,可以將氣體壓成液態,所以肯定是不宜居的。

不過如果單論個頭的話,某些行星(宜居行星除外)卻是可以超過恆星的,木星是太陽系中的龐然大物,體積比我們的地球大了1300倍,但是有的行星卻比木星更大,比如TAP26b這顆熱木星,體積是木星的1.66倍。但是體積較小的恆星卻可以比木星還小。

比如迄今為止發現的最小的恆星EBLM J0555-57Ab,直徑只相當於木星的84%,也就是說它的個頭還沒有木星大,只和土星相當,另一顆編號為2MASS J05233822-1403022的恆星和它個頭差不多,都屬於最小恆星之列,然而它們的質量卻比木星大了80多倍,其內部進行著相對較為緩慢的氫核聚變,理論上它們的壽命可以長達幾千億年,而我們的太陽的壽命只有100億年左右。

宇宙中是否存在比行星更小的恆星?讓科學家來告訴你答案

行星質量增加會成為恆星,那麼地球能成為恆星嗎?連木星都沒可能

這顆星球雖然是一顆行星,卻有成為恆星的潛質,在宇宙中十分少見

未來的太陽系會有兩顆恆星?木星:我正在努力成為第二顆太陽

木星想要變成像太陽一樣發光發熱的恆星,需要比現在質量大75倍

體積最大恆星是盾牌座uy,那麼最大行星呢?這行星可比700個木星

冷知識:如果月球消失了 對我們有什麼影響?

行星質量增大會成為恆星,木星能成為恆星嗎?在太陽系中已無可能

木星美麗的外表下隱藏的幾個真相

有網友問:有沒有可能出現半徑為一光年的星球?

木星和太陽成分相近,向木星扔一顆氫彈我們就會得到第二顆太陽?

奇異:宇宙中的10大「怪胎」星體

能不能用氫彈引爆木星,使木星變成太陽(恆星)呢?

理論上,行星質量不會超過地球質量4100倍,這是一個臨界點

木星的體積在太陽系中排行老大,它的存在是否打破宇宙行星之最?

特級地球「開普勒10C」:直徑是地球的2.35倍,質量為地球的17倍

同樣是行星,為什麼木星可能在未來取代太陽?

此星質量比水星還小,個頭卻比木星還大,三天半就一年,還有尾巴

太陽是太陽系的巨無霸,但它也曾經年輕過,強大都是因吃的太多了

木星:太陽系的行星之王

行星的質量不會比恆星大,但是體積可以,這顆行星可比700個木星

比恆星小卻比行星大的奇特天體,個子越小的越重,越大的越輕

太陽系的恆星替補——木星

巨型天體不斷變大, 沒有它人類不復存在?

 
每日頭條

首頁健康娛樂時尚遊戲3C親子文化歷史動漫星座健身家居情感科技寵物

行星質量增加會成為恆星,那麼地球能成為恆星嗎?連木星都沒可能

2018-10-31 由 科普大世界 發表于科學

宇宙中的星體為什麼會分成恆星、行星、小行星等類別呢?簡單的說就是猶豫期本身質量的不同造成的,小行星的質量不斷增加,就會成為圓球形的行星級別的天體,行星的質量不斷增加,也會成為能發光發熱的恆星。可以說質量是決定星體類別的最主要標準。

宇宙中發光發熱的星體大都是恆星,在我們的太陽系中,太陽是唯一的恆星,也是我們地球生物獲取熱量的源泉,太陽系有八大行星, 地球是其中最大的岩質行星,如果地球質量繼續增大的話,會成為氣態行星,那麼如果再繼續增大呢?會成為一顆恆星嗎?

理論上講是這樣的,當地球質量繼續增大的話,就會吸收越來越多的氫和氦等元素,漸漸變成氣態行星,並且星體以這兩種元素為主,達到一定程度的時候,就可以引發氫核聚變,成為恆星!

然而從太陽系現實條件來看卻根本沒有這種可能性,因為地球的質量實在太小了,木星的質量比地球大了300多倍,然而它仍然還只是顆行星,那麼它有可能會成為恆星嗎?從現有的條件來看,它幾乎沒有任何可以成為恆星的可能。

這是因為木星的質量距離成為恆星還相距甚遠,通常認為恆星的最低質量是太陽的0.08倍,或者說是木星質量的80倍,只有達到這樣質量規模的星體才可以引發內部的氫核聚變,從而成為一顆恆星,想一想,木星的質量已經很大了,是地球的318倍,然而最小的恆星也需要80個木星的質量,這需要的物質太多了,在我們的太陽系中,太陽占據了可見物質總量的99.86%,在剩下的0.14%中,木星又占到了0.1%,所以就把其他所有星體的物質加起來也還不到木星質量的一半,所以這整個太陽系中都沒有物質可以幫助木星大規模增加質量的,因此木星不可能成為恆星。

木星不但成為不了恆星,連褐矮星也成不了,褐矮星是介乎於行星和恆星之間的天體,其最小質量規模為木星的13倍,最大質量規模為木星的80倍,也就是說要成為褐矮星,也要13個木星加起來才可以,這樣就可以點燃星體內部的氘核聚變,不過這種核聚變產生的熱量比較小,而且時間比較短,通常都不到1億年。

點我分享到Facebook

相關文章

木星想要變成像太陽一樣發光發熱的恆星,需要比現在質量大75倍

2018-07-20

宇宙中的物質組成了各種各樣的天體,包括恆星、行星、衛星、矮行星、小行星、彗星、流星體、星際塵埃、星際氣體等天體。

未來的太陽系會有兩顆恆星?木星:我正在努力成為第二顆太陽

2018-10-30

古時候有個傳說,天上有十個太陽。這十個太陽一塊兒烘烤著大地,黎民蒼生都快受不了了,這時有一個英雄出現了。

如果木星成為恆星,一場「恆星之戰」將開始,行星都將成為炮灰

2018-06-17

現在天文學家或所觀測到的太陽系就只有一顆恆星,就是我們所看到的太陽,確實,在太陽系裡面雖然分布著很多天體,但是大家都是圍繞在太陽這顆主恆星的周圍運行的,而且都有自己的軌道可以說是相安無事。

都說木星是「失敗的恆星」,那麼將來有辦法將木星成功變成太陽嗎

2018-03-01

我們生活的地球上,覺得地球很大,開車幾個小時才跑了幾百公里,坐飛機則要七八個小時才能飛到美國。坐輪船橫跨太平洋則需要十多天,所以感覺地球好大呀,然而在太陽系八大行星中,地球卻算不上多大。

有比恆星大的行星嗎?論質量沒有,論體積卻不然,這倆恆星太小了

2018-09-14

比如在我們的太陽系中,個頭和質量最大的行星木星,體積和質量都只是太陽的1‰,而其他的七大行星加起來也只是木星的2/5。

理論上,行星質量不會超過地球質量4100倍,這是一個臨界點

2018-09-12

理論上,行星質量不會超過地球質量4100倍,這是一個臨界點。然而這八大行星中最大的行星是木星.木星是太陽系從內向外的第五顆行星,亦為太陽系中體積最大、自轉最快的行星。

太陽是太陽系的巨無霸,但它也曾經年輕過,強大都是因吃的太多了

2018-08-14

以我們的太陽系來說,太陽也並不是從一開始就是這個樣子,最初的時候,它很可能只是一個小行星。因為處於物質比較豐富的環境中,因引力作用不斷的吸取物質,於是體積越來越大,先變成了一顆行星。

在我們宇宙中最大的行星是哪顆呢?我們能直接觀測到嗎?

2018-07-14

宇宙中是否存在比行星更小的恆星?讓科學家來告訴你答案

2018-10-25

宇宙中的天體是有分級別的,分別從衛星到恆星不等。雖然太陽系裡沒有行星的體積能和太陽相提並論,但是木星作為太陽系裡最大的行星,體積比其他七大行星的總體積還要大。

體積最大恆星是盾牌座uy,那麼最大行星呢?這行星可比700個木星

2018-10-27

喜歡天文的朋友常討論最大的恆星是哪一個,如今已知的體積最大恆星是盾牌座uy。這類恆星由於碩大的體積,在圍繞恆星運行時發生掩星現象很容易被我們看到,因此天文學家們發現了很多熱木星。

解析假如木星成為恆星,太陽系將會變成什麼樣子

2018-06-17

現在天文學家或所觀測到的太陽系就只有一顆恆星,就是我們所看到的太陽,確實,在太陽系裡面雖然分布著很多天體,但是大家都是圍繞在太陽這顆主恆星的周圍運行的,而且都有自己的軌道可以說是相安無事。

木星是行星卻能自行發光,科學家:它將成為繼太陽之後的又一恆星

2017-12-13

太陽系八大行星由來已久,可這八大行星中的木星星體屬性卻一直被質疑,說它是行星,問題是它也能自行發光發熱,就好比如恆星太陽,在一定的粒子反應下釋放能量,有自己的能源驅動,說它是恆星,相比太陽而言,它的體積又過於小,而且性質還不穩定。

太陽系的恆星替補——木星

2018-07-16

有一些天文同好可能聽過這樣一種說法,說木星將來可能會成為另一個太陽。紅巨星想像圖來自網絡現在的太陽正處在壯年時期,它應該還有五十億年的生命,但大約十二億年之後,它的體積將逐漸膨脹,外層的氫將會被拋出去。

木星可比1300個地球,將來會成為恆星嗎?不是沒可能,但要靠太陽

2018-04-11

我們在地球上生活,知道地球很大,比如我們開車,開半天都出不了一個省。坐高鐵從北向南要近一天時間才能從東北到廣東,坐飛機要七八個小時才能從中國到美國,感覺地球真的好大。

褐矮星或存超級風暴系統:規模超木星大紅斑

2014-01-20

這是一張示意圖,展示了在褐矮星上看到的天氣系統可能的模樣。這類天體是巨大的氣體球,它們和其它恆星一樣開始收縮發熱,但由於質量不足,無法在核心引發熱核聚變,最終逐漸冷卻下來示意圖,展示的是在一顆褐矮星上出現一個規模超過木星大紅斑的超級風暴系統。

同樣是行星,為什麼木星可能在未來取代太陽?

2018-01-21

木星是一顆很特殊的行星。首先,木星是一個氣態行星,沒有岩石表面,構成木星的元素主要是氫和氦。它還保留了太陽系形成初期的一些氣態物質,而這些氣體在地球上已經沒有了。但就是這樣一個輕元素組成的氣態行星,它的質量是太陽系中最大的。木星的質量是其他所有行星總質量的約 2.

假如說太陽毀滅了,你們覺得木星是否會重新整編太陽系?

2017-10-26

如果某天太陽變成白矮星,木星會不會整合其他物質形成太陽。我們今天就來腦洞大開,一起來討論這個話題吧!

如果有一天太陽毀滅了,木星會不會變成太陽

2018-03-10

木星主要由氫組成,其次為氦,占總質量的25%,占所有太陽系行星的70%岩核則含有其他較重的元素。自太陽系形成伊始,木星就如吸塵器一般在太陽系中吸收各種物質如果某天太陽變成白矮星,木星會不會整合其他物質形成太陽太陽毀滅之時,對太陽系的破壞是毀滅性的。

低調神秘的褐矮星

2018-01-06

1995 年10 月6 日,這是科學史上重要的一天,因為天文學界搞出了一件大新聞。天文學家迪迪埃-奎洛茲與米歇爾-麥耶宣布,他們在太陽系外發現了一顆行星,這顆名為飛馬座51b 行星的出現飛馬座51b就此揭開了人類太空探索新的篇章。

美國人預報地球天氣不過癮,現在要預報太陽系外的星球!

2017-08-18

在宇宙中有一類比太陽質量小,昏暗的類似恆星的天體名為褐矮星,這類星體也是氣態天體,但是由於質量不夠大,不足以在核心發生聚變反應,因此不能成為恆星,它們可以說是介於恆星和行星之間的一種星體。

木星中氫元素比例和太陽一致,為啥太陽時刻都在燃燒,木星卻沒有

2018-10-05

木星大氣層中氫氣含量特別高,高層大氣中占到了90%以上,整個大氣層中氫氣含量約為75%到80%。木星大氣層中的氫氣含量雖然很高,但是氫氣的燃燒是需要氧氣參與的,燃燒後釋放能量變成水然而木星大氣層中氧氣的含量極低,不足0.01%。

木星為啥是失敗的恆星?因為太陽太霸道了,那未來它會成為恆星嗎

2018-06-29

木星常被天文學家們稱為「失敗的恆星」,就是因為它沒有成為像太陽那樣有核聚變燃燒的星體。理論上當然有可能,而且技術上也很容易,因為只要給它增加質量就行了!

宇宙中的」失敗者「褐矮星,它表面最低溫度能到27°

2017-10-30

2016年11月,科學家宣布,他們發現了銀河系中最古老白矮星中的兩顆。它們的運行速度高達每秒100~200千米,比一般恆星及其他褐矮星的運行速度都快。科學家相信它們形成於超過100億年前,即銀河系還非常年輕之時。科學家推測,它們有可能屬於此前未知的一個褐矮星族群。

Copyright ©2020 / 服務條款 / DMCA / 聯絡我們
每日頭條

首頁健康娛樂時尚遊戲3C親子文化歷史動漫星座健身家居情感科技寵物

宇宙中最小的恆星,可能比行星還要小

2018-10-26 由 Science科學 發表于科學

宇宙中的天體是有分級別的,分別從衛星到恆星不等。我們的太陽就屬於恆星,可見要達到恆星級別是很困難的。雖然太陽系裏沒有行星的體積能和太陽相提並論,但是木星作為太陽系裏最大的行星,體積比其他七大行星的總體積還要大。當然我們的太陽也不是宇宙中最大的恆星,木星也不是宇宙中最大的行星,那麼是否存在着比行星還小的恆星呢?



從理論上來講,是沒有行星比恆星還要大的。因為如果行星體積膨脹一定程度,質量增加到一定程度,那麼就會演化為恆星了。所以理論上的行星質量應該只有太陽的0.13%,相當於木星的13倍。如果行星的質量超過了這個界限,那麼它的內部就會開始核聚變反應然後變成一顆褐矮星。



如果一顆行星想要演化成一顆恆星,還需要將自身的質量增加到太陽的0.8%,相當於木星的80多倍。這個時候的恆星是最小的,連最小的恆星都比木星大上幾十倍,由此可見恆星和行星之間的級別差距還是挺大的。



倘若要討論宜居行星的話,那它的體積和質量離恆星級別就更遠了。所謂的宜居地球必須要像地球這樣有着岩質的陸地才行,氣態行星是不適合人類的。目前人類已經發現的最小氣態行星的質量也比地球多三倍,也就是說如果有岩質星球的質量比地球多三倍,那麼就有可能變成一顆氣態行星。



到目前為止人類發現的最小恆星是EBLM J0555-57Ab,根據估測它的直徑只有木星的84%。這樣看來它的個頭並沒有木星大,和土星差不多大小。但是它的質量足足比木星大了80多倍,而且它的內部在進行着較為緩慢的核聚變反應,所以算作一顆恆星。

點我分享到Facebook

相關文章

宇宙中是否存在比行星更小的恆星?讓科學家來告訴你答案

2018-10-25

宇宙中的天體是有分級別的,分別從衛星到恆星不等。雖然太陽系裏沒有行星的體積能和太陽相提並論,但是木星作為太陽系裏最大的行星,體積比其他七大行星的總體積還要大。

這顆星球雖然是一顆行星,卻有成為恆星的潛質,在宇宙中十分少見

2018-09-19

太陽系中有八大行星,靠近太陽的前四顆行星和後四顆行星恰好被一條小行星帶所隔開,在歸類上它們也是不同的種類。

理論上,行星質量不會超過地球質量4100倍,這是一個臨界點

2018-09-12

理論上,行星質量不會超過地球質量4100倍,這是一個臨界點。然而這八大行星中最大的行星是木星.木星是太陽系從內向外的第五顆行星,亦為太陽系中體積最大、自轉最快的行星。

科學家:我們不僅認為冥王星不是行星,現在也懷疑木星不是行星

2018-06-03

2006年,冥王星被踢出行星行列,讓很多人都震驚不已。然而這還沒有結束,還有人表示:別說冥王星,木星都未必是行星。

有比恆星大的行星嗎?論質量沒有,論體積卻不然,這倆恆星太小了

2018-09-14

比如在我們的太陽系中,個頭和質量最大的行星木星,體積和質量都只是太陽的1‰,而其他的七大行星加起來也只是木星的2/5。

科學家迄今為止發現的7個最極端的星球

2017-06-16

科學家最近發現了最熱的行星,表面溫度甚至高過某些恆星。隨着搜尋太陽系外行星工作的不斷進行,我們發現了很多其他具有極端特徵的世界。正在進行的我們自身太陽系的探索也解釋了某些古怪的競爭者。這是其中7個最極端的。最熱的一個行星有多熱主要取決於距其宿主恆星有多近,以及這個宿主恆星有多熱。

木星想要變成像太陽一樣發光發熱的恆星,需要比現在質量大75倍

2018-07-20

宇宙中的物質組成了各種各樣的天體,包括恆星、行星、衛星、矮行星、小行星、彗星、流星體、星際塵埃、星際氣體等天體。

點燃太陽系中的木星還需要多少質量?答案讓人放棄所有設想

2018-02-09

宇宙印象深度科普欄目第599期木星是太陽系內最大的行星,由於這些氣態行星,因此就有了點燃木星變成恆星的設想。

在我們宇宙中最大的行星是哪顆呢?我們能直接觀測到嗎?

2018-07-14

行星能有多大?

2017-12-23

2017年6月,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的研究人員宣佈,他們發現一顆大約是地球質量3000倍的系外行星!這顆行星大得超乎想像,快超出了人們對於天體大小的認知極限,它也使得科學家們開始考慮,在宇宙中最大的行星會有多大?

迄今發現最極端特徵的七顆行星:最高溫度行星比太陽熱

2017-06-19

在科學家繼續搜尋太陽系外宜居行星的過程中,我們發現許多具有極端特徵的系外行星。在太陽系,水星是距離太陽最近的行星,水星光面溫度大約430攝氏度,而太陽表面溫度大約5500攝氏度。而恆星KELT-9的質量是太陽的2.5倍,其表面溫度接近1萬攝氏度。

太陽和木星的密度為啥如此相似?都是這種元素夠多呀,地球卻很少

2018-09-30

太陽是太陽系中的統治者,木星是太陽系行星中的老大哥,相對於地球來說,它們都是龐然大物。這從它們各自的直徑上基本就能算出來,太陽的直徑為139.2萬公里,體積大約是1.412×10^18立方千米。

科學家最近發現了最熱的行星,表面溫度甚至高過某些恆星

2018-08-30

科學家最近發現了最熱的行星,表面溫度甚至高過某些恆星。最熱的一個行星有多熱主要取決於距其宿主恆星有多近,以及這個宿主恆星有多熱。

恆星中的矮窮矬——褐矮星

2017-09-23

上一期,我們介紹了宇宙中那些最耀眼的明星們,前面三位分別是體積最大,質量最大,亮度最高的恆星們,今天我們介紹與前面這幾位有着天壤之別的恆星,它們最小,最暗淡,質量最輕,可以說是恆星圈中的矮窮矬,但可別瞧它們噢。

假如說太陽毀滅了,你們覺得木星是否會重新整編太陽系?

2017-10-26

如果某天太陽變成白矮星,木星會不會整合其他物質形成太陽。我們今天就來腦洞大開,一起來討論這個話題吧!

無人深空里的宇宙和真實宇宙圖文對比

2016-08-16

星球種類由於HG可能時間倉促所以後面才會更新,所以我說的並不是黑NMS行星從目前的NMS直播上看【我是PC版還沒玩到】行星種類有點單一,基本是清一色的類地岩質行星,而且大小相差不大,但在宇宙里,每個行星之間是非常不同的,大氣層,引力,質量,體積,成分構成,每一項相差一點都可能造成

行星不可能比太陽大,但是這顆行星卻比太陽的面積大,是的,面積

2018-07-25

從體積和質量上來看,比太陽大的行星理論上是不存在的,但是天文學家們卻發現了一個面積比太陽大的行星,你沒有看錯,就是面積比太陽大,而且大得多。

這顆行星內部存在巨大的能量,科學家預測幾十億年後可能變成恆星

2018-01-11

說到宇宙之中的行星,可能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我們地球,地球是宇宙之中一顆非常普通的行星,但是就是這顆普通的行星,卻存在着我們生命體,因此地球又被稱之為宇宙之中唯一的一顆特別的行星,而在宇宙之中其實除了我們地球之外,還存在着很多的行星,就像是在太陽系之中就存在着八大行星。

如果有一天太陽毀滅了,木星會不會變成太陽

2018-03-10

木星主要由氫組成,其次為氦,佔總質量的25%,佔所有太陽系行星的70%岩核則含有其他較重的元素。自太陽系形成伊始,木星就如吸塵器一般在太陽系中吸收各種物質如果某天太陽變成白矮星,木星會不會整合其他物質形成太陽太陽毀滅之時,對太陽系的破壞是毀滅性的。

同樣是行星,為什麼木星可能在未來取代太陽?

2018-01-21

木星是一顆很特殊的行星。首先,木星是一個氣態行星,沒有岩石表面,構成木星的元素主要是氫和氦。它還保留了太陽系形成初期的一些氣態物質,而這些氣體在地球上已經沒有了。但就是這樣一個輕元素組成的氣態行星,它的質量是太陽系中最大的。木星的質量是其他所有行星總質量的約 2.

低調神秘的褐矮星

2018-01-06

1995 年10 月6 日,這是科學史上重要的一天,因為天文學界搞出了一件大新聞。天文學家迪迪埃-奎洛茲與米歇爾-麥耶宣佈,他們在太陽系外發現了一顆行星,這顆名為飛馬座51b 行星的出現飛馬座51b就此揭開了人類太空探索新的篇章。

木星美麗的外表下隱藏的幾個真相

2018-07-22

巨大的木星主要由氫和氦組成,就像一顆小恆星。但儘管它是太陽系中最大的行星,這個氣態巨行星並沒有足夠的質量將它推入恆星狀態。

此星比木星大,質量卻比水星還小,一年三天半,顛覆了科學家認知

2017-03-19

在我們的印象中,行星都是像地球這樣的有着固體表面的星球,其實行星有兩類,即岩質行星和氣態行星,地球、金星、水星、火星都屬於岩質行星,而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屬於氣態行星,雖然岩質行星的密度比較大,但是氣態行星往往個頭巨大,質量比岩質行星大很多,比如木星和地球,木星是太陽系中最

天文學家發現大100億歲的棕色侏儒矮星

2017-03-25

天文學家已經發現一顆褐矮星,大約是100億年前形成的,是由氣體,大約比太陽更純凈的250倍。藝術家對新的純棕色大體積侏儒的印象。信用:John Pinfield。天文學家已經發現一顆褐矮星,大約是100億年前形成的,是由氣體,大約比太陽更純凈的250倍。

最大的行星有多大?

2018-03-18

文:劉一、1949101、晉童我們都知道,木星是太陽系中最大的行星。其體積是地球的1300多倍,質量是其他七大行星總和的2.5倍還多。

如果太陽體積和行星體積同樣,那它們誰會繞着誰轉?

2018-03-24

行星繞恆星旋轉,那是因為恆星的質量比行星大得多。然而,體積並不能決定物體質量的大小,物體質量的大小還與密度有關。

Copyright ©2020 / 服務條款 / DMCA / 聯絡我們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