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中國正在迫使世界尋找與之打交道的新方式

【彭博】-- 與中國打交道是如此複雜的一件事,以至於它都產生了自己的一套詞匯:往來(Engagement)、遏制(Containment)、對抗(Confrontation)、約束(Constrainment)。甚至是「遏制-往來」(con-gagement)。

這些詞反映出,面對著一個不再僅僅是「崛起」的大國的各個政府所面臨的困境。在習近平治下,中國領導層相信中國現在已經足夠強大、能在國內外強力推行自己的議程,因其已經到達了承受得起任何懲罰的水平。

不顧全球多國的憤慨在香港實施全面的國家安全法、與印度在邊境發生致命軍事衝突以及北京在大流行病時代的激進外交,只不過是西方政策在很大程度上未能塑造、拖慢或阻止中國的最新例證。

隨著美國側重「美國優先」、基於價值觀的多邊架構被削弱,各國日益意識到它們需要重新考慮。到目前為止,大家的戰略基本上分成兩類:一是把中國拉入全球規則和制度體系、祈禱它成為一個更好的參與者,二是通過經濟或軍事施壓擋住中國當前走的這條路。

「美國和歐盟對華開放政策用意是好的,並且是互惠性的,是希望中國加入或至少學會遵守自由世界的秩序,」香港民主派立法會議員張超雄說。「但是隨著經濟實力和軍事實力增強,現在很明顯習近平認為中共領導下的秩序更為優越。」

儘管Covid-19加快了有關中國的對話,「但問題是,人們對應該如何合作缺乏共識--在應對中國帶來的挑戰問題上,並非所有志同道合的政府都那麼志同道合,」駐雪梨的麥格理大學亞太防務研究教授Bates Gill說;他為公司和政府機構提供過諮詢服務。

總統川普在美國與其老盟友之間劈出的裂縫也阻礙了統一方針的形成。「多邊合作、尊重盟友並致力於制定一套可靠的、可預測的、深思熟慮的政策,統一方法、資源和目的,這種策略的基本構件就不在本屆政府的操作手冊上,」Gill說。

在川普任期的大部分時間裡,他都回避批評中國人權問題,在貿易戰和公開稱贊習近平之間徘徊。現在,美國正在加大行動力度--包括升級對中國電信巨頭華為的打擊,要求在美國的中國官方媒體登記為外國使團,以及對中國高級官員實施制裁。

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教授、國務院參事時殷弘稱,對於中國而言,堅持自己的國內首要事項,例如決定強行實施港區國安法、強調高科技行業技術自主以及無論美國怎麼攻擊都堅持中國自己的政治制度,本身就是對美國和川普政府的最大報復。

新冠疫情重新繪制世界地緣政治版圖 未來6-18個月料為關鍵

多個國家的官員表示,與中國打交道的唯一解決方案是更好地團結在一起--不管有沒有美國加入。它們正在開始以新穎的、有意思的方式這樣做,特別是澳大利亞、加拿大、印度和英國之類的中等大國;它們長期以來一直難以在對中國的經濟依賴與對中國行動的戰略關切之間找到平衡點。

美國正在亡羊補牢、試圖修復某些關係:據一名川普政府高級官員和兩名西方駐華高級外交官,外交官們正在尋求在亞洲及其他地區團結盟友。強烈呼籲的內容之一,是通過脫離供應鏈來減少對中國的經濟依賴,同時在國內加大對先進技術和製造業的投資。

澳大利亞、加拿大和英國最近隨同美國發布了一則聲明,譴責北京對香港的壓制。一名西方外交官稱,對中國採取更統一的態度是「新常態」。在與中國發生邊境衝突後,印度官員表示,他們計畫邀請澳大利亞與日本和美國一道參加年度海軍演習,這標志著時而上線、時而斷線的「四方安全對話」取得了進展。

八國議員組建跨議會聯盟 應對所謂中國威脅

這並非易事。一位美國官員說,川普核心圈裡的一些對華鷹派人士仍想試圖迫使中共像蘇聯那樣垮台,而其他國家則不支持這種做法。

在最近與國務卿蓬佩奧舉行的會議上,歐盟外交政策負責人Josep Borrell建議與美國進行只針對中國的專門對話。但是一位接近法國總統馬克龍的官員警告說,歐盟不應該成為華盛頓和北京之間的調解人,部分原因是歐洲有自己的議程和計畫。

從非洲到東南亞,中國的經濟外交政策--通常是在川普政府和美國投資者基本上都忽略了的地區--使得它們與北京的聯繫非常寶貴、無法捨棄。

某些方面而言,川普對中國的做法造成了一個惡性循環。一位美國官員說,一些人擔心各國陷入兩敗俱傷的針鋒相對出台措施的惡性循環中。不再有像曾任高盛執行長的前財政部長鮑森那樣信得過的中間人了。

一位西方外交官說,一些盟友厭煩了美國官員在華為問題上的告誡,並感覺多邊論壇議程已被中美競爭所取代。他們說,小的國家並不試圖改變中國的整體做法或內部政治,而是選擇在諸如氣候變化等問題上尋求技術合作。

歐洲一位高級官員對此觀點表示贊同,稱領導人們希望在某些問題上與中國做合作伙伴。另一位官員說,相比美國,歐盟國家看到了與中國合作的更多空間,並擔心招惹北京可能會阻礙在阿富汗和敘利亞等的外圍問題上取得進展。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