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北京觀察:李克強的不安

【兩會2020】北京觀察:李克強的不安

觀察分析

撰文:王新

2020-05-26 21:30

最後更新日期:2020-05-26 21:30

「我寧獨受焦灼休,無以枝葉為我憂。」2020年中國全國兩會註定不會「風平浪靜」。不管是已經傳遍全球的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導致的經濟低迷如何應對,還是由疫情引發的疾控系統反思引發的改革難題,美國對華為「斷供」引發外界的中美科技爭端怎麼發展,亦或是人大會議將審核「港版國安法」引發特朗普(Donald John Trump)威脅將祭出「強烈反應」……不管哪一條,對於這一屆中共領導層來說,都是沒有經驗可以借鑑的難題。

2020年5月21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新聞發佈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新聞發佈廳舉行。(新華社)

5月23日下午,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參加政協會議中,科協、科技界委員聯組會時所講的一句話引發外界關注。李克強稱:「如果把科研人員的創造性充分釋放出來,將會迸發出更大的創造活力。不過李克強同時表示,「現在依然有些舊的條條框框,束縛着科研人員的手腳」,「關於這個問題,我在多個場合講過好多遍,有關方面發過文件,科研人員也為此鼓了許多次掌,但具體到執行層面有些措施仍沒有落實到位,這讓我感到不安。」

李克強的「不安」,涉及兩個方面:一個是中國各項制度給科技發展帶來的桎梏和束縛,一個是中共中央的政策在落實、執行過程中遭遇的阻力。

制度藩籬破解和落實的「最後一公里」障礙

雖然經過40多年改革開放,中國經濟得以高速發展,但是制度中的「條條框框」給中國科技發展帶來掣肘也是事實。近幾年一個經常被提及的數據是「中國科技成果轉化率僅為10%左右,遠低於發達國家40%的水平,知識產權大而不強、多而不優的矛盾凸顯」。

+2

2015年3月底,中國官方曾發佈《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深化體制機制改革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若干意見》,其總思路中就提及「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就是要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破除一切制約創新的思想障礙和制度藩籬。」同年5月,中國政府實施「製造強國」戰略首個十年綱領《中國製造2025》印發。以求能「應對全球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所需」。

具體條規方面,《科學技術進步法》和《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法》分別在2007年底和2015年10月修訂,但是修改後的條規仍受桎於舊的行政管理體制,不能充分發揮其應有效能。因此,中共十八大之後,中共總書記習近平和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等中南海高層多次提及簡政放權,倡導「負面清單管理模式」。

今天的中國,內有產業升級轉型需要,外有美國在多個領域的「圍追堵截」,推動科技發展已經迫在眉睫。中國政府2018年3月推出的黨政體制改革規模空前,其目的之一就是解放中國科技發展的體制和組織結構上的障礙。但是這種改革顯然觸及了依靠舊體制獲利的既得利益方。所以出現了高層政策出台,但是法規落實耽擱在「最後一公里」的政壇現象。這和高層推動金融改革,遭遇體制「內鬼」抵制已經幾次拍案而起的政壇現象如出一轍。

2016年11月21日,總理李克強在上海主持召開深化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改革座談會。(新華社)

當官員系統中,存在為了私利而置國家發展利益而不顧的現象,當然會讓中南海高層「感到不安」。畢竟,從長遠來看,它影響的不僅是中共這個執政黨「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實現步伐,也影響到「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這個政治遠景的實現。

中美科技競爭已近乎赤膊之戰

前文提及的《中國製造2025》,在官方話語體系中出現一段時間後逐漸被淡化到近乎銷聲匿迹,其背後的根本原因是中美在科技領域雖然出現競爭態勢,但是中國的科技實力還遠落後於美國。

從2018年年初至今,前有中興通訊繳交14億美元罰款及保證金,換取可以重新向美國公司購買零件的機會;後有華為技術被納入威脅美國國家安全的「實體清單」,從而遭遇美國長臂管轄,面臨全球零配件斷供威脅。

美國長臂管轄中興和華為的背後,是對中國整個半導體行業發展的遏制。(視覺中國)

中興和華為事件讓中國社會深刻認識到:中國和美國的科技水平差距如此之大,中國國產智能手機的晶片等所謂的核心產業如此受制於人,以至於美國一個不高興,就可以將中興和華為這種在中國幾乎家喻戶曉的高科技公司一招打回「原形」。這是一個令中國尷尬卻又不得不面對的難堪的現實。

但是在中美科技競爭中,受影響的不僅是中興和華為。在美國商務部5月15日宣布對華為實施新限制令之後,就有評論指出,美國的封殺指向,並未一個華為,而是中國整個半導體行業。

其實,中美兩國的科技競爭,又何止一個半導體行業。從中美貿易戰一開始,《中國製造2025》就成為一個繞不開的關鍵詞。2018年4月,美國總統特朗普對中國進口產品加徵關税的名單,就與《中國製造2025》有關。同年5月29日,特朗普再次決定對從中國進口的500億美元商品徵收25%的關税,而其公吿則直接指明「中國製造2025」相關的技術。

兩會2020|李克強未提九二共識 央視:文字壓縮需要 勿過度解讀


因為科技和製造業是美國的優勢領域,而《中國製造2025》就是要推動以科技為導向的高端製造業,降低中國對西方技術的依賴。《中國製造2025》力求到2025年提升到70%的核心基礎零部件和關鍵基礎材料能夠自主保障。該計劃明確指出,中國企業可以控制中國技術市場的份額,以及需要實現「中國製造」的不同產品零部件產量。

在美國的強烈反應之下,中國官方很快開始淡化「中國製造2025」這種關鍵詞。外界認為這是中國政府對美國以及西方世界對此強烈反應的一個安撫表現。不過沒有人相信中國會放棄自己的科技強國之路。因為先進技術的經濟意義絲毫不遜色於其戰略意義。

《中國製造2025》淡出視線後,中國又在籌劃並將於今年推出下一代的全球標準—《中國標準2035》。這是一個雄心勃勃的15年藍圖,將涵蓋人工智能(AI)、電信網絡和數據流通等被視為定義未來十年的全球技術領域。這是一個尚未出現領導者的新的領域,中國顯然不會放棄這個機會。要實現這個目標,不僅是中國科技領域需要發力騰飛,中國的行政體系能否有足夠前瞻性的政策引領和靈活的配套管理?這也是為何中國總理李克強會在今年兩會期間「感到不安」的關鍵所在。

中美關係2020兩會
李克強再爆經濟內幕 政府開支要減50%
李克強再爆經濟內幕 政府開支要減50%
7月23日,李克強宣布今年中央政府帶頭,把非急需非剛性支出壓縮50%以上。(Andrea Verdelli/Getty Images)
北京時間:2020-07-25 06:56FacebookTwitterEmailPrintFont Size簡體
【新唐人北京時間2020年07月25日訊】中共內外環境極度惡劣,李克強再次高喊要「過緊日子」,並宣布中央非急需開支要減少50%以上。李克強此言再次披露中共財政和經濟面臨的真實困境,令外界震驚。

7月23日,李克強在國務院第三次廉政工作會議上發表講話,他再次強調各級政府要堅決做到過「緊日子」。

ADVERTISING

李克強還宣布,今年中央政府帶頭,把非急需非剛性支出壓縮50%以上,地方政府也要緊縮預算,「應壓盡壓」。

李克強直言,在經濟下行和財政困難的情況下,各級政府「不該花的錢一分也不能花」。並再次強調要「保就業」、「保民生」、「保市場主體」。

在7月15日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上,李克強也批評一些地方政府浪費資源,並指出「中國仍是發展中國家,做事要量力而行。」

外界認為,李克強近期的講話頻頻掀翻中共經濟底牌,與習近平力倡的「中國夢」不同調。從另一方面講,遭遇貿易戰、疫情與洪水等一連串打擊,中共經濟的確相當蕭條,當局可能真的是沒錢了。

除了李克強重視經濟外,習近平7月21日首次露面,就在北京主持召開企業家座談會,談到中共經濟情況。


習近平在會上強調:「企業要千方百計把市場主體保護好」,並要求企業家們要「愛國」、要「承擔社會責任」。

習近平還表示,中國市場面臨前所未有的壓力,當前的外部環境十分不利,應該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經濟學者指出,習所謂得國內大循環其實就是變相的「閉關鎖國」。

美國南卡羅萊納大學艾肯商學院教授謝田對新唐人說:「中共很喜歡杜撰出一些新的名詞來忽悠老百姓,實際上就是說,我們外貿進出口不行了,那我們自己幹吧,走自力更生,閉關鎖國的路。」

旅美政經分析人士秦鵬則表示,中共是在擔心經濟崩潰,所以才會提出所謂的「以內部循環為主」,但他認為,純粹靠內需市場發展經濟不會成功。

雖然,當局口口聲聲喊要支持私營企業,但一些個體老闆表示,這些利好政策只在新聞裡聽過,根本就沒有落實。

湖南一位餐飲老闆對自由亞洲透露,像他這樣的個體戶,今年最需要的就是流動資金應急,但他有一筆貸款申請了一年,至今都沒有批下來。


他還披露,中國銀行業貸款紓困救急金,往往都是優先有關係的或是國營企業,平民百姓很難拿到。

(記者羅婷婷報導/責任編輯:文慧)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