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直資提升教學質素

教育署署長 張建宗

近來,有三所歷史悠久的資助學校相繼參加「直接資助」計劃(下文簡稱「直資」),引起社會廣泛的關注。我一直抱着開放的態度聽取各界人士的意見。但有些人士誤解直資是「貴族化」學校、直資造成教育制度兩極化、直資是「教改避風塘」、政府藉着直資「金蟬脫殼」,減少對教育的承擔等。這些言論完全歪曲了直資的意義。我必須作出澄清,以免以訛傳訛,扭曲了直資計劃的原意。

不會造成兩極化
在直資計劃下,直資學校收取的學費如不高於一個資助學校學位平均單位成本的二又三分之一倍,政府向學校發放的經常津貼相等於一個資助學校的平均單位成本。不過,如學費超逾這個水平,政府便不會提供任何經常津貼。而直資學校所得到的經常性津貼,決定於學校的學生人數多寡,亦即繫於學校能否提供優質教育以吸引家長。
事實上,現時很多直資學校收費不高,部分更不收取學費而仍能善用政府的資助,暢順運作。直資學校所收學費的用途,是為學生提供更多額外的措施,例如,聘請更多的教師、舉辦多些活動計劃,以及設計更多元化的課程,以發展學生的多元智能。
更重要的是直資學校須為有需要學生提供學費減免計劃。直資學校必須把學費總收入最少十分之一撥作學費減免之用,若然直資學校的學費超過每個資助學位平均單位成本的三分之二,則須在超出之數中預留百分之五十作減免學費之用。這安排是讓有能力的學生,不會因家境問題而沒有機會入讀直資學校。直資學校講求表現,才能吸引家長。因此,大門不可能只為有錢子弟而開。
有些人士又擔心直資學校會引致教育制度兩極化,這肯定是過慮的。至今,直資中學只有三十二所,直資小學則有兩所,提供的中學學位不足總額的百分之五,而小學學額只佔百分之零點四,未來的增幅亦不會太大。因此公營學校始終佔一個絕大的比數。
政府亦會繼續投放大量資源,致力提升公營教育的質素。在教育及課程改革的大道上,公營學校亦享有更大的靈活性和空間,發展校本課程及教學,調動資源進行各種教育活動及改革措施,為學生提供優質教育,照顧學生的不同需要。直資學校和公營學校不但相得益彰,更可各自精采,配合教育改革所推動的多元化路向。
非教改「避風塘」
有人認為資助學校轉直資是承受不了教育改革,受不住中一新生成績差異幅度較大的衝擊,轉直資則為求「擇優而教」,這觀念是錯誤的。
首先,根據資料顯示,在中學派位組別「五改三」下,約七成中學(包括歷史悠久的中學)收取的中一新生在能力差異上跟往年相若,只有約三成中學的學生能力差異較去年略大,其中較值得關注的約有二十多所,我們已全力給予支援。我想重申,中學派位組別的改變,是要減少標籤效應,貫徹「不放棄每一個學生」的原則。
轉直資的三所資助中學,一直以來,他們絕大部分的中一新生均來自附屬的小學,這種安排,在轉直資後並無改變。
直資學校必須與時並進,提供優質教育,才受家長歡迎。
因此很多直資學校都秉承教改的理念進行改革,以提升其學校質素。這些學校又須與教育署訂定服務合約,並在五年間進行質素保證,共同努力,以確保辦學質素。

堅持對教育承擔
我要強調,直資計劃不會影響政府對教育的承擔,政府亦不會強迫學童入讀直資學校。推行直資計劃的主要目的是透過政府資助,落實多元化辦學的理念;同時引入良性競爭,提升教育質素,讓家長有更多選擇。
直資學校的存在,為辦學模式注入新元素,實有助促使不同類別的學校互相砥礪,從而使整體的學校教育服務更臻完善。
直資計劃鼓勵學校提高教育質素(只發中文稿)
**************

  教育署署長張建宗今日(十二月二十二日)表示,教育署推行「直接資助計劃」,是希望透過政府的資助,鼓勵那些具備較佳辦學水準的非官立學校加入,提高學校教育質素。該計劃亦可為家長提供更多選擇,使香港的教育服務更多元化。

  張建宗出席福建中學開幕典禮致辭時說,參加「直接資助計劃」的學校,可以自行釐訂課程、學費、入學要求,並且可以靈活運用政府提供的資助,以及享有高度的學校管理自主權。

  他說,為了促進優質私立學校的發展,政府由本學年開始,以試驗形式把政府興建的校舍撥給辦學團體,用作開辦非牟利的直接資助中學或小學。

  他指出,福建中學有限公司在一九九一年,嚮應政府「強化優質私校體系,發展多元教育文化」的呼籲,成為首批加入「直接資助計劃」的學校之一,並在九年的實踐經驗中,充分體現了「直接資助計劃」的理念和目標。

  他說,福建中學本着「關懷同胞、作育英才」的辦學宗旨,在香港島西環區創,為適齡的兒童,特別是新來港的學童提供教育機會。

  他說,在過去三十多年來,福建中學陸續開辦分校,增加學額以滿足本地學童及新來港學童的求學需要。該機構作育英才、愛國愛港的辦學精神實在難能可貴。

  他表示,廿一世紀是知識為本及資訊科技主宰的時代,假如同學想追上時代的步伐,便要好好利用學校完善的電腦網絡,建立穩固的知識基礎及把握每個學習機會,做個「樂於學習、善於溝通、勇於承擔、敢於創新」的學生,以迎接新時代的挑戰。

  談到課程發展議會在上月底發表了「學會學習──課程發展路向」的諮詢文件,張建宗表示,該份文件建議的課程架構,強調以學生為本,盡量令學生在學習上獲得最大的效益,為學生提供不同的學習機會,以及讓學校和教師更靈活地選擇和設計全面而連貫的課程。

  他說:「這份文件提出以『學習領域』、『共通能力』及『價值觀和態度』,作為課程結構的主要組成部分。」

  他指出,「學習領域」合共有八個:(1)中國語文教育,(2)英國語文教育,(3)數學教育,(4)個人、社會及人文教育,(5)科學教育,(6)科技教育,(7)藝術教育,以及(8)體育教育。

  他說:「八個學習領域涉及廣闊的知識領域,而每個學習領域均有提供機會,讓教學者檢討現有課程的學習要素,刪除過時和非必要的元素,並與其他學習領域互相參照,使能識別基礎教育及建構知識所需的主要概念。」

  他續說,「共通能力」是指:(1)協作能力(例如聆聽、欣賞和磋商),(2)溝通能力,(3)創造力,(4)批判性思考能力,(5)運用資訊科技能力,(6)運算能力,(7)解決問題能力,(8)自我管理能力(例如保持情緒穩定和處理壓力),以及(9)研習能力(例如蒐集和處理資料)。

「這些能力不受時空限制,同學如能充分掌握這些能力,定會終身受用。」

  「教育署十分鼓勵和支持全港學校,根據學生的需要和特性,各自設計自己的校本課程。貫徹『終身學習,全人發展』這個教育理念,成功實踐廿一世紀的教育目標。」

這個國家不考試,學習能力卻在全世界排第一!
2016-08-07 由 禾苗社 發表于教育

在遙遠的北極圈,有一個北歐嚴寒小國。人口只有500多萬,卻是典型的北歐福利國家,提供了「從搖籃到墳墓」的各類福利體制,不僅保障了所有公民的基本生活,也營造了和諧穩定的社會環境,成為很多人嚮往的國度。她的名字叫芬蘭。但是,這裏最出名的,不是社會福利,而是沒有考試的教育制度,對,就是沒有考試!




在看到沒有考試的時候,你會不會感到很不可思議呢?在我國的學生中,一直流傳着這麼一句話:「考、考、考,老師的法寶;分、分、分,學生的命根!」可見,在我們的觀念中,考試是多麼重要的一件事:考試是老師用來逼着學生認真學習的手段,分數則是展示學生學習能力的證明。從小到大經歷過無數考試的我們,習以為常的以分數論英雄,將考試成績與個人能力掛鈎,因為我們普遍認為只有考試成績好才能證明孩子學習能力強。為了能考出一個好成績,證明自己的學習能力,我們的學生都在拚命的學。那在沒有考試的芬蘭,學生們還能好好學習嗎?那裏的學生會不會整天只知道玩,不會學習了呢?不用着急,下面這段文字很快就能回答你的問題了!
全球排名第一的芬蘭教育



芬蘭中學生被「國際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評價為:整體表現全球第一。據PISA對全球15歲學生的學習能力測試結果顯示,芬蘭一直穩居榜單前列,數學素質排名第二,閱讀能力和科學能力排名第一,問題解決能力位列第三,綜合能力排名第一。芬蘭的高等教育,幾乎被每一屆世界經濟論壇評為最佳。很顯然,教育已經成為芬蘭最炙手可熱的品牌。


註:PISA是一項由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OECD)統籌的學生能力國際評估計劃。主要對接近完成基礎教育的15歲學生進行評估,可強化對學生知識面、綜合分析、創新素養方面的考查,測試學生們能否掌握,參與社會所需要的知識與技能。沒錯,沒有考試,還能排名世界第一,芬蘭的教育就是這麼任性!你肯定會說除了沒有考試,背後肯定還會有其他的教育秘訣吧,不然不可能拿到世界第一的!是的,你猜對了!今天就讓禾苗社帶着你一起來了解芬蘭教育的獨特之處,看看這個沒有考試的國家,如何通過不一樣的教育方式,讓學生的學習能力排名世界第一的吧!


芬蘭了不起的教育特色

01與學生有關的一切都免費的教育制度儘管芬蘭規定的義務教育階段只是從7歲到16歲,但政府對孩子的投入並不局限在義務教育期間。政府會給每個新生兒提供免費的嬰兒服、被褥、奶瓶以及繪本等物品,並且給每個孩子,每月大約RMB806元的兒童補貼,直到年滿17歲。


政府不僅對中小學階段實施免費教育,就連高等教育也學費全免。而在整個義務教育期間,不僅學費全免,就連孩子們的交通、飲食、書本以及學習用品,全部都是免費提供。芬蘭的基本情況就是「與學生有關的一切服務都能夠無償提供」。

02沒有競爭的徹底的平等教育理念芬蘭的教育制度強調平等,而非競爭,通過發揮每個人的最大潛能來提高國民教育水平。學校沒有所謂的「重點班」與「普通班」之分,教育是完全根據現場決定,以所有的孩子全部學會為目的,徹底實行結果平等的教育。對於天生學習困難的孩子,及時實施有針對性的教育基礎上的幫助。學校認為:與其幫助有能力的學生,不如更加用心地指導學習有困難的學生;與其鼓勵學生們進行競爭,不如使其理解學習的意義更為重要。




總之,重視低年級教育,糾正早期發現的學習問題,最大限度地抑制了學生出現學習困難的問題。學校里規定一個年級不得超過24人,而實際上大部分的年級都沒超過20人。不管何時何地只要在學校學習,老師都可以根據年級內學習能力的差別對學生進行個別指導。因此芬蘭的學生之間,學習能力的差距在國際上是最小的,平均學習水平卻是最高的。

03沒有考試,卻注重課程設計的教學方式在芬蘭,學生除了在整個學業完成時,會經歷一次結業統考外(即升入大學的測驗,學生可根據興趣決定考試科目),不僅沒有任何其他全國統一的水平測試,連區域的考試都沒有!在一家公立小學中,小一和小二的學生們正在一起上戲劇課,他們在學習與人相處的技巧。老師要學生們說出拍檔身上有些什麼不一樣,訓練他們的觀察力。




老師注重的是培養孩子的觀察力和傾聽能力、培養孩子與人合作的能力以及動手能力。為了讓課程更加有趣,老師鼓勵學生參與課程設計,以幫助學生髮掘自己的專長和興趣。他們學習也是很靈活的,老師把學生分為不同的組別,給他們不同的任務,每個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強項、弱項以及興趣去學習。老師對每一個學生都十分了解,學生們則非常喜歡參與課程設計,喜歡自己動手解決問題和自己動手製作。整個學習氛圍非常濃厚,學習過程非常輕鬆愉悅!也正是因為樂在其中的學習,即使升入大學前沒有任何考試,66%的學生都能升入大學,這在整個歐洲的比例是最高的。

04高社會地位與嚴素質標準成就的教師隊伍芬蘭以高福利、高教育經費支出為中心,形成了「只有教育才是國家重要資源」的思想理念。從事教學工作的人都是最優秀的人,師資力量也是非常雄厚。教師在芬蘭的地位很高,獲得全社會的尊重和信任。是芬蘭男性最希望配偶(伴侶)從事的職業;在女性眼中,最熱門的配偶職業是醫生與獸醫,教師位居第三位。芬蘭教師的收入並不是很高,但年輕人最嚮往的職業就是當老師。




在高中生的大學志願裏面,教育學院是最受歡迎的學院,超越了醫科和法律。教育學院的招收門檻很高,每年申報大學師範專業的學生,只有約10%左右會被錄取,保證了進入師範專業學生的整體素質。小學教師需要3年的本科學習和2年碩士學習,中學教師則需要5年的專業學習和1年的教師培訓,並通過教師資格考試,才能申請高中教師職位。所有的教師都必須是研究生,在整個歐洲乃至全世界恐怕也只有芬蘭是這樣規定。

05完善的圖書館制度以及優良的閱讀習慣家庭讀書時間長也是芬蘭的特色之一,並且閱讀量以及對閱讀的關注度也是世界第一。芬蘭是世界上圖書館密度最大的國家之一,不論大人孩子都愛讀書。遍佈芬蘭全國的圖書館網絡為芬蘭公民汲取知識提供了理想場所。芬蘭的圖書館制度非常健全,所有在芬蘭居住的人都可以憑自己的身份證明獲得一個電子借書卡。憑藉書卡可以從赫爾辛基市37個公共圖書館以及赫爾辛基大市區的埃斯波市和萬塔市的圖書館免費借書每人一年借書量約21冊,圖書館以及閱讀室比便利店還要多。




芬蘭圖書館最大的特點,就是對未成年人的無限關照。不論各圖書館佔地大小,都會有一個精心佈置的兒童區;除了兒童書籍和音像製品,還有供孩子看書、寫作業和閒聊的舒適空間。大一點的圖書館還有玩耍區,提供大量玩具給滿地亂爬的小小孩玩。所有這些,從小培養孩子對知識和書的親近感。圖書館對於忘了還的兒童類書籍從來不罰款,也允許幼兒園帶孩子來組團借書。

06IT行業連續五年世界第一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撐芬蘭的中學普及使用iPad作為學習和教育工具,大部分的小學也在使用。


芬蘭是世界上第一個將網絡寬帶連接作為國民基本權利,寫進法律並實施的國家。網絡環境非常優越,從每秒能達到至少1兆的網速開始實行,到2015年,已經要求達到每秒100兆的網速了。芬蘭的IT行業,國際競爭力連續五年世界第一。曾經全世界銷量第一的諾基亞手機、第一個網頁瀏覽器、手機信息系統、手機遊戲angrybirds都是出自於芬蘭。
歡迎關注微信公眾號「禾苗社」,做孩子引以為傲的父母。

本文系禾苗社原創,轉載請郵件聯繫: hemiaoshe@qq.com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