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YMG帶你了解日本醫療的分級診療制度

在國內,「挂號難」「看病難」「繳費難」一直是廣大患者頭疼的問題,而層出不窮的醫患矛盾也讓很多醫院和醫生處於水深火熱之中。



另一方面,近年來日本放寬了外國人到日本就醫的限制,所以有些中國人也體驗了日本的醫療,網絡上很多人感嘆「日本醫院人真的很少」,「日本醫院的服務真的很周到」等等。


那麼,日本為什麼能讓病人有這麼好的就醫體驗呢,這跟日本的「分級醫療」有怎樣的聯繫呢?

現在,中國正在進一步推進醫療改革,「分級診療」一詞也不斷出現,備受矚目。首先,我們來了解一下什麼是「分級診療」。


所謂分級診療制度,就是要按照疾病的輕、重、緩、急及治療的難易程度進行分級,不同級別的醫療機構承擔不同疾病的治療,實現基層首診和雙向轉診。



目前,世界上有很多國家都建立了「分級診療」,比如,美國,英國,德國,日本,印度等等。不過,各國根據各自國內的實際需求,採取的「分級診療」體系也各不同,比如,中國是「政府主導型」,美國是「市場主導型」。

而前文提到的日本,則是採用「區域醫療層級式分級診療」,劃分了「三級醫療圈」:

一次醫療圈:原則上以市町村等最低行政層級為單位,提供便捷的門診服務。

二次醫療圈:根據交通、人口密度、社會經濟等要素設立,主要提供住院服務。

三次醫療圈:原則上以都道府縣為單位設立,主要提供高精尖住院服務,除轉診外基本上沒有門診服務。

為了保證這種「醫療圈」劃分有實際的效果,日本對普通患者實行一種激勵約束措施,即除了急診外,患者都需要憑診所醫生的介紹信才能到上一級的醫療機構治療。如果患者跳過一次醫療圈而直接選擇二、三次醫療圈治療,除全部自費外,還需繳納一筆額外費用,一般為3000日元~5000日元(大醫院甚至更高,且大醫院不接受此類門診患者)。



因此,日本人生病,一般會先到私人診所或地域內的中小病院(即一次醫療圈)就診,如果醫生無法判斷病因,就會寫一封推薦信,附上病人的症狀和診斷情況,把病人推薦到大醫院去,從而起到分級診療的作用。

同時,日本也有針對醫療機構的激勵措施,如果醫療結構達到了地域醫療支援醫院的規定標準,則每年可以得到想到大的政府補助,而這個標準中的其中1項就是「雙向轉診率」,即來院初診的患者中診所(或其他醫院)憑介紹信轉診過來的患者比例達80%以上,或向上轉診比例達到60%且向下轉診比例達到30%,或向上轉診比例達到40%且向下轉診比例達到60%。

除此以外,日本還通過醫院病床的急病慢病分治、專病定點醫院等等方式,構成完整的「分級診療」體系。從而形成了日本有很多的私人醫院和診所,而很多大醫院很清凈的現狀,再加上日本醫院周到的服務,讓病人有良好的就醫體驗。




中國的「分級診療」也正在建設中,具體來說就是患者就診時,先去基層醫院診斷,再視病情狀況轉診到對口醫院,患者在上級醫院做完手術後再回到社區或者鄉鎮基層醫院進行康復,其中會對慢性病、急性病進行區分。

從日本的經驗來看,這種方式應該可以起到很好的效果,希望這個體系能儘快得到完善,緩解大家看病難得問題。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