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法國黄背心示威

 黄背心示威者再度涌向街头抗议马克龙政策...黄背心示威者再度涌向街头抗议马克龙政策法国黄背心示威者在游行示威的第35周再度涌向街头,抗议总统马克龙的政策。14.07.2019 ~ 15.07.2019

法国黄背心示威者在游行示威的第35周再度涌向街头,抗议总统马克龙的政策。

以抗议燃料价格上涨和恶化的经济环境而开始,后来演变成反马克龙政权抗议示威的黄背心示威活动,本周在严密的安全措施下继续进行。

聚集在首都克利希(Clichy)的数百名示威者走向街头进行抗议活动。

警方用催泪瓦斯干预投掷各种物体的示威者。

高喊“马克龙辞职”,试图进入里昂火车站的示威者遭到了警方的拦截。

尽管示威参与率低,但示威者称有决心继续进行示威活动。

此外,蒙彼利埃,里尔,波尔多,图卢兹等城市也发生了抗议活动。

法国内政部没有透露全国范围内的示威参与人数有关的信息则引起注意。

警方正如以往禁止示威者在香榭丽舍大街,国民议会和在4月15日的大火中大受损害的巴黎圣母院附近举行示威。

自2018年11月17日以来,黄背心示威活动一直在继续。

截至目前有11人在示威活动中丧生,包括1797名警察在内4245人受伤,还有12107人受到拘留。
-

巴黎連續第35個周末有「黃背心」示威 有民眾堵塞道路 2019-07-14 01:48

Play Video

法國「黃背心」運動持續,巴黎連續第35個周末示威。 穿著「黃背心」的示威者,周六在「歐洲之星」列車的法國總站巴黎北站外聚集,高叫革命的口號;另一批示威者則堵塞道路抗議。 在爆發「黃背心」運動後,總統馬克龍公布多項政策,包括大幅削減入息稅,希望平息民憤。 與去年高峰期相比,近期參與示威人數不斷下降,上周全國的示威者只有6000人,目前未清楚本周末參與人數。                        

上一則: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劉曉波逝世兩周年 德國舉辦追思活動
下一則:伊拉克北部五金店市集大火 有消防員受傷
國際觀察﹕馬克龍如何從黃背心捱過來?/文:申世明

2019/7/15

 共1幅 

 上一頁

下一頁 

【明報專訊】法國周日國慶閱兵,人群中雖然仍有少數「黃背心」示威,但聲勢早已大不如前。法國去年爆出「黃背心」運動,震動法國及全球。該場純粹由網絡動員、沒有領袖的社會運動開創了新社運模式,法國總統馬克龍的對應方式相信也會為其他政客參考。

廣告

inRead invented by Teads

傲慢政府惹民怨 黃背心捲全國

馬克龍2017年上台之初無論在國內外都一新耳目,不過法國人不久陸續看到馬克龍政府如何傲慢:2018年,先是馬克龍保安幕僚被揭在五一示威中冒警毆打示威者;然後馬克龍9月跟一名長期失業者說只要過一條街就能找到工作,被指涼薄;另一邊廂,國民對生活成本上升的怨氣不斷上升,汽車燃油價格更為不少要開車代步的法國人所關注。貨車司機德魯埃(Eric Drouet)10月在facebook發起抗議,抗議燃油稅,民怨漸漸從網上發酵,網民的不滿也由燃油稅擴散到其他政策。但馬克龍政府猶在夢中。總理菲利普在10月26日刊出的訪問中仍堅持不會撤回翌年新開徵的碳稅。

無視「非一般社運」 撤回政策

不過菲利普不知道,眼前醞釀的是政府、傳媒,以至公眾都從未見過的「非一般社運」。11月7日穿上黃背心的示威者在法國各地堵塞道路,宣布黃背心運動的開始。雖然黃背心示威伴隨不少破壞,但12月民調卻顯示有72%受訪者支持黃背心。馬克龍12月2日自阿根廷G20峰會回國,先視察黃背心示威在凱旋門一帶的破壞,跟警察會面;然後同日再由總理菲利普宣布凍結碳稅半年,最終正式撤回。馬克龍隨即展開全國大辯論,巡迴全國聆聽國民心聲並推出利民紓困措施。不過,對於黃背心以及一些左派人士的訴求,即恢復富人稅,他則無動於中。

馬克龍至今仍不時提及從黃背心汲取的教訓,上月他在國際勞工組織會議上,便再次承認在黃背心一役犯下「根本的錯誤」,但強調並非政策有錯,錯的只是方法,在制定政策時離開國民太遠。他然後談到全球民粹主義,稱必須要創造一個不止富人受惠的社會,稍不慎便會助長社會上的極端勢力。馬克龍將自己定位為對抗民粹主義的理性聲音這招令不少人受落,美國《紐約客》上月的訪問也是循這一論調,探問他能否對抗歐洲右翼及黃背心所代表的民粹主義。

據《世界報》報道,黃背心部分示威者仍在苦尋方法重振聲威,對抗馬克龍所代表的體制。對公關手腕高明的馬克龍來說,黃背心給他的挫折雖然似乎已成過去,但黃背心揭示的動員力量,卻足以叫政客恐懼。
【法國黃背心運動】馬克龍「以退為進」 離地總統未弄清自身弊病

周報

撰文:唐宇廉

2018-12-17 18:30

最後更新日期:2018-12-17 18:30

「可能在過去一年半時間內,我們沒有作出足夠迅速而有力的回應,我將承擔我這一份責任。」對「黃背心」運動沉默多時的法國總統馬克龍,終於在上周一(12月10日)發表全國電視講話,他除了承認過失,還在工資調整等方面作出實質讓步。

馬克龍此番表態總算取得成效,在剛過去的周末,參與「黃背心」運動的示威者人數大減,巴黎僅有零星衝突。然而,馬克龍若以為渡過了此劫,那就錯了。倘若他不直視自身問題—改革不考慮實際情況,而且欠缺魄力—那在長遠而言是非常致命的。

面對「黃背心」示威者的訴求,馬克龍嘗試在全長13分鐘的演說內動之以情:「工人不安,他們找不到工作……村莊、社區公共服務減少,生活環境消失……民主不安,人們感覺自己的聲音沒被聽到……」為此,他承諾改善民眾生活,包括從2019年元旦起,把每月最低工資上調100歐元、免除加班薪金徵稅,同時取消針對貧窮人口和領取退休金人士的加稅措施等。

壓力下妥協 「火頭」仍在

然而,馬克龍在作出上述承諾前,似乎未經深思熟慮。有當地公共帳目部門官員接受電視訪問時指出,紓困措施涉及金額達到80至100億歐元,他坦言政府仍未準備妥當,正在了解如何支付這筆費用。更大問題在於:倘若當局沒有削減其他公共開支,明年預算赤字可能擴大至佔國內生產總值(GDP)的3.4%至3.5%,超出歐盟規定的3%上限,屆時歐盟和法國之間,可能出現目前歐盟和意大利那樣的預算爭拗。

另一「火頭」是馬克龍拒絕就關鍵的「巨富稅」讓步。去年5月上台後,他取消向擁有逾130萬歐元資產的富豪徵稅,希望避免資金外流、促進投資,繼而降低失業率。雖然他的出發點相當正面,但有關措施在不少人眼中屬於「劫貧濟富」,最終釀成今次「黃背心」運動。

12月15日法國南特(Nantes)的黃背心示威。示威者認為法國政府未能代表民意,主張以公投方式將民眾提案帶入政府。(視覺中國)

馬克龍並非完全不了解示威者對「巨富稅」的憤懣,但他拒絕在這個問題上讓步,還表明將強勢推進自己的改革,包括在明年繼續全面檢討及修訂退休金、失業救濟及公共開支,「我們會透過強而有力的措施,回應經濟及社會的迫切問題,包括盡快縮減稅項,以及控制政府開支,不會因此掉頭。」

對此,示威者自然不會輕易「收貨」。早前與馬克龍會晤的「黃背心」運動領袖柯西(Benjamin Cauchy)形容,紓困措施本質上只是「折衷手段」,暗示示威者的訴求仍未被充分正視;左翼領袖梅朗雄(Jean-Luc Mélenchon)甚至認為,倘若馬克龍認為「派錢」可以平息「起義」,是誤解了「黃背心」行動。

事實上,馬克龍除了在政策上未如人意,他今次選擇在愛麗舍宮的「金色廳」(Salon Doré)發表演說,同樣備受批評。金光閃閃的室內設計,只會令人聯想到他的商界背景,難以向示威者傳達「總統明白貧苦大眾真實處境」的訊息。即使他在演說期間刻意轉用溫和語調;即使他就過往「言辭傷害過人」道歉,也難以擺脫「富人總統」的標籤。

馬克龍選擇在愛麗舍宮金光閃閃的「金色廳」(Salon Doré)發表演說,極為「離地」,與他口中想要扶助貧苦百姓的主張,格格不入。(視覺中國)

政策雖具遠見 節奏拿捏失當

必須承認的是,挾着「拿破崙以來法國最年輕國家元首」身份上台、敢於在外交舞台上向美國總統特朗普「叫板」的馬克龍,某程度上確實給人進取、雄心萬丈的觀感。正如上期《香港01》周報刊載的《馬克龍治國記:找得到病灶 抓不準藥方》一文指出,無論是在國際場合推動「歐洲一體化」,還是在國內提振競爭力,馬克龍的改革綱領在大方向上是有遠見的。

單就法國國內而言,馬克龍清楚看到,法國正面臨經濟增速緩慢、失業率高企等問題。為此,他訂下鴻圖大計,包括為企業鬆綁,加強法國競爭力,希望到了2022年爭取連任時,當地能夠創造26.4萬個就業職位,失業率下降至5.9%。如果他能切實做出成績,當然是值得歡迎的。可是,回看他對改革進程的拿捏,以至對「黃背心」示威的電視講話,這位只有40歲的總統實在令人搖頭嘆息。

敢於在外交舞台上向美國總統特朗普「叫板」的馬克龍,某程度上確實給人進取、雄心萬丈的觀感。(資料圖片/路透社)

一去到執行層面,馬克龍的表現相當拙劣。具體來說,他未有充分掌握到改革步伐與實際情況不一致的問題。還記得在去年8月底,馬克龍依仗執政「共和前進黨」在國會的議席優勢,在未與工會代表充分溝通、在實際情況不允許的背景下,短短一個月內便通過《勞動法改革法案》。

「霸王硬上弓」的模式,同樣見諸於教育和鐵路改革上,致使每次闖關都在民間引起軒然大波。改革過速過猛,節奏掌握不當,終於令他眾叛親離:今年11月,他的支持率跌至兩成三,與前總統奧朗德(François Hollande)在2013年的窘局「互相輝映」。

上周六巴黎有示威者高舉「馬克龍大帝給乞丐麵包碎」的標語,指責馬克龍的讓步未能真正解決問題。(視覺中國)

顯而易見的是,馬克龍急於求成,一方面是源於他太過年輕、從政經驗不足的事實;另一方面,也是因為他急於在2022年大選前交出可觀的成績,以至政策在尚未成熟、各方利益還未獲得妥善照顧下,便急急上馬。

更為可笑的是,當法國人以為,「黃背心」運動為馬克龍上了寶貴的一課之際,他竟然再次「斷錯症」—在電視講話中形容示威者的不滿並非單單源於其施政,亦來自過去四十年法國潛藏已久的問題,故意淡化自身責任。

面對民怨,馬克龍甚至聲稱,在過去一年半,現屆政府「沒有作出足夠迅速而有力的回應」,其潛台詞是:政府的改革步伐不夠快,將來還要強力推動改革。若真如此,他今次對示威者作出的妥協,只不過是「以退為進」,他心裏仍然是急於求成的。

面對第五周的黃背心示威,上周六巴黎街頭警方出動裝甲車嚴陣以待,卻未見如前兩周的暴力示威情況。(視覺中國)

放縱民意 VS 主導政治

同樣值得批判的是,在英國脫歐進程暴露出「民眾未必清楚自己想要什麼」的時候,作為一國元首的馬克龍,理應像他的偶像拿破崙一樣,在擁有執政宏圖之餘,還要為民眾發揮引領作用。可是,綜觀他今次對示威者的妥協,很多都與其改革目標背道而馳,反映這位總統沒有領袖應該具備的魄力,在放縱民意和主導政治間之間拿捏不當。

例如,在演說前數日,他向要求停止徵收燃油稅的示威者屈服,這等同釋放一個訊號—暴力示威是有用的,變相鼓勵民眾提出更多要求;另一方面,當局早前曾聲稱,調高最低工資只會打爛工人飯碗,無助就業,他今次卻反其道而行,調高工資;此外,當局希望強化企業競爭力,今次卻要求錄得盈利的企業,明年底向僱員派發免稅年終花紅,這可能會削弱企業東主的經營意欲,窒礙經濟發展。

黃背心運動,如今似有擴散之勢,在西班牙馬德里就有示威者身穿黃背心,要求政府增加退休金。(視覺中國)

想當雄主還是庸主?

「傲慢離地」和「不食人間煙火」,是馬克龍難以擺脫的負面標籤,但這還屬其次。更深層次、更致命的問題是:空有抱負。推動改革時沒有充分考慮可行性,節奏掌握不好,未能做到「因情而異」、「因勢利導」,以致多麼有遠見的改革宏圖都走樣變形。而一遇到暴力抗爭便輕言讓步,魄力欠奉,作出同改革目的不一致的妥協。

還記得去年5月,馬克龍挾着六成民意支持和國會議席優勢上任,其非左非右的「中間路線」一度給人無限憧憬。可是一年半過去,他交出的答卷顯然不如人意。他今次決定向示威者「派糖」,相信可以暫時紓解民怨,但他倘若繼續對「改革不考慮實際情況」、「欠缺魄力」的致命問題不聞不問,「政治炸彈」終究還是會再次被引爆。

在法國歷史上,「雄主」除了胸懷治國良策、還懂得帶領人民沿着可行的道路前進,不能隨便受到浮動的民意牽扯。在這方面,帶領法國稱霸歐洲的拿破崙,以及率領「自由法國」擊敗納粹德國的戴高樂(Charles de Gaulle)都是表率。「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馬克龍究竟可學到多少?

上文刊載於第142期《香港01》周報(2018年12月17日)《拙劣的「以退為進」 馬克龍仍未弄清自身弊病》。
黃背心運動三月不息 馬克龍公投爭勝賭一鋪?

黃背心運動三月不息 馬克龍公投爭勝賭一鋪?

分析評論

撰文:葉德豪
2019-02-05 16:00
最後更新日期:2019-02-05 16:16
早在去年11月17日的周六爆發的黃背心運動,上周六(2日)進入其「第12擊」,而民眾不滿亦由起初的燃料稅問題,於今變為針對警方過分使用武力。

法國周刊《星期日周報》(Le Journal du Dimanche)就引述消息人士報道,法國總統馬克龍正計劃舉行「全民公投」,希望借機挽回民意,一舉攻破黃背心運動餘眾。

黃背心餘威不減 轉向針對警方武力

黃背心運動爆發之初,全法國有近30萬人參與,其後人數大減,其中有起有落,至本年初起每個周六的示威規模都維持在數萬人之數,上周六的「第12擊」就有近58,600人參與。

示威民眾的訴求也由起初的反對增加燃料稅政策,轉變為對整個馬克龍政府統治階層、以及法國政制的不滿,如今則集中在警方使用稱為「Flash-Ball」的槍械對付示威者的問題上。

法國斯特拉斯堡(Strasbourg)的警方上周六被拍到手持「Flash-Ball」槍械。(路透社)
法國斯特拉斯堡(Strasbourg)的警方上周六被拍到手持「Flash-Ball」槍械。(路透社)



「Flash-Ball」主要射出橡膠製的子彈,讓不少示威者面容受損,甚至被射致盲。上周六的示威正好緊接法國最高行政法院(Conseil d'État)對警方使用有關槍械的許可判決。

雖然黃背心示威聲勢已不及去年底,馬克龍對此等連續示威運動,也不能不尋得解決方法,以能推進他的勞工及福利改革。

馬克龍第一擊:收買「鎮長」的人心

馬克龍目前似乎有兩大目標:一是平衡中央政府與地方政府的矛盾,向住在鄉郊地區、自認為被政府忽視的民眾示好;二是重振其政黨「共和前進」(La Republique en Marche)的改革聲勢。

上周六,巴黎警方出動水砲驅散黃背心示威者。(路透社)
上周六,巴黎警方出動水砲驅散黃背心示威者。(路透社)

自法國大革命後的兩百年來,法國的地方政府都由所謂的「鎮長」(Le Maire)把持,他們一方面是中央分權下的地方政府代表,另一方面則在地方代表國家權力。因此,「鎮長」的角色幾乎就是過去地方宗教領袖角色的延續。

馬克龍上任以來,不顧各地需要,力行中央政策,變相架空了鎮長溝通中央與地方的角色,是釀成黃背心運動的一大主因。

全國大辯論的公關Show

有見及此,馬克龍在上月中就開展了為期兩個月的「全國大辯論」,就環保、政府財政、公民與民主,以及政府體制和公共服務等議題,要求全國人民表達意見。

馬克龍亦親自下馬,到法國各地參與辯論。周一(4日)他就到了巴黎以南一個人口近7萬的市鎮,在鎮公所形式的會場,與當地市長及社會運動份子進行長達幾個小時的討論。其間,他更承認法國的「人人平等有明顯的崩解」,又指他絕不會放棄鄉郊問題。

馬克龍「做足戲」,在台下一邊聽講,一邊抄筆記。(路透社)
馬克龍「做足戲」,在台下一邊聽講,一邊抄筆記。(路透社)

這兩個月的大辯論,大概會成為馬克龍為改其「富人總統」形象的親民連續劇。

目前,其成果甚佳,根據部份民調,他的民望已由去年近20%的低位,回升到35%。

馬克龍第二擊:全民公投的豪賭

即便如此,辯論結果要如何實踐卻成為一大難題。法國總理菲利普(Edouard Philippe)就指有關事宜尚未登上政府日程。

周六在巴黎進行和平遊行的黃背心示威者。(路透社)
周六在巴黎進行和平遊行的黃背心示威者。(路透社)

然而,如果《星期日周報》報導屬實,馬克龍或許會借5月底歐洲議會選舉的契機,為辯論結果的提案舉行全國公投,一方面借公投聲勢去為自己的「共和前進」黨助選,另一方面也希望符合馬克龍改革計劃的提案能重獲民眾支持,以借民意壓下黃背心運動的反對浪潮,重振馬克龍的改革勢頭。

不過,從英國脫歐公投的教訓可見,公投永遠是一場大賭博。僥倖勝出猶自可,如果不幸失敗,馬克龍政府即使不倒台,也會成為跛腳鴨政府。
化解大型示威 馬克龍給予林鄭月娥的一堂課

01觀點

撰文:評論編輯室
2019-07-25 18:21
最後更新日期:2019-07-26 20:09
去年11月17日,法國各地爆發「黃背心運動」,是該國1968年五月風暴以來最大型和最持久的社會運動。雖然在剛過去的國慶日中(7月14日),仍可見有零星衝突,但隨着示威浪潮逐漸降溫,總統馬克龍(Emmanuel Macron)的支持度,也反彈至危機前的水平。到底,曾被不少法國人批評為傲慢和離地的「小拿破崙」,是如何「說實話、做實事、有反應」,解拆歷年罕見的政治危機?

黃背心運動。(Franceinfo)
黃背心運動。(Franceinfo)

說實話、做實事、有反應 總比深居簡出好

黃背心運動的起因,是因為民眾不滿當局在油價持續上升之際,無視草根及中產階級的購買力,堅持調高燃油稅。儘管示威者上街本為單一議題抗爭,但及後迅速擴大至其他訴求,包括提高生活水平、上調最低工資、重設「富人稅」、馬克龍下台、結束緊縮政策等,可謂百花齊放。不過誰能預料,燃油稅竟是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草,引爆民眾所有怨氣?

不過,這場運動得以遍地開花,部分也是馬克龍一貫的傲慢作風招致。示威爆發不久後,警民衝突漸見升溫,面對一連串的反政府抗議,馬克龍卻在同月的電視講話中,擺出一貫姿態,強調自己已提出清潔能源的過渡藍圖,不會受示威浪潮脅迫,而改變政策,直接無視整場運動的肇因。不過,要說馬克龍「離地」的代表言論,必定是他在去年9月愛麗舍宮開放日時,曾與一名在園丁說找工作很容易,只要「過條街」便找到。這種政治不正確的言論,聽起來真像出於一個人力資源顧問,多於7,000萬人的總統。



民粹主義的傳染病——現實政治健忘症
女性主義成外交主軸 世界就能長治久安?
法國總統馬克龍被指過度親近商界,不恤民間疾苦,最終導致「黃背心運動」爆發。(資料圖片/美聯社)
法國總統馬克龍被指過度親近商界,不恤民間疾苦,最終導致「黃背心運動」爆發。(資料圖片/美聯社)

可幸的是,馬克龍眼見示威浪潮並未降溫,在三星期後的演說便一改高傲作風,挽救民望。在這場全國演說中,馬克龍承認過失,表示自己應負起部分責任,更承認自己予人「離地」印象,坦言部分言論可能傷害到民眾。不論馬克龍的大轉向是真誠還是假意,民眾總算消了氣,當然,最佳道歉還是在將來做正確的事。

黃背心運動的重心,隱含着「後全球化時代」自由主義過分側重市場作為資源分配手段,無視政府的監管角色。馬克龍就任所提的經濟改革,如修訂勞動法、把國家鐵路引入市場元素、廢除富人稅等,即使長遠地可扭轉積弱多時的經濟,但基層、中產層級未見其利,先見其弊,自然惹起反感。

出動解放軍之說甚囂塵上 香港政府須負責任治港

法國黃背心運動:巴黎一片煙霧瀰漫。(路透社)
法國黃背心運動:巴黎一片煙霧瀰漫。(路透社)

在馬克龍的「組合拳」中,內裡有兩大元素用以平息民憤。首先,馬克龍化危為機,逐步提出各項社會改革,回應訴求。首輪的組合拳中,馬克龍已「正面回應」訴求,「撤回」汽油稅,並指令汽油價格停止變動半年;此外,他又針對向基層民眾的訴求,提出將最低薪資增加100歐元,並暫緩提升電費稅率至2019年3月。另外,他在4月的電視講話中,宣傳增加派糖,包括減收低收入家庭的所得稅、將退休金的計算指數與通貨掛鉤、下放更多權力給市長和地區官員,以及降低舉行全民公投的門檻。雖然馬克龍的改革方向並非有求必應,但也算針對訴求施藥,撫平民眾的怒火。

英國脫歐大禍臨頭 代議士用處何在?
與魔鬼交易難解歐盟之弱
雖然黃背心運動去年原由馬克龍為推動環保而增加燃料稅引起,不過在4月19日的環保示威中,他就被打成「污染者的總統」,可見他已成法國民眾憤恨的眾矢之的。(路透社)
雖然黃背心運動去年原由馬克龍為推動環保而增加燃料稅引起,不過在4月19日的環保示威中,他就被打成「污染者的總統」,可見他已成法國民眾憤恨的眾矢之的。(路透社)

馬克龍「撲火」時序:

11月:黃背心示威爆發

11月底:浪潮高峰

12月:全國演說,公布第一輪紓困措施

1月:宣布舉行全國大辯論

4月:公布第二輪紓困措施

5月:民望回升至危機前水平

更值一提的是,馬克龍為將街頭怒火撲滅,在一月期間發起全國大辯論活動,欲將憤怒轉化成解決方案,共商政事。雖然,不少反對者批評此舉為「全國大廢話」,但整場對話運動迄今已舉行逾一萬場地方會議,以及逾100小時的總統談話,可見並非只是一、兩場「政治騷」。儘管民眾的意見或許並未採納,但參與者的意見的確傳到政府,令其感到受尊重,不失為是公民充權的良策。

希臘「極左」總理敗走大選 民粹主義純屬周期現象?
自由主義的藥方 治自由主義的病注定失敗
馬克龍出席市公所問答大會的典型狀況。充當聽眾的他「交足戲」,在台下一邊聽講,一邊抄筆記。(路透社)
馬克龍出席市公所問答大會的典型狀況。充當聽眾的他「交足戲」,在台下一邊聽講,一邊抄筆記。(路透社)

反觀,自本港近月陷入回歸後最嚴重的動盪後,林鄭月娥不但沒有主動化解社會撕裂,成立獨立調查委員會,讓真相說話,反而任由社會走向失序邊緣,而政府依然故我和封閉。數以十萬計的民眾付上高昂代價,不斷上街示威,箇中原因,就是聲音得不到正面回應。當民眾自覺被忽視和摒棄,便傾向用更激進甚或以身犯險的手法表達訴求,情況令全社會擔憂。自7月21日示威者衝擊中聯辦,以及「白衣人」在元朗無差別襲擊市民後,就連香港總商會、法律界、文化界甚至部分公務員,也發表聲明要求特區政府有所作為。當市民看見事態急轉直下,而特首卻以逸待勞、深居簡出,只怕心裏不禁說「I can't find the right word」(我無話可說)。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