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柏林轉型「海綿城市」暴雨不淹水 夏天不用開冷氣

HSSSZN 讚新聞

改變意識改變世界

柏林轉型「海綿城市」暴雨不淹水 夏天不用開冷氣

06/17/2019 Kevin Chen Comment is Closed

氣候變遷造成的極端氣候,讓未來瞬間爆雨情況越來越頻繁,而最好的應對之道,就是把城市變成海綿,除了排水之外,也要能夠吸水,這也是各國現在熱議的重要政策。

其實在德國柏林早就往這方向邁進,很多房子的屋頂都鋪了土做綠化,新的建築還在一旁挖了滯洪池,他們的「綠建築」主要是幫房子散熱,希望能夠少開點冷氣。

圓頂式的玻璃穹頂在陽光下閃閃發亮,這是德國的國會大廈,也是柏林知名的綠建築。由英國知名建築師弗斯特打造,外表有科技感又兼具節能,整個屋頂是玻璃所蓋成,可以收集自然光,減少能源的耗費。而開放式的穹頂是一個超大排風口,當室內熱空氣向上升時,能夠透過穹頂往外出。

穹頂中間則設置一座倒三角錐的鋼構圓筒,佈滿360面鏡片,將光線導入底下的議會大廳,有將議事攤在陽光下的意味。旋轉式步道開放遊客自由通行,從頂端透過玻璃直視底下的開議過程,幸運的話還可以觀看德國總理梅克爾演說。

整個國會大廈透過光源引進,汽電共生發電機,以及太陽能發電等再生能源自給自足約八成電力,和九成熱水供應,二氧化碳排放量則減少百分之九十,是永續建築的優秀典範。

2006年5月啟用的柏林中央火車站,是柏林最大的太陽能建築物,採用大量玻璃帷幕及鋼骨,中央則以教堂式的圓頂穹狀,作為車站主體結構,光線從20公尺高的天花板直射入40公尺底下的地底月台,運用自然光源減少燈耗,使整個車站明亮寬敞,且其太陽能板每年能產出約16萬度的電力,儼然是個小型發電廠。

德國一直是環保節能的先驅,位在柏林波茨坦廣場有19棟綠建築,不僅如此,旁邊的水池除了調節室內溫度,冷卻交換的作用,還有回收雨水的功能,可以回收雨水再利用。

而「海棉城市」的概念,就是將城市中的雨水保留下來,德國景觀建築師說,當水分蒸發時,城市就會相應地冷卻。在自然生態系統中,雨水通常被土壤及植被吸收,其餘蒸發的水分能夠冷卻周遭環境,但都市裡的水泥建築無法吸收水分,海綿城市就是仿效自然系統,在建築物屋頂覆蓋綠色植物來保存雨水。

東柏林的魯梅斯堡區域,20年前就是以這個概念打造,德國水文學者表示,在建築頂部的綠屋頂大約6到8公分高,從那裏水流進中間的庭院,地底下有一個車庫,在地下車庫上,有將近80公分的土層,它就像是個海綿,在暴雨的時候吸收水分,然後被植物使用。

受到全球氣候變遷的影響,以往夏季均溫20度的柏林,今年竟然連續好幾篇飆破30度,過去不需要裝設冷氣,現在則是連電扇都賣到缺貨,循環利用資源、減少耗能,柏林的綠建築工法給了最佳示範。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