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這才是特朗普 他將如何看待中國?

2016/11/11, 國際

聰明人看不通特朗普,是源於他們「太」聰明
當亂局初起,人們思緒短暫紊亂,知識分子雖然意圖解讀亂局,切實了解新形勢,卻很容易受思緒所困,模糊了一些鮮明的重點。

環顧外媒評論,在《衛報》(The Guardian)有一篇由Ben Tarnoff所寫的文章,非常如實地點出特朗普真正處事作風,何謂「特朗普主義」(Trumpism)。Tarnoff指出,自由主義者如Jonathan Chait,聲稱特朗普就是另一位總統行右翼、保守路線,可是,作者引述著名評論人George Will立即反駁,特朗普根本是「保守主義的公敵」(sworn enemy of conservatism),強調特朗普沒有一個穩定的政治主張。Tarnoff和應此說,便提出保守只是特朗普的一部分,另一部分正是「民粹主義」(populism)。

的確,特朗普說過「太多」主張,他說過要捍衛社會保障、醫療保障,又認為要讓州政府和保險公司對醫保有更大決定權;他說過會向華爾街金融業增稅,說過要懲罰外判工作的公司,說過企業稅要大幅下調至最高15%;說過最低工資每小時7.25美元「太高」,大半年之後,又說最低工資不夠,應該提升至每小時10美元。對外,他一時會說從中東撤軍,不主動介入外國事務,一時會說要「先發制人」,比伊朗更早「搶走他們(伊拉克)的石油」。究竟每件事之間的關係、影響、協調怎樣,又如何做到?特朗普似乎不重視,說起來很響亮即可。

意圖套用 XX主義,也不能理解特朗普的作風
大概,特普朗這樣的作風,甚至連「民粹主義」也不盡是,還必須加上在美國制度之下的「現實政治」(realpolitik)。所謂現實政治,是除掉一切思想、意識形態的枷鎖,純粹以國家利益 / 管治核心為依歸,是赤裸裸的利益計算。簡單而言,就是沒有既定章法,「某件事」認為對國家有利、對特朗普管治有利(選舉時對當選有利),不必講求原則一致,任何原則都可以取用,也可以捨棄,不必理會事與事之間,有沒有矛盾。不錯,這才是特朗普。他只要認為有利、有掌聲,有些事情會「做一點」,做不到會製造藉口,用新說法蓋過以前的說法。


無論美國、香港,部分「學者型」頭腦的人,嘗試以「保守主義、孤立主義、愛國主義、傳統主義」等等等,據此評估特普朗當選總統之後,對美國內外的做法與影響,他們評論特朗普的思維很類似,就是找出特朗普按照甚麼原則來處理問題,雖然總會擊中他一部分作風,但始終不見全貌。

因為那些評論人有學者型頭腦,自己會按照「某個原則」(抽象思維)做決策,就忽略了有些人不能這樣推想,是故,他們只是一廂情願在推考,特朗普究竟會按照「那個原則」做決策?這樣思考特朗普,連「瞎子摸象」也不是,因為根本就沒有「象」。

為何特朗普面對中國,南海局勢持續緊張?
好了,弄清楚特朗普極端現實的一套之後,我們最關心是他如何看中美關係。特朗普強勢管治及利益計算,並不是他按照孤立路線、保守主義原則辦事,只是為「這件事」計算利益,假如強硬介入台灣關係,當有戰爭時,便會損失美國人命和金錢。但是,他依然會根據經濟利益制衡中國,所以對南海問題並不大可能軟弱起來。

特朗普不喜歡中國,他要美國光榮也要奪取利益。一方面,他要「讓美國再度偉大」(Make America Great Again),同時「把中國正式列為操縱貨幣國家」,意圖影響中國貨幣兌換率,亦指責中國搶去美國人的工作,即使未必對中國商品強硬徵收高達45%關稅,提升一定程度是必然的,又會出些手段,令部分在中國的資金、人才、工廠撤走,撤去那裡?不一定是回到美國,成本效益有困難,很大可能是放眼東南亞,這不是甚麼外交原則,只是徹頭徹尾的實利計算,所以,杜特爾特(Rodrigo Duterte)和特朗普立即眉來眼去,假如大家跟中國的關係遠了,那麼美菲關係看來又近了。


有一位觀察國際關係的智者,近年影響筆者頗深,他就是英國人提姆.馬歇爾(Tim Marshall),將他的分析再綜合其他角度,得出來的國際畫面相當符合實情。提姆指出,東南亞的印尼、馬來西亞和新加坡在麻六甲海峽旁邊,相依為鄰,每天有1200萬桶石油經過海峽,運送的地方,其中之一正是中國。是故,特朗普拉近美菲外交聰明,未來放眼東南亞,取得上述三國支持極端重點,南海就是必爭之域。

美國戒備中國、中國戒懼美國,雙方均有「不美麗的誤會」
最近大家可能有點驚訝,為何在冷戰時期在各方面連番衝突的美國、蘇聯,互相戒備直至奧巴馬時代,僅僅因為特朗普快將上台,現在中俄外交好像破冰融洽起來了。網民打趣說,因為二人都是瘋子,情投意合,這當然是個玩笑。實情,美國外交真正戒備的是中國,奧巴馬在2014年曾經說過:俄羅斯不過一區域勢力;美國看通了俄羅斯地緣政治(難以通往溫水港)的局限,暫時不怎麼能成為全球巨大勢力,乃至威脅美國,只需要透過聯繫北約和西歐,就足以制衡。

所以,在奧巴馬、希拉莉眼中,全球真正需要戒備的潛力大國只有中國,所謂「重返中國」(the pivot to China)就是大方針。可是,美中關係存在一個極大的「誤會」,雙方都妖魔化對方。對美國而言,她們認為中國是個專制政權,不能成為民主好友,奧巴馬時期充其量只能作出經濟妥協,外交上必須聯合日本、南韓和東南亞國家牽扯制衡,甚至背後干預緬甸政治,希望她疏中親美,也是真的,深恐「中國霸權」出現。但另一方面,中國近現代以來,就極度戒懼美國,一直堅信美國有兩大意圖,就是先進行經濟侵略,再進行軍事侵略,輸出民主只是經過包裝的「美帝霸權」,實際上是要把美國勢力延伸至全世界,在亞洲不惜滅亡中國(中共),以扶植西方民主政權,是以常常把「美帝亡我之心不死」掛在嘴邊。

中美互相妖魔化對方,真實遠遠不是如此
而實情,雙方都想多了,美國根本無意滅亡中國(中共),一切在於勢力均衡和經濟計算,所以一方面不願意強大又「具侵略性」的中國霸權出現,外交上要展示強硬以作制衡,另一方面又不希望中國經濟轉壞,長遠跟中美經濟可以互惠互利,中國陷入政治混亂根本沒有好處,只是表面作出人權關注、價值勸說,至於香港有沒有民主普選,西藏是否能夠獨立,都是作些姿態而已。而且,美國在能源方面也有新方向,無意在石油方面跟中國在東南亞競爭。奧巴馬時期,美國正在大力開發沿海鑽油作業,另汲取地下天然氣,輔以綠色能源產業,務求在2020年讓美國成為「能源淨出口國」。


反之,中國當前旨為生存,「習核心」的確立無論對於黨、國,箇中內交外交,都是避免亡黨亡國,在亞洲成為強國,僅此而已。某程度上,現代所謂輸出「中國模式」(主調是經濟,次要是政治),並不是要建立專制霸權,不是把當年蘇聯向世界輸出革命複製一次,只是中國太懼怕美國勢力使他們亡國,作為制衡美國的一種手段。而令香港人感到滑稽的「一帶一路」,中國聲稱要改變中國東強西弱的局面,實際上,一來是防備當美國「反枱」,對中國經濟造成極大衝擊時,向西邊尋求更多開發、投資和資源的「新生命線」。

二來,是借發展中國西邊,確保形勢仍在高度掌握之中,讓印度、西藏不會因為美國介入「出亂子」,一旦印度強大而親美,西藏將來借勢獨立,跟印度聯成一氣威脅中國,萬一他們竟然在西藏高原生事,影響黃河、長江和湄公河「中國水塔」的根源,中國還是非亡即亂不可。這就是中國過於戒懼美國,把國內貪腐以及美帝聯繫在一起,不斷滲透「快要滅亡」的危機感,以進取、制衡外國勢力的方式求存。不錯,有點好笑,但中國的確這樣看問題,短期內如此外交思維也不甚可能改變,如此脆弱的心靈底下,香港民主自由的前途值得我們憂慮。

現在,特朗普很可能冷處理國內綠化能源發展,為了保住產煤州、產油州支持他;另外,放淡中東、日本、南韓的外交事務,甚至完全撤軍,再鞏固美國在東南亞勢,對於特朗普治下的美國來說,通通符合「利益」——省軍費、取資源。那麼,這對於中國介入台灣是有利的,對於擴充大東亞聲勢也是高興的;可是,中國必須有心理準備面臨經濟衝擊,同時無法令南海局勢輕易降溫,中美在南海緊張程度,看來也依據特朗普會否大大衝擊中國經濟了。不過,特朗普主義之下,未來最壞的局勢發展,可能不是中國,卻是中東,這就是另外的話題了。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