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太陽釋放的氫原子與地球氧原子化合是雨形成的主要原因

投稿時間:2017-02-18 12:40 投稿人:韓東        【字號:大中小】 訪問量:2204
2HO是水分,也就是兩個氫原子和一個氧原子。太陽的大氣中主要成分是氫原子,含量在81%左右,地球的大氣成分:氮含量78%、氧含量21%。地球每時每刻都在接受太陽所釋放的大量氫原子,這大量的氫原子與地球大氣層的氧原子化合就形成了水分子,大量的水分子聚集就形成了雨,這是雨形成的主要原因。地球的水蒸汽根本無法形成雨,水蒸汽凝結成水滴是需要封閉空間的,地球大氣層不是個封閉空間,地球大氣層有幾千千米厚,地球大氣越往高層空氣就越稀薄,地球的水蒸汽會在地球的大氣層中化為烏有,所以地球的水蒸汽無法形成雨。

雨不僅是太陽所釋放的氫原子與地球大氣層的氧原子所形成,而且地球上的水也是這樣產生的。不僅如此,風、雨、雷、電、霧形成的原因也是太陽所釋放的氫原子與地球大氣層的氧原子化合而形成。太陽在不同時期所釋放的氫原子量是不同的,而地球在不同時期大氣層中的氮原子和氧原子含量也是不同的。

雨:地球大氣層所接受氫原子量是地球大氣層氧原子量二倍時=雨。(完全化合形成雨)

風:地球大氣層所接受氫原子量等於地球大氣層氧原子量=風。(不能化合只能燃燒使空氣膨脹形成風)

雷電:地球大氣層所接受氫原子的量小於地球大氣層氧原子的二倍一下高於一倍以上=雷電雨霧。(一部分化合形成水分子產生熱能,一部分氧原子下沉且有被熱能還原成氫和氧,互相交替產生雷電霧。)

晴:地球大氣層所接受氫原子的量大於地球大氣層氧原子量二倍=晴。(充分燃燒)
1樓十三億個細胞:
你這理論有點荒謬。

一、地球水汽主要集中在大氣底層,若按照你的理論是不是應該在太空降雨?

二、原始地球大氣並沒有什麼氧,你用現在的氧含量來說問題是不是過於草率?

三、全球晴雨天各有不同,雨水是如何選擇性光顧某些地方?沙漠又為何不降雨?

四、若按照你這理論,地球的氧早被耗光了,人類已經窒息死。
2樓王惠鑫:
確實是有一部分降水是太陽吹來的太陽風中成水原子和地球上的氧或氫結合來的。我曾經為這個問題查閱過太陽黑子活動年不同緯度降水量的變化數據;但是過度誇張其成水降雨的比例就不對了吧?太陽風攜帶粒子必須衝入大氣層進入電離層以內才能成功的變成分子形態,在電離層就是水分子都會被電離成氫和氧離子狀態,是不可能形成水分子的。而地表水形成蒸汽以後上升過程中重新凝結成液態水汽,比空氣重就會下降,不會越來越高,形成雲後降雨,這是順理成章的事情。所以降雨還是地面水蒸氣形成為主的。如果真的是太陽風來的降水為主的話,這麼大的降水量,火星月球上便麵都有許多氧成分,哪裡早就有了豐富的水資源存儲量了。金星也不至於只有厚厚的二氧化碳和硫酸雲,而地面沒水,雲中水量也不是很多的情況了。大氣中的電離層使氫氧大多數以離子形態存在並俘獲和逃逸不斷交換維持一個相對的平衡。
3樓王孝恩:
韓先生,你好!看完你這篇文章後,感覺你寫的太有點形而上學,並且也太離譜了吧?

一、你文章的開頭第一個詞“ 2HO ”,不知你想表達的是什麼意思?筆下誤是作者難以避免的,但對於任一作者來說,文章的第一個詞就出現筆下誤,是根本不可能的。在版式轉換時,上、下標常被拉平為普通格式,這完全有情可願,讀者也能看懂。如果屬於此情況,那你的第一個數字“ 2 ”就應該是上標。如果是上標,那它與後面的“ H ”應表示氫的同位素“氘”,一個氘的同位素符號再與後面的一個“ O ”又表示什麼呢?如果是氘氧形成的羥基,那它後面還應該有一個負號“ - ”,並且也應該是先“O”後“H”。

你自己寫的是“兩個氫原子和一個氧原子”,但你又說是“水分”,兩個氫原子和一個氧原子怎麼能表示“水分”呢?水分是宏觀概念,通常指材料中含有的水的成分。

另外,我猜想你絕對不會寫的是水的分子式。如果是水的分子式,那無論是上標還是下標轉換,“ 2 ”都應該在“ H ”的後面。因為我們國家早已經普及初中教育了,任一個初中化學老師都不會允許他的學生把水的分子式寫錯的。如果水的分子式都搞不清楚,那麼在這個平台上投稿,就應該先普及一下自己的初等教育。

二、關於氫與氧化合反應的反應條件,並不是像爛木頭或鐵在潮濕的空氣中的緩慢氧化那樣。氫氧反應的生成自由能雖然很大,但其反應的活化能也非常高。即使在反應的氫氣含量的上、下限範圍內,不經點燃也不反應的。過去有人做過實驗,將純氫氣和氧氣按二比一的摩爾比混合後,密封於一容器中放置了好多年,結果都沒有檢測到水的生成。即使是大氣中的氫氣能夠達到與氧反應的最低比例限制,沒有點燃也不會生成水的。

三、你把大氣中的氧看成了一個不能分割的整體,也把來自太陽的氫的總量看成了一個不能分割的整體了,認為只有這一氫的量是氧的量的兩倍才能反應,這是錯的。你可以查一下,氫氣在空氣中經點燃能燃燒是有一個氫與氧之比的最低限和最高限的,只要在這一範圍內經點燃就能發生反應,若低於最低限,是不反應的。並不是按氫、氧的2 比1 的比例就能反應的。按你所說剛好氫、氧比為2 時,就都反應生成水了。這是不對的,更何況氧氣都反應了,那我們還能活嗎?

四、地球大氣的平均分子量為29 ,氫氣的分子量僅為2 ,氫氣在大氣中根本不能居留。每年從地球大氣中逃逸掉的主要就是氫氣。太陽系中只有太陽的引力能留住氫氣,靠地球的引力是留不住氫氣的。即便有太陽風將少量氫氣吹到地球大氣的外層,在大氣壓的作用下,它也難以混入大氣,通常又都逃逸掉了。現在在大氣中能檢測到的氫含量太低,根本達不到氫與氧能被點燃而進行化合反應的低限。
4樓三個未知數:
地球和太陽有本質區別,真像樓主所云,地球大氣圈、水圈、生命圈就全亂套了。
5樓賴柏林:
回复樓主:“太陽所釋放的氫原子與地球大氣層的氧原子化合是雨”是不可能的。因為氫原子與氧原子是不可能直接化合是雨的,只有在核反應的情況下才能發生反應。
6樓時竹明:
疑問:1、地球何時被淹沒?2、氫原子是怎樣到達地球的?3、氧氣是怎樣得到還原和補充的?
7樓沃瑙茲:
我覺得您的科研想法十分獨特,對我正在做的中國大氣霧霾分佈與治療有很大的幫助,並且在實際應用中給予了我一些幫助,在此,感謝投稿人

此致。
8樓韓東:
很高興有網友發出不同質疑的聲音,科學就是要不同的聲音,就是要百家爭鳴。

回答十三億個細胞網友:

1、地球表面的水蒸汽是存在於地球大氣對流層中,大氣對流層大約厚度是12千米至15千米中緯度,赤道地區大氣對流在16千米至18千米,極地8至9千米。

2、地球誕生時地殼就含有大量的氧原子。

3、沙漠少雨是因為沙漠地區海拔高氧氣量少,所接受的氫原子量大。

4、地球氧氣不會耗盡的,太陽係與地球都有自我修復功能,地球每兩億年左右就會有一次毀滅性的修復功能。

回答王惠鑫網友:

宇宙中最多的成分是氫原子,太陽大氣最多的成分也是氫原子。在沒有外力作用的情況下,氫原子不可能進入地球大氣對流層,但是太陽每時每刻都在劇烈的核爆炸,核爆炸的衝擊波足可以將太陽大氣的氫原子和宇宙空間的氫原子以光速的速度沖向地球大氣對流層中,氫原子來得也快消失得也快。人類在實驗室所得到的科學結果都是體現自然界規律的結果,人類絕對不可能在實驗室所得到的結果超越自然規律以外的科學。

回答王孝恩網友:

我文化水平非常低,但是我知道地球大氣對流層的種種變化都離不開氫原子,我還知道地球的一切是都太陽所主宰。H不是氫原子的化學元素符號嗎?兩個氫原子與一個氧原子化合產生水分子不對嗎?地球大氣層沒有靜電嗎?太陽只是給地球陽關和溫暖嗎?
9樓王孝恩:
韓東先生你好!

已經有那麼多人對你的觀點提出質疑,你怎麼一點回復也沒有呢?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