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新加坡為什麼沒有颱風

每日頭條

新加坡為什麼沒有颱風?

分類\社會時間\2017-06-25

颱風形成條件之一,是海水表面至50米深的溫度須高於26攝氏度。

位於赤道的新加坡,周圍海域的水溫應該會達到這個溫度,為什麼新加坡能「倖免」?

今年4月,日本知名薯片品牌卡樂B(Calbee)宣佈停售33款口味的薯片,原因是去年的颱風導致北海道馬鈴薯產量不足,因此以馬鈴薯為原料的產品都接連受影響。

消息傳出後,有人開始在網上以高價拍賣即將停售的薯片口味。一包原價150日元的比薩口味薯片,在網上炒至750日元,翻了五倍。原來颱風的影響力不僅限於淹水、摧毀房屋,以及連根拔起的樹木。

5月至12月是大部分颱風形成的時期。新加坡很幸運,不遭颱風影響,國人依然會在新聞報道中看到其他國家地區的颱風風災報道,因此對「颱風」並不陌生。

颱風是怎麼形成的?新加坡為什麼沒有颱風?

《聯合早報》訪問新加坡地球觀測與研究所助理教授石艾得(Adam Switzer),也整理相關資料,以問答的方式,解答科學問題。

颱風、颶風有何差別

問:颱風、颶風和龍捲風有什麼差別?

答:英語typhoon是我們所謂的颱風,cyclone和hurricane則是颶風。

這三者都是熱帶氣旋,沒有差別,只因為產生的海域不同,各地叫法不同。

大西洋和東北太平洋稱為颶風——hurricane,南太平洋和印度洋區域國家也稱之為颶風——cyclone,西北太平洋則稱之為颱風。

還有,龍捲風的發生原因、實質構造等,與颱風和颶風不同。龍捲風是一種範圍小卻極強烈而危險的旋風,可發生於陸地(稱為陸龍捲)或海上(稱為水龍捲)。由於龍捲風的範圍很小,因此在天氣圖上不易發覺,可是一旦發生,風速可達每小時160公里,甚至每小時480公里以上,是破壞力最大的大氣現象。

颱風的形成

問:颱風如何形成?

答:熱帶海洋面上,經常有許多弱小的熱帶渦旋,可視為颱風的「胚胎」,颱風便由這種弱的熱帶渦旋發展成長起來。在海洋面上出現的大量熱帶渦旋中,約10%能夠發展成颱風。

一般,颱風的形成需要具備幾個條件:溫暖的水域(海水表面至50米深的溫度,必須高於26攝氏度),潮濕的大氣,風向和風速在垂直距離上的變化不能太大,大氣具備不穩定度。

各方條件如果持續夠久,積雲團就容易聚集,能量持續增強,形成強風、巨浪、暴雨和水災。當持續風速達到每小時119公里時,就稱為颱風。

颱風經常發生在南、北緯度5至10度左右的熱帶海洋面上,而且都會有狂風暴雨伴隨。其內部結構,是一個半徑相當大的圓柱,圍繞圓柱的中心部分是「颱風眼」,是無風又晴朗無雲的區域。

最猛烈的天氣現象發生在靠近颱風眼的周圍大氣中,稱之為眼牆,是雲層最濃厚、風雨最大的地方。在眼牆的高層,大多數空氣向外流出,從而加劇大氣的上升運動。再向外擴展就是雨帶,距離颱風眼越遠,雲層就越薄,風雨也漸弱。

颱風方向一樣嗎

問:颱風旋轉的方向都一樣嗎?

答:不一樣。北半球的颱風朝逆時鐘方向轉動,南半球的颱風則以順時鐘方向轉動。導致這個不同的是地球的科里奧利效應(Coriolis effect)。

簡單來說,因為地球自轉,因此在地球上本來該往直方向的物體(例如風),會受到地球自轉的影響偏轉,不再直向運動。在北半球的物體,會向右偏轉;南半球的物體則向左偏轉。這個導致物體偏轉的力量,就稱為科里奧利效應或科氏力。

新加坡與颱風

問:新加坡為什麼沒有颱風?

答:颱風形成的條件之一,是海水表面至50米深的溫度必須高於26攝氏度。位於赤道的新加坡,周圍域的水溫應該會達到這個溫度,為什麼新加坡能「倖免」,不遭受颱風呢?

新加坡地球觀測與研究所助理教授石艾得(Adam Switzer)多年來研究地質記錄與颱風造成影響的評估。

他解釋,導致新加坡不受颱風影響的,就是科里奧利效應。颱風需要藉助科氏力來驅動旋轉,但赤道一帶的科里奧利效應非常弱,因此赤道周圍南北緯度10度左右的地帶,很少颱風。距離赤道越遠,科里奧利效應越強。

不過,這並不表示新加坡就一定不會遭受颱風襲擊,因為偶爾會發生異常的「黑天鵝」氣候事件。

2001年12月26日,一場熱帶風暴於南中國海北緯1.4度至1.5度的海域發展形成。這是有記錄以來,最靠近赤道的熱帶氣旋。由於不同氣象機構測量的強度不一,這場熱帶風暴名為「畫眉」,有些機構認為該氣旋最大持續風速為每小時140公里,並且有風眼存在,因此稱之為颱風。

颱風畫眉在海上形成後,迅速增強,沿着馬來西亞最東南端登陸,引發洪災和山體滑坡,造成五人喪生,然後迅速減弱,於12月28日在蘇門答臘上空消散。

颱風畫眉登陸馬來西亞的地方,距離新加坡東北僅約60公里,新加坡可說是有驚無險地逃過一劫。石艾得教授說,颱風畫眉在婆羅洲一帶形成後跨越赤道,對於颱風而言,這幾乎是不可能發生的事,但還是發生了。

他說:「有些人認為,這是500年才會發生一次的罕見事件,但不代表下一次發生就一定是500年以後。」

氣溫上升與颱風

問:如果說溫暖的海域是醞釀颱風的溫床,那麼全球氣溫上升是不是代表會有越來越多颱風發生?

答:石艾得教授說,科學界目前還無法明確預測,全球暖化會對颱風模式造成的確切影響。不過,大部分的科學家認為,如果氣溫持續上升,海洋釋放更多熱能量時,洋面與高層大氣之間的溫差就會拉大,未來的颱風可能越來越強,但不一定會越來越多。

另一個值得注意的是,氣溫上升將導致溫暖水域變大,可形成颱風的區域也隨之擴大。石艾得教授說:「這種現象對於像日本和韓國等地,是個問題。這些國家附近的水域會有更長時間讓溫度上升,形成颱風。」

所幸,大而強的颱風過境後的水域,水溫會下降,減少下一個颱風形成的機會。

石艾得教授多年來研究颱風的長期復發性,以及颱風在台灣與中國大陸東南部的影響。例如,過去颱風多常發生?在中國某些地區,過去十多年、百多年來,有沒有更常發生颱風?

他說,在厄爾尼諾年(El Nino year),台灣與中國大陸東部會比一般年份或拉尼娜年(La Nina year)遭受更多颱風;海南以及廣州地區則相反,會在拉尼娜年或一般年份遭受更多颱風。

厄爾尼諾與拉尼娜,分別指赤道太平洋中部和東部表面海水異常溫暖及寒冷,繼而影響世界各地的大氣環流及全球多個地區的氣候。

當海水異常溫暖或寒冷時,颱風產生的地方就跟着不同。石艾得教授說:「了解厄爾尼諾與拉尼娜這兩種氣候模式,再看看它們與颱風的長期關聯,包括颱風的周期性以及路徑。」

颱風不影響新加坡

我們為什麼要關注颱風

問:颱風似乎不會影響新加坡,我們為什麼要關注颱風與颶風的新聞?

答:石艾得教授列出三大原因,解釋為什麼新加坡人應該關注颱風新聞。

①旅遊計劃受影響

越來越多新加坡人經常要出國公幹,或喜歡在休假時到外地旅行。如果颱風來襲,飛機起降出現安全問題,機場很有可能被迫關閉,旅人就得改變旅行計劃。例如,去年8月,颱風妮妲導致香港大部分地區關閉,逾150航班取消,數以千計的乘客在機場滯留。這對於當地人而言早已是司空見慣的事,也是颱風或颶風帶給新加坡旅人最直接的影響。

即使颱風沒有嚴重到導致機場或旅遊景點關閉,過境的颱風所帶來的雨量也可能導致該地區淹水,對旅行的人而言,極為不便。

②糧食來源短缺

今年3月,颶風黛比登陸澳大利亞後,人們開始擔心颶風對香蕉產量的影響。11年前,颶風拉里摧毀80%至90%的澳大利亞香蕉作物,導致香蕉價格從每公斤3澳元(約3.60新元)飆升至每公斤25澳元,整整起了超過七倍。2011年,颶風雅思也導致當地的香蕉價格漲價至每公斤15澳元。

石艾得教授說:「如果有個颱風路徑湄公河三角洲或越南低洼地區等盛產稻米農作物之地,東南亞10至15%的水稻,很有可能一夕間因水災化為烏有,而我們非常依賴低洼地區生產的水稻。」

換句話,颱風過境會影響農作物收成,因而影響我們的糧食來源以及食物價格。

③投資項目與經濟問題

新加坡商人在中國南部、越南、菲律賓等經常遭遇颱風的地區都設有投資項目。因此,颱風對該地區造成的經濟損害,也會間接影響新加坡人。

你造颱風、颶風、龍捲風的區別嗎?

風是如何形成的

令人聞之生畏的颱風是怎麼形成的?

颱風、颶風、龍捲風有何區別?

對於我們的環境氣候,你知道多少?

看看史上大名鼎鼎的颱風 再看窗外的颱風「天鴿」 你會舒服點

天天學普地|科里奧利效應

夏季颱風多,什麼好方法應對呢

最新消息:科學家在海王星中發現了半個地球大的風暴

鄭州這暴熱、暴雨極不穩定的天氣,原來都是因為它

史上最憋屈被除名颱風,只因它去了這個地方

假如地球突然停止自轉會如何呢?人類將被瞬間甩到外太空

颱風山竹被除名?網友:那就叫小蘋果,漲見識了颱風是這樣命名的

所有的龍捲風都是逆時針旋轉的?原來是這樣

帶你見識火星和地球上風的威力,製造的塵暴和颶風具有毀滅性力量

風大到底有什麼影響

影響地球氣候異常的「發瘋因子」

洪水未退颱風又來 看美國如何抵抗強風暴

既然颱風和颶風都是一種風,那又是因為什麼呢?

它只會幹「壞事」嗎?

地球上破壞力極強的自然災害,帶來毀滅性的破壞而且很難預測!

颱風「山竹」是如何命名的?他是如何形成的?

如果地球自轉來個急剎車我們這個世界還會存在嗎?

江蘇98人死800多人傷 龍捲風威力為何這麼大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