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胰島素與生技產業誕生的故事

賴昭正
前清大化學系教授、系主任、所長;合創科學月刊

糖尿病(dibates)似乎是有人類就有的疾病,早在西元前1552年埃及就有報導小
便頻繁導至身體虛弱的現象。西元200年左右,希臘哲學家亞里斯多德首先使用diabetes
來描述此一現象。在拉丁文裡,diabets 是多尿的意思,與「糖」無關。1675年韋立斯(
T. Willis)因病人尿中具甜味而加 mellitus(拉丁文意甜),稱為 diabets mellitus
;但現在均只簡稱為 diabets。在中國,西元前200年左右的醫學書「黃帝內經」中也載
有頻尿、多渴、及身體虛弱的疾病稱為「消渴」。西元600年左右,隋唐甄立言所著
之「外台祕要」中謂「消渴小便至甜」應是中國有關糖尿病的最早記載。
儘管有如此淵源長久的歷史,但人類
卻遲至1920年代才偶然地發現糖尿病的病因
是胰臟內分泌胰島素不足所致;其醫治方法
則只是不停地注射胰島素。當時胰島素的來
源是豬、牛的胰臟。1970年代初,生物科技
基因改造(recombinant DNA)開
始在大學裡萌芽之際,一位即將失業的麻省
理工學院畢業生竟然看到了商機,説服了「
象牙塔」裡的一位教授,合組了世界第一家
基因工程公司,在短短兩年內發展出了「人
造」人類胰島素,率先敲響了到2015年已達
1330億美元的生物科技產業革命之鐘!
據世界衛生組織(WTO)2016年11月的報導:(1)全世界糖尿病病人數從1980年的
1.08億增加到2014年的4.22億;(2)全世界18歲以上成人糖尿病患病率從1980年的 4.7%
增加到2014年的8.5%;(3)糖尿病是失明、腎衰竭、心臟病發作、中風和下肢截肢的主
要病因。胰島素的發現雖然不能根治糖尿病,但卻讓患者能過著幾乎完全與正常人一樣的
生活;「人造」人類胰島素的發明,開創了製造藥物的新紀元:生長激素、融血栓蛋白質
、B型肝炎疫苗、紅血球生成素等生物科技產物不斷地相繼出現.... 希望讀者能與筆者
一起在此分享這一段可歌、但不可泣的「胰島素與生技產業誕生」的醫學故事吧。
蘭氏小島
1869年2月,德國柏林病理學學院的一位博士班學生蘭久漢司(Paul Langerhans)
提出一篇題為「胰臟顯微解剖學的新知」(Contributions to the Microscopic Anatomy
of Pancreases)論文,謂在胃下面之脆弱葉狀的器官胰臟內,他發現許多染色不同於周
邊之細胞小島。他雖然注意到了神經廣佈在這些後來被稱為「蘭氏小島」(islets of
Langerhans)的細胞群內,但卻完全不清楚它們的功能。
胰臟位於胃後,長約15公分,為一消化與內分泌系統。內有
由三百萬細胞組成的許多呈星卵圓形蘭氏小島,按照染色的
性質不同可分為四種細胞:
(1)細胞:分泌升糖激素(glycogan)
(2)細胞:分泌胰島素(insulin)
(3)細胞:分泌胰多肽(Pancreatic polypeptide, PP)
(4)細胞:分泌生長抑制素(somatostatin)
患糖尿病者,診斷上以血糖升高及尿中含糖為特徵.一般分為
二種:
(1)第一類糖尿病:胰島素分泌不足
(2)第二類糖尿病:不能充分利用胰島素;50%的患者之
細胞在5-10年內均慢慢失去其功能
1889年,為了瞭解胰臟的功能,法國兩位外科手術醫生梅倫(Joseph von Mering
)及明考斯基(Oskar Minkowski)將狗的胰臟割除,發現這隻可憐狗整天口渴及隨地小
便。數日後,一位助手覺得實驗室內的蒼蠅好像突然多了起來尤其是在狗小便過的地
板處。分析狗尿及其血液後,梅倫及明考斯基很驚奇地發現裡面充滿了糖份!顯然地,胰
臟具調解體內糖份的功能,它一旦受損,將導致糖尿病!就這樣,梅倫及明考斯基無意中
發現了「困擾」人類三千多年之糖尿病的病源真正「困擾」可能應是21世紀!
1895年,夏皮-謝弗(Edward Albert Sharpey-Schafer)爵士提出糖尿病是因缺少
一種由胰臟之「蘭氏小島」所製造出來的物質所致。他後來建議稱這一物質為 insuline,
後改稱為 insulin源自拉丁文 insula,意為小島;中文譯為「胰島素」胰臟小
島分泌出來的激素。
胰島素的發現
可是這「胰島素」物質到底是什麼呢?由於胰臟也分泌蛋白質分解酶,可破壞胰島
素,因此想從絞碎之胰臟中分離出胰島素的實驗,幾十年都沒什麼大進展。1921年初,加
拿大多倫多大學講師邊亭(Frederick Banting)醫生從巴淪(Moses Barron)文章中發
現結紮胰臟管可悶死分泌蛋白分解酶的細跑,因此想到了一個可能分離出此物質的方法;
但當時加拿大研究糖尿病的大師馬克里歐特(John MacLeod)教授卻不以為然,因此只答
應給他一個實驗室、一些基本設備、十隻狗、及一位剛大學畢業的助理貝斯特(Charles
Best)。5月17日,他們正式捲起袖子,在馬克里歐特的「指導下」工作起來。7月30日
,他們將新方法所分離出來的物質注射到被割掉胰臟之狗的身體後,發現這些狗的血糖均
大量下降!
馬克里歐特終於有點相信了,因此建議進行更廣泛的實驗。這一來邊亭及貝斯特當
然不能再以「殺狗取胰」爲業了,因之只好求助於附近的屠宰場:沒想到竟然「因禍得福
」,他們發現豬、牛的「胰島素」不但具相同的功能,且根本不須先經胰臟結紮新鮮
冷凍的胰臟即可直接用來萃取胰島素(低溫顯然遲緩了蛋白質的分解)!為了希望能早日
進行人體試驗,邊亭甚至以自己當試驗品,將萃取物注射到自己體內:邊亭只感覺疲倦及
頭暈,但未「生病」。到了12月,馬克里歐特已深信無疑,再請訪問教授生化學家柯立波
(B. Collip)加入團隊,負責純化萃取物的工作,以便進行人體試驗。
1922年元月11日,他們將萃取物注射到患糖尿病、臨近死亡邊緣之14歲多倫多男孩
湯姆生(J.Thompson)身上,很失望地發現竟然沒什麼改進。但他們並未灰心:在柯立波
教授日以繼夜的純化工作下,12天後他們再次將萃取物注射到該男孩身上時,不但發現他
迅速恢復體力,食慾大幅提升、血液及尿中糖份恢復正常,一些糖尿病的症狀似乎也消失
得無影無蹤!在此一發現之前,患了糖尿病等於判了死刑,是無藥可救的,只能靠飲食及
運動來控制,一般大概都只能拖個一年左右而已。湯姆生靠著萃取物,一直活到37歲才因
肺炎而病逝,此是後話,表過不提。此一成功的例子迅速地傳開,許多的自願者人體試驗
也一樣有效,因此邊亭不久就在多倫多開了一家專治糖尿病的診所。
諾貝爾醫學獎的爭議
這麼重大的發現當然躲不過諾貝爾獎委員們的耳目:他們很快地決定將1923年的諾
貝爾醫學獎頒發給「因發現胰島素」的邊亭及馬克里歐特。才出道就得諾貝爾醫學獎,32
歲的邊亭應該很高興才對(到2016年為止,他還是最年輕的醫學獎得主),沒想到他聽到
諾貝爾獎委員的決定時,竟然火大地謂:怎麼不是他及貝斯特,而是他及馬克里歐特?顯
然又是一個有爭議性的諾貝爾獎 *!為了聊以表達貝斯特的貢獻,他決定將他所得的現金
與貝斯特平分;馬克里歐特也因如果不是柯立波的純化技術,人體實驗是不可能成功的,
而決定將他所得的現金與柯立波分享!
「貨惡其棄於地也,不必藏於己」,有這麼可賺大錢的發現,邊亭的團隊卻在取得
胰島素萃取的專利後,將其使用權完全免費地轉給多倫多大學 †。1922年,多倫多大學與
製藥公司禮來(Eli Lilly)合作,在後者研發改進製程後,1923年年底時,已能大量生
產足夠供應整個北美洲所須、純度相當高的胰島素。胰島素是禮來歷史上最重要的藥物:
禮來因它而成為世界主要製藥大廠之一!
胰島素的化學構造
仙格爾(Frederick Sanger)於1936
年進入英國劍橋大學的聖約翰學院,準備攻
讀自然科學。但因不善物理及數學,一年後
即將物理改為生理,以第一名畢業於剛成立
不久之生物化學系;1943年以「動物體內之
離氨基酸(Lysine)的新陳代謝」取得博士
學位後即加入齊波納爾(Albert Chibnall)
的團隊工作。齊波納爾早就在研究胰島素的
胺基酸成份,因此當了系主任後建議仙格爾
繼續其未完成的工作。胰島素是當時已知之
非常少數的純化蛋白質,在一般藥店即可買
到。仙格爾果然不失所望,於1951年及1952
年分別確定了牛胰島素中A、B兩鏈的氨基酸
次序(類似右圖)!以今日之技術來看,這
或許不是什麼大成就,但不要忘了當時大部
分的生化學家均認為蛋白質是一無定形或組
成的物質!
事實上是仙格爾這一發現蛋白質有固定的化學構造及一系列的演講,使發
現DNA雙螺旋結構的克里克(Francis Crick)於1958年提出了現今已為大眾所接受之理論

*賴昭正:「諾貝爾獎的爭議性」,科學月刊,2016年12月號。
†多麼高尚的情操。反觀國內,士林地檢署偵辦「浩鼎案」,元月9日偵結,認定前中研院院長翁啟惠及浩
鼎董事長張念慈(在技轉)涉期約收受賄賂及行賄罪嫌,決定起訴。
:遺傳基因物質(DNA或RNA)的核酸次序(遺傳碼)決定了其「指導」合成之蛋白質的組
成(氨基酸次序);而蛋白質的組成進而決定其立體結構及性質。反過來説,如果我們知
道蛋白質的組成,我們也可推算出決定此蛋白質之基因的核酸次序‡。
單獨的A、B兩鏈沒有胰島素的功能;在仙格爾團隊的不懈工作下,他們終於在1955
年成功地確定了歷史上第一個蛋白質胰島素的化學構造:由21個氨基酸組成的A
鏈與由30個氨基酸組成的B鏈是靠兩個雙硫鍵聯在一起,而短的A鏈中間又靠另一雙硫鍵聯
結彎曲。仙格爾也因之於1958年因「蛋白質尤其是胰島素的構造研究」而得了他
的第一個諾貝爾化學獎。
德國化學家麥荷彿爾(J. Meienhofer)等人於1963年首次在實驗室中(化學)合
成人類胰島素。1966年時在中國及美國也有人工合成胰島素的報導。1974年 Ciba-Geigy§
製藥公司曾嘗試以合成法製造人類胰島素,但因太複雜、產量太低等經濟因素而作罷。因
此儘管2000公斤的豬胰臟大約只能萃取30公克的胰島素,人造胰島素一直無法與萃取的動
物胰島素抗衡!豬的胰島素與人類的胰島素最相近只差一個氨基酸而已;而牛的胰島
素則具三個異於人類的氨基酸。顯然在脊椎動物的進化過程中,胰島素尚未分岔太遠:我
們的防禦系統竟不掀旗反抗外來的動物胰島素!
即將失業的麻省理工學院校友
1975年的某個冬天,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的生化教授薄耶兒(H. Boyer)莫名其妙
地接到一通自稱是在舊金山創投資公司 KPVC(Kleiner Perkins Venture Capital)工作
之史瓦生(B. Swason)打來的電話,希望能與他會面談談;忙於工作的薄耶兒心不甘情
不願地勉強答應在周五下午給史瓦生10分鐘的時間。隔年元月17日,史瓦生如約地拜訪薄
耶兒的實驗室,沒想到原本10分鐘的會談,從實驗室到酒吧,竟變成了三個小時;而在幾
瓶啤酒下肚後,更沒想到之一個革命性的生物科技產業就此誕生了!
史瓦生1947年出生,1970年在麻省理工學院同時取得化學學士及商業
管理碩士學位。畢業後即加入花旗銀行創投部門,在一連串的投資失敗、想
換工作時,曾與他合作過一次之克來諾爾(Eugen Kleiner)因他思想敏銳
及效率高而於1974年年底把他拉進 KPVC。破金斯(Thomas Perkins)回憶
謂:史瓦生雖然做了幾件案子,但均不是非常成功,因此連克來諾爾也漸漸
對他不滿。是否因此之故,史瓦生也不清楚,但克來諾爾及破金斯在1975年
年底告訴他説:「唉,我們很想只有我們兩人工作。.... 但在你知道要做
什麼之前,你可以繼續保留辦公桌及電話。」這顯然暗示他明年就沒有工作
了!史瓦生是個科普及科幻迷;當他看到「基因改造」及基因切割等報導時
,立即意識到了這將完全改變人們對基因與遺傳之思路。因此史瓦生告訴 P
KVC,他將看看生物科技方面有什麼可以做的..... 。
血糖過高和肥胖有關係嗎?認識胰島素阻抗
Thu, Jun 28, 2018
相信很多糖友都知道,胰島素是維持穩定血糖的關鍵,然而,許多不良的飲食習慣,則可能讓身體對自己分泌的胰島素敏感性降低,發生了「胰島素阻抗」的情形,這也是使血糖容易過高的原因。在確診糖尿病前,若能改變健康的生活型態,血糖是有機會恢復正常的。

今天就要帶大家一起認識胰島素阻抗 (insulin resistance),並與你分享如何改善胰島素的敏感性、有效預防糖尿病的發生喔!

認識胰島素與血糖的關係
人的「胰臟」就像一座工廠,大腦會發出訊息訂單給胰臟,讓胰臟工廠生產出一支支的「胰島素」鑰匙,它可以開啟細胞的大門,幫助血液中的葡萄糖順利進入,讓細胞有能量可以用於正常代謝,供應身體活動。

然而,胰臟工廠如果日以繼夜的超時工作,就可能會使工廠產能逐漸降低,導致胰島素的數量不足,血液中葡萄糖無法進入細胞,使身體開始出現「血糖過高」的情形,就是我們常常聽到的糖尿病前期、或是糖友常見的高血糖症狀。

什麼是胰島素阻抗?
認識胰島素阻抗
除了胰島素數量不足外,也可能發生數量雖然夠,卻打不開大門的情形,那就是肥胖。當體脂肪太高,肌肉、脂肪細胞上接受胰島素鑰匙的大門就可能發生變形,讓胰島素無法發揮正常功能、打開細胞大門,導致血液中的葡萄糖也因此無法進入細胞,形成所謂的「胰島素阻抗」。

延伸閱讀:糖尿病和肥胖有關係嗎?- 認識糖胖症

胰島素阻抗對身體的影響
當身體出現胰島素阻抗,血糖持續偏高的情形會不斷刺激胰臟,提醒胰臟分泌更多的胰島素來幫忙降低血糖,因此有胰島素阻抗的人,血中胰島素濃度可能也會比較高,長期下來,會使胰臟更加疲乏,造成糖尿病、糖尿病前期。

另外,葡萄糖無法順利進入細胞中,身體持續缺乏足夠的營養素,就可能會出現吃多、喝多,但體重仍快速減輕的情形。為了讓細胞獲得足夠能量好維持正常代謝,胰臟工廠會超時、過勞的工作到最後一刻,所以通常在確診糖尿病之前,身體可能已經出現胰島素阻抗很多年了。

延伸閱讀:為什麼暴瘦會是糖尿病症狀之一?圖解胰島素阻抗

  肥胖與胰島素的關係:因胰島素阻抗,葡萄糖無法進入細胞被利用,血糖持續偏高,胰臟分泌更多胰島素。長期下來,會使胰臟更加疲乏,造成糖尿病、糖尿病前期。  

改善胰島素阻抗,飲食運動兩大原則
研究指出,肥胖、高油脂飲食可能是造成胰島素阻抗的原因,所以如果能早點發現身體警訊,如:肥胖、多吃、多喝、多尿、體重暴瘦等糖尿病前期症狀,透過飲食調整、增加運動量,就可以有效改善胰島素阻抗,讓身體恢復正常的代謝平衡。

控制飲食
高油、高糖飲食容易惡化胰島素阻抗性問題,所以在飲食調整上,會建議糖友依世界衛生組織所定的標準來進行飲食管理,控制每日糖攝取量不超過總熱量的 10% 。

醣類:少吃餅乾、糕餅、含糖飲料等高精緻糖的食物,建議選擇五穀雜糧、水果、乳製品等主要碳水化合物來源食物,並從中選擇 GI 值較低的食材,例如十穀米、山藥、全麥麵包等,有助於增加飽足感、穩定血糖。
油脂類:建議多以植物性油為主、少用動物性油,不選擇含反式脂肪的加工品。
份量控制:不太清楚如何拿捏份量的糖友,可以先詢問營養師,評估原先飲食模式中,熱量、三大營養素攝取情形後再進行調整。
規律運動
除了飲食調控減少攝取外,增加熱量的消耗也很重要!建議維持每週規律運動 150 分鐘,可以選擇像健走、慢跑等運動,強度達到跑完後能講話但無法輕鬆唱歌的喘度,對於改善胰島素阻抗就能有所幫助。

延伸閱讀:糖尿病如何健康減重?控糖減肥2大原則

提升胰島素敏感性,糖尿病前期逆轉勝
當發生胰島素阻抗時,身體其實已悄悄亮起了異常的警示燈,此時如果能調整自己的生活習慣,照顧好自己的飲食、培養規律的運動習慣,就能改善胰島素敏感性,讓胰臟不再過勞,有效預防糖尿病的發生喔!

參考文獻
Med Sci Monit. 2005 Dec;11(12):RA359-67. Epub 2005 Nov 24. Dietary fats, fatty acids and insulin resistance: short review of a multifaceted connection. https://www.ncbi.nlm.nih.gov/pubmed/16319806

文章分類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