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標靶藥物」的「由來」與「原理」是什麼

標靶治療的原理則是希望針對癌細胞的突變、增殖或擴散的機轉,阻斷癌細胞生長或修復的作用;或是抑制腫瘤血管新生,達到抑制癌細胞生長、促進癌細胞死亡、防止癌細胞擴散的目的。

  因此,它就像響尾蛇飛彈一般,是一種智慧型導彈,可以尋跡追蹤目標。因此能直接尋找癌細胞組織、特有的酶或分子、或針對癌細胞表面抗原等不同對象進行攻擊,直到殲滅目標為止。

  標靶治療的優點是不會「好壞通殺」,因此治療癌症時不再像傳統化學治療般會引起各種難過的反應,患者能接受更適當的治療劑量,而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近年來,標靶治療藥物被廣泛運用於抗癌治療,標靶治療的原理是希望針對癌細胞進展過程中所涉及的突變、增殖或擴散的機轉,阻斷癌細胞生長或修復的必經路徑;或是藉由抑制腫瘤血管新生,剝奪其養分來源來達到抑制癌細胞生長、促進癌細胞死亡、防止癌細胞擴散的目的。此類藥物能針對癌細胞中特有的激酶、分子、或癌細胞表面抗原等進行攻擊,因而比傳統化學治療毒殺的對象更具選擇性,也因此減少了許多抗癌藥物治療所引發的副作用。目前臨床上廣被使用的標靶治療藥物依其作用機轉大約可分成3大類,分別為阻斷癌細胞訊息傳遞路徑的藥物、抑制血管新生的藥物及攻擊癌細胞表面抗原的藥物,其中有些藥物同時具有多種抗癌機轉。關於標靶治療藥物於肝癌的臨床運用以前兩類藥物較具進展,茲分別說明如下:

(一) 阻斷癌細胞訊息傳遞路徑的標靶治療藥物

(二) 抑制血管新生的標靶治療藥物

(三)其他
標靶治療,就是阻斷可能讓癌細胞生長的訊息細胞或讓它增生的血管,簡單地說,就是集中火力把癌細胞殺得片甲不留;傳統的化療則是把體內好的壞的細胞一起殺死,不僅副作用大,也會傷害到正常組織細胞。標靶治療就像神奇的導彈一樣,能把阻斷可能讓癌細胞生長的細胞訊息,延長患者的壽命。 標靶治療藥物並不是把癌細胞殲滅,而是讓癌細胞不再繼續生長。目前醫界研究出來的標靶治療藥物,主要朝兩個方向,一是阻斷細胞膜外的細胞訊息,一是阻斷細胞膜內的細胞訊息及血管增生。但癌細胞還可以從別的路徑進入細胞內繼續生長,這也是目前醫界正在努力研究的方向。標靶療法對癌症病人來說確實是一個希望,但癌細胞並不如大家想的這麼簡單,它還是會再找到它生存之道。過去,化學療法採取的是玉石俱焚的治療方式;標靶治療則是阻斷細胞賴以生存的養分,讓癌細胞無法再傳遞補給養份的訊息,原本在體內的腫瘤在沒有養份的供給下,會活活地被餓死。目前標靶藥物在臨床應用上,逐漸搭配與癌症有關的生物標記或腫瘤訊息,用以篩選特定用藥,以及預測腫瘤在治療後的反應。 相關資訊可參考癌症關懷網 http://www.cancernews.com.tw/?ut ... utm_campaign=201304
有網友如此說:“所謂 "標靶藥物" ( target therapy ), 是基於分子生物學的進步,
使得科學家能夠辨識出某些只存在於 "癌細胞" 的細胞膜上,
但不存在於 "正常細胞" 的細胞膜上的分子構造.
再根據這點, 設計出認得這些分子構造的藥物,
使得藥物只會對癌細胞發動攻擊, 但不會對正常細胞發動攻擊.
這就好比, 門上必須有鑰匙孔, 則鑰匙才能插得進去, 開得了門;
若門上沒有相對應的鑰匙孔, 則鑰匙就無法發揮作用. ”

但google標靶藥,盡是無效、副作用、抗藥性、原位復發遠處轉移等報導。

西方醫學真是無明,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身體是一聚有機體,各項臟腑分工合作連繫在一起運作,豈能說割就割;不然就化療毒殺一番,皆在破壞有機體。治療過程讓人痛不欲生,身體正在告訴你治療方向錯誤,患者無奈,醫生無疑,藥商無視。
『原始點醫學』理論才是根本治療,符合王道。
google『原始點醫學』就知道怎麼治療。
基金會免費治療;『原始點醫學』是張釗漢醫師研發,絕非密醫。
癌症為何懼怕酵素
2017-05-18 由 信望愛電子商務 發表于健康

當今人們是聞「癌」色變,因為這些可怕的癌症正在奪走越來越多的生命,這也是目前醫學上最棘手的疾病,是威脅人類生存的第二大疾病,它的致命性實在是太高了,難防、難治這是人所共知的,難道人類對它就束手無策了嗎,充滿智慧的人類怎麼可能如此妥協呢?目前發現酵素的利用,相對比與其他的藥物治療效果更好,下面就來為你解讀酵素為什麼對癌症有效。




►癌症治療現狀

對於癌症病人,目前的醫療一般會利用手術化療,然後投與抗癌劑方式,但這些常規的方法是短暫的,癌細胞會不斷增值,抗癌劑的作用是有限的。更重要的是這些抗癌劑不只會殺死癌細胞,也會殲滅人體內正常的細胞。所以會導致病人免疫力顯着下降,引起各種副作用。癌症病人一旦用了化療或放療,他們的細胞就中毒了,就衰弱了。

►酵素對癌症的驚人效果

據醫學專家分析,人類患癌症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攝取酵素的機會比常人少,酵素不足,使得人體全身器官成為致癌體質。所以酵素、纖維食物不足,是癌症最大成因。美國是癌症唯一減少的先進國家,美國的醫學自1977年後產生急速的變化,以該年1月參議院營養問題特別委員會報告(馬克加邦報告)為關鍵,這份報告指出美國食物與疾病的因果關係,受到這些報告的啟示,醫療界也嘗試利用來自於植物的物質治療癌症(惡性腫瘤)。同時,改善飲食生活,利用酵素、維他命及礦物質等進行治療。儘量以別的方法來取代抗癌劑。在美國利用酵素治療癌症已經成為一種常識。酵素對於癌症有效,理由如下:1、蛋白酶能夠分解掉保護癌細胞的蛋白質的皮膜,直接殲滅癌細胞。2、酵素能產生以TNF為代表的腫瘤壞死因子這種細胞激素,破壞異常增殖的癌細胞。3、當體內酵素增加時,癌細胞為了增殖而需要的壞酵素(在體內也存在着會幫助癌細胞增殖的壞酵素)會減少。



►日常攝入定量酵素可能不會得癌症

如果可以定期給身體補充酵素,大大降低癌症的發病率,原因是,酵素會產生一種細胞抗原,會破壞繁殖的癌症細胞,胃和胰臟蛋白酵素則會包住癌症細胞外圍的蛋白質外膜,並破壞之。這樣,人體抗原被釋放,免疫力產生,並且酵素還會修復受損的免疫細胞。可見,酵素把癌症細胞控制在了萌芽狀態。

►癌症患者酵素攝入輔助治療

其次,如果癌症患者在進行化學治療時,根據不同的體徵,輔助進行酵素攝入,可以減少化學療法的用量,且效果大大增強。因為進行癌症化學治療時,會傷害人體其它良性細胞,而減少了用量,將儘可能的保證人體自身免疫系統的生命力。而酵素同時還能修復化學治療時受損的人體健康細胞,達到比其它患者更強抵抗力的目的。另外,蛋白酵素還可以附着在其它良性細胞的表面,讓癌症細胞無法侵入,達到防止癌細胞轉移的目的。酵素對癌症有效建議可以搭配着癌症治療和藥物一起使用的,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想必大家已經知道,酵素是可以達到輔助治療癌症目的的,選酵素來幫助對抗癌症,好的酵素,短時間內可以提高激活免疫細胞的活性,增強吞噬細胞的活力從而改善及提高身體的免疫力,增強癌症的預防和治癒,癌症患者、有腫瘤的病人、想防癌症的人



獼猴桃酵素酒


第一、營養豐富

含有大量人體所需的蛋白質和17種氨基酸,其中維生素C含量特別豐富,每100克獼猴桃果肉中含維生素C達100-420毫克;

第二、美容養顏、排毒

富含天然維生素C,其中維C含量每升大於250毫克,是其他酒類所沒有的,對於美容、養顏、保健有很好的作用。由於深受女性們的喜愛,又稱「女人酒」;

第三、延緩衰老

含有較多的抗氧化劑,如酚化物、鞣酸、黃酮類物質、維生素C、維生素E、微量元素硒、鋅、錳等,能消除或對抗氧自由基,起到抗老防病的作用;

第四、防治便秘

採用低溫發酵純釀,有良好的清熱降火、潤燥通便的作用,對促進消化、防治便秘有顯著的療效;

第五、預防心腦血管疾病



能使血液中的高密度脂蛋白(HDL)升高,有效地降低血膽固醇,防治動脈粥樣硬化。其多酚物質,還能抑制血小板的凝集,防止血栓形成。在飲用18個小時之後仍能持續地抑制血小板凝集;

第六、預防癌症

據1984年北京醫學院宋圃菊教授實驗研究,發現獼猴桃果汁能有效阻斷致癌物質N-亞硝基嗎啉在人體內的合成,其阻斷率達96.4%,且有抑制消化系統癌症如胃癌、直腸癌等的功效。

榮獲2005倫敦國際評酒會銀獎;五項國家專利技術新產品。世界上唯一稱為酵素酒的產品;世界上唯一以水果之王「獼猴桃」作為原料的酵素酒;世界上唯一獲得專利及國際獎章的獼猴桃酵素酒。
Cell子刊:揭開癌症賴以生存的酶
來源:生物通發布者:張薦轅日期:2016-03-10   今日/總瀏覽:2/1372
最近在《Cell Reports》雜誌上發表的一項新研究,確定了某些類型癌症賴以生存的一系列特異性的酶——稱為激酶。

英國癌症研究院(ICR)的科學家們,對來自10種不同類型癌症的117份腫瘤樣本,進行了大規模的遺傳篩選——蛋白激酶組siRNA篩選,以鑑定對於不同形式的腫瘤所必不可少的激酶。這樣,他們向著了解“為什麼腫瘤細胞依賴於某些基因,以及使用稱為激酶抑製劑的藥物如何可能靶定癌症中的某些DNA突變”,邁出了第一步。

研究人員將來自這一遺傳篩選的數據與DNA序列數據進行整合,他們發現,癌症相關基因(如RB1)的突變,可致使腫瘤細胞依賴於一組不同的激酶。抑制這些特異性的酶,可引起RB1突變細胞死亡,但是,沒有這些癌症相關基因突變的細胞,則安然無恙。

研究人員確定了在腫瘤細胞中起作用的幾千種其他激酶相關遺傳依賴性。這一數據可以為確定新的抗癌藥物靶標,提供重要的線索。

本文資深作者、ICR基因功能研究小組負責人Chris Lord博士說:“了解對於癌細胞中必不可少、但正常細胞並不需要的基因的清單,是腫瘤研究的一個根本目的。我們知道,與正常細胞相比,腫瘤細胞依賴於一組不同基因的活性,如果我們能夠系統地鑑定這些基因,我們就可以開始設計更好的方法,治療這種疾病。”

“蛋白激酶是可以用藥物控制的,從而表明,我們可以針對我們所發現的許多特定癌症基因,開發藥物。我們希望,這項工作能使藥物發現過程更加簡單,也有助於了解'為什麼癌細胞依賴於某些基因、而正常細胞則不依賴'的一些基本規則。通過將這些數據免費提供給科學界,我們也希望,這一信息可以被其他許多研究小組所使用,來確定新的靶標,以戰勝癌症。”

除了酶之外,癌症的生存還依賴於很多因素。例如,2013年7月,來自德克薩斯大學醫學部的研究人員發現,硫化氫“臭氣”是結腸癌代謝中的一個關鍵因子,並為治療這一疾病提供了一個潛在的靶點。在發表於《美國科學院院刊》(PNAS)雜誌上的這篇論文中,科學家們稱他們的細胞培養物及小鼠實驗證實,結腸癌細胞生成了大量的硫化氫並依賴於這一化合物生存及生長(PNAS:癌症生存,依賴“臭氣”)。

2014年1月,Walter and Eliza Hall研究所的科學家們,深入分析了高水平MYC細胞的生存和生長情況。他們發現,如果沒有MCL-1蛋白的幫助,MYC水平高的淋巴瘤細胞不能長期生存。文章發表在Genes & Development雜誌上(Genes&Development:癌細胞生存的關鍵蛋白)。

2015年3月在著名國際學術期刊《FASEB Journal》發表的一項最新研究表明,由一個叫做“波形蛋白”(或VIF)的蛋白質形成的中間絲,可有效地使癌細胞中的線粒體免受任何破壞細胞的嘗試(Genes&Development:癌細胞生存的關鍵蛋白)。


------------------

我不確定這一點。 我的意思是,它用於檢測沙門氏菌的硫化物生產(注意不是每個沙門氏菌都能產生硫化氫),但它是人體內的一種氣體遞質,它在調節免疫反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 小劑量時具有抗炎作用,而大劑量時具有促炎症作用。 所以我認為硫化氫是一種毒性因素是可能的,但是很難找到關於硫化氫作為毒力因子的研究,因為它是一個相對較新的資源領域。
腸道細菌少易患結腸癌怎麼平衡腸道細菌群
瀏覽:428|更新:2017-10-23 08:04


  正常人體內的腸道細菌重量可達到1-1.5千克,正是這些種類繁多的細菌保持著腸道的生態平衡。如果腸道細菌不夠多樣化,還會增加罹患直腸癌的風險。腸道細菌的多樣化和平衡狀態對於腸道健康和人體健康都有重要的意義,如何做可以讓腸道細菌和諧相處?

  人體內生活著大量共生細菌,其中大部分在人的腸道裡,稱為腸道菌群,腸道菌群的平衡對於人類的健康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而且,最近研究還發現,如果腸道細菌缺乏多樣性會增加罹患直腸癌的風險。腸道細菌平衡如此重要,你應該怎麼做?

 腸道細菌少 易患結腸癌

  在人類的腸道,尤其是結腸(也就是平常所說的大腸)中,存在著大量微生物。這些以細菌為主的微生物種類極多,數量極大。

  據推測,一個正常成人體內,腸道內的細菌總重量可達1-1.5千克,包含的細菌數量則可以達到10的14次方個。而一個成年人自身的細胞數量為10的13次方個,也就是說,居住在我們腸道內的細菌數量,是人體細胞總數的10倍!

  但是不用擔心,數量如此龐大的細菌並不會傷害你。相反,腸道內微生物菌群結構保持相對平衡,有益菌和有害菌相互作用才可以更好地保證你的腸道健康。美國的最新一項研究發現,結直腸癌患者的糞便樣本中細菌的多樣化程度要低於身體健康的人群。所以,腸道細菌缺乏多樣性反而會增加人們患上結直腸癌的風險。

立健小貼士

  臨床研究發現,結腸癌患者腸道中雙歧桿菌數量低下,雙歧桿菌量少可能同發癌有關,食用異麥芽低聚醣對結腸癌的預防有一定作用。有些雙岐桿菌(包括死細胞,代謝產物)具有很大的免疫刺激作用和抑癌作用,可活化巨噬細胞產生IL-1,IL-6,INF-α等多種細胞毒性效應分子,並增強其殺癌、抑癌能力,刺激淋巴細胞有絲分裂而增殖。食用異麥芽低聚也可以調節腸道細菌的酶活性,腐敗細菌產生的B一葡萄醣醛酸酶、偶氮還原酶、硝基還原酶等具有催化前致癌原轉化成為致癌物的作用,通過促進腸道雙歧桿菌增殖,可有效降低這些酶的活性。

異麥芽低聚醣也能同一定的毒素、病毒和細菌表面結合而作為一種免疫佐劑,可減緩對抗原的吸收,增強抗原的效價和人體體液免疫力,並且異麥芽低聚醣本身也是一種抗原,可刺激機體的免疫力增強,減少癌變機率。廣藥集團生產的立健三清沖劑含有高純度(高達90%)、高含量(每包淨含量13.5克)的異麥芽低聚醣。每天喝1-2包立健,能夠滿足腸道益生菌每天所需。

 腸道菌群組成

  有益菌、有害菌、條件致病菌

  胃腸道的細菌數量最多,主要有有益菌、有害菌和條件致病菌三大類。

  簡單來講,有益菌是腸道菌群中的“正能量”,以雙歧桿菌、乳酸菌最被人熟知,能夠促進腸道蠕動、抑制有害細菌。

  俗話說“有光明的地方就有黑暗”,腸道菌群的小世界內還有有害菌,例如沙門氏菌,它們是正常存在的,與有益菌對抗,一旦大量生長就會引發疾病。

  條件致病菌說好聽“中庸分子”,說難聽是“牆頭草”,例如大腸桿菌,正常情況下對健康有積極作用,也是身體必不可少的一分子,一旦失控就會引發健康問題。

腸道三類菌

  誰多誰少都不好,均衡存在才OK

  腸道菌群是有益菌、有害菌和條件致病菌這三類不同細菌相互依附和作用形成的。

  腸道菌群的正常運作、良性競爭是有好處的。首先能為人體提供營養素,並促進蛋白質、礦物元素等營養物質的吸收。其次是利用菌群的競爭機制,形成人體的抵抗力。當外來細菌入侵人體,腸道菌群與之競爭,有益菌夠“強壯”的話,有害菌會被淘汰出體外,不影響人體正常運轉。

  腸道菌群均衡失調,人才會出問題。有益菌敵不過有害菌或條件致病菌時,表現為細菌感染,出現腹瀉、腹痛、嘔吐、發燒等胃腸道疾病症狀。腸道菌群的長期失衡會影響人體健康。

  經常吃超市食物、快餐、泡麵等垃圾食品的人,好菌幾乎都被消滅,免疫力較差,糖尿病風險高;長期只吃紅肉的人,產氣莢膜梭狀孢芽桿菌(屬有害菌)過多,免疫力降低、大便發出惡臭,動脈粥樣硬化、心肌梗塞、腦梗塞等風險高。

如何平衡腸道細菌?

  1、抵抗有害菌

  細菌廣泛存在於自然界中,經常被提及的引起食物中毒的“明星細菌”——大腸桿菌、沙門氏菌、金黃色葡萄球菌等有害菌亦是如此,人類無法與之完全隔絕。這些細菌是食品安全的檢測指標,日常生活中食物保存不當、加熱時間不夠、食物變質腐壞,都有可能產生這些有害菌。

  【常見有害細菌及其食物來源】

  金黃色葡萄球菌

  分類:有害菌

  來源:外來攝入。廣泛存在於自然界,常見於澱粉類食品中,如剩飯、粥、米麵等;牛乳及牛乳製品、魚、肉、蛋類等被污染食物中也存在。

  特點:金黃色葡萄球菌引起的感染十分常見,細菌大量繁殖產生腸毒素,進食可發生食物中毒。100℃30分鐘僅能消滅金黃色葡萄球菌而不能破壞腸毒素,因為腸毒素耐高溫、耐酸、能抵抗胃蛋白酶和胰蛋白酶消化,因此煮沸了也不能倖免,只能避免攝入不新鮮食物。

  作用:金黃色葡萄球菌引起的食物中毒起病急,出現劇烈嘔吐、腹痛、腹瀉等症狀,重者可失水或虛脫。

  沙門氏菌

  分類:有害菌

  來源:外來攝入。細菌容易在肉、蛋、家禽、西紅柿、甜瓜等食物間傳播。

  特點:沙門細菌是常見的食物中毒細菌,能在食物上存活很長時間,且在22℃-30℃時在食物中大量繁殖。在冰箱中可存活3-4個月,對熱抵抗力不強,在60℃15分鐘可被殺死。

  作用:沙門氏菌中毒有明顯消化道症狀,且伴有發熱表現。

  產氣莢膜梭狀芽孢桿菌

  分類:有害菌

  來源:腸道菌群中存在,也存在於糞便之內,是糞便污染水體和土壤的指示菌。

  特點:污染牛肉、火雞及肉雞等食物後大量繁殖,產生腸毒素。

  作用:攝入後10-16小時,出現嚴重腹痛、水瀉、噁心症狀,可能伴隨有嘔吐、發熱。

 2、攝入有益菌

  利用細菌的特性,攝入對腸道有益的菌群,培養強壯的腸道菌群、增強身體抵抗力,也是一種有效的方法。

  【常見有益菌及其食物來源】

雙歧桿菌

  分類:有益菌

  來源:腸道菌群中存在,可以通過從外來攝入補充,如富含雙歧桿菌的酸奶;穀類、豆類、海草等含有豐富食物纖維的食物,就具有幫助雙歧桿菌繁殖的作用。

  作用:雙歧桿菌被稱為人體健康的“晴雨表”,隨著年齡增高而降低。雙歧桿菌數量減少、消失是不健康的一個標誌。研究表明,這種有益菌能夠增強免疫力、調整腸道菌群、降低膽固醇。

  乳酸菌

  分類:有益菌

  來源:腸道菌群中存在,可以通過從外來攝入補充,牛奶,乳製品,還有酸菜,泡菜,還有醋,或者醋酸飲料,美人醋,豆漿,蘋果,葡萄,櫻桃,還有各種乳酸菌飲等等,都是不錯的補充來源。

  作用:乳酸菌是一種重要的有益菌,可以促進營養吸收、產生營養物質;具有改善人體胃腸功能、恢復腸道菌群平衡的功能,維護人體健康;抑制有害菌,形成抗菌屏障和提高人體抵抗力。

立健小貼士

  廣藥集團生產的立健三清沖劑含有高純度(高達90%)、高含量(每包淨含量13.5克)的異麥芽低聚醣。每天喝1-2包立健,能夠滿足腸道益生菌每天所需。堅持用立健調養腸道,可以大幅增殖腸道益生菌(如雙歧桿菌,乳酸菌),改善胃腸道功能,恢復腸道原動力,從而有助於解決便秘、腹瀉、腹痛、腸炎、腸道功能紊亂、腸易激綜合徵、腸道菌群失衡、消化不良等腸道問題。

 3、增強抵抗力

  人體抵抗力下降會導致腸道內有害細菌迅速增殖,有益細菌活力不夠,導致腸道菌群比例失調。

  為了增強抵抗力,應該做到:

  ●注意飲食結構,抵抗力低的人往往飲食單一,有的人不喜歡蔬菜,整天大魚大肉的。有的人則很少攝入肉類食物,基本上素食結構。這兩種情況都容易造成抵抗力降低。

  ●勤鍛煉,好的身體,往往是那些經常鍛煉身體的人才具有的,有些人先天素質很好,但由於缺乏鍛煉,身體會變得越來越糟。

  ●注意作息規律,人的身體節律由生物鐘控制,晚上11點時是排毒的最好時間,這時睡眠有利於身體健康。保證足夠的睡眠時間可以增強身體各種機能。

 4、合理飲食

  高脂、高糖的飲食習慣會導致共生菌比例下降,從而造成腸道菌群失調。因此一定要注意合理飲食。

 5、養成良好排便習慣

便秘會導致糞便在腸道內停留時間過長,可製約某些細菌的增長,造成菌群的生存環境失調。日常生活應該注重纖維素的攝入,以促進大腸蠕動。

 6、不可濫用抗生素

  患有感染性疾病,應在醫生指導下合理使用抗生素。作為醫生,應減少無指徵地使用​​抗生素,反對凡感染性疾病一律使用廣譜、高效型抗生素,以免破壞腸道菌群的平衡。

7、不宜食用過多的動物類或過精細的食物

  因為這類食品中少含纖維素,纖維素不足不利於大腸的蠕動,易造成便秘。而且,這類食品多系酸性食物,經人體代謝後,可致腸道內形成酸性環境,不利於有益菌群的繁殖。而應注意多食用粗糧、豆類、蔬菜、水果等富含纖維素的鹼性食物。

 Tips:腸道菌群失衡五大原因

  腸道細菌群的平衡狀態對於身體健康有著重要的意義,而生活中的一些不良習慣,則會擾亂腸道的“和平世界”:

  1.長期飲食不均衡。例如過多攝入肉類或蔬菜、長期吃不健康食品等。

  2.攝入被細菌污染的食物。降低抵抗力,使條件致病菌“變壞”,或攝入有害菌過多,腸道菌群失衡,出現腹瀉症狀。

  3.年齡增長。隨年齡增長,部分有益菌減少、有害菌增加,身體免疫力減弱。

  4.使用某些藥物。過量服用抗生素導致腸道菌群失衡,免疫力下降。

  5.胃腸功能障礙。器質性原因導致腸道菌群失衡,免疫力也下降。

  6、便秘等因素。糞便在腸道內停留時間過長,可製約某些細菌的增長,造成菌群的生存環境失調。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