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中國模式是甚麼?

到底中國模式是甚麼? 嗯,讓我們簡單告訴你.
關鍵就在於中國共產黨的統治在中國高於一切.它的影響力幾乎擴及社會的每一個層面.
中國共產黨不像民主黨或共和黨.民主黨和共和黨是在民主國家之下形成、互相爭權的政治黨派,然而中國共產黨是統治整個國家的組織.

在外人看來,中國或許具備一個現代國家的所有要素,例如有行政部門,有立法部門,也有司法系統.
然而,中國的獨特之處,在於大多數機構中有一個功能相仿的黨組織,擔任監督政府組織的工作.
黨書記習近平的位階高於國務院總理李克強.
政治局(黨的領導中心)管轄國務院(內閣); 衛生部長聽命於管理衛生事務的黨組織,諸如此類.

黨的勢力範圍遠大於政府,遍及國營企業、媒體、大學,甚至宗教組織.因此,舉例來說,國營事業的執行長必須對企業中的黨書記負責,後者的地位如同董事長.黨名副其實成為超越國家的組織.
甚至世界規模最大的軍隊「人民解放軍」,也是由黨而非國家所建立.
论述“北京共识”或“中国模式”及其优缺点。  “北京共识”又称“中国模式“,简单地说就是如何使一个发展中国家在世界立足的三个原理:其一,把创新的价值重新定位,创新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发动机和持续进步的手段。迄今创新和技术给一些部门带来的超快速变化足以使中国能够解决改革所带来的各种问题。创新带来的变化之快,以至于这种变化造成的问题还没来得及出现,新的变化又产生了。用物理学术语来表达就是,用创新减少改革中的摩擦损耗。其二,由于不可能从顶端实现对动乱的控制,就需要一整套新的工具。要让眼光超越诸如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衡量尺度。这是处理中国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大量矛盾的惟一途径。其三,使用影响力把想要踩踏自己脚趾的霸权大国挪开,这是一种十分重要的安全理论。
  “中国模式”包括六个要点或六大支柱:
①领导力量:中国共产党;
②立足基点:中国国情,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③基本路线:“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④根本目的: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
⑤总体布局: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
⑥战略目标: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总体来说,“中国模式”实质上就是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实现社会现代化的一种战略选择,它是中国在改革开放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的一整套应对全球化挑战的发展战略和治理模式。  对于“中国模式”,不同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给其定义,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但有一点是一致的,即:“中国模式”是探讨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如何发展的,是对中国共产党人领导的现代化建设的经验总结和理论抽象,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历程。所以说,问题的关键不在于对“中国模式”怎样定义,而在于“中国模式”有哪些基本内涵。这些基本内涵至少应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中国模式”是以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为前提的模式  “‘中国模式’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4】 模式是体制层面的东西,它体现制度的属性。脱离社会主义制度谈“中国模式”是不科学的,“中国模式”的成功就是“中国模式”社会主义的成功。我们的各项改革不是对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否定,而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社会主义制度最根本的体现是两个方面:一是公有制为主体,二是共同富裕为价值目标。“中国模式”的成功,正是在增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和实现人民群众共同富裕的动态过程中实现的,“中国模式”坚持并巩固了社会主义制度。  
(2)“中国模式”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模式  “从释放市场经济活力的自由发展到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和谐发展。当前中国模式的核心内涵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模式”  。实践证明,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搞社会主义,虽然可以跨越资本主义制度的发展阶段,但不能跨越商品经济或者说市场经济的发展阶段。 
(3)“中国模式”是坚持和平发展的模式  和平发展是“中国模式”在对外关系上的体现。中国的发展走的是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和平发展道路。我们认可世界文明的多样性,提倡国际关系民主化,尊重世界各国发展模式的多样性,主张不论大国、小国还是强国、弱国,都应该相互尊重、平等互利,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发展相互间的友好关系。中国的和平发展战略既为自己的发展赢得了良好的国际环境,又消解了国际社会对中国发展的担忧,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声望。 

中国模式体现了当代中国人的智慧,体现了中国文化传统和鲜明时代精神的结合,是中国共产党在总结自身执政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在总结苏联等其他社会主义国家执政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在吸收人类文明成果和先进管理经验的基础上,找到的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是新中国成立六十年来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在全球化背景下实现现代化的一种战略选择。
它的特征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求实性。“中国模式”是立足中国国情,从中国实际情况出发,着眼当前,结合具体情况整合各方面的力量,绝不照抄照搬他国模式。 
第二,方向性。始终坚持社会主义方向不动摇。 
第三,人民性。保持与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几乎每一项关乎全局稳定和和谐的机制、制度创新、体制置换,都是与人民群众的智慧分不开的。只有充分调动人民的积极性、创造性和主动性,在实践中才能不脱离群众。 
第四,渐进性。中国模式立足中国国情,选择了渐进式改革道路,坚持稳字当头,不搞齐步走,循序渐进,先易后难,逐步推进,成功探索出一条既符合我国国情,又顺应世界历史潮流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 
第五,开放性。放眼古今中外,放眼全球,大胆探索,大胆借鉴一切有益的经验,不盲目排外,不闭关自守。 
中国模式也具有其自身的优缺点: 
(一)中国模式的主要优点。一是凝聚力强。在长期的历史实践中,培养了我国人民以和为贵、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优秀品质,这使中国人能够最大程度地团结起来,集中力量应对各种挑战。我国集全国之力成功举办奥运会、共同应对汶川大地震的行动集中体现了中国模式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点,而这在一个多党竞争、不同利益集团相互对立的模式下是很难做到的。发展中国家生产力水平低、财力弱小,需要的正是能集中有限的财力、物力、人力的模式,这样才能加快本国的现代化进程,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这正是中国模式受到越来越多国家青睐的重要原因。二是效率高。这种效率在应对重特大事故时更能得到完美的体现。三是稳中求进。稳中求进,大大降低了改革成本,确保了国家各项改革政策的实施,确保了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顺利进行。 
(二)中国模式面临的挑战及局限性。中国模式被世人热议,我们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中国模式并非完美无缺。作为一种发展理论、发展模式,中国模式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和完善。作为一种经验、一种需要完善的模式,中国模式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绝不会一帆风顺,它面临国际国内多种势力和多种因素的严峻挑战。一是经济发展质量问题。二是生态环境问题。三是政治体制改革问题。国内外不少学者认为,中国模式的成功还多局限于经济上,认为在充分肯定我国经济改革成就的同时,应看到,政治体制的滞后而造成的权力过分集中和腐败问题等,将是影响中国模式进一步完善的重要障碍。四是社会问题。国内外学者对诸如两极分化、社会治安、就业、社会保障等问题表示了极大关注。  我们说“中国模式”优越,并不是说它完美无缺。优越性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当前的“中国模式”同苏联模式相比,同一些资本主义的模式相比,同我国计划经济时期的模式相比,在总体上是比较好的。至于在某些方面和部分,未必比其他模式好。由于“中国模式”是在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起来的,时间不长、经验不多,因而缺陷不少。中国只有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才能给自己做出准确的定位,以便在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人类的共同繁荣与进步中做出更大的贡献。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