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恢復交易互惠的原理

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的支柱企業,它們在國際市場上生產著相同的產品,爭奪著相同的顧客,有時這種競爭會達到白熱化的程度.這種情況的確有點像體育賽事,一方的嬴是以另一方的輸為代價的.但交易就不能互惠嗎?

國家之間的貿易能使所有國家一起變得更好,雙嬴或者多羸是完全有可能的.
假設世上只存在兩個家庭,一個是奶牛專業戶,一個是種糧專業戶.如果兩個家庭斷絕貿易,那麼養奶牛的專業戶能夠高效率地生產牛奶,卻還得低效率地種地以自用.種糧專業戶能夠高效率地生產糧食,卻還得低效率地生產牛奶自用.然而假如兩戶人家能夠貿易的話,牛奶和糧食互換,使得牛奶只歸奶牛專業戶生產,糧食只歸種糧專業戶生產,那麼兩家的生產成本同時降下來,而生活品質一起升上去.

這樣經過雙方的家庭協議生產自己專長的,然後互換對方的產品,就能達到雙嬴的方法.

但現今的世界卻不是這樣,國家間沒有互相協調生產甚麼然後互換貿易,而是自己國家能生產甚麼就去生產,這樣很多國家也會重複生產相同的產品.當然在這麼多人口和國家的世界裡面,有重複生產相同的物品是不可避免,但這自然地會產生一個問題.

例如: 中國、巴基斯坦、歐洲等等國家也有同樣生產鋼材、大米、和太陽能板.這些企業也會嘗試生產這些物品多於自己國家需要的,然後嘗試向別國賣出自己有多的物品來賺錢.問題在現今的自由貿易制度,當中國、巴基斯坦、歐洲同樣地有生產鋼材,理想的做法是這些國家對鋼材自給自足,彼此不用再互相貿易鋼材,但在自由貿易制度下,大家可以互相貿易鋼材,例如中國輸出廉價鋼材到歐洲,使歐洲的鋼材廠失去了生意,有很多工人失業.其他的物品,例如太陽能板好像也有同樣的情況.
根據上面原本最初的經濟學交易互惠的理論,解決方法是中國和歐洲先協議,中國只專生產鋼材、而歐洲只專生產太陽能板,然後雙方交換貨品和各自輸出自己的貨品沒有衝突.只是各國的人口太多,以及資源的分佈不容許這樣的情況發生.眼看現今世界的做法是,國家會提高入口貨品的關稅,來保護自己的產品銷量,因此會不時看到有國家不滿或會引起貿易戰等等,不能做到雙嬴的情況.

苦思後所想到的能達到共嬴的方法:
所有有生產鋼材的國家進行協議,一起承擔供應世界對鋼材的需求.先統計全世界各國需要購買多少鋼材,然後中國、歐洲、巴基斯坦和其他有生產鋼材的國家一起協議,大家一起平分生產世界所需要的鋼材量,這樣不會因某國的鋼材最便宜而獨享生意.就能保證各國的鋼材廠有生意能一直運作,避免惡性競爭.

這就是恢復經濟學最原始的理論,交易互惠的原理,經過大家協商有系統地生產,達至各國共嬴的理想局面.
摩根士丹利警告:電動車需求被高估 鋰價三年內將腰斬

電動車的風行,讓鋰電池也變得緊俏,帶動鋰的價格飛漲。然而,摩根士丹利最近在一份報告中指出,未來電動車的需求可能跟不上鋰供應量的飆升,2021年鋰的價格或將下跌45%。

根據高盛測算,一輛特斯拉Model S型電動車的電池中耗費的鋰含量,是10000部智能手機電池對鋰的需求量。對鋰離子電池的需求不斷上升,讓鋰的價格也上漲了一倍多,但這也引入了新的低成本的供應進入市場。

摩根士丹利在報告中指出,來自智利的全球最大鋰供應商最近正籌劃新的項目,每年將增加50萬噸全球鋰產量,直至2025年。而這些快速增長的供應,將完全覆蓋對鋰的需求。

報告稱,來自智利的兩家低成本鋰供應商——SQM和Albermarle每年將分別增加供應20萬噸的鋰至2025年,讓智利的鋰供應量上升到全球第三。這將降低成本曲線,挑戰生產成本更高的中國和澳大利亞供應商,這兩國也在擴大鋰產量。

摩根士丹利預計,這些增加的供應從2017-2025年之間,將以每年16%的速度增長,而同期的需求增長僅為每年12%。最後的結果是,2018年將是全球鋰市場供不應求的最後一年,2019年以後的鋰市場將出現供應過剩的情況。

也因此,大摩將SQM和Albermarle兩家鋰供應商的股票從觀望下調至減持,並預計到2019年,兩家公司的股價將分別下跌20%和25%。此外,該行還將澳洲鋰業巨頭Galaxy Resources Limited下調至觀望,股價將下跌12%。對於A股的天齊鋰業(002466-CN),摩根士丹利的評級是觀望。

既然供應大幅增加,未來必將沖擊到鋰的價格。

報告預計,鋰價最近仍會有一定任性,主要是目前市場供需關系依然比較緊繃,但長期看鋰價格難免下跌。未來鋰價將從2018年的每噸13375美元,下降至2020年的8523美元/噸,而2021將進一步下跌到每噸7332美元。大約到2025年,鋰價格將下降到其生產成本價附近的7030美元/噸。

本文來自華爾街見聞
不知道會有更好的解決貿易衝突方法嗎?
雷諾-日產汽車聯盟尋求通過新的分工來結束內鬥
雷諾-日產汽車製造聯盟的負責人表示,他們將尋求通過讓聯盟內各家公司分別負責具體市場和工程項目的方式,來結束導致他們長達20年的合作夥伴關係出現裂痕的內鬥。

從左到右為三菱汽車董事長益子修(Osamu Masuko)、雷諾汽車臨時CEO Clotilde Delbos、雷諾汽車董事長Jean-Dominique Senard和日產汽車CEO內田誠(Makoto Uchida)為他們在日本橫濱的新聞發布會收場。 圖片來源:NORIKO HAYASHI/BLOOMBERG NEWS
2020年1月31日14:50 CST 更新
雷諾-日產汽車製造聯盟的負責人表示,他們將尋求通過讓聯盟內各家公司分別負責具體市場和工程項目的方式,來結束導致他們長達20年的合作夥伴關係出現裂痕的內鬥。

雷諾公司(Renault SA)、日產汽車(Nissan Motor Co., 7201.TO, NSANY)及該聯盟中另一個合作夥伴三菱汽車(Mitsubishi Motors Co., 7211.TO, MMTOY)的高管周四在日本進行了會面。此前一年多來,該聯盟利潤下滑,聯盟前主管戈恩(chiefCarlos Ghosn)在2018年11月被捕還導致聯盟管理層出現動蕩。

日產汽車首席執行長內田誠(Makoto Uchida)稱,按照新的合作規則,日產汽車將負責中國市場,雷諾將負責歐洲市場,三菱汽車將負責東南亞市場。他還稱,三家公司將選定其中一家負責具體的發動機和動力系統項目、新車構架及新的技術。

三家公司表示,會在5月提供進一步的細節。雷諾本周稱,大眾汽車(Volkswagen AG)前高管Luca de Meo將於7月出任首席執行長。

雷諾董事長Jean-Dominique Senard稱:「當務之急是把重心放在聯盟的工業方面。」他還稱:「其它的可以往後放一些。」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