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效「奪A工廠」 提升治港之道

曾幾何時高考狀元大多在傳統名校誕生,近年學界出現了一個新的品牌「恒生商學書院」,該校每年出產的狀元數目簡直令人歎為觀止,成功獲得「A工廠」的美譽。

與其說「恒商」是一個「工廠」,不如說這是一個概念-讓人看到真正的「目標為本」。若僅從傳媒上接觸「恒商」,會覺得它是一個奇。筆者有機會認識到數位曾讀該校的學生,了解到其運作模式與一個商業機構無疑,也就不覺何奇之有,這裏和讀者分享一二。

恒商使命清晰 專科專教奪A

首先每個企業都有他的「Mission Statement」,無論經營銷人員如何包裝,最終仍少不了一句「為股東爭取最大回報」。而「恒商」的「使命」也是簡單而直接,這裏並不講求學生得到均衡發展,每個報讀的學生都清楚知道由中六開始他的目標只有一個:奪A。令學生的成績「增值升級」成了「恒商」唯一的使命。這種「for the shareholder」的感覺可謂滲透校園每一個角落,烙印在每一個教師心中。對「恒商」來說,放榜日就是它的業績公布大會,學生奪A數目成了唯一的績效反映。

有了簡單的「使命」仍不足以「造A」,還需要調撥資源配合,並對每一項投入(input)嚴格監控才能創造奇。簡單來說「造A」工程是「教師」和「學生」之間互動。

先說「教師」,校長崔康常在某訪問中曾以「沒有差勁的學生,只有差勁的老師」,點出教師質素的重要性,一個不稱職的教師足以對大量學生造成沉重影響。要提升教師的教學質素,相信任何一位在職教師均會認同先要減省他們的行政工作,使他們能夠將最多時間花在教學和備課之上。據了解「恒商」實行「專科專教」,並另聘文職處理校園行政工作,這可令教師更集中教學。

業績與報酬掛 塞責可換人

有了更多時間備課也不代表老師能教得出色,師資同樣重要。而最簡單提升師資的方法,莫過於以高於市價的薪酬待遇,招攬具資力及才能的老師加盟。在恒商個別「業績」較佳的老師更會獲分花紅。想到「恒商」背後有龐大的累積儲備支持,錢對該校來說當然不是問題。然而單靠這點仍未足以超越坊間的補習社集團,不難想像做教職的報酬仍難與「補習天王」媲美。

但「補習天王」只能單打獨鬥,同業之間也不見得會分享各自的筆記和教學心得,最多只能「偷師」。較有財力的導師雖能聘請助教協助貼題出卷,其餘的只能依賴個人能力製作筆記和模擬試卷。與一般中學和補習社不同,「恒商」要求同科老師互相指點及批評,務求讓每位教師對歷年考評局的批改要求瞭然於心,並齊心協助製作筆記及試卷,可以說這份筆記,正是「恒商」的重要武器之一。即使個別老師教學質素稍遜,預科生均有一定的自學能力,單靠筆記雖未能保證奪A,但肯去用心研讀仍佳績可期。

「學生」方面,崔康常在接手「恒商」初期,該校的收生標準也不是定得太高,基本上會考有十數分也能入讀。嚴格來說,崔康常最着重的不是學生的奪A能力,而是他們的「增值率」,即入讀「恒商」後成績有多大進步。「增值」一詞幾乎成了校長面對學生時的口頭禪,以致有學生曾戲言要求校長不要把他們看成「八達通」!

當然現時「恒商」的收生標準,能夠入讀的也算是學界較有潛力和知性的一群。既然學生有一定質素,他們提出的要求和建議或多或少有參考價值。是故校長十分重視和學生溝通,這裏所指的溝通不是聽完就算或簡單的安撫,而是有實質反饋的。例如若大部分學生反映某教師教學表現未如理想,如能附以實質理據支持,該名教師是有可能被替換的。雖然此種問責情況並不常見,但在本港學界估計也屬空前。

說了這麼多,筆者恍如在替「恒商」賣廣告,其實不是。「恒商」的成功大有值得深思之處:「專科專教」可令教學質素提升,那麼向來由「通才」政務官把持的政府體制是否也該來點改變?當報酬與業績掛可換來較佳的教學表現,那今天個別高官所得的薪俸和勳章,是否也該與其政績掛,而非單憑掌權者的意志而定?如果同心協作能做出完美筆記,那麼面對一個每天均苦思如何將責任拋向其他部門的政府,我們市民又能期待它能交出怎樣的發展藍圖?學生有權要求替換老師,香港市民又何時才可享有同等權利?

撰文:       
關焯照 經濟學家
詩瀚 時事評論員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