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中國經濟危機

英媒:中國經濟危機遠比希臘令人擔憂
2015年 7月 8日

英國各大報紙星期三(7月8日)紛紛報道了中國股市大幅下滑的消息,《每日電訊報》和《泰晤士報》還就此發表了署名評論和社論。
《每日電訊報》發表的署名評論說,西方人現在都把目光集中在了希臘,但真正令人擔心的金融危機正在中國發生。
文章指出,有人已經把中國目前出現的危機稱為「中國的1929」。
1929年,美國發生歷史上最嚴重的股市下跌,並且開始了「大蕭條」經濟災難。
文章說,1929年的美國經濟同目前的中國經濟狀況具有很強的可比性,兩個經濟都經歷了迅速的增長,創造了大量的財富。
與此同時,兩個經濟的發展都在某種程度上同信貸的迅速增長有關。也就是說,借貸在經濟發展中發揮了巨大的作用。
中國經濟已經出現類似於1929年美國股市大跌前的預警,包括大宗產品價格的下滑和全球貿易增長出現的裂痕。
儘管如此,許多人認為,即便中國股市繼續下跌,影響也不會比2007-08年更糟糕。當年上海證券指數下跌三分之二,當局隨後採取金融刺激措施,總體經濟並沒有受到影響。總之,不必擔心,中國的一切都在當局掌控之中。
但是,文章的作者不同意這樣的觀點。
他說,沒有證據顯示中國的精英們掌控著局勢,當局在上個周末採取的意在消除恐慌的措施同1929年美國採取的措施並沒有太大差別,只不過是這次救火使用了公共資金,而不是私人資金。
美國在1929年採取的措施沒有奏效,中國的火也仍在冒煙,可能再燃燒起來。
文章最後說,中國以出口為主導的經濟發展模式似乎已經走到盡頭,習近平把增長的希望寄托在國內消費者的身上,並聲稱將以繼續推進市場改革的方式實現這一目標。
不幸的是,這樣的轉變非常困難。一個重要的原因是,自由市場是不可控制的,蕭條和膨脹都是市場經濟的特徵。
中國很快就會發現,嚴重的經濟蕭條是正常的事情。
長期蕭條
《泰晤士報》星期三(7月8日)發表的社論認為,中國經濟可能正在走向長期的蕭條。
社論說,過去三個星期希臘一直徘徊在退出歐元區的邊緣,但中國股市同時下跌30%,政府的一系列救市措施並沒有奏效。
中國股市的突然下跌意味著這個世界第二大經濟出現超出預期的激烈減速,其連鎖效應完全可能令希臘經濟危機的影響變得微不足道。
社論認為,這次股市下跌除了對個人投資者和中產階級的打擊之外,但最令人感到關切的是,政府採取的反應措施明顯帶有恐慌的印記。
政府所採取的削減利率,限制短期拋售,暫停新股上市,以及注入資金救市等項措施短暫地起到了一些作用,但是未能持續。
社論說,在過去一個月時間裏,中國領導人習近平首次就他所做出的讓市場在經濟中發揮決定性作用的承諾接受重要考驗。
但是,他沒有能夠通過這次考驗。
他表明自己不願意在危機來臨之際放鬆控制,也沒有能夠通過干預恢復穩定。
社論最後說,另一個更為嚴重的擔心是,中國當局了解一個並不為外界了解的事實,那就是,中國GDP的實際增長率可能遠低於官方公布的7.4%。
中共高級官員曾一直表示,能源消耗是衡量中國經濟增長的更好方法。
中國的能源消耗量四年來大幅下滑。中國經濟發展嚴重放緩正在發生。
(編譯:躍生 責編:路西)
周小川萬字長文透露大陸銀行生死危機

更新: 2015-10-02 4:22 AM

【大紀元2015年10月02日訊】(大紀元記者李凡綜合報導)日前,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在四個月前的一次演講的內容公開發表。在這篇萬字長文中,周小川稱大陸金融改革要「補課」;如果沒有強有力改革措施,銀行體系將很難存續。


10月1日,最新出版的一期《中國金融》雜誌刊登了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今年5月27日在北京舉行的中共政協機關幹部系列學習講座上的講話。

周小川講話全文長近萬字,概述了中國金融改革的發展歷程、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以及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期間的應對。

針對目前的狀況,周小川表示:「今天我們雖然有條件推動市場化、國際化和多元化改革,但在此過程中,也有個別需要補課的內容。因為有些改革過去曾經打算做,但由於遇到危機等各種各樣的原因,被耽擱了下來。」

周小川具體列出了需要「補課」的內容,包括建立存款保險制度的初步框架以及推進政策性銀行改革。

周小川強調,轉軌經濟體的金融體系改革發展都必然面臨幾大難關。如果沒有強有力措施,不下大的決心,不清理財務不健康問題,不引入市場經濟規律,銀行體系將很難存續。「如果中國不經過一系列的財務重組,推進市場化、健康化、規範化,很可能本國銀行體系也站不住。」
經濟學家警告中國金融危機
《紐約時報》8月26日稱,哈佛大學經濟學教授、曾經準確地預測了歐元區債務危機的肯尼思•羅格夫(Kenneth Rogoff)早就對中國潛在的金融危機發出過警告,多年來他也一直在對人們說,中國將給全球經濟帶來下一個大的威脅。

羅格夫在自己的著作中探討了八個世紀裡發生的金融危機後得出一個結論:每次經濟危機都源於同一個簡單的問題——太多的債務。羅格夫認為中國是一個典型,「目前的經濟岌岌可危,有大量的債務」。

諮詢公司麥肯錫(McKinsey& Company)中國公司今年早些時候發布的一份報告稱,中國的債務負擔從2007年的7萬億美元增加到2014年中期的28萬億美元。中國的債務規模是國內生產總值(GDP)的282%。

麥肯錫的研究稱:「有幾個因素令人擔憂:一半的貸款都和中國的房地產市場有直接或間接聯繫,不受監管的影子銀行占了新增貸款的將近一半,許多地方政府的債務可能缺乏可持續性。」

今年早些時候,美國前財政部長小亨利•保爾森(Henry M. Paulson Jr.)說:「坦率地講,中國金融體系將面臨一次總清算,不得不面對一輪信貸損失和債務重組問題,這不是會不會發生、而是何時發生的問題。」

英國宏觀經濟學家加文•戴維斯7月1日表示,中國大陸經濟目前面臨股市泡沫、房地產市場見頂,以及銀行業的信貸爆炸等3大難題,而在過去120年的全球經濟史上,這個可怕的「三位一體」曾給許多經濟體帶來極其惡劣的後果。#

責任編輯:孫芸
諾貝爾獎得主:中國經濟危機爆發比想像快

2015-02-12

曾準確預測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的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美國普林斯頓大學教授保羅‧克魯明(Paul Krugman),對於中國經濟所面臨的風險,他掩不住地擔憂:“中國還沒有發生經濟危機,我挺驚訝,但中國一旦爆發經濟危機,會比想像的速度更快。”

繼2009年後,克魯明教授再度到訪中國。1月24日上午,克魯明教授在上海交通大學高級金融學院的演講中表示,中國經濟統計數據有點像科幻小說,中國投資佔比極高,市場經濟體里沒看到過這麼高的,中國很可能碰到大麻煩。

投資佔比高信貨過度膨脹

談到中國經濟中存在的問題,克魯明認為,投資佔GDP比重過高,消費佔比太低,以及土地財政問題很大。同樣是政府投資刺激經濟,中國跟美國的情況不一樣,美國經濟當中投資佔比較低。

在克魯明看來,中國經濟主要由投資驅動,中國居民消費支出只佔國民生產總值的35%,更多依靠貿易順差維繫工業的正常發展;而中國投資支出佔GDP的50%,很大程度上依賴房地產泡沫;同時,中國信貨過度膨脹,不少貸款來自於未被監管和保護的影子金融體系,所有情況與美國發生金融危機前的情況非常類似。

克魯明表示,投資增長是可以維持一段時間,但不可能永久持續下去。一方面的原因在於,中國農村的剩餘勞動力大部份流進城市,導致勞動力成本上升;另一方面,獨生子女政策導致工作年齡的人口開始在走高之後持平。

2011年12月,他曾在〈中國經濟會崩潰嗎?〉一文中指,中國經濟增長依賴於因房價飛漲而大熱的基礎建設,政府監管之外的影子銀行佔新增貸款比例大幅增長,由此他得出結論,“由此引起的泡沫開始破滅,金融經濟危機並非危言聳聽。”

被問到對中國經濟危機風險的判斷時,這位敏銳的經濟學家直言:“中國的經濟增長到現在沒有進行經濟模型的轉型,也沒有進入經濟困難期,我是挺驚訝的,但是一旦經濟危機要爆發會比你想像的速度快得多。”

嚴重經濟衰退難以避免

克魯明還說,和他交流過的人沒有一個相信中共的GDP增長真有7.4%,“7.4%不是真的。”他也不知道真實的經濟增長率是多少,誰都不知道。中國經濟顯然是在放緩,就業市場也不是特別景氣。他質疑:現在中國房地產的泡沫是否真的會崩裂?中國是不是進入了通縮?中國有沒有工具應對通縮和泡沫?

克魯明表示,未來的5年里,中國很可能有大麻煩。“我不是唱衰中國,15年後,如果我還活著,我還會來講中國成功;不過如果你們5年就請我回來,我可能就不會講中國成功了,因為短期內以局外人士的眼光來看,中國很可能會碰到很大的麻煩。”

1月20日他在香港出席亞洲金融論壇時亦坦言:“中國讓我害怕(China scares me)”,又認為中國目前的經濟結構轉型,難以避免出現一次嚴重經濟衰退。
中國經濟崩潰?數據顯示中國經濟重現活力
奇趣      2017-08-10
  西方及日本近年來一直鼓吹"中國崩潰論",認為中國的經濟已經到了崩潰的邊緣,然而西方"崩潰論"的提出者卻被現實狠狠打了臉。國家統計局14日發布了5月份中國經濟主要數據,數據透出經濟結構優化、動力提升的新意,中國經濟不斷呈現出令人欣慰的新面貌。

  服務業的發展常常是判斷產業結構的重要標準。數據顯示,5月份全國服務業生產指數同比增長8.1%,增速繼續保持在8%以上的較高水平。服務業高速發展,是近年來我國產業結構優化的延續。今年一季度,服務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61.7%,比第二產業高25.6個百分點,是拉動經濟增長的主動力。

國家統計局近日發布的2016年城鎮非私營單位平均工資數據顯示,信息傳輸、軟體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平均工資比上年增長9.3%,教育業增長11.9%,文化、體育和娛樂業增長9.8%,均超過8.9%的平均增幅。 1月至5月,全國網上零售額24663億元,同比增長32.5%,比1月至4月加快0.5個百分點。

  統計顯示,5月份,高技術產業和裝備製造業增加值同比分別增長11.3%和10.3%,增速分別比規模以上工業快4.8個百分點和3.8個百分點。同時,符合消費升級方向的新興產品繼續保持高速增長。1月至5月,工業機器人產量同比增長50.4%,運動型多用途乘用車(SUV)增長20.8%.此外,旅遊、文化、體育、健康、養老等幸福產業快速發展,分享經濟廣泛滲透,跨境電商、在線醫療、共享單車等新服務模式不斷出現。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1月至5月全國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8.6%,增速比1月至4月回落0.3個百分點,但投資結構在持續改善,製造業投資增速有所提高,顯示實體經濟活力正在增強。

  在經濟逐漸放緩的情況,就業問題常常是會困擾國家生計的大問題,不過數據顯示,中國並未陷入難就業的困境。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5月份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和31個大城市的城鎮調查失業率均在5%以下。據相關統計,前5個月城鎮新增就業599萬人,比去年同期增長22萬人。今年1月至4月,全國新登記企業181萬戶,同比增長15.2%,日均新登記企業1.51萬戶。創業創新的蓬勃發展,創造了大量新職業、新工作、新崗位。此外,隨著服務業發展,經濟增長的就業彈性在增強。

"中國崩潰論"已經在國際上出現了很長時間,中國經濟並不會因為一些國家的唱衰而走向衰落。我們應該正視中國當前面臨的各種問題,需要採取積極審慎的應對措施和辦法。中國的快速發展、財富積累和國際地位上升,會提升中國解決各種複雜問題的能力。有時候"中國崩潰論"只會為我們敲響警鐘,激勵我們要不斷解決自身問題,尋求更加長期穩定的發展。終有一天,"中國崩潰論"會逐漸在歲月中沉淪,中國的蓬勃崛起才會成為未來的現實!
郎咸平:2015年中國經濟徹底崩潰

更新: 2012-05-29 5:16 AM

【大紀元2012年05月29日訊(大紀元記者高紫檀綜合報導)近日,經濟學家郎咸平在雲南、鄭州等地相繼發表演講。針對中國經濟,朗咸平依然用大量的數據證明,中國經濟正在走向危機,並大膽斷言,2015年中國製造業將走向崩潰,中國經濟危機將全面爆發。

中國製造業「生病」 經濟危機重重

5月19日,著名經濟學家郎咸平在昆明進行演講。

據中國證券網報導,在郎咸平看來,中國製造業正面臨危機,製造業投資營商環境正進一步惡化,造成製造業的產能過剩從而引發各種危機。

「中國經濟正面臨『冰火兩重天』的境地,冰的是樓市、股市,火的卻是以奢侈品、高端汽車、收藏品等為代表的高檔商品。」在當日演講中,郎咸平直言「中國經濟生病了」,而這個病就是製造業面臨的危機。

郎咸平表示,中國將製造業的3大環節–研發設計、渠道物流、以及關鍵的零配件讓給歐美,失去了控制製造業的定價權,而失去定價權後,必將產生製造業危機。

而另一方面,繁重的稅、費,企業資金斷裂以及企業生產成本的大幅上漲,更讓製造業的投資營商環境全線惡化。

郎咸平認為,中國製造業「生」了投資營商環境全線惡化和產能嚴重過剩2個「病」,正是「生」了這2個「病」後,本用於投資實體經濟的錢轉向於高端汽車、奢侈品等。

同時,朗咸平還認為,「目前中國正面臨4個危機,即資源浪費、產能過剩、債務危機和消費危機。第一階段資源浪費和產能過剩危機將首先爆發。」

在郎咸平看來,嚴重的債務使得銀行的危機正在醞釀,而地產行業引導的50幾個行業又正在因為調控而危機四伏。

中國製造業將在2015年徹底崩潰 經濟危機全面爆發

郎咸平在演講中斷言,中國的製造業危機將會在2015年徹底崩潰,屆時,中國的經濟危機將會集中爆發。

此外,郎咸平還提到了地方債務危機,認為地方政府的債務危機將會在未來一段時間和「美債危機」、「歐債危機」並列為世界三大危機,這是很可怕的,所有的中國老百姓都要為此付出慘痛代價。

據東方網消息談到我國目前產能過剩的實際情況時,郎咸平說道:「我們產能過剩多麼嚴重?鋼鐵21%,汽車12%,水泥28%,電解鋁35%,不銹鋼60%,農藥60%,光伏95%,玻璃93%。而製造這些物質的原材料,包括NDI37.5%過剩,TDI60%,聚乙65%過剩,會產生甚麼結果呢?這麼多產能過剩的行業必然使得中國經濟陷入一個長期的蕭條。

中國經濟的問題依靠現行的經濟體制和經濟手段無法解決

早前,郎咸平還在網上發表文章認為,中國經濟到了最危險的邊緣。

據《網絡導報》報導,郎咸平在文章中說,中國經濟到了最危險的邊緣,絕不是危言聳聽、故弄玄虛!他要告訴那些「只要面子不要裡子」的國人和官員,今天的中國經濟有多危險、多可怕。

郎咸平還認為,有危機並不可怕,可怕的是我們對危機視而不見,粉飾太平;更可怕的是,當危機來臨的時候,我們採取「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辦法,製造更大的危機。

郎咸平在文章中說,我經過研究發現,今天中國經濟的問題,僅僅依靠現行的經濟體制和經濟手段,是無法解決的,我們還應該尋找其他辦法。
為何要舉債?

有沒有人知道增加舉債有什麼好處阿?{有點趕}
目前網站上寫的都是應該要減少舉債的,但我想它應該也有好處的吧?!
可不可以告訴我他的好處?多多益善呦! 謝謝!謝謝!

更新:  我所要問的是....增加舉債對台灣經濟發展的益處?

---------

最佳解答:  1.舉債有財務槓桿效果
如果舉債後投資所得大於舉債利息
2.舉債可解燃眉之急
如果沒錢會餓死的話,舉債可以產生延後的效果

  


說實在的,我覺得什麼舉債對經濟發展真的有什麼幫助嗎?在世界各國景氣不佳的狀況下,財政赤字是可預見的,所以哪個國家不舉債?但是又有哪個國家經濟發展了?目前有經濟成長的大概只有中國了,不過我聽說中國舉債的數目大的驚人啊!說真的,中國哪沒有錢去做建設啊,但是有人肯大筆錢借中國,中國又不用急著還,不借白不借啊!所以,我覺得舉債真的沒好處,舉債只是讓國人背負債務而已。


企業適度的舉債是好的
因為舉債比起發行股票而言
<資金成本是比較低>的
如果信譽良好的大公司就可以有較大的議價空間
更可以借到很低的利率
而舉債最重要的是有節稅的效果
也就是<稅盾>


國際金融危機的爆發使美國当局赤字大幅度回升,舉債过活成為家常便飯,國債紀錄屢創新高。中止2010年9月三0日,美國聯邦当局債務餘額為1三.58萬億美元,GDP佔比約為9四%,同年年底一舉冲破1四萬億美元。2011年2月22日,在可供發債餘額僅剩2180億美元的時候,美國國會未就进步下限達成差别。終於,在2011年5月,美國國債觸頂,開創了1四.29萬億美元的歷史新高。


  由於美元的天下貨幣地位,美國國債實際上也成為天下各國競相購買以獲取穩定收益的投資對象。在這種情況下,美國國債的發行雖然是其國內行為,卻具有天下影響。美國因此“債務”作為宏觀經濟運行的基礎的。簡單來說,美國当局不能發行美元,当局融資是通過發債來實現的。美元是美國聯邦儲備銀行發行的不成兌換銀行券,可是,它不能獨自隨意印刷,美聯儲必須以購買國債的數量決定印刷美元的數量。美國当局向美聯儲賣出國債,美聯儲向其供应等額美元。

不過,這裡的“等額”一般不是面值的等額,因為國債具有償付限期和利率,購買價格每每低於面值,兩者之間的差及利率支付即為國債收益。通過這一過程,美聯儲拿到美國國債後,既大要拿到債券市場上发售獲利,也大要坐收利钱;而美國当局也拿到了美元,用於預算支出,維持当局和公同事業的正常運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