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但願世間再沒有人因貧窮無錢買不起藥

在網上看見有些病人,因買不起貴藥而病逝的病患的例子。池女士是基層,領取綜援,不幸患上一種罕有病,更不幸是其 13 歲女兒遺傳了這種罕有病。而治療這種罕有病的藥費,每月高達 20,000 元以上!結果池女士不能獲資助、又不能負擔高昂的藥費,最終失救而死。

又或是醫生亦慨歎癌症標靶藥索價太高,甚至一個月藥費要六萬元.

在思考以下的解決方法:

香港的醫保公司的作法是,市民買了醫保,每個月付些少的費用,買一個保障,當平安無病當然好,但身體患病了,便能從保險公司獲得一筆醫療金.這個做法,受保的市民得到保障,而保險公司的經營手法也能獲利.

2015-2016年度,香港醫管局病人所用藥物的總成本達57.1億元.加上未來人口老化,在思考一個政府能從醫藥獲利和市民得到醫藥保障的方法.
政府可以成為類似醫保公司的經營手法,每一位香港市民每日只要付出$3,也就是每個月約$90,付給醫管局作藥物保險計劃.已7百萬人口來計算,醫管局每年可有70多億的收入,然後所有香港人在有病時,也可終身不用額外支付藥物的費用,包括罕有病、癌症標靶藥這些貴價藥等等.

只是保障有病時不用支付藥費,但病人仍然需要支付醫療費用,因此能避免濫用香港的醫療服務,卻可以保證不會有人付不起醫藥費或負擔太重.

這做法或許也會適合藥物費用奇高的加拿大和美國,那裡有很多家庭因為經濟因素買不起醫生開的處方藥.讓全國人民一起平均分擔醫藥費用,政府能減低醫療開支之餘,病人也不用再擔心付不起昂貴醫藥費.

不知道這計劃可行嗎?
轉貼:、有藥卻買不起 盼增加癌藥給付




生活新聞 星座運勢 家庭兩性 動物星球 職場觀測 流行消費 時尚美妝 發燒車訊 讚‧好物 最IN話題

有藥卻買不起 盼增加癌藥給付

分享分享留言

2017-05-17 01:19聯合報 記者黃安琪/專題報導

WhatsApp

台灣每5分6秒就有一人罹癌,103年新增癌患破10萬人,但病人等待健保新藥平均需2年52天,又因標靶治療、免疫治療藥費昂貴,病人遲等不到救命藥。癌症希望基金會昨天提出「台灣癌藥可近性政策建言書」,籲增加健保財源,讓輕症藥物退場、增加癌藥給付,或採共同負擔及創新商業保險規畫等,讓癌症治療無後顧之憂。

當親愛的家人罹患癌症,沒有人希望明明有藥可用,卻因為經濟因素而黯然放棄,但健保總額大餅有限,新藥很難納入給付。癌症希望基金會建議,在健保總額限制下,可考慮讓感冒、腸胃等輕症治療藥物退場,估計每年可節省200億元;另外,重症治癌藥物或可採取共同負擔制度、重新規畫商業醫療保單內容,以符合當前治癌趨勢。

根據統計,新藥納入健保給付比率僅55%,癌症新藥更只有49%。癌症希望基金會昨天公布2017「新藥納健保」民調結果,發現4成5民眾不願自費使用新藥,其中65%礙於經濟負擔;卻有67%的民眾,願意每月多繳50元健保費,也有56%民眾贊成提高門診藥費部分負擔上限,讓健保納入新藥。

和信醫院藥學進階教育中心主任、健保藥物給付項目及支付標準共同擬定會議主席陳昭姿說,抗癌藥物比起非癌藥,納入給付平均時間多出近一年,因研發經費及藥價高,每次健保藥物共擬會議中,都會討論到藥物成本效益,為讓每名患者在良好生活品質下多活一年,推估至少多出140到200萬元,對健保財務衝擊大。

癌症希望基金會董事長王正旭昨天表示,健保給付包山包海僅占國內生產毛額(GDP)3.2%,低於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國家的7至8%及美國14至15%,建議提升保費,每月只要省下一杯飲品,就可多50元共同承擔風險。

王正旭說,重症與高價用藥,可讓健保與病人依比率負擔,鄰近的日韓藥品自付額即為30%,而病人負擔金額可設定上限,避免高昂費用阻礙治療。

另外,現行商業保險多羅列住院或手術一次給付費用,難以涵蓋癌症治療的高額費用,未來保單設計上可改以給付癌症正規醫療總費用到多少成數,如此對民眾更有保障。

健保署主任秘書沈茂庭表示,調高健保費和部分負擔是可行方向,但擴充財源前,涉及修健保法,加上目前健保給付抗癌藥每年約200億,比率並不低,要有充分實證能有效延壽,才會將新藥納入給付。
轉貼:

台灣 特有的健保制度,在國外討論很久 ....
很多外國政府的結論是, "為什麼台灣的醫生護士這麼乖,這樣不合理的給付也接受 "
大家要來學的不是健保,而是如何 讓醫生聽話 ... 這在國外是不可能辦到的 。

台灣的 醫療給付,十幾年來 只有調降,沒有上升。
健保前, 看一次感冒也是 五六百。 健保後,十幾年了,變成三四百元 ....
這是很不合理的現象,外國最搞不懂的就是這裡, 這是怎麼辦到的 。 台灣的醫護人員都是死人嗎 ~~

在健保局 在去年十月大砍藥費 ....今年 弄出了 論件計酬後 .....
醫師的醫療行為 , 出現了很大的變化。 大家傾向保守治療 (省錢)
國外藥廠 則是 把業務 慢慢 外包給本土代理商 .....

以後真的會出現,有錢沒醫生要幫你看,有錢買不到好藥的情形 .... 台灣人,你準備好了嗎 ~~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