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水資源

中國想用貝加爾湖"解渴"

2017年3月10日 18:20 GMT

中國試圖利用貝加爾湖“解渴”。俄羅斯有分析認為,在石油、天然氣、礦產、木材等自然資源之後,中國又開始覬覦被當地人稱為聖湖的貝加爾湖水,這一舉動將被俄羅斯一些政治勢力拿來利用當作反對中國的工具。日益密切的中俄關係是否能幫助北京解決缺水危機引人關注。

引貝加爾湖水到蘭州

中國最近所發表的甘肅蘭州2030城市規劃願景提到,為解決黃河沿線省市的缺水問題,將針對引俄羅斯貝加爾湖水工程展開可行性研究。根據有關提議,將從貝加爾湖南部鋪設一條長達1千多公里的輸水管道經過蒙古進入蘭州。

有關設想在中國媒體和社交網絡上引起討論。一些中國學者樂觀認為,這項工程在技術上不存在問題,現在僅需要外交官們坐下來討論國際合作,引貝加爾湖水工程不但能造福中國西北,更能促進有關國家經濟發展,將獲得俄羅斯方面的支持。

凸顯中國嚴重缺水危機

英國衛報認為,這項十分激進的引水計劃凸顯中國目前所面臨的嚴重缺水危機。

針對中國進口貝加爾湖水的設想,俄羅斯官方目前沒有任何反應,遠東和西伯利亞,特別是貝加爾湖附近的地方傳媒都對此大量報導。俄羅斯社交媒體上為數不多的討論中,多數人都持反對立場。

想佔便宜 中國打貝加爾湖主意

今年年初剛在司法部註冊的俄羅斯新興政治力量“新俄羅斯”領袖伊薩耶夫期望俄羅斯不要同中國在貝加爾湖引水項目上合作,因為中國越來越多地在打俄羅斯自然資源的主意。他說,在雙方的許多合作項目中,中國都想佔俄羅斯的便宜,在石油、邊境地區的木材採伐等許多領域的合作中都能舉出不少例子,中國現在開始感興趣貝加爾湖水,但俄羅斯不會得到任何好處。

同時也是政治學者的伊薩耶夫說,最近3年轉向東方與中國密切的政策並沒有為俄羅斯帶來政治和經濟上的紅利,同西方交惡後與中國走近,俄羅斯沒有因此獲得任何補償。

對中國印象負面

俄羅斯官方傳媒雖然已不像過去那樣報導關注中國威脅,民調顯示對中國有好感的俄羅斯人數也保持在很高水平,但在官方努力營造的俄中友好氣氛中,仍然有許多俄羅斯人對中國印象負面。

來自貝加爾湖畔布里亞特的基斯洛夫說,邊境地區的許多居民經常去中國旅行,不少人甚至主張同中國互免簽證,但仍然有相當多的人對中國反感,貝加爾湖引水項目也會被一些政治勢力利用。

利用引水項目反對中國

生態和地理學者基斯洛夫說,俄羅斯法律要求類似貝加爾湖引水這樣的項目必須經過生態環保鑒定,在這個過程中要通過社會討論和聽證,此外,生態環保和社會組織也有權自己對有關項目做出鑒定。基斯洛夫說,貝加爾湖附近地區的民意將發揮重要作用。

基斯洛夫:“比如,不久前曾有中國和南韓的公司試圖做出售瓶裝貝加爾湖水的生意,這其實僅是個想法,還不是項目,甚至沒有具體的項目文件和數據,但即使如此,許多人已感到氣憤並發聲反對,其中包括了布里亞特的一些有影響力的人士,他們要求做生態環保鑒定。所以可見如果中國的貝加爾湖引水項目想付諸實施,遇到的反對浪潮將不可想像。”

中國應證明項目有哪些好處

位於貝加爾湖另一岸伊爾庫茨克州的活動人士庫傑瓦諾娃說,西伯利亞和當地民眾都把貝加爾湖看成是聖湖,中國的引水項目肯定會成為當地人關注的焦點。

庫杰瓦諾娃:“我覺得中國要是想推動這個項目,就必須讓當地人覺得他們能從這個項目中獲得哪些好處,這個項目能對貝加爾湖產生哪些影響,因為當地人對貝加爾湖的現狀非常不安。”

長期關注貝加爾湖生態問題的庫傑瓦諾娃說,為此必須做一係列的科學論證,來證明中國的這個項目不會影響貝加爾湖生態和當地民生。

貝加爾湖將受影響

一些學者認為,貝加爾湖目前正面臨生態危機,湖中出現了過去沒有的細菌、水綿等,應該認真研究中國引貝加爾湖水將造成的生態後果。

大學教授基斯洛夫說,目前還不清楚中國引水計劃的細節。如果中國想進口飲用水,估計不會對貝加爾湖產生影響。但貝加爾湖的水位最近幾年很低,中國如果想利用貝加爾湖水當作工業或是農業灌溉,那樣可能會對貝加爾湖產生影響。

水比油貴 戰略伙伴能幫中國解決缺水危機?

多次訪問中國各地其中包括蘭州的基斯洛夫說,引水工程在技術上面臨許多挑戰,需要選擇管道路線,需要克服丘陵和山脈,為此要設立許多泵站。此外,輸水管道經過蒙古,蒙古方面如何反應,中國是否願意將因此依賴蒙古,蒙古將徵收多少過境費用,這些問題都必須考慮。如果貝加爾湖水運到蘭州後的費用甚至超過石油,這個項目在經濟上是否有利可圖就讓人懷疑。

不少俄羅斯的中國問題學者認為,中國目前對水的需求量非常大,進口貝加爾湖水是中國解決缺水危機的途徑之一。
化淡技術現突破 港可北上賣水?
香港經濟日報

2017年04月07日 星期五
國是港事


港府常說海水化淡太貴,堅拒大規模採用。英國曼徹斯特大學日前公布嶄新技術,可望大規模生產濾膜令化淡更富效率,香港未來若採用,隨時可倒過來北上賣水。

海水化淡成本大減 更具效率

曼徹斯特大學早以既薄且硬的石墨烯贏得諾貝爾獎,該校學者最近再找到方法簡單製作出氧化石墨半滲膜,首度將其洞隙統一縮至1納米以下,水分子自會快速通過,溶解的鹽份則完全不能通過。比起現行海水化淡須附加能源才能達致逆滲透,曼徹斯特大學的學者相信,新技術勢更有效率。

曼徹斯特大學正跟逾30家商企研究商業應用,只要壓低氧化石墨烯薄膜的量產成本,就連設置化淡廠的固定成本都可大為削減,港府實應密切注視,甚至主動跟曼大洽談。

港府曾說,將軍澳海水化淡每立方米成本約12.6港元,比東江水貴約3成,但港大水資源學者李煜早已質疑,東江水價過去十年年增6.7%,加上浪費掉的也計錢,化淡廠2020年落成時,兩者其實已近乎扯平。

浪費也計錢 東江水價年漲7%

而且,同樣是2020年投產,新加坡的Marina East第4間化淡廠每立方米只需1.08坡元,即不用6港元,已是遠便宜過現時東江水每立方米的約9.15港元。假以時日,當曼徹斯特大學的氧化石墨烯技術更趨成熟,海水化淡比起東江水,大概只會愈來愈平。

有指反常天氣令東江河流域降雨近年有所下降,兼起星洲逾半用水的大馬柔佛州林桂水庫近月水位其實亦處於歷史低位,才令星洲一方面繼續增建海水化淡和再造水廠,另一方面大幅調升水費30%,逼令國民減少用水。

粵也缺水 港需化淡穩定供水

中國佔全球人口約21%,卻只佔7%淡水資源,即使推出大型的南水北調措施,實質上仍是九個蓋要應付十個煲,左支右絀,最近甚至建議從俄羅斯西伯利亞引水到內地西北部。

不少廣東人現時亦已踏入灰色地帶,如於支江取水,公開大學學者何建宗估計,香港最快7年內就會缺水。

由此看來,無論從香港自身供水穩定,抑或跟廣東省城市的潛在競爭看來,除了更加善用水塘水、增加收集雨水以及淨化污水,能廉價量產的海水化淡更是迫在眉睫。

據估計,將軍澳化淡廠完全投產時,仍然只能應付本港約1成的食水需求。

香港既是多面環海,最不匱乏的正可說是海水,實應盡快研究如何能引入和應用氧化石墨烯來化淡,又或取經新加坡怎能降低現有逆滲透的成本,其時香港不止毋須擔心缺水,甚至有餘力北向輸水,為庫房帶來一點收入之餘,估計也能改善省港居民的關係。


撰文:
沈帥青

欄名: 港是港非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