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解決未來社會面對失業問題的兩個方法

科技性失業 +產能過剩失業 +人民的物質需求達到飽和狀態,消費力下降。
= 提供給人類工作的職業減少

為了解決未來大量的失業問題,有些人提出了實行「無條件基本收入」,來保證失業和貧窮的人仕有保障基本生存的收入。不錯的想法,雖然有可能影響一些人失去工作的意願,但既然職位空缺減少了,部份人失去工作意願又如何,使其他願意工作的人較容易找到工作。

唯一的困難是錢從何來?  有些國家實行計劃,可能有必要加稅。 希望有些國家能試驗一下「無條件基本收入」。另外一定有些國家沒有經濟能力實行,我有另一個代替方案。

解決失業問題除了可用「無條件基本收入」之外,也可以嘗試用一星期工作三天半的「共享工作計劃」。把一份全職工作拆開成兩份兼職,每人一星期工作三天半時間。這樣能提供到更多的人手工作職位。雖然收入減少了,但我想「無條件基本收入」政府派給人民的錢,應該不會等同一份工作的月薪,大約是半個月薪金水平?  這樣既然接受了等同半個月薪金的「無條件基本收入」,也能保障基本生活,這樣薪金一半的「共享工作計劃」,應該也能足夠工人糊口吧?

政府實行「共享工作計劃」時,可以對企業減稅,使它們有能力提高最低工資,提高兼職工人的收入。 不同於「無條件基本收入」,仍舊是由企業養活工人,不用增加政府的開支,所以不用加稅。

加上很多工作交給了機器工作,生產成本降低了,物價有下調的空間。只要解決埋租金高昂的問題,相信「共享工作計劃」的兼職工人也能享受生活吧?

總言之,有經濟的能力國家可實行「無條件基本收入」,經濟負擔不起的國家,可以實行三天半工作的「共享工作計劃」。相信兩者也能有效解決失業的問題吧?
別人的指點:

『這樣既然接受了等同半個月薪金的「無條件基本收入」,也能保障基本生活,這樣薪金一半的「共享工作計劃」,應該也能足夠工人糊口吧?』
無條件基本收入能接受,是因為勞動者所需要撫養的人也有一份基本收入。而共享工作計畫則沒有這種效果…
然後如果再減稅的話我們就離無條件基本收入越來越遠了XD

--------------------------------

那就應該由「無條件基本收入」+ 「共享工作計劃」一起實行好了。
登入

他山之石〉從國際現象看台灣低工時的背後,是苦澀還是幸福?

2015/7/1 作者:林佳誼

 34,043 | 文章收藏

 

     台灣工時高於許多先進國家,甚至被冠上血汗的汙名,其實工時長短,不能代表勞動市場全貌,那些低工時國家的勞工們,是否真的那麼幸福?

     近年來,台灣「過勞之島」形象深植人心,工時統計在國際上向來名列前茅。今年5月,瑞士洛桑管理學院(IMD)公布「2015年全球競爭力報告」,台灣排名回升至第11名,讓官員很開心。但工時排名更勝一籌,居全球第10,也讓勞團抨擊台灣是血汗經濟。


工時長短 難窺一國勞動市場全貌

     攤開國際比較數據,台灣的工時乍看之下確實很嚇人。IMD統計,2013年台灣年總工時(含正常工作及加班時數)為2116小時,比整體受調查國家61國平均水準1919小時,高出197小時。

     進一步比較,台灣工時相較於法國(1600小時)、德國(1743小時)及日本(2012小時)等先進經濟體,確實偏高。

     但工時統計真能代表一國勞動市場全貌嗎?歐美國家工時低,就等於勞工很幸福嗎?事實上,這裡頭存在不少迷思。


法國的困境〉
工時35小時飽受爭議 失業率居高不下

     在法國,法定工時只有每週35小時,看似羨煞全球勞工。然而很多法國勞工並不開心。《紐約時報》日前採訪一名26歲的法國女孩艾蓮(Saifi Ahlem),因為爭取不到收入足夠的正職機會,得在巴黎奧利機場與家樂福兼兩份工作,從清晨5點出門,到晚上9點才能收工回家。

     她對《紐約時報》大吐苦水:「法國勞工懶散舉世聞名,但我從來都沒有辦法真的1週只工作35小時。」

     35工時政策在法國多年來飽受爭議,被認為是導致失業率居高不下的主因。因為法定工時低,企業普遍不願開出正式職缺,傾向用兼職人力代替。

     從前總統薩柯奇(Nicolas Sarkozy),到現任經濟部長馬克隆(Emmanuel Macron),都曾提議廢除35工時,只是敵不過左派勢力。馬克隆接受媒體採訪時沉痛指出:「法國勞工權益不斷膨脹,如今反過來成為失業民眾找工作的重大障礙,鬆綁每週工時規定,才能讓法國勞動市場擺脫束縛。」


德國的考驗〉
「迷你工作」充斥 追不上歐洲高物價

     不只法國如此,歐洲經濟模範生德國,近年也出現大量「迷你工作」(mini job),每月薪水不到450歐元(約2萬多台幣),對比歐洲高物價,低的離譜。

     根據德國服務業工會聯盟研究顯示,德國近12年來減少近200萬個全職工作,取而代之的都是迷你工作、兼職和派遣等。

     這種就業市場結構變遷導致許多人陷入貧窮。一個勞工同時兼差兩、三份工作,總工作時數早就超過8小時,但在統計全國勞動工時上,又無法反映出來。

     有台灣立委到德國考察勞動市場時就發現,德國急診專科醫師一週法定工時為38小時,加班時數限制4小時。超過4小時,醫院便違法。且急診室一次排班為12小時,也就是說,一週只要上班3天又2個小時即可。

     然而急診專科醫師月薪約6000歐元,扣稅後換算台幣只剩不到20萬元,此一收入在德國與計程車司機相當,所以醫師在外兼差的情形非常普遍。


兼職比例過高 對勞工未必是好事

     由此可知,工時的絕對數字高低,實在很難簡化為「工時高就是不幸福、工時低就是幸福」的單純邏輯。

     「一個國家工時長短的背後因素,是很複雜的,不能夠只看表面統計數字,」政大勞工所教授成之約說。

     「國外環境和台灣不同,一味拿他國工時數字來和台灣比較,是極度不專業、不負責任,」人資專家周海威也說。

     成之約分析,各國的經濟、文化背景不同,勞動市場條件也不同,需要綜合其他的勞動指標,才能夠得到比較全面的了解。這些勞動指標,至少包含法定工時、兼職就業占比、失業率以及勞動參與率等四項。

     從法定工時來看,歐美國家工時低,很明顯確實與法定工作時數低、法定休假日數多,且有假必休有關。不過「2014年台灣人力資源白皮書」指出,歐美等已開發國家雖有法定工時規定,但同時也多半將工時交由勞資雙方自行協商,或是採取較為寬鬆的變形工時制度。

     荷蘭甚至早在1996年就解除每週基本工時的限制,允許雇主與勞工組織共同協商每週工時制度,以達工時彈性化的目的。

     也必須注意到的是,「很多國家是因為部分工時就業者比率高,拉低平均工時,這在統計上可能看不出來,」勞動部勞動條件及就業平等司司長劉傳名解釋。

     台灣勞動市場與企業人力資源策略,向來偏向全時工作型態,兼職工作相對不受歡迎。台灣兼職工作占整體就業比重僅3.16%,遠低於整體平均水準的16.07%。

     而年總工時較低的日本、德國和法國,兼職工作占比分別高達20.51%、26.75%、18.31%。就連工時高於台灣的香港、南韓和新加坡,兼職工作占比也分別有10.6%、10.2%、9.6%。

     其實,勞動市場兼職比例高,對勞工未必是好事。因為兼職時數低,酬勞自然少,「當工時短到某個地步,收入連基本經濟安全生活都無法維持時,也有問題。」

     因此歐美國家工時低的真相,可能是苦澀的,不是幸福的。


公私事混雜 影響工作效率

     劉傳名即指出,歐美國家工時低,主因之一是就業不足,失業率居高不下,才會運用大量部分工時人力,「把一份工作拆給兩個人做,以降低失業率。」另一個影響到工時統計的變數,是台灣婦女勞動參與率偏低,僅50.5%,歐美國家婦女勞參率則高出一截,最高的加拿大甚至超過六成。

     歐美已婚婦女,從事兼職工作比率高,自然會拉低整體工時平均。「台灣人普遍不喜歡兼職工作,家庭主婦很少兼差,說穿了也是因為兼職時薪低,吸引力就低,」長期關注勞資議題的文化大學法律學系教授邱駿彥說,政府應該思考如何提升部分工時工作的勞動條件,釋放更多勞動力。

     邱駿彥建議參考日本作法。日本有所謂「103萬之壁」和「130萬之壁」的說法,政府為鼓勵婦女投入部分工時工作,優惠受撫養配偶的年所得在103萬日圓(約台幣30萬元)以下,即可免繳所得稅。或是受撫養配偶年收入不超過130萬日圓(約台幣38萬元),便可免繳國民年金。

     但撇開各種勞動指標,人資專家周海威說,「台灣人習慣將工作與生活混在一起,」導致工作效率不高,或許也是工時難以降下來的原因。

     台灣勞工因為預期工時長,普遍習慣在上班時段處理個人事務,例如下午3點半前跑銀行、5點先跑去接小孩放學等。

     一名竹科工程師也說,園區每天晚上9點、10點才下班的企業很多,在加班預期心理下,不少人都會在傍晚先去運動放鬆一下,再回來把事情做完,實際上未必有工作那麼久的時間。

     相較之下,歐洲國家雖然工時短、少加班,甚至每天只工作6小時,但卻將工作和生活分得很開。一位曾經在德國工作過的科技業人資主管就觀察,德國人上班就是上班,只談公事,下了班才是私人時間。開會時甚至禁止攜帶手機和筆電,為的就是提高效率,專注把事項解決。


台灣總工時 十年來已逐漸下降

     平心而論,解讀工時統計時,除一味比較國際排名外,看看單一國家歷年變化狀況,也很重要。

     其實台灣總工時近十年來,已呈現下降趨勢。

     IMD統計,台灣年總工時在2004年至2013年間,由2327小時大幅下降到2115.67小時,減少211.33小時,換算幅度為9.1%。

     行政院主計處統計則顯示,工時從2004年的2202小時,下降到2013年的2124小時,共計減少78小時,降幅為3.5%。也就是一年幾乎少了十個工作天。

     今年5月,立法院三讀通過「勞基法」修正案,將法定工時由現行的雙週84小時,縮短為單週40小時後,可以預期台灣勞工的工時將可以進一步減少。

     但若政府沒有端出配套措施,因應不同行業需求,增加彈性,那麼即便未來工時統計下降了,恐怕也只是一場數字遊戲罷了!

延伸閱讀.夏天,還是泡湯好時機嗎?.夏天就要去海邊! 橘皮閃退~.《傑米‧奧利佛的家庭餐桌》超級....這種藥竟與中風風險息息相關!?.低糖早餐,改善健康!跟著潘老師....免費訂【健康遠見電子報】守護每....體驗最真實的原酒魅力




對身體好!:甜甜又鹹鹹的幸福滋味!盤點4款原汁原味的加拿大美食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