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就業


僱員流失率微跌 招聘意欲減弱      

香港人力資源管理學會2月訪問93家機構、共聘逾11萬全職僱員,發現2015年下半年,平均僱員流失率為10.4%,較上半年微跌0.4個百分點。與去年下半年相比,今年上半年僱主招聘意欲下降,僅約兩成僱主有意增加招聘,減約3個百分點。香港人力資源管理學會會長李志明說,受中國經濟增長下調及環球需求疲弱影響下,不同級別的僱員對轉工趨向審慎,但他認為本港總體經濟基礎仍然穩健。

陳婉嫻批評政府勞工議題縱容商界

【星島日報報道】工聯會立法會議員陳婉嫻批評政府在勞工議題上縱容商界,她同時不滿部分商界態度頑固。

  商界在強積金對沖問題上態度一直強硬。陳婉嫻直指,今屆立法會會期內,政府在勞工議題上都縱容商界。她認為勞資雙方就法例修訂爭辯時,政府應介入做點事,態度應如處理最低工資政策時一樣。陳婉嫻另指在標準工時研究上,有逾五成商界同意設立標準工時,質疑商會為何如此頑固。

  而標準工時委員會資方代表劉展灝表示,標準工時第二輪諮詢勞方代表退出委員會,缺少勞方的聲音雖有缺憾,但指勞方過去已充分表達意見,未來會繼續搜集工會及僱主的意見。他又指,標準工時的討論已逾3年,現時將延長數月,預計11月底前完成工作。
社政聯想 - 鍾劍華
政府對標準工時的諮詢(二)

2016年06月03日

政府對立法規管工時顯得有保留,在2015年1月已見苗頭。在那一次標準工時委員會的會議上,除了上文提及的兩份顧問報告之外,政府經濟顧問也提交了一份報告,強調標準工時會帶來負面影響,例如會削弱部分行業的競爭力,也會令人手短缺問題惡化。據說當時勞方委員對其評估方法十分有意見,認為報告不全面及立論偏頗,最後主席也同意對該份報告可不予考慮。

到了去年8月底,標準工時委員會又收到了另一份政府經濟顧問的研究報告,指訂立標準工時會令僱主的薪酬支出大幅增加,每年會大增103.8億港元。報告指訂立標準工時將使香港三分之一的中小企業營運成本上升,又會令近7,000間企業轉盈為虧,全香港企業都會因此而受到影響;部分行業,例如零售、飲食、物業管理及安老院舍,甚至會出現大幅虧損。另一方面,18.5萬名僱員也會受到影響,工時減少會令他們要面對百分之15的減薪。


這些數據無疑是為委員會中的資方代表提供了甚為管用的彈藥,他們也再搬出那些已經一再提出過的、老掉了牙的說法。例如說會增加企業成本、影響香港經濟的競爭力、還可能會令員工的收入變相減少、也有可能把增加的成本轉嫁消費者。這些都可以說是在所有涉及勞工權益政策上都可以用得上的萬能Key了,在幾年前最低工資的諮詢過程中也曾提出過。

該次會議之後,委員會表示「原則上同意」並建議以立法的方式規定僱主及僱員在書面合約中需要寫明工作時數、超時工作安排及超時工作補償方法,即是把「立法規定標準工時或最高工時」的概念偷換成為「立法規定合約工時」。

這一個以「合約工時」來取代「標準工時」的爭論,把已經展開了兩年多的標準工時諮詢工作帶向了重要的拐點,最終導致了勞方代表全數退出標準工時委員會的工作。諮詢工作可以如何走下去?
香港理工大學社會政策研究中心主任
提升外判工薪酬 政府樹良好榜樣

政司司長曾俊華昨日證實,政府已修改有關外判的招標制度,政府部門在招標時,必須考慮外判非技術工人的薪酬水平,薪金越高,得分將越高。政府鼓勵外判商提升低技術工人工資,帶頭發放正視低收入問題的訊息,有助紓緩在職貧窮,樹立良心僱主的形象。改動外判指引後,政府亦應盡快修改相關招標準則,並加強監察,確保中標商真正提高工人工資水平,特別要防止有人利用灰色地帶削減福利從中牟利,令工人實際收入「因加得減」。

過往政府批出外判合約時,以「價低者得」為中標原則,導致不少外判商採取層壓式剝削低技術勞工工資,在一定程度上加劇貧富懸殊。專門研究外判問題的港大社會工作及社會行政學系教授葉兆輝指出,現時政府非外判二級工人月薪約為1.2萬元,同工種的外判工月薪則只有7000至8000元,工資水平一般相差三至四成。而根據政府向立法會提供的數字,2014年的政府外判員工,高達5.7萬人。由於外判服務制度中,對低技術工人的保障不合理,政府作為最大的服務外判商,一直被外界批評為節省開支,間接壓低低技術工人工資,犧牲他們的利益。部分低收入的政府外判工人,還要申請政府的「低收入津貼」,政府雖節省了日常支出,卻要增加更多福利開支,最終得不償失。

香港是一個富庶社會,政府作為最大的僱主,外判政府服務被指剝削低技術工人,是令人難以接受的。如今政府宣佈改動外判服務指引,規定所有部門審視外判標書時,必須把入標者的薪酬要求作為重要考慮因素,而且薪酬水平愈高得分就愈高,就是要革除以往價低者得、變相鼓勵壓搾低技術工人的不合理設計,符合追求社會公平的發展潮流,顯示政府明白、關心低收入人士情況,主動改變外判制度,令外判員工獲得較高薪酬,改善生活。政府是次修訂指引,建立良好僱主榜樣,獲得社會各界一致肯定,各勞工團體、不同政黨、學者、乃至外判商都普遍歡迎政府的做法,相信工人將受惠於工資上升,對承辦商亦有鼓勵作用,因為投標者設定的僱員工資愈高,中標的機會愈大。

政府修改外判指引,提高低技術工人工資,意願良好,更重要的是要落實到位,令工人真正受惠。例如政府應規定,外判工人工資不能低於同類工種的工資中位數;對中標商有否遵守新指引提高工人工資,政府更要加強監督,若有無良中標商「掛羊頭賣狗肉」,獲得政府更高的外判服務金,卻巧立名目扣減僱員的實際收入福利而自肥,政府就必須加以嚴懲,以儆傚尤,切實保障工人權益。
胡穗珊建議引入行業工資中位數為薪金下限
2016年06月07日

政府修改涉及外判非技術工人的招標制度,工人的薪酬水平愈高,標書得分將愈高。工黨主席胡穗珊在一個電台節目中表示,政府外判制度除了工人薪金水平外,仍有很多因素要改善,例如強積金對沖等,政府要帶頭做好,公共服務亦不應無止境外判。

胡穗珊說,修改標書計分比例仍然不能確保外判商,會放棄包括標書價錢的財政分數。她認為應該考慮引入行業工資中位數,作為工人薪金下限,令政府合約工薪金不低於市場。

=======================

曾俊華:冀低收入勞工享受經濟成果

政府修改涉及外判非技術工人的招標制度,工人的薪酬水平愈高,標書得分將愈高。署理行政長官曾俊華出席行政會議前表示,這樣做的目的,是希望可以讓低收入勞工,可以享受經濟方面的改善成果。

曾俊華說,以往只是鼓勵部門考慮工人待遇,現時改為必須參考,他承諾會詳細研究,最終提出一些修改,認為是正確的微調。

巴士車長靠補水幫補生計
77%每周工作50至60小時

2016年06月07日

巴士車長工時長、休息少,民間爭取標準工時聯盟於3至4月期間,訪問城巴及新巴的76名全職和合約車長,77%受訪車長每周工作50至60小時,更有5%每周工作60小時或以上。近八成每天平均睡7小時,近半表示在駕駛期間間中或經常打瞌睡,七成認為長時間工作對自己的精神健康有輕微至嚴重的影響。


在新巴任職車長17年的林先生指,雖然公司列明每日工作底鐘為8小時,但不少同事為賺取足夠的收入,需超時工作,以他為例,底薪只有1.3萬元,但每天超時工作3小時,每月補水津貼達5,000元。不過,長時間在狹窄的駕駛座位工作,不時會感腰骨痛。


聯盟發言人吳冠君(圖右二)批評,運輸署發出的巴士車長休息指引,訂明司機每天的工時和駕駛時間分別不得超過14小時和11小時,若按照指引,5天或6天工作的巴士司機,每周工時可高達84小時、每周駕駛時間可長達55小時至66小時,斥運輸署的指引寬鬆且不合理。
對中國前景感樂觀
港生願赴內地工作

2016年06月07日

香港青年學生交流網絡於今年2至4月進行調查,訪問495名大學生,主要為參加暑期實習人士,了解他們的就業意向。結果顯示,七成人認為香港的經濟發展前景「一般」至「非常差」,較去年升逾一成半;近八成人認為未來5年,中國的經濟發展前景良好,77%表示「願意」或「十分願意」在內地工作及發展。

調查又發現,願赴內地工作的大學生多傾向短線發展,近六成願意在內地工作3年或以下,數字與去年相若。另外,逾三成受訪者不抗拒到二線城市發展。
孫公解碼 - 孫明揚
年輕人感社會不公

2016年06月08日

年輕人對社會不滿,或多或少與他們覺得社會對他們不公平有關。好似小朋友一樣,見到別人可以去做或可以擁有,但自己不能做或不能擁有時,就會覺得不公平,就會不開心。


現時,本港年輕人擁有大專學歷的比例比以前任何時期更高,但沒有相對的職位增加,所以普遍來說工資與晉升機會亦相對減少。加上求學期間靠政府助學金的補助為數可觀,需要償還。在這些情況之下,怪不得不少年輕人覺得社會對他們的努力,沒有給予應有的金錢回報。再者,因為長者健康的不斷改善,延遲退休年齡的要求不斷增加,這一來更加令年輕人覺得向上流動的機會不斷被減少。


假若香港可以像美國、加拿大般,大學學位普及,社會福利有一定程度的保障,屆時雖則差不多個個都是大學生,未必所有人都做白領工作,有不少人加入其他行業,都有不錯的發展。其實本港近年推廣資歷架構便是鼓勵年輕人涉及不同的專業範疇,提供適時的社會服務。這一來所謂行行出狀元,年輕人可以增加他們的成功感,減輕對社會的不滿,不公平的感覺亦會有減少。


我有親戚居於加拿大,擁有工程系學歷,但一直找不到合適的工程相關工作,最後做了郵差派信,一派便十多二十年,收入一樣可以,亦可自置獨立屋居住,最近即將退休,有不錯的退休金安享晚年。


不過,這需要相應較好的福利政策支持,以及社會氛圍的改變。前者,要提高福利,就要徵收重稅,但香港先天沒有天然資源,是外向型經濟體系,低稅制是賴以吸引外資的重要元素,要大家考慮如何取捨。
大橋年代 - 哈永安
策略項目推動青年入職 外國經驗成果斐然 (二)

2016年06月08日

上周提過勞動市場錯配是現時不同國家的共通問題,有心有力的青少年經歷失業及就業不足的難關,僱主卻指出難以聘請人才。McKinsey & Company (麥肯錫) 在美國、西班牙、墨西哥等地推行的Generation青年發展計劃初步取得成果,對本港如何促進青年向上流動富有參考價值。計劃成功之處,在於其計劃設計,強調參與的青年人及僱主企業都能得到理想的「投資回報」,吸引青少年人參與之餘,同時吸引僱主提供職位進行配對,藉著多方協作和建立網絡,把計劃的影響最大化。


計劃旨在針對具備上流機會、對企業有重要價值、人才需求較高的職位,與求才若渴的僱主建立合作關係,解決企業難以聘請前線人才的問題。另一方面,計劃向青年提供多方面的實質幫助,與傳統的職業培訓偏向技術訓練不同,除了技術培訓,也會針對學員投入職場所需的心態、思維及行為提供訓練,還有一系列的社會支援,例如交通津貼與助學金等。青年在計劃中享有多方面的支持,又能確保完成後得到就業機會得以向上流動,自然可以放心投入參與培訓,個人發展更見成效。


事實反映,超過九成學員成功就業,更有三分之二的學員得到多於一個職位邀請,不少學員入職三個月內獲得晉升機會,他們的離職率比一般員工低兩成以上,甚至吸引大型企業主動表示希望透過計劃聘請新血。計劃錄得驕人成就,在業界定下聲譽,與院校、政府及資金提供者等多個合作夥伴建立網絡,在短期之內,學員人數由最初二百人增長至一千人,展示推行者的遠見,計劃行之有效。


香港年輕人善於發揮創意,積極進取,如何提升本地青年人向上流動的機會絕對是社會一大關注。國外的成功例子,印證年輕人只要有合適機會,必能大展所能。在大嶼山及新界西的發展藍圖下,地區企業也有推出類似的先導計劃。年輕一代是今日社會的重要資產,更是未來社會的主人翁,政府、企業及社會各界有需要考慮如何加強協作,群策群力,讓本地青年人有機會大展拳腳。
拉布打爛飯碗 泛民收手吧!

2016年4月22日

執筆之時,立法會又再一次流會,近年來說,也不是什麼「新聞」,泛民議員一次又一次濫用點算人數機制「拉布」。香港過往根基深厚,市民一時未必感受到影響所在,但今天惡果正一一浮現。「打工仔」飯碗隨時不保,更可能加速香港經濟下行。


業內高人指出,政府本立法年度提交60多項合共約為650億元的工程,至今只有兩項共約2億元撥款獲批。工程平均延誤期逾6個月,最長的更達1年!而這些工程絕大部份都是民生項目,如醫院擴建、興建學校、電梯等無障礙設施如電梯、青年宿舍、隔音屏,甚至是改善水質和渠務工程等。



損600億投放 打爛基層飯碗

市民大眾,至今或許尚未知道危機已經「殺埋身」,但工程業界卻早已警告,如果7月中立法會會期結束前未能通過上述600多億撥款,建造業失業率或攀升至百分之十九的高位,隨時有八萬建造工人失業!

政府有秩序按計劃進行工程,除了滿足市民需要,這600億的投放對於穩定本港經濟和就業市場同樣重要。經濟好,自然多做惠民工程;縱經濟逆轉,工程量亦不能一下子大量縮減,早前香港建造業分包商聯會會長伍新華就指出建築界「一時餓死、一時飽死」極之不健康:「12碗飯可分開12天吃,但前11天捱餓,最後一天才吃12碗飯,點頂得順?」



民生工程被拖延 落實無期

近日政府公布的數字已看到建築及零售業失業數字上升,若建造業進一步失守,引發連鎖效應,首當其衝的正是零售、飲食、運輸和物流等聘用大量基層員工的行業;而隨著屬中產階層的工程師們開始失業,專業服務、金融及銀行等所謂的高端行業都難以獨善其身。

今天是財政預算案「被拉」,預算案所涉的民生福利撥款暫按下不表,但立法會會期尚餘多少空間?還有多少項目會延誤呢?對港人有切身影響的工程,如交通網絡、醫院及醫療設施、學校、康樂文化設施、供水、排水系統等等,又要被「拉布」拖到何時才可落實呢?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