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教育篇

公民薇博 - 余若薇
懶理學生的教育局長

2016年03月24日

吳克儉自2012年年中出任教育局局長以來,民望一直處於低位。港大民意研究計劃3月上旬的民調中,他的支持率為負47%,在各局長中敬陪末席。港人的眼睛雪亮,吳克儉不得民心自有原因,上周六他出席一家中學的活動時,躲在座駕內看手機,不肯接收學生的請願信或與學生對話,實在經典。
即使吳克儉後來辯稱,自己當時並非玩手機,而是在用手機處理公務,依然無法解釋為何不能花數分鐘時間,下車接信,和學生講三、五句,顯示聆聽教育持份者的意見和訴求。情況就跟3個月前,他為了到日本度假,而缺席「全港性系統評估」(TSA)的公聽會一樣。事後他態度依然傲慢,更反唇相稽,指社會一有問題即歸咎教育制度差,他「好唔順氣」。

請願學生想向吳克儉表達的議題,包括TSA、普教中和學童自殺等。他這副嘴臉,令自己上周三和本周一在立法會對學童自殺問題的答覆顯得更欠說服力。政府整套回應是一貫的官樣文章:首先他否認學校功課多,只是成立專責委員會、舉辦研討會、由教育心理學家到學校舉行教師講座、成立專責團隊到校加強支援,以及製作資訊小錦囊等;而短期內給予中小學用以支援學生心理健康成長的撥款,僅是每校5,000元。政府處理這問題的致命傷,其實還不在於支援是否足夠和適當,而是一如吳克儉,缺乏對年輕人虛心聆聽的態度。

綜觀過去數星期傳媒有關學童自殺的討論,絕大部分出自官員、學者、專業社工和教師,以至各類意見領袖。他們的知識和意見值得尊重,但是真正面對問題的年輕人在坊間輿論中所佔的比重,大概連一成都沒有。於是,我們只看到各類事業有成的成年人在推想自殺的主因,是年輕人功課和就業壓力很沉重,以及與家人和朋友溝通不足等。

不少社會學者指出,我們這一代成長於物質較匱乏的社會,因此較重視生活富足安穩,但是年輕一代成長在較富裕的社會,較重視生活的價值和滿足感。面對他們的自殺問題,我們在下結論和制訂措施前,首要的是虛心聆聽他們的想法,看看跟成年人的推測是否相同。然後再深入探討,是否只要在現行制度上小修小補,或提供多一點服務支援,就能解決問題,還是社會需要尊重更為多元的價值觀和意識形態,作出徹底的改革。
買票據爭入名校 漲價至200萬

小一入學爭崩頭,名牌私立小學學位「千金難求」。傳統名校赤柱聖士提反書院附屬小學去年首推一百萬元、為期十二年無息「定期票據計劃」,家長購買後可提名子女優先入學,即可優先獲第三輪面試,增加入學機會。校方宣佈票據今年加至二百萬元,稱「二百萬是一個比較合適的水平」。教育界人士認為,做法妨礙了中低層學生入學。

聖士提反書院附屬小學本月初發出通告,宣佈新學年(二○一七至一八)小一收生程序推出的定期票據計劃,票據選購價為二百萬元,十二年期無息,不可更改,不可轉讓及無擔保,將於十一月或以前發售,票據到期日為二○二九年八月三十一日,家長屆時取回二百萬本金。

  成功認購票據的家長,其子女符合小學入學要求,便可「提名」入學。雖然被提名學生仍需跟大隊經過三輪面試,不過就可增加出線的機會,因學校會為被提名的學生抽取隨機編號,如他們成功通過首兩輪面試,編號愈前的學生可優先得第三輪面試,增加入學機會。

新學年加價 聖士提反:比較合適

  去年「定期票據計劃」定價一百萬元,新學年將加價至二百萬元。校方發出通告:「基金公司(聖士提反基金有限公司)認為二百萬元是一個比較合適的水平。」校方又指去年首次發出票據,把面額「定得低些」,以便了解家長的接受程度。校方指,基金公司是以教育為宗旨的慈善機構,從票據獲得的資金會提供貸款予小學及書院作教育發展。

  教協副會長、立法會議員葉建源指,私立學校在推出票據有其自由,但費用增幅之大,莫論基層,甚至一般中層亦未必能負擔,妨礙了中低層學生入學,認為「大家非鬥能力,而是鬥財力」,未必符合社會期望。

  聖士提反書院附屬小學創於一九三八年,名人霍震霆及港鐵主席錢果豐均曾入讀,該校每年平均一千七百人報讀,只取錄約一百名學生,平均十七人爭一個學位。

-----------------------------------

要阻止名校收昂貴用,政府嘗試投放資源把band 2 學校 提升至band 1
弘立申入學 購650萬本金券優先考慮

國際及私立學校發行債券或票據,憑券取錄或給予優先評估申請入學者的做法,近年漸趨普遍。多間私校將債券計劃與申請入學資料上載至網頁,相關債券或票據的面值由數十萬元至六百五十萬元不等。

  各間私立學校中,弘立書院設六百五十萬元的「本金券」,由持券者提名的入學申請人可獲優先考慮取錄,並在未能通過首次入學評估時,可獲一次再評估的機會。

  英國貴族學校哈羅香港國際學校和滬江維多利亞學校,分別設有面值五百萬元的「資本證」,以及面值三百五十萬元的債券;由持有「資本證」或債券提名的申請者,有較大機會獲取錄。
教師基準試英文寫作一半「肥佬」

2016-05-27

考評局公佈今年教師語文能力評核成績,英文成績對比起去年全面倒退,最嚴重的是「英文寫作」,一半考生不合格;另一重災區是普通話科「聆聽與認辨」,達標率只有三成三。

  教師語文能力評核於今年一月舉行,參加英國語文科評核的考生共一千五百二十四人,另有二千零四十人參加普通話科評核。

  英文科方面,科目共分五卷,最好是「課堂語言運用」,合格率九成六,「閱讀」和「聆聽」,也分別有八成多人達標,但「口語」合格率僅五成四,最差是「寫作」,多達五成人不合格。

  普通話科亦出現近年新低,其中「聆聽與認辨」達標率三成三,對比去年,合格率大跌二十個百分點。

  教師語文能力評核目的,評核考生是否具備任教英國語文和普通話科能力,現時多為準教師投考,但「街外人」亦可應考。

----------------------------------------

【東方日報專訊】今年的教師語文能力評核(基準試)成績揭盅,其中英文科成績全面倒退,「死亡之卷」的英文寫作合格率跌幅最大,較去年急跌近十一個百分點,僅得一半人合格。而普通話科的「聆聽與認辨」合格率更跌至只得三成三,較去年大跌二十個百分點。有教育界人士分析指,由於應考者多為大學畢業生或準教師,成績反映整體大學畢業生的英語能力有下跌趨勢;而普通話「聆聽與認辨」表現差,相信與欠缺普通話語境有關。

香港考試及評核局昨公布教師語文基準試成績,今年參加英文科基準試的考生有一千五百廿四人,另有二千零四十人參加普通話科基準試。英文科方面,「閱讀」、「寫作」、「聆聽」、「口語」及只限教師參與的「課堂語言運用」,合格率全面報跌。其中「死亡之卷」寫作合格率跌幅最大,較去年大跌近十一個百分點,跌至僅得一半考生合格。

反映大學畢業生水平趨降

至於普通話科,合格率則有升有跌。其中「聆聽與認辨」的合格率,竟較去年大跌二十個百分點,跌至僅約三成三人合格;「拼音」的合格率同樣報跌,挫十一個百分點,跌至約五成五人合格;其餘兩份卷包括「口語」及只限教師參與的「課堂語言運用」,合格率則分別微升約兩個百分點。

教育評議會教育基金有限公司主席鄒秉恩指,應考基準試者大多屬大學畢業生或有意投身教育行業的準教師。因最近十年整體大學畢業生英語能力有下跌趨勢,相信是今年基準試英文成績全面報跌的原因,加上「死亡之卷」寫作不只要求考生寫作,還要求考生改錯處,這亦是最困難的部分。

而普通話科「聆聽與認辨」的合格率大跌,鄒認為應與生活語境較少接觸普通話有關。

立法會教育界議員葉建源則指,很多評核參加者並非教師,而現有語文教師均已具有語文基準,毋須參與該評核,故有關評核不能反映教師語文水準。他又指,曾於去年五月廿五日致函教育局局長吳克儉,要求將評核的名稱刪去「教師」二字,惟教育局拒絕,他對此感遺憾。



升學表表姐——小一派位放榜準備

2016-05-27

上周文章提及準小學雞仔的家長,應該為小朋友順利入讀心儀學校做足準備,今天,為迎接下周六的小一統一派位放榜,也說說小一大抽獎若沒有碰上幸運之神,如何是好?

  雖然教育局並沒有明文指出,統一派位放榜後,向個別小學「叩門」是小一入學統籌辦法的機制,但由於過往有不少成功個案,故今時今日,大多數家長都視此為小一入學的最後防線,會隆重其事地認真準備,以防派位結果未如理想或希望「更理想」。

  為應付群情洶湧,不少學校已上載報名表格於校網,讓家長下載及填寫,到放榜日開始收表。家長可以先查看學校網頁,提早預備。就算學校未將表格上載,也會於放榜日前後在校園派發。家長可以考慮交表時附上「叩門信」及推薦信,增加面試機會。

  「叩門」階段學位有限,而且官津小學在整個收生流程,只能在此階段以校本方式挑選學生,故學校都不諱言,會根據自己標準,嚴格揀蟀。因此,學生是否學校那杯茶,很是決定性。不要以為只要證書多、作品集夠厚,就一定是學校的口味,不少校長都已表示,學生合乎年齡的禮貌、溝通技巧和解難能力,才是他們要找的特質。

  來到今天,家長可以做的事,除了影印出世紙、幼稚園成績表、自行配學位存根和統一派位存根,家長亦需為孩子預備學生相。

  不妨與孩子一同輕鬆瀏覽心中小學的網站,讀一讀校長的話,再決定那是否你和孩子的叩門對象!

湯圓
教育update——毅進文憑課程給學生認可資歷

2016-05-27
今時今日的中學生,相比他們的父母,確實擁有更多不同的升學途徑。對於想獲得行業知識和認可資歷的學生來說,毅進文憑課程是個值得考慮的選擇。

  毅進文憑課程歡迎所有完成中六課程的學生和年滿二十一歲的成年人士報讀。文憑獲香港學術及職業資歷評審局(下稱「評審局」)評定為相當於香港中學文憑考試五科(包括中國語文和英國語文)第二級成績的資歷。畢業生可以文憑報讀副學士和高級文憑課程,以及報考三十多個以中學文憑試五科(包括中文和英文)第二級為入職學歷的公務員職位。

  成功修畢課程內延伸數學選修科目的畢業生,更可以其毅進文憑報讀以香港中學文憑試五科(包括中國語文、英國語文和數學)第二級成績為入學資格的副學士和高級文憑課程,亦可報考以此成績為入職學歷的公務員職位。

  在行業認可方面,毅進文憑課程中部份的選修科目是按照資歷架構下的《能力標準說明》為基礎而設計,亦為評審局評定為《能力標準說明》為本課程,符合有關行業的培訓要求及獲得有關行業的承認。

  符合資格的毅進文憑課程學員還可獲發還三成學費。如上述學員通過學生資助處的入息審查,更可獲發還五成或全額的學費,以及獲得學生車船津貼、上網費津貼和學習開支定額津貼。此外,有經濟困難的學員可申請擴展的免入息審查學生貸款計劃。

  二○一六/一七學年毅進文憑課程現正接受網上報名,有興趣報讀人士請於七月十四日前瀏覽網址www.yj.edu.hk了解課程資料及報名。
濫開副學士 政府被轟製「假上流真基層」
非學位大專畢業 64%青年月薪不足1.5萬


【本報訊】前特首董建華為達至六成高中生獲專上教育目標,在任時力推副學士等非學位課程,卻無助青年向上流。社會服務聯會分析統計處數據顯示,具大專非學位人士中,近64%人工資少於1.5萬元,有3%月入更低於7,350元,比率跟高中學歷相若,出現假上流、真基層現象。社聯促當局檢討專上教育政策,改善跨代貧窮。
記者:王家文  


社聯分析統計處《2014年綜合住戶統計調查》數據,雖然2001年至2011年具專上學歷人數增多,包括副學士及高級文憑,但月薪2萬元或以上比率由58%降至55.4%。社聯總主任(社會保障及就業)黃和平指,20至34歲群組中,50%即超過43.5萬人,工資等於或低於工資中位數,介乎7,350元至1.47萬元;另有3%更少於中位數一半,即月薪7,350元或以下。

按學歷劃分,專上非學位群組中,63.7%月薪等於或低於工資中位數,高中學歷者則有73.7%,兩者只相差10個百分點;工資達3萬元或以上比率甚低,僅2.5%及1.8%。若再按年齡細分,30至34歲群組持專上非學位學歷者,有38%月入不高過1.5萬元。  


社聯分析統計處數據

此外,社聯3月訪問504名20至34歲人士,16.7%受訪者月入少於1.5萬元,當中65.5%屬高中學歷或以下,專上非學位也佔26.2%。調查也顯示,無論高中或專上非學位學歷,有約21%受訪者認為無法改善未來整體生活質素,以房屋狀況為甚。

「多咗人讀大專,唔代表可以改善跨代貧窮」,社聯行政總裁蔡海偉指,近年大專非學位學額增加,但無助改善收入,出現假上流、真基層情況。他認為,副學士等課程跟市場需求有偏差,未獲僱主認受,且收生門檻較寬鬆,促政府檢討,並增加資助大專學位及援助貧窮學生,加強職業訓練。
教育界立法會議員葉建源認同,多年來專上非學位畢業生工資沒太大增長,但相對台灣及韓國,本港大專生人數仍偏低。他認為問題癥結是副學士課程主要是自負盈虧,因限於成本,學科側重文科和商科,導致供過於求,未能迎合市場多元化需要,指政府應承擔副學士課程部份資助,減輕學生學費並開拓更多元化學科。

教育局回應指,由2015/16至2018/19學年,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資助院校的學士學位課程高年級收生學額,逐步由每年4,000個增至5,000個,讓更多年輕人接受資助大學教育。
副學士未畢業 孭逾十萬債



【本報訊】為解決青年失業問題,前特首董建華在2000年施政報告提出10年教育大計,要把大專生人數翻倍,達至六成高中生升讀大專的目標,更撥地及提供50億元貸款,鼓勵教育機構開辦自負盈虧的副學士課程。
被學界揶揄為「八萬五」翻版的副學士課程多年來屢次受到批評,課程質素參差、收費高昂,而各大專院校為了吸金大量開辦課程、濫收學生,導致供過於求。  


失業率最高

副學士課程每年的學費數萬元起跳,家貧的學生只能向政府申請高息貸款,導致很多副學士生未畢業已經動輒欠下數以十萬元計的巨債,失業更加是屢見不鮮。
統計處綜合住戶統計調查顯示,去年第3季失業率最高的群組便是副學士,達5.9%,高於文憑或證書畢業生。

雖然成績優良的副學士有機會銜接學位課程,但每年人數不多。社聯總主任(社會保障及就業)黃和平指,年輕人能否升讀大學與其家庭收入有關。
根據統計處2011年的數據,父母收入最低及最高的10%群組,子女升讀大學的比率分別為19.7%及47.3%,兩者差距甚遠。
學生:課程競爭力不足


【本報訊】據統計處數據顯示,有六成非學位大專生月薪低過1.5萬元。《蘋果》訪問多名副學士生,他們均估計畢業後起薪點約1萬元,有同學擔心副學士課程競爭力不足,畢業後會修讀其他課程提高競爭力;但亦有同學認為人工不是全靠學歷,工作表現也很重要。  

畢業後擬進修增值

現讀港大專業進修學院副學士一年級的廖同學擔心副學士競爭力比大學生低,畢業後不夠他人競爭。她稱明年會選修中文,冀畢業後任職雜誌或編輯,但料起薪約一萬元,據其了解,其他副學士畢業生起薪點約1.2萬元。她說,最終希望接駁大學修讀學士學位,若不幸未能升學,則會讀其他課程增值自己,提高競爭力。
另一名城大專上學院副學士二年級女生則表示,不擔心副學士競爭力比大學生低,「副學士同大學生起薪唔會差太遠,都係萬零蚊」,又認為人工多少不是全靠學歷,工作能力和表現也很重要。她現修讀傳意課程,認為開設副學士課程可令學生提早了解未來工作性質,「如果直接中學畢業出嚟做嘢,唔會認識一啲行內基本知識」。
■記者張文鈴   
如何捍衞大學橋頭堡?
(《香港革新論》共同作者 周日東)
2016年05月31日

梁振英上周委任廣西政協常委李君豪為中大校董。就李君豪的任命,有中大校友組織認為這是「政治酬庸」。不過,如果我們站高一點縱觀全局,便會發覺這並非政治酬庸那樣簡單,而是北京對我城大學統戰工作的其中一環。

大學一向是捍衞香港新聞自由、言論自由的重要據點,中大更是一直以來本港的社運重鎮,以北京對港政策日趨收緊的角度來看,若說其有意「整頓」香港的大學界,要院校乖乖聽話,筆者不會感到驚訝。而大學的校董會在大學的人事任命、財政、研究經費的調撥等方面有極大的發言權,操控校董會對北京來說便成為極具吸引力的選項。

既然委任大學校董的權力掌握在港府手中,如要擴大在大學校董會的影響力,最直接的方法便是委任親北京人士(如各級的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為校董;或者反過來,委任大學校董為人大或政協,以作拉攏,如今次李君豪的任命,早前何君堯、陳曼琪被委任為嶺大校董,李國章出任港大校委會主席。根據年輕學者施家潤和柯衍健2015年在《香港革新論》發表的研究,8間大學的校委/校董中,不少均具人大或政協的背景(少至半成,多至三成),和北京關係密切。

面對這樣的局面,我們可以如何應對?以今次的事件為例,中大校友捍衞院校自主關注組及中大校友關注大學發展小組便發起了網上聯署,反對李君豪出任校董。連結和動員歷屆校友,引發社會關注,進一步向當局施壓,這是正確,也是絕對值得支持的一步。

不過,聯署過後,抗爭腳步不應就此停下來。大家不妨參考去年港大抗爭的做法:在各方面擴大戰線,如可以在中大校友評議會會議上提出反對委任李君豪的議案,施加正規、大學體制內的壓力。
最後一點,則是要把短期的抗爭行動,化為長期監察力量。例如上述兩個發起聯署的關注組,植根中大,實不應該在爭議過後便沉寂下來。可以的話,更應和中大學生會連結,分別在體制內外監察,倘若再有個別任命,或校董的提案有赤化嫌疑,便應就此大力發聲。

在現今的政治環境下,北京對我城大學的統戰只會越演越烈,讓人感到院校自主、學術自由已經隨風而逝,政治整風則踏浪而來。要守護大學這個自由的橋頭堡,香港人,準備好了嗎?
(《香港革新論》:https://www.facebook.com/reformhk

周日東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