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多位中國經濟學家警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正在滑向實質上的權貴資本主義。

中國官方不承認有關實行資本主義的種種說法,因為他們認為國家支柱行業都在國家的絕對控制之下,是公有制的,這和資本主義有著本質的區別。
毛澤東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與理論的探索和貢獻

李慎明   來源:《人民論壇》  日期:2008-09-25



    蘇聯的解體使得世界社會主義步入空前低潮,但中國成為頂住這一逆流的中流砥柱。在將這一成就歸功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開創以及黨中央的正確領導之余,我們應當認識到,這與我們黨在八大前後開始的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探索也有著直接關係。在總結30年改革開放的成就與經驗時,把毛澤東同志領導的社會主義建設與鄧小平同志領導的改革開放、把新中國成立後的前29年與後30年完全割裂甚至對立起來是不可取的。

    《論十大關係》和黨的八大的核心與實質,是要解決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和如何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問題

    新中國成立後,我們黨創造性地開闢了一條適合中國特點的社會主義改造的道路,從而保障了社會主義制度在中國的建立和第一個五年計劃提前完成,在經濟上擺脫了國民經濟瀕於崩潰的局面,一個嶄新的中國站穩了腳跟。社會主義改造的完成和全民所有制與集體所有制的進一步壯大,為改革開放奠定了雄厚的物質基礎。1956年,我們党開始集中探索中國自己的建設社會主義的道路。這一道路探索的標誌性起點是1956年4月毛澤東同志的《論十大關係》的提出。這也為八大的順利召開做好了相應的理論準備。

    就國內而言,當時我國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準備進入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的新的歷史階段。建設之初,由於經驗不足,我們黨提出“學習蘇聯”有其歷史的必要性。但任何經驗都不能照抄照搬,而且蘇聯的做法也並不都是成功的。因此,毛澤東同志在《論十大關係》中指出:“特別值得注意的是,最近蘇聯方面暴露了他們在建設社會主義過程中的一些缺點和錯誤”,“過去我們就是鑒於他們的經驗教訓,少走了一些彎路,現在當然更要引以為戒”。應該說,《論十大關係》主要講的是經濟問題。我認為,《論十大關係》和黨的八大的核心與實質,是要解決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和如何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問題,但在實際上同時又涉及到了堅持四項基本原則與改革開放這兩個基本點的問題。

    就國際而言,1956年2月蘇共第二十次代表大會的召開,對世界各國共產黨破除史達林和蘇聯經驗的迷信,堅定地走適合自己國家革命與建設的道路,具有重要意義。與此同時,由於赫魯雪夫全盤否定史達林,放棄了一些十分重要的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則,資本主義國家也乘機掀起反共反社會主義的新浪潮,從而給國際共產主義運動造成巨大的困難。在這一背景下,毛澤東強調了要“以蘇為鑒”,從中國實際出發,“走自己的路”,標誌著對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思考已經開始。1972年尼克森訪華並與中國發表了《聯合公報》,這實質上就是“開放”的一個重大突破。在美中關係趨於好轉後,其他西方國家便爭先恐後地與中國建交,到中國投資,為中國帶來現代化所需的先進科技。

    當然,後來由於指導思想上的失誤,這種可貴的探索沒有成功,但是也給我們留下了大量的思想遺產。在認識到錯誤的同時,也應充分肯定毛澤東同志和毛澤東思想的歷史地位與作用。王震曾表示,“四項基本原則中,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也很重要。中國丟掉了毛澤東思想就是災難!”以鄧小平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繼承了毛澤東的未竟之業和思想財富,總結中國和世界社會主義運動的歷史經驗及我國改革開放的新成果,帶領全黨全國人民不斷探索,逐步開闢出了一條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創立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

    “世界各國,什麼地方有好東西,統統學來”等思想,實際上就是為適應當時情況而提出的關於改革和開放的思想

    黨的八大以後,毛澤東在其發表的著作及多次談話中都表明,要進一步解決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問題。諸如在優先發展重工業的條件下,發展工業與農業並重;不能把商品生產同資本主義混為一談,商品生產同樣可以為社會主義服務,要發展商品生產,按價值規律辦事;實行按勞分配,反對平均主義和過分懸殊,等等。以及“從一九五八年起,我們就確立了自力更生為主、爭取外援為輔的方針”;“只要有可能,就發展同世界上任何願意和我們往來的國家的通商貿易關係”;“搞經濟關門是不行的,需要交換”;“世界各國,什麼地方有好東西,統統學來”等思想,實際上就是為適應當時情況而提出的關於改革和開放的思想。

    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新的歷史階段,毛澤東在關注進一步進行經濟戰線革命的同時,更關注如何進行政治和思想戰線的革命的問題。他對於此方面的一系列重要論述,都是試圖進一步解決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為什麼要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和如何堅持四項基本原則的問題。可能是鑒於蘇共二十大及其所造成的後果這一嚴酷事實,使毛澤東同志在党的八大以後,更多關注黨在執政後如何防止黨和國家不改變顏色的問題,也可以說是為什麼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和如何堅持四項基本原則這一立國之本的問題。從一定意義上講,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無論是有益的探索還是在探索中出現的錯誤,這都對以後我們黨在新時期逐步形成的“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的基本路線的最終確立作出了貢獻。

八大後的先行探索為改革開放30年來的飛速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正是得益於我們黨在八大後對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先行探索,得益於在改革開放新時期最終形成的黨的基本路線,才保證了我國在蘇東劇變的巨大衝擊下巍然屹立並蓬勃發展。而蘇聯和照搬蘇聯模式的其他社會主義國家則遭遇災難或巨大困難。試想,如果沒有毛澤東同志及其戰友們當年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與理論的探索和貢獻,我們黨、國家和民族也完全有可能在上世紀90年代前後巨大的“蘇東波”的衝擊下,遭受一場巨大的災難。


    歷史是不可假設的,但歷史卻是可以比較的。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建設在各個方面都取得了可喜成就,社會生產力的極大提高和綜合國力的極大提升是舉世公認的事實。30年來,我國國內生產總值增長了60多倍,GDP平均增長9.7%。現在中國的外匯儲備穩居世界第一,糧食、棉花、肉類、鋼鐵、煤炭、化肥等主要產品的產量在世界上也排在第一位,等等。當然,看到現階段取得了巨大成績的同時,也要清醒地認識到,我們還存在不少新的情況和困難,甚至在某些方面面臨相當嚴峻的挑戰。實踐證明,中國只能走社會主義道路,也只有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才能發展中國,才能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振興。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