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預防

老年失智症中主要的阿茲海默症目前並無藥物可以治癒,想要活得老、活得健康,最好從年輕開始,在日常生活中,預防可能的致病因素。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神經內科主任甄瑞興表示,台灣地區65歲以上人口罹患老年失智症比例約5%,到了70歲增加至10%,75歲以上有15%,80歲以上則增至20%,90歲高齡者則有一半為失智症所苦。目前台灣有9.25%的老年人口,估計10多年後老年人口將增加至12~15%,失智症患者也會跟著增多,由於現今社會兒女結婚後均搬出去居住,最後往往剩下兩老為伴,於是失智老人的醫療及社會問題也漸趨嚴重。


病徵——腦部退化,近期記憶喪失


老年失智症就是俗稱的「痴呆症」,它是一種源自大腦功能持續退化的疾病,失智症的成因中有50~60%是因腦部退化而造成的阿茲海默症。甄瑞興說,阿茲海默症為不明原因造成腦部類澱粉沉澱引起腦部發炎,導致大腦內顳頁海馬迴、大腦皮質等大腦區域的腦細胞受其毒害,造成細胞提早凋亡,以至患者喪失記憶、空間認知的功能,出現對最近的事記不起來,經常走丟的症狀。


除了阿茲海默症外,20~25%的老年失智症患者為腦中風或外傷性腦出血所造成的血管性失智症,其餘為水腦症、腦瘤、甲狀腺功能過低、維他命B12缺乏症及神經性梅毒等所造成的可逆性失智症,及早就醫治療可望有及早改善症狀之機會。


甄瑞興表示,老年失智症初期症狀為近期記憶喪失,遠程記憶比近程記憶佳,患者經常談論20多年前往事,卻對最近發生的事不記得,讓家屬誤以為病患記憶力很好,且病患會經常性重複詢問相同的問題,把家中的物品藏東藏西,其實一部分與病患近期記憶力及學習新事物的能力減退有關。


除記憶力不佳外,病患定向力及思考能力也隨之減退,由於大腦功能減退,導致日常生活、社交功能受到干擾,逐漸的日常生活獨立能力也跟著喪失,後期連最基本的刷牙、洗澡、大小便等都不會,病患必須長期臥床,生活起居完全得依賴他人照料,部分病患在病程中伴隨著精神方面的症狀,包括妄想症、幻覺、暴力、憂鬱、焦慮、睡眠顛倒等。阿茲海默症疾病本身並不會導致死亡,死因多為長期臥床所引發的併發症。


治療方面,甄瑞興表示,目前醫界並無藥物可中止阿茲海默症所引發的腦部功能退化,只能改善症狀。另一種國外醫界正在研究的治療方式為注射疫苗,但因嚴重的副作用導致實驗暫停,若研發成功,希望未來打疫苗就可預防老年失智症所造成的腦細胞凋亡,維持腦部功能不退化,遠離失智症的威脅。


預防要訣——多動腦,謹防腦中風


甄瑞興指出,多動腦以刺激腦細胞的活力是延緩老年失智症發生的一大方法,研究顯示,教育程度高者較程度低者罹患老年失智症比例低,出生後10年內,若能好好教育,日後腦部發育較好,可減低老年失智症發生率。


多動腦包括接受各種訓練課程、打麻將、電動、學習新事物、與朋友討論具思考性的活動,在做這些活動時,可增加腦部細胞的活力,使細胞減少退化。


老友、老伴在晚年生活頗為重要,可豐富日常生活內容,因此步入老年後不妨多與老朋友互動,以免生活太過寂寞,抑鬱寡歡。


此外,有部分研究顯示,維他命C及E等抗氧化物質可對抗腦部因氧化作用所產的自由基,延緩腦部的退化;另外,多吃蔬果類及富含維他命A的食物亦有助減少腦細胞的退化,預防老年失智症的發生。

血管性失智症的病因為腦中風,甄瑞興指出,要預防其發生最重要的是預防腦中風再發生,而中風的危險因子為高血壓、糖尿病、膽固醇過高,由日常生活做起,養成均衡的飲食習慣,少油少鹽,並維持規律的運動,以防止高血壓發生,預防中風。


罹患老年失智症不僅病患本身喪失能力,對家人也造成巨大的精神負擔,付出的社會成本十分驚人,若不想因老年失智症影響老年生活,奉行簡單的日常生活養生之道即可,不必花大錢,就能當個健康快樂的銀髮族。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