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人口老化政府束手無策

特區政府一直揚言要制訂一套全面的人口政策,應付日見嚴峻的人口老化問題,可惜一直都是停留在只聞樓梯響的階段。規劃署最新推算,到二○一八年,本港的人口增至七百五十八萬,其中六十五歲以上人口比例會由去年百分之十二點六,大幅增至百分之十六點二,工作人口比例則由去年的百分之七十四點五,跌至百分之七十一點六。議員和學者都齊聲批評政府議而不決,無決心推出應對人口老化的政策。 東區日後會是其中一個長者比例最高的區域。
東區日後會是其中一個長者比例最高的區域。
規劃署人口分布推算小組採用了統計處在七月發布的最新人口數字,推算出二○○九至二○一八年的人口地區分布,作為政府在地區層面規劃工作的依據。

結果顯示,本港人口由去年的六百九十七萬七千七百人,增至今年的七百零三萬四千一百人,突破七百萬大關,到二○一八年,人口增至七百五十八萬五千四百人。而隨着出生率不斷下降,人口老化問題亦愈見嚴峻,長者人口比例由去年的百分之十二點六,增至二○一八年的百分之十六點二,但工作人口比例則由去年的百分之七十四點五,跌至百分之七十一點六。


放大圖片
東區灣仔長者比例最高
規劃署又預期,到了二○一八年,東區、觀塘和沙田的長者人數將突破十萬大關(見表)。以人口比例來說,東區和灣仔的長者比例亦由去年的百分之十五增加至百分之二十,成為長者比例最高的區域。

立法會議員李華明批評政府被動,曾蔭權也說過要鼓勵生育,抗衡人口老化,但可惜只是得個講字,一直沒有具體誘因,如稅務優惠或現金獎賞。

另一議員梁耀忠也稱,政府欠缺應對人口老化的政策,例如老人中心不足,而醫療也是一大問題,長者輪不到街症,「小病變大病,大病變無命」。他又擔心單身長者公屋單位供不應求,認為政府在各範疇都要投放更多資源。

學者狠批政府見步行步
理工大學應用社會科學系助理教授鍾劍華指出,政府早知人口老化問題嚴重,但本港只有老人服務,卻無一套完整的人口政策去應對人口老化問題,充其量只有強積金。他批評政府只是見步行步,欠缺長遠對策,令人擔心本港的醫療、福利服務將承受沉重負擔。

鍾劍華表示,關鍵問題是政府缺乏認受性,所以無勇氣、無權威、無決心推出短期內不受歡迎、但有必要解決長遠問題的政策。



東方日報
財政儲備升至7340億 港府緊守量入為出

2013年02月27日 17:30    稿件来源:中國新聞社

 香港新聞網2月27日電 中新社報導,香港特區政府財政司司長曾俊華27日表示,預計特區政府2012/13年度財政盈餘約為649億元(港幣,下同),財政儲備在2013年3月31日為7340億元,相當於本地生產總值的36%或政府23個月的開支。來年,帳目預計大致收支平衡。2018年3月底,預計會有8503億元的財政儲備。

  當天公佈財政預算案時,曾俊華說,財政儲備數字,並未扣除政府已知悉的負債、已承諾的開支和各類型的或有負債,包括3000多億元的基本工程項目、1000億元已提供的保證,以及現值約6000億元的公職人員法定退休金。香港必須緊守量入為出、應使則使的原則。若盲目增加開支,今天的支出最終只會成為下一代沉重的負擔。

  曾俊華表示,香港人均壽命持續延長、人口高齡化所帶來的挑戰不容忽視。將成立一個工作小組研究如何在公共財政上為人口高齡化以及政府其它長遠的財政承擔作出更週全的規劃。

  曾俊華介紹說,去年,65歲或以上的長者數目為98萬,佔香港人口一成四,這比例將會持續增加。根據最新的推算,到2041年,長者數目將大幅增加至256萬,佔全港人口三成。香港上世紀80年代初是十名適齡工作人士(15歲至64歲)支持一名長者,今天則跌至五人支持一人,到20年後,更會減至兩人支援一人。

  他說,特區政府目前投放在醫療及社會福利的資源,佔政府經常開支40%。在照顧長者方面的支出,以2012/13年度為例,就社會保障、安老服務及醫療服務的預算開支高達434億元,佔政府經常開支16%。隨著人口高齡化,這些開支勢必大幅上升。

  曾俊華擔心,隨著長者數目增加,就業人口持續萎縮,納稅人數減少,經濟增長減慢,若稅制維持不變,政府收入的增長便會大幅放緩,而福利和醫療開支則會急速上升,將面對入不敷支的情況。

  曾俊華表示,改善基層市民生活,透過再分配財富,或許可以即時見效,但歐洲近年的教訓說明了福利主義缺乏延續性的弱點。通過發展經濟,創造有質素的就業機會,大力投資教育以及職業培訓,維持社會向上流動的動力,讓每一個人都有平等機會靠自己雙手改變命運,相信是每一位香港人的信念。

  曾俊華表示,包括兩次驚心動魄的金融風暴在內,香港經濟經歷數次大起大落,能夠安然渡過絕非僥倖使然,有賴香港過去幾代人建立良好的制度和穩健的經濟基礎所致,使香港避免如歐美一樣,出現嚴重的財赤問題,被迫大幅削減公共開支。(完)
公 院 開 支 26 年 後 2.5 倍  



醫 管 局 行 政 總 裁 梁  賢 ( 左 ) 認 為 , 未 來 醫 療 不 能 固 守 現 有 運 作 模 式 , 必 須 引 入 新 思 維 。  


  (星島日報報道)本港醫療服務主要依賴公立醫院,九成住院服務由公立提供,醫管局行政總裁梁賢昨日表示,如維持現時服務模式,估計至二○四一年,本港公立醫院的撥款開支,需要由現時接近五百億元飆升至一千七百億元,其中需要額外一萬八千張病。醫管局正謀求轉變服務模式,例如鼓勵病人居家復康、日間醫療等,紓緩住院服務壓力。

  醫管局行政總裁梁賢昨日於醫管局研討大會上致辭時表示,估計本港至二○四一年,經常性開支會由今年四百七十九億元,增加至一千六百九十億元,增幅二點五倍,他又指如果要維持與現今相若的服務水平及服務模式,醫管局屆時需要額外增加約一萬八千張病、六千二百名醫生、二萬四千名護士及七千七百

位專職醫療人員。

  公立醫院開支未來廿六年增加二點五倍,相當於每年平均增加百分之四至五,增幅主要基於醫療科技成本上升及人口老化。梁賢指,至二○三一年,本港五、六十年代「嬰兒潮」出生的市民將屆退休之齡,二○四一年,香港人口將較現時增加一百三十萬至八百五十萬人,其中六十五歲以上長者人口會由一成三增加至三成,男女平均預期壽命亦將分別增至九十歲。

  至於二○四一年需要額外一萬八千張病,數目相當現時於現時九至十所本港龍頭醫院病的數目,例如伊利沙伯醫院就有一千八多張病,構思中的啟德醫院就有約二千張病。

  據了解,估計未來十年,啟德醫院、啟德兒童醫院、天水圍醫院等醫院相繼落成,又有多所公立醫院完成擴建,相信未來十至二十年本港都有足夠位,但醫管局對興建更多醫院滿足位需求的做法有保留。

  梁賢說:「我們要應對未來醫療需求的長遠變化,就不能固守現有的運作模式,必須引入新的思維,以嶄新的角度和理念提供服務。」他指出日後可以探討發展及善用復康服務、日間醫療、病人居家復康等措施,以紓緩急症和住院服務壓力。

  另外,食物及生局常任秘書長袁銘輝,昨日於研討會上介紹本港即將出爐的自願醫保計畫,他引述早前政府完成的長遠財政計畫工作小組進行的財政預算,估計至二○四一年,本港公共生開支,會由本地生產總值的百分之二點四,增加至百分之七點九,相當於五百二十四億元增加至五千六百多億元,增幅非常驚人。故此,政府屬意推動自願醫保計畫,將依賴公立醫院的市民,透過保險制度將病人分流到私人市場,減輕政府長遠財政負擔
2014-05-08
獨居老死亡高

長者孤獨一人居住,欠缺親友關懷,除了容易發生家居意外,有研究指出,原來社交圈子狹窄,生活孤單的長者, 死亡的風險會大增;就算長者本身沒有「寂寞」感覺,亦不會降低死亡機會。

     

一般人以為社交孤立會影響健康,是因為感到「孤單」和「寂寞」,而引發抑鬱症等情緒病。但英國倫敦大學學院進行研究,個人感覺「寂寞」與否,並非影響健康的因素,而與親友的交往不足才是影響健康的要素。

無親無故死險增26﹪
研究人員調查6,500名,年齡超過52歲的英國男女,發現受訪者若與親友沒有往來,在7年內死亡的風險增加26%。受訪者寂寞與否,並不會改變社交孤立對健康的影響。

負責研究的倫敦大學學院流行病學與健康照護研究中心總監史泰普托表示:「與外界往來能讓長者獲得情感上的支持與溫暖,這的確重要,但外界同時還能提供實質上的建議、確保他們按時服藥,並支持長者做喜歡的事。」有關研究已刊登在美國學術期刊《國家科學院學報(PNAS)》。

港人高齡化問題叢生
根據政府統計處「2007-2036年香港人口推算」報告資料顯示,到2036年,香港居民總人口將增至857萬,比2006年增加171萬,並且人口將持續高齡化。而獨居長者的比例亦有上升趨勢。

本港衞生署長者健康服務網站建議長者,參加住所鄰近的長者中心的活動,是擴闊社交圈子的好方法。
長者可嘗試發展不同的興趣和嗜好,亦可認識更多朋友。與新朋友初接觸,由於彼此需要一段適應互相了解,切勿因對方反應似乎冷淡就過早下判斷。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