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如何創造貨幣

何為貨幣?!

一提到貨幣,大多數的人想到的就是「錢」,能購買財貨的鈔票和硬幣便是貨幣。但在經濟學上對貨幣的定義較廣泛,指在一個經濟社會中,為社會大資普遍接受,作為交易媒介、價值標準、清償債務的工具。

貨幣的功能?!

價值的標準、交易的媒介(基本功能)

價值的儲存、延期支付的標準(引申功能)

貨幣學說的交易方程式:

現金交易方程式:費雪 提出 → MV=PY

現金餘額方程式:羅伯遜 提出 → M=KPY

        (又稱劍橋方程式)

貨幣的需要:

交易動機、預防動機、投機動機

幣值與物價的關係:

貨幣的價值(幣值)奶指貨幣購買力,即一單位貨幣所能購買的財貨數量。因此幣值的升降與物價水準的漲跌呈反方向、同程度變動。

幣值=1/物價

貨幣如何創造?

貨幣是由央行創造的哦!!它不能和一般的銀行一樣,讓我們存款、提款,因為它是國家的銀行,也是銀行中的銀行。

存款貨幣的創造:

其實存款貨幣就是在增加自己口袋中的錢!!也算是一種創造~

存款貨幣係指個人或企業在銀行體系的支票存款、活期存款及活期儲蓄存款。主要由商業銀行所創造,又稱為銀行貨幣。在現今信用制度發達的國家,存款貨占全國貨幣供給量(M2)的比率甚大,以我國為例已超過80%以上。

方法有三種

↓↓↓↓↓↓↓↓↓

1.存款準備金:

對商業銀行而言,只有庫存現金,及在中央銀行的存款才能視為存款準備金

2.存款準備率

法定準備率:央行訂定的存款準備率。

超額準備率:當銀行保有的實際準備金超過法定準備金,其差額稱為超       

      額準備。在此指超額準備金占存款總額的比率。

3.銀行存款的創造

貨幣基數:是創造存款貨幣的基礎,為銀行體系原始存款的來源。通常

     指央行發行流通在市面上的通貨淨額和保有之銀行準備金, 

     即所謂的準備貨幣。

引申性存款:是銀行根據原始存款主動辦理放款、授信過程中再創造出

      來的存款。

新增的貨幣供給量:包括原始存款及引申性存款。

貨幣乘數:新增貨幣供給量是貨幣基數的倍數。

     簡單貨幣乘數即為法定準備率的倒數(1/20%=5)


存款貨幣之創造數額=貨幣基數*貨幣乘數

簡單貨幣乘數=1/法定準備率

一般貨幣乘數=1/法定準備率+超額準備率+現金流失率
貨幣是如何創造出來的?

如何控制貨幣總量是一個世界性難題,正因為如此,流動性過剩才最終引發了全球性金融大危機。要控制貨幣總量,要正確制定貨幣政策,首先必須准確把握貨幣投放有哪些渠道。

  但非常遺憾的是,當問到社會上的錢(貨幣)是怎麼出來的,很多人都會一下子愣住,甚至是在銀行工作或從事貨幣金融研究的專家們,也往往不能給予圓滿的答復,很多時候聽到的答案就是:那是中央銀行印出來的。而且當人們議論一國擴大貨幣投放時,一般也都形象地說“某某國家或中央銀行開足馬力印鈔票”,電視在報道時,也都習慣於配以印鈔機嘩嘩地印制鈔票的畫面。但這並不夠准確,很容易產生誤導。

  實際上,中央銀行印制並投入到社會上流通的貨幣,只是貨幣總量中所謂的“流通中現金”,也就是社會上通常所講的“現鈔”(包括輔幣,也就是硬幣),現在,在整個社會貨幣總量中隻佔很小的比例。例如,在中國,流通中現金佔廣義貨幣總量的比重約為6%,而在美國,這一比例僅僅約為3%。而且這一比例仍呈下降趨勢。現在,全社會的貨幣絕大部分都表現為企事業單位、國家機關和居民個人等在銀行的存款。顯然,說貨幣都是中央銀行印出來的,是不夠准確的。

  梳理一下,當今社會貨幣投放的渠道主要有以下五個。

  第一,中央銀行或者其指定的發鈔銀行,收購儲備物資而投放貨幣。

  歷史上,紙幣的出現首先是以黃金或白銀為本位制的,因此,貨幣的發行最常見的就是通過收購或者收押黃金或白銀實現的,而出售或抵押金銀的人再用紙幣對外支付,使得貨幣在全社會流通起來。這樣,金銀,特別是黃金就成為全世界最主要的貨幣儲備物。

  除金銀外,不同的國家可能還有其他不同的貨幣儲備物,如解放初期中國曾以糧食、棉花、食鹽等戰略物資作為貨幣儲備物。而今天,很多國家都將外匯(具有較強流通性的主要國家的貨幣)作為重要的貨幣儲備物。例如中國,到2011年1月末,中央銀行因購買外匯(形成國家外匯儲備)而投放的貨幣(中央銀行資產負債表中的“外幣佔款”)已達23.08萬億元,佔整個貨幣總量近三分之一。

  第二,中央銀行直接對政府提供透支或購買政府債券,或者直接購買企業股票、債券、票據等等。

  在中國,這種做法在1995年中央銀行法出台之前是很普遍的,之后得到了嚴格控制。世界各國基本上也都禁止中央銀行直接對外融資。隻有在應對危機、實施量化寬鬆貨幣政策的特殊情況下,中央銀行才可能直接對政府或企業融資。

  第三,商業銀行等貸款類金融機構,對政府、企業等非金融機構類籌資人提供的間接融資。其中,最典型的就是商業銀行發放的貸款。

  貸款發放因此增加了借款人的貨幣購買力,實際上就增加了貨幣投放和貨幣總量。隻有將貸款收回后,這部分新增的貨幣才能收回。在當今社會,各國貨幣投放中,貸款都是最主要的渠道。

  當然,隨著融資渠道的不斷豐富,從增加貨幣投放的角度看,隻看到銀行貸款還是不夠的,還應該包括銀行直接購買(投資)非金融機構發行的股票(當然,這一般都是嚴格限制的)、債券(包括國債、地方政府債、企業或公司債、企業融資券等)、應收票據(票據貼現)、應收賬款等。也還應該包括非銀行類貸款機構提供的貸款或類似的間接融資,如小額貸款公司或者貸款公司、消費金融公司、汽車融資公司等提供的貸款,以及典當行提供的典當款等等。

  因此,中央銀行在控制貨幣投放時,不能隻盯住銀行貸款,還應該將所有提供間接融資,甚至包括銀行假借信托貸款、委托貸款、代客理財等方式發放的貸款納入考量。這應該得到嚴格審查,要求銀行如實進行賬務處理,不允許弄虛作假。這些都應納入貨幣投放的統計和監控范圍。因此,完全有必要考慮在監管上將間接融資統一歸類為“廣義貸款”。

  這裡需要特別指出的是,貨幣的投放渠道與社會的融資渠道並不完全相同,貨幣投放渠道只是社會融資渠道的一部分。貨幣投放到社會之后,就會像血液一樣不斷流動,不斷變換所有者和持有者,改變貨幣的表現形態,這其中就會形成各種各樣的投融資方式和渠道。

  其中,按照投、融資雙方是否直接轉讓貨幣所有權,是否增加社會貨幣總量區分,可以分為直接融資和間接融資兩大類。如果屬於社會上投、融資雙方直接辦理並轉移貨幣所有權和購買力的,即屬於直接融資,是不會增加新的貨幣購買力並影響貨幣總量的,因此,並不屬於貨幣投放渠道,不應納入貨幣投放監控的范圍。

  明確貨幣投放渠道與社會融資渠道的不同非常重要,隻有這樣才能在紛繁復雜的社會融資渠道中准確區分出和把握好貨幣投放渠道,才能有效地實施貨幣投放控制。 (王永利  中國銀行(601988)副行長)
聯儲局出現後如何創造貨幣?(刋於財經版)

聯儲局出現後創造貨幣第一個手段,是通過貼現窗提供緊急的流動資金予銀行。商業銀行每天都會收到不同的支票,在同行間互相做結算。有時候,銀行會在結算後發覺存在聯儲銀行戶口的儲備資金不足應付,便會向其他有多餘錢的銀行拆借資金應付。

如果其他銀行的拆借無法應付,則可通過貼現窗向聯儲局借錢。聯儲局會按已制定的貼現率,將要借的錢折扣了才借予銀行,而銀行則在隔夜歸還時足額歸還。由於聯儲局的貼現率影響銀行的資金成本,也換言之影響銀行借貸時給予客戶的利息,結果也能控制信貸規模,從而影響貨幣供應。

廢金本位短債成「可靠資產」

不過,這手段仍然沒有把美國政府捲進去。凡用貼現窗的話,聯儲局都要求借貸銀行提供抵押,包括各種有資產抵押的AAA級證券。借的金額則是把抵押的資產值折扣。因為沒有無中生有,所以干預的力度也很有限。去做結算可以,但是要透過貨幣政策達到「最高就業,經濟發展,穩定物價」這三大目標,威力稍嫌不夠。於是又有另一個更有力的辦法:公開市場運作系統(Open Market Operation)。

區域三顯示參與公開市場運作的有下列機構:美國政府財政部、聯儲局、紐約聯儲銀行、初級莊家,以及各商業銀行。在1934年後,由於美元先是被禁止滙兌黃金,後來乾脆在1971年完全廢掉金本位制度,於是世界超強的美國政府所發的短債成為最「可靠」的「資產」,也因此成為各國中央銀行和商業銀行儲備的工具。因此,如果這些機構持有的短債的增減就等於影響到這些機構貸款的能力,從而影響到貨幣的供應。

整個過程如下:首先美國財政部會參考聯儲局的意見,制定每年的預算和預計發債的規模,然後聯儲局聯準會議在這一年內將開起碼四次的會議,每一次會議都會參考在聯儲系統內的銀行結存,經濟數據和財政部在聯儲局和商業銀行的結存,訂下至下次會議前的美國聯儲基金基準息率。此息率對銀行沒有約束力,卻是聯儲基金實際息率要達到的目標。

通過息率控制貨幣發行量

聯儲基金由不同到期日的短債組成,其總額刻意做到略低於銀行需要短期周轉的總量,而其息率從二級市場回購時的折扣率。如此,聯儲局可通過增加和減少這個組合的注資去影響信貸規模,並利用買賣時開出的息率,轉嫁成其他銀行的資金成本,約制銀行的貸款能力,間接能控制貨幣發行量。

基準息率制定後,聯準會議會下達關於當期的貨幣政策指令予實際負責代政府執行的紐約聯儲銀行的公開市場系統戶口管理人(Manager of System Open Market Account, SOMA)。紐約聯儲銀行本身就有市場監察小組,由紐約聯儲銀行、聯準會議、證監會、美國政府財政部和商品及期貨交易所組成,去收集和分析市場數據做立案參考。
繼續印鈔 美國通脹影響全球中國

中評社北京5月1日電/法制晚報刊載作者王進雨、黎史翔的文章分析美國金融政策的影響,內容如下:

  美聯儲宣布繼續執行第二輪量化寬鬆貨幣政策有望在6月結束國債購買計劃。

  繼續印鈔美國將通脹引至全球

  儘管媒體不斷炮轟美聯儲開動印鈔機,導致全球通脹,但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還是宣布,為刺激美國就業和經濟復甦,將繼續執行去年底推出的第二輪量化寬鬆貨幣政策。

  意大利安莎通訊社援引歐元區主席容克的話稱,美聯儲的決策增加了惡性通脹的風險,並有將危機轉移他國之意。

  與此同時,媒體也挖出一個好消息,美聯儲的印鈔機將如期關閉。英國路透社稱,美聯儲宣布將按計劃在6月完成6000億美元國債購買計劃,並表示不會立即削減資產負債表規模。

  寬鬆政策的負面影響已傳導至中國

  路透社以《寬鬆政策將讓通脹降臨亞洲》為題的報道稱,美聯儲又一輪量化寬鬆舉措將會催生新的通脹,但未必是在美國,而是在全球其他地區。美聯儲為購買國債而大肆印鈔,其中部分資金將湧入亞洲。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