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何
劉邦推讓蕭何,也有人提到曹參。蕭何、曹參都是文吏。在這多事之秋,要血戰沙場,還是習武的劉邦最合適。蕭何、曹參等還多一層考慮。萬一事不成,首領人物要被誅滅九族。劉邦本來就有取秦始皇而代之的野心,但在蕭何、曹參等人面前,他還要故做一番謙虛的表態贏得人心。蕭何早就打定主意,輔佐劉邦,自居幕僚之位,於是堅推劉邦。劉邦再三謙讓。由於蕭何的堅持,沒有人敢出來應承。劉邦這才就位為沛縣縣令。楚人稱令為公,於是史稱劉邦為沛公。
劉邦在沛縣被擁為首領揭竿起義後,宣布蕭何為丞督事。丞,即縣丞,為縣令副手;督事,指蕭何為丞,總理眾事。從這一天起,他們人物身份與關係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劉邦雖稱沛公,而為君主;蕭何名為縣丞,實為丞相;其他人員都是劉邦的臣屬。從此,蕭何就定位在總理眾事的丞相之位上。劉邦率軍勇往直前,直抵關中。蕭何身為丞督,坐鎮地方,督辦軍隊的後勤供應。
公元前206年,秦王子嬰設計殺了丞相趙高,獻出玉璽,向劉邦投降。於是,劉邦率軍進入咸陽。將士們都趁亂搶掠金銀財物,連劉邦也忍不住,趁著空閒,跑到秦宮中去東張西望。當他看到秦宮中華麗的裝飾、成堆的金銀珠寶後,便貪戀秦宮的富貴而捨不得離開。唯獨蕭何進入咸陽後,一不貪戀金銀財物,二不迷戀美色,卻急如星火地趕往秦丞相御史府,將秦朝有關國家戶籍、地形、法令等圖書檔案都收藏起來,留待日後查用。因為蕭何知道依據秦朝的典制,丞相輔佐天子處理國家大事;御史大夫對外監督各郡御史,對內接受公卿奏事;除了軍權外,丞相和御史大夫幾乎總攬一切朝政。這些檔案使劉邦對於天下的關塞險要、戶口多寡、強弱形勢、風俗民情等都能了若指掌。在後來的楚漢戰爭中,劉邦能克敵制勝,蕭何功不可沒。
開發巴蜀,鎮撫關中,足食足兵,支援前線,這是蕭何在楚漢戰爭中所立的最大功績。巴蜀之地幅員廣闊,數十倍於漢中之地,而且資源豐富。其農業以生產稻米、黃米、小米為主。因此秦並巴蜀之後,得益其資,同時也進一步推動了該地區的農業經濟、手工業經濟的發展。到了戰國後期,巴蜀已經成為秦對外擴張的物資基地。
巴蜀如此富饒和重要,又與漢中連成一體。從劉邦被封為漢王時起,蕭何胸中就已有了開發巴蜀的打算。就當時整體經濟而言,巴蜀路遠艱險,雖然有秦國上百年的開發,但仍然落後於漢中地區。蕭何留守漢中,高瞻遠矚地大力開發巴蜀。
蕭何在漢中為支援前線付出了大量心血,其徵發萬船之米談何容易,還有大量精銳的兵源補充,而且僅限於漢中、巴蜀之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