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新法治癌有癌變冇癌



癌症幹細胞會「改邪歸正」

加拿大研究人員日前在學術期刊《細胞》上發表研究報告說,他們在實驗中發現,抗精神病藥物甲硫達嗪可使癌症幹細胞「改邪歸正」,成為正常細胞,而藥物使用不會對其他 正常的人體細胞產生副作用。研究人員稱,基於這項研究成果,有望研發出新的癌症治療藥物。

癌症幹細胞被認為是很多癌症的「罪魁禍首」,傳統的癌症療法如化療不僅會殺死癌症幹細胞,同時也會傷害人體其他正常細胞,從而導致脫髮、嘔吐和貧血等副作用,而且病症還容易復發。

由於癌症幹細胞有別於普通幹細胞,並不容易分化成穩定且不會分裂的細胞類型。來自加拿大麥克馬斯特大學的研究人員利用這種差異性對大量藥劑進行篩選,從中找到了近20種可對抗癌症幹細胞的藥物,其中抗精神病藥物甲硫達嗪的實驗效果最為理想。

他們在實驗中發現,甲硫達嗪雖然不會直接殺滅癌症幹細胞,但能促使它們分化成穩定的正常細胞類型,從而消除這種幹細胞。研究報告的主要作者巴蒂亞說,甲硫達嗪通過把癌症幹細胞轉化成正常細胞類型,實現了消除癌症幹細胞的目的,這一過程中不會對其他正常細胞產生副作用,這顯然更有利於癌症病人的治療和康復。
巴蒂亞說,他們下一步將在臨牀試驗中檢測甲硫達嗪的實際療效,尤其是對那些經化療後復發的急性骨髓性白血病病人。
【别名】甲硫达嗪 ,硫利达嗪

【外文名】Thioridazine , Malaril

【适应症】 用于治疗急性精神分裂症、躁狂症等。

【用量用法】 口服:每日~40mg,分~4次服。

【注意事项】 锥体外系反应少见。若长期服用可出现闭经、血小板和白细胞减少等不良反应。

【规格】 片剂:10mg、25mg、100mg。
白細胞減少
A+醫學百科 >>白細胞減少


白細胞減少症為常見血液病。凡外周血液中白細胞數持續低於4×10 9 /L時,統稱白細胞減少症,若白細胞總數明顯減少,低於2×10 9 /L,中性粒細胞絕對值低於0.5×109/L ,甚至消失者,稱為粒細胞缺乏症。

一般白細胞少的原因有;病毒感染、傷寒等、也有因為藥物引起的。如係藥物等引起的粒細胞減少,應立即停藥,適當應用生白藥物,如集落刺激因子(CsF)、碳酸鋰、茜草雙酯、多抗甲素等。停止接觸放射線或其他化學毒物。由脾功能亢進引起的,易發生反复,嚴重感染,可做脾切除術。

目錄
1 症狀
2 診斷檢查
3 治療
3.1 治愈標準及隨訪
4 預防及預後
5 中醫
6 參看
症狀
白細胞減少症臨床主要表現以乏力、頭暈為主,常伴有食慾減退、四肢酸軟、失眠多夢、低熱心悸,畏寒腰酸等症狀;粒細胞缺乏症多以突然發病,畏寒高熱,咽痛為主。白細胞減少症於任何年齡之兩性均可罹患。

診斷檢查
檢驗除血常規、血小板計數外,應注意有無白細胞質的改變(白細胞計數持續<4.0×109/L者稱白細胞減少症;中性粒細胞絕對值低於2.0×109/L者稱中性粒細胞減少症)。
腎上腺素試驗用0.1%腎上腺素 0.2ml皮下注射後,於15min及30min分別計數粒細胞絕對值,如達正常或增至原來的一倍,提示周圍血白細胞減少是由於循環池及邊緣池的粒細胞分佈異常所致。腎上腺素試驗應盡量選擇白細胞計數最低時進行。伴有高血壓及心臟疾患者慎用。
氫化可的松試驗琥珀酰氫化可的松 100mg靜注,注射前即刻及注射後3h各查白細胞總數及分類計數1次,正常者用藥後中性粒細胞絕對值應較用藥前增加>2 .0×109/L。若低於此值表示骨髓釋放功能不佳。
其他檢查必要時作血清及尿溶菌酶測定、骨髓穿刺檢查、骨髓造血祖細胞培養及粒細胞壽命測定。
治療
按血液系統疾病護理常規護理。
停止使用或接觸對造血系統有害的藥物、氣體及射線等。
有感染者應及時控制感染。
藥物治療
刺激白細胞生長藥物:可選用2~3種,治療觀察3~4週,如無效改換另外2~3種。維生素B4 10~20mg,3/d,口服;維生素B6 10~20mg,3/d,口服;碳酸鋰 20~30mg,3/d,口服;氨肽素 0.1,3/d,口服;利血生 10mg,3/d,口服;鯊肝醇 50~100mg,3/d,口服;脫氧核苷酸鈉 10~20mg,3/d,口服;輔酶A 100U,1/d,肌注;ATP20mg,1 /d,肌注。
糖皮質激素:對部分免疫性粒細胞減少症患者有效,但因其可抑制正常粒細胞功能,故不能無選擇濫用。伴有嚴重感染時,有條件者可考慮使用造血細胞生長因子,如GM-CSF、G-CSF等。
免疫抑製劑:如確診為免疫性粒細胞減少症,糖皮質激素應用無效時,可謹慎選用。硫唑嘌吟 50mg,2~3/d,口服;環磷酰胺 100~150mg,1/d,口服;長春新鹼 2mg,1/週,靜脈滴注。
脾摘除術:一般僅用於確診為脾功能亢進及Felty綜合徵患者。
治愈標準及隨訪
一般不須住院,可在門診治療。
停止治療後每2~4周作白細胞計數及分類,倘無原發疾病,則細胞數在正常範圍、臨床症狀消失為治愈。
定期隨訪半年以上,注意白細胞質與量的改變。


預防及預後
忌肥甘厚膩;
宜清淡而富於營養;
注意氣候的變化,及時增減衣被,防止感受外邪而發病。
慎重接觸可能引起骨髓抑制的各種理化因素(放射線、烷化劑等);
避免過度勞累;
接觸放射線、X線、γ線、β線、中子射線等工作的人,注意安全防護,定期檢查血常規。
中醫
白細胞減少症屬“ 虛勞 ”範疇。中醫治療白細胞減少症採用益氣養血,補腎益精,健脾養胃諸法。
骨髓造血幹細胞 編輯 討論 上傳視頻
造血幹細胞( Stem cell ,SC)的干,譯自英文“ stem ”,意為“樹”、“幹”和“起源”。類似於一棵樹幹可以長出樹杈、樹葉,並開花和結果等。通俗地講,造血幹細胞是指尚未發育成熟的細胞,是所有血細胞和免疫細胞的起源,它不僅可以分化為紅細胞、白細胞和血小板,還可跨系統分化為各種組織細胞,因此是多功能幹細胞,醫學上稱其為“萬用細胞”,也是人體的始祖細胞。
暫時的猜想
癌症幹細胞被認為是很多癌症的「罪魁禍首」,暫不知的原因,受傷的器官因受到細菌的感染,免疫系統殺死不了細菌,然後細菌排出一些有害物質通過傷口進入血液,然後不知如何使骨髓裡的幹細胞也染上了這些有害物質,受感染的幹細胞生產了基因被改造了的能成為癌症的血液.
然後因為造血幹細胞是指尚未發育成熟的細胞,是所有血細胞和免疫細胞的起源. 免疫細胞也是由骨髓裡的幹細胞生產而來,所以同樣地含有基因改造的患癌血細胞,同根生的免疫細胞便會視基因改造的患癌血細胞是正常的同胞,因此不會去殺死癌細胞了.

然後這些基因改造了的血液去修復受傷的器官,缺乏免疫細胞的運作,就會發展成癌症.
然後當身體其它地方和器官同時也受損了,基因改造的血液便會同時地去修服這些傷口,這就會形成癌細胞擴散到其它這些器官的情況.

問題要解的是,受到細菌的感染血液如何會感染到骨髓裡的幹細胞?
牛骨髓對我們的身體好處多多,經常食用牛骨髓可以起到補虛勞、益精血的作用,西藥來講是可以補鈣、補磷和潤肺的,能補腎填髓,治療虛勞贏瘦、精血虧損、跌打損傷和手足皴裂等。

 牛骨髓當中含有豐富的蛋白質、脂肪、維生素、尼克酸等,並且還含有肉豆酸、棕櫚酸、硬脂酸和亞油酸等物質,牛骨髓性平,味甘,入肺、腎經,對我們的身體有很強的滋補作用。

現代分析也很明確的表明了牛骨當中含有豐富的鈣、銅、鋅等多種元素和骨膠肽、多醣等,其促進骨骼發育和骨傷癒合的成分含量要比一般的食草動物骨骼高出很多的。
骨髓腎三者之間是什麼關係?腦髓骨髓脊髓相同嗎?
正義中醫2019-05-25 08:37
關注
腎生骨髓與三髓發生機理
第一節:三髓說的提出
關於中醫“腎生髓”原理,自古至今相當混亂,機制也無法說清,這是因為根據中醫經典記載總結有三種有關“髓”機理。
其一:骨髓
《素問·陰陽應像大論》中講“北方生寒,寒生水,水生咸,咸生腎,腎生骨髓,髓生肝,腎主耳”。《素問·五運行大論》中講“北方生寒,寒生水,水生咸,咸生腎,腎生骨髓,髓生肝。”。兩段經文中都提到“腎生骨髓,髓生肝。”。《素問·生氣通天論》中講“骨髓堅固,氣血皆從”。這裡的“髓”就是骨髓,具有造血功能,故而有“髓生肝”之說。
其二:腦髓
《靈樞·海論》中講“腦為髓之海,其輸上在於其蓋,下在風府。”。《素問·五臟生成篇》中講“諸髓者,皆屬於腦",這裡的“髓”是指腦髓.
其三:脊髓
《素問.脈要精微論》中講:“骨者,髓之府,不能久立,行則振掉,骨將憊矣。”。《外經微言.奇恆篇》中講“骨藏髓,脈藏血,髓藏氣,腦藏精,氣血精髓盡升泥丸,下降於舌,由舌下華池,由華池下廉泉玉英,通於膽,下貫神室。”。兩段經文中的“髓”是指脊髓
根據上面經文描述,中醫經典中的“髓”有腦髓、脊髓、骨髓之分,根據髓所分佈部位的不同,髓又分三種,即腦髓、脊髓、骨髓,藏於腦顱腔內者稱為腦髓;藏於脊髓管內者稱為脊髓,脊髓上通腦髓,下貫尾骶;藏於骨腔內的則為骨髓。統稱三髓。
根據現代醫學機制分析,腦髓和脊髓屬於神經組織器官,而骨髓屬於造血組織器官,兩種之間結構和差距很大,為什麼古人將腦髓、脊髓、骨髓使用統一名詞來表達?背後到底存在著何種機制原理?至今無法搞清其中的機制原理。
第二節:“骨髓”與造血發生機制
1):“腎生骨髓”與骨髓造血發生機理
原始動物從海洋中誕生演化,由水骨骼系統演化發育出排泄器官管型腎,是動物界排泄器官演化的開始,後來水骨骼逐漸消失,替而代之的是外骨骼和內骨骼,內骨骼逐漸出現骨髓,骨髓開始出現造血功能,血液與體液融合在一起形成體液,這一發育發生學機制就是《素問·五運行大論》中講:“北方生寒,寒生水,水生咸,咸生腎,腎生骨髓,髓生肝。”。其中的“腎生骨髓”中的骨髓就是骨骼腔中的造血組織。
以人體而論,人體內的造血組織,位於長骨的髓腔及所有骨鬆質內。成年人的骨髓分兩種:紅骨髓和黃骨髓。紅骨髓能製造紅細胞、血小板和各種白細胞。血小板有止血作用,白細胞能殺滅與抑制各種病原體,包括細菌、病毒等;某些淋巴細胞能製造抗體。因此,骨髓不但是造血器官,它還是重要的免疫器官。
骨髓是存在於長骨(如肱骨、股骨)的骨髓腔和扁平骨(如髂骨)的稀鬆骨質間的網眼中,是一種海綿狀的組織,能產生血細胞的骨髓略呈紅色,稱為紅骨髓。人出生時,紅骨髓充滿全身骨髓腔,隨著年齡增大,脂肪細胞增多,相當部分紅骨髓被黃骨髓取代,最後幾乎只有扁平骨骨髓腔中有紅骨髓。此種變化可能是由於成人不需全部骨髓腔造血,部分骨髓腔造血已足夠補充所需血細胞。當機體嚴重缺血時,部分黃骨髓可被紅骨髓替代,骨髓的造血能力顯著提高。人體骨髓量與體重等因素相關,成年人骨髓量一般為3千克左右。造血幹細胞是能自我更新、有較強分化發育和再生能力、可以產生各種類型血細胞的一類細胞。造血幹細胞來源於紅骨髓,可以經血流遷移到外周血液循環中,不會因獻血和捐獻造血幹細胞而損壞造血功能。
因為骨骼造血後,血細胞進入循環系統與體液融合在一起形成機體體液,故而有後面的“腎生骨髓,髓生肝”機理出現,也就是《素問·生氣通天論》中所講的“骨髓堅固,氣血皆從”。由此,我們知道古中醫很早就已經知道了骨髓造血的發生學機理,而且這一機理不單純是生理階段骨髓造血機理,而是具有動物發生髮育學骨髓造血機制。
骨髓的細胞分化機理示意圖
骨髓的細胞分化機理示意圖
2): “骨為乾,脈為營”血循環發生機理
 :“骨為乾”與骨骼發生機理
水骨骼的消失是複雜臟器發生的基礎,軟體動物門水骨骼退化演變出外骨骼,給消化管外的內臟團提供了發育空間,不單出現了泌尿器官腎,而且出現了呼吸瓣腮,圍心腔結構;到節肢動物出現外骨骼出現分節的外骨骼,呼吸器官分化加強,氣血交換更加旺盛,出現混合體腔結構,從以上的總結我們可以看出,動物複雜內臟器官的分化是從骨骼的演變為基礎,水骨骼演變為外骨骼,為中胚層分化發育出器官提供了發育空間,雖然外骨骼動物的內臟器官還不夠完善,但是已經具備體腔內器官向系統發育的雛形,也就是具備了臟腑系統的雛形。
高等脊椎動物的胚胎髮育也重演這一發育過程:
受精卵分裂發育器官首先是有外胚層形成神經管,脊椎隨之發育與神經管外圍,也就是“人始生,先成精,精成而腦髓生,骨為乾”的發育發生順序。
胚體內捲向筒狀結構發育,臟壁中的胚層發育出脈管結構和心臟結構與內胚層肝臟分化支藕連,中胚層間充質得到營養髮育出肌肉和脾臟等淋巴器官,繼續向外發育與外胚層的體表上與皮支耦合,也就是“脈為營,筋為剛,肉為牆,皮膚堅而毛髮長”的發育發生順序。
胚體內捲成中空筒狀模式,體腔內器官依靠脈管結構構成內臟器官的相互連接,當出生後,水穀入胃經過消化吸收通過脈管將營養輸佈到各個組織臟器,完成人體胚胎髮育,這就是“谷入於胃,脈道以通,血氣乃行。”
如果將上述動物外骨骼發育機制和人體胚胎髮育過程與古中醫理論比較就會發現,古中醫中《靈樞·經脈》講的“黃帝曰:人始生,先成精,精成而腦髓生,骨為乾,脈為營,筋為剛,肉為牆,皮膚堅而毛髮長,谷入於胃,脈道以通,血氣乃行。”經文含義,正與這種發育發生順序相同。由此可知,古中醫關於骨骼發育發生的結論,已經具有與現代動物發育發生學相同的機制認識。
 :“脈為營”脈管發生髮育機理
動物演化過程中,水骨骼退化演變為外骨骼,體液循環結構必鬚髮生新的變化結構來完成體液循環才能保證機體體液循環的需要,而新的循環結構的演變規律就是脈管結構的出現。
首先,水骨骼演變為外骨骼結構過程中原始的體液循環機制消失,在原腸後端誘導下間介中胚腎原基發育;在原腸前端皮毛呼吸功能逐漸退化,呼吸結構逐漸從外向裡延伸,引發臟壁中胚層出現與之耦合,形成脈管結構。
後端間介中胚層泌尿結構逐漸向前發生髮育,前端臟壁中胚層呼吸結構和循環結構耦合後向後發生髮育,這一前後發育模式誘導引發內外胚層發育向體腔內集中,於是各種內臟團逐漸出現在體腔中,五臟系統的雛形開始出現。
外骨骼動物內臟團在體腔內的發生髮育有兩大基礎,其一,水骨骼為外骨骼後,發生外骨骼構成的體腔為內臟團發育提供了空間;其二,水骨骼退化誘導中胚層脈管結構的出現。在這兩大基礎上,動物體腔內各內臟團開始以脈管為體液連接紐帶,由此引發動物體腔內臟系統的發生髮育。
第三節:“脊髓”與體液神經調節機制
原始動物皮毛神經同源結構,從原生動物的纖毛結構發育出海綿動物的骨針結構;而到三胚層動物水骨骼結構,纖毛骨針結構退化演變成神經系統,使神經系統依此呈現網狀神經---星狀----梯狀神經---腹索神經--背索神經結構,神經結構的發育是基於水骨骼結構排泄器官的誘導而產生的,這一發育發生機制順序成為以後高等動物演化的原始基礎,這就是古中醫中“腎不生,則髓不能滿”機製本意。
《素問·逆調論》中所講機理:“岐伯曰:是人者,素腎氣勝,以水為事;太陽氣衰,腎脂枯不長;一水不能勝兩火,腎者水也,而生於骨,腎不生,則髓不能滿,故寒甚至骨也”。
1):“是人者,素腎氣勝,以水為事”即腎臟的泌尿功能。
“太陽氣衰,腎脂枯不長”,足太陽膀胱經脈起源於背部兩側,通於督脈腦髓,即泌尿系統的神經調節功能。
2):“一水不能勝兩火”
機體體液以腎泌尿調節為主,為之“一水”,而心臟心胞為君火相火,即血液循環有心臟脈動和激素調節兩種力量,為之“一水不能勝兩火”。
3):“腎者水也,而生於骨,腎不生,則髓不能滿,故寒甚至骨也”
體液調節中心在腎泌尿作用,而腎臟起源於水骨骼,腎臟不生,骨髓發育不足,骨髓不足脊髓神經不能正常對體液產生調節,故而“故寒甚至骨也”。也就是神經體液調節作用。
動物機體體液的鈉泵機制並非單純獨立發生的,同時受到神經調節作用,動物演化過程中,外胚層隨著原始纖毛,骨針的退化,逐漸發育出神經系統的雛形結構,神經對體液循環具有神經調節作用,
體液調節是指體內的一些細胞能生成並分泌某些特殊的化學物質(如激素、代謝產物等),經體液(血液、組織液等)運輸。達到全身的組織細胞或某些特殊的組織細胞,通過作用於細胞上相應的受體。對這些細胞的活動進行調節。
人和動物的生理活動除受體液調節、自身調節之外。還有一種主要調節形式---神經調節。通過神經--體液--免疫調節網絡的調節,人和動物體內各個器官、系統才能協調統一,成為-個整體。神經活動的基本過程是反射。反射的結構基礎為反射弧,包括五個基本環節:感受器、傳入神經、神經中樞、傳出神經和效應器。感受器是接受刺激的器官,效應器是產生反應的器官;中樞在腦和脊髓中,傳入和傳出神經是將中樞與感受器和效應器聯繫起來的通路。
當出現排泄器官腎臟後,誘導外胚層神經胚分化發育出髓結構,脊髓神經產生對體液循環的體液調節作用,也就是從“咸生腎”到“腎生髓”發生髮育機理。
泌尿神經之間關聯機理示意圖
泌尿神經之間關聯機理示意圖
第四節:“腦髓”與腦神經發生髮育機理
動物骨骼的演化是從水骨骼—外骨骼-內骨骼逐漸演化的過程,這一過程與胚胎髮生髮育的多少有關,人體作為高等脊椎動物,胚胎期也重演這一發育發生過程,胚體內捲成中空筒狀形態就是重演兩胚層動物的發育模式;然後從原腸外圍向體腔內分化形成體腔內組織器官就是重演三胚層動物胚胎髮育模式。
體腔內組織器官發育也是重演水骨骼與排泄器官同步發育的機制,從後向前發育,在人體就是首先間介中胚層分化發育出胚胎六腎結構,當臟壁中胚層分化發育出循環結構後六腎結構退化,脈管結構從前向後分化將體腔內組織器官藕連在一起。
骨骼的發生髮育順序首先是發育出脊椎骨,脊椎骨形成脊椎腔將腦和脊髓包裹在其中,然後隨胚體內捲發育出肋骨,形成筒狀結構的支撐骨架,最後隨著體腔內器官發育的完成,在骨骼發育過程中,脊神經節也隨之胚胎分化發育從腦髓發出延伸分化發育到相應感受器之上。脊椎骨發生髮育成脊髓腔包裹腦髓中樞神經機制,也就是《靈樞·海論》中講“腦為髓之海”,《素問·五臟生成篇》中講“諸髓者,皆屬於腦"所講機理。
《外經微言·骨陰篇》具體講述上述原理機制:
鳥師問於岐伯曰:嬰兒初生,無膝蓋骨,何也?岐伯曰:嬰兒初生,不止無膝蓋骨也,囟骨、耳後完骨皆無之。鳥師曰:何故也?岐伯曰:陰氣不足也。陰氣者,真陰之氣也。嬰兒純陽無陰,食母乳而陰乃生,陰生而囟骨,耳後完骨、膝蓋骨生矣。生則兒壽,不生則天。鳥師曰:其不生何也?岐伯曰:三骨屬陰,得陰則生,然亦必陽旺而長也。嬰兒陽氣不足,食母乳而三骨不生,其先天之陽氣虧也。陽氣先漓,先天已居於缺陷,食母之乳補後天而無餘,此三骨之所以不生也。三骨不生又焉能延齡乎!
鳥師曰:三骨缺一,亦能生乎?岐伯曰:缺一則不全乎其人矣。鳥師曰:請悉言之。岐伯曰:囟門不合則腦髓空也;完骨不長則腎宮虛也;膝蓋不生則雙足軟也。腦髓空則風易入矣;腎宮虛則聽失聰矣;雙足軟則顛僕多矣。鳥師曰:吾見三骨不全亦有延齡者,又何故歟?岐伯曰:三者之中,惟耳無完骨者亦有延齡,然而疾病不能無也。若囟門不合、膝蓋不生,吾未見有生者。蓋孤陽無陰也。
經文中提到的三骨就是“膝蓋骨,囟骨、耳後完骨”,“囟門不合則腦髓空也”即顱骨發育不全,“完骨不長則腎宮虛也”即脊髓骨發育不全, “膝蓋不生則雙足軟也”是骨骼發育不全,如果“若囟門不合、膝蓋不生,吾未見有生者”,也就是骨不生髓,腦神經發育不足,胎兒就不能成活(後面有細化講解,此處從簡) 。
腎的功能

促紅細胞生成素,刺激骨髓造血。

其主要生理功能有:
1.貯藏精氣,為人體生殖、造血、生長發育、防衛病邪的基礎物質;
2.平衡身體水液代謝,與膀胱合作排泄尿液;
3. 負責納氣,協調呼吸運動;
4. 主骨生髓,養腦益智;
5. 促進頭髮生長;
6. 腎氣通耳,控制聽力;
7. 控制二陰的開合。
腎主骨生髓

“髓”就是分佈於骨腔內的一種膏樣物質,根據髓所分佈部位的不同,髓又分三種,即腦髓、脊髓、骨髓,藏於腦顱腔內者稱為腦髓;藏於脊髓管內者稱為脊髓,脊髓上通腦髓,下貫尾骶;藏於骨腔內的則為骨髓。統稱三髓。

“ 髓”由先天之精所化生,由後天之精所充養,有充養頭腦、滋養骨骼、化生血液之功。

充養頭腦:腦為髓之海,“諸髓者,皆屬於腦”(《素問·五臟生成篇》)。腦得髓養,腦髓充盈,則元神之功旺盛、耳聰目明、體健身強、身體輕勁有力;否則,脛酸乏其功能失常,不論虛實,都會表現為聽覺失聰、視物不明、嗅覺不靈、記憶減退、腰脛酸軟、感覺異常、運動失;或小兒發育遲緩、囟門遲閉、身體矮小、智力動作遲鈍等症狀。

滋養骨骼:髓藏骨中,骨賴髓以充養。骨骼得到骨髓的滋養,則生長發育正常,才能保持其堅剛之性。所以說:“髓在骨內,髓足則骨強,所以能作強而才力過人也”(《中西匯通醫經精義·上卷》)。若骨髓失養,就會出現骨骼脆弱無力,或發育不良等。

化生血液:“骨髓堅固,氣血皆從”(《素問·生氣通天論》)。中醫學早就認識到骨髓是人體的造血器官,可以生血,為化血之源


《黃帝內經》裡說:“髓海不足,則腦轉耳鳴,盈酸眩冒,目無所見,懈怠安臥”;現代醫學研究也證實,腦髓和脊髓就是人體的神經系統,沒有腦髓和脊髓我們什麼也做不了;而沒有骨髓就不能造血,人體就會失去免疫力,當然骨頭也會出問題。“髓”對於咱們的身體健康不可或缺。
腎主生髓:滋養大腦聰慧明目

《黃帝內經》記載,“腎主骨生髓通於腦”。因為腎是藏精的,精是生髓的,因此腎功能也會影響到腦功能。髓可分為骨髓、脊髓、腦髓三部分。

骨髓藏於全身骨骼之中,起到營養骨頭的作用。骨髓匯聚到脊髓,最終又匯入到腦髓之中,所以中醫認為“腦為髓之海”。骨髓、脊髓、腦髓是人體的精華,是由腎精所化生的。所以腦的營養是來源於腎精的。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