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中國五年內 失去世界工廠地位

愈來愈多跡象顯示,中國正逐漸失去作為低成本製造基地的競爭優勢。中國去年的外商直接投資(FDI)三年來首度萎縮,勞動力更史無前例地減少三百多萬人,勞動條件等生產成本利基逐漸喪失。大和證券資本市場(Daiwa Capital Markets)直指,五至十年內中國將失去「世界工廠」地位。

中國商務部數據指出,二○一二年中國FDI比前一年減少三.七%,至一一一七.二億美元,為二○○九年全球金融海嘯以來首次出現年度下滑。

《華爾街日報》報導,亞洲企業撤離是去年中國FDI下降的主因,來自日本、台灣、南韓、新加坡、泰國、菲律賓、馬來西亞、印尼、香港、澳門的亞洲十個經濟體占中國FDI比重約八十二%,但去年對中國投資比前年減少了四.八%;歐盟對中國投資也下降三.八%。

亞洲企業紛大舉撤離

相較下,泰國二○一二年FDI暴增約六十三%,印尼去年前九月也成長了二十七%。

從手提包、襯衫到基本電子零組件的各領域製造業者,已開始逐漸把生產線從中國移轉到東南亞等生產成本更低廉地區。

在廣東設有生產線的義大利合成皮革製造商Coronet SpA計畫在東南亞新建工廠,利用當地更便宜勞動成本,以及更靠近已遷往該區域生產鞋類、手提包的客戶。執行長塔格利里尼(Jarno Tagliarini)表示,考慮所有可能選項後,該公司認為越南是設廠條件最成熟國家。

中國商務部發言人沈丹陽承認的確出現部分製造業外移現象,但反駁外商投資製造業已形成大規模撤出中國的轉變,稱中國認知到無法持續依賴低成本的勞動力競爭優勢,將加速引導企業提高產品的附加價值。

勞動人口減少345萬人

另一項中國面臨的挑戰就是龐大的勞動人口正在減少。官方數據顯示,去年中國勞動年齡人口首次出現衰退,比前年減少三四五萬人,國家統計局長馬建堂坦承「需要高度重視」,但稱總量九億多的勞動人口仍是中國最大的資源優勢。

國際貨幣基金(IMF)經濟學家Mitali Das與Papa N’Diaye最新報告指出,中國在二○二○至二○二五年將進入「路易斯轉捩點」(Lewis Turning Point),屆時剩餘勞動力將消失,足以造成薪資大幅上漲,擠壓工業利潤並造成投資下降,將被迫調整經濟成長模式。

國際糧食政策研究所(International Food Policy Research Institute)二○一○年報告則認為,中國自二○○四年以來,經通膨調整後的薪資「大幅」攀升,顯示「勞動力過剩的年代已經告終」。中國人口統計學者蔡昉日前指出,二○一○年所作人口普查顯示中國勞動力已達到高峰,預期今年勞動人口將是零成長;中國國務院智庫研究員巴曙松則預估,中國兒少年與老年人等需要被撫養比率小於五十%、勞動人口占多數的「人口紅利」優勢,迄二○一五年將完全消失。

大和資本市場孫明春等經濟學家則運用「雁行理論」(flying-geese paradigm),強調低階製造業會持續轉移到勞工成本更便宜的經濟體。以運動用品製造商Nike為例,二○○○年時,全球銷售的Nike鞋類產品四十%在中國製造、十三%在越南製造,但迄去年,越南製造的比例提高至四十一%,中國降至三十二%。

大和資本市場分析,東南亞國協七國的勞動力成本比中國低很多、人口結構更具有優勢,過去幾年,越南紡織品、服飾等勞力密集產業出口成長都超越中國,連柬埔寨出口成長也比中國更高,預估五至十年內,中國就可能失去「世界工廠」地位。自由時報0217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