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失聰教師自殺 父向特首示威

【本報訊】「冇咗阿菁,父親節已經冇意義!」61歲小販李光興四年來,仍無法接受失聰女兒跳樓自殺的事實,去年更患上抑鬱症,差點踏上愛女的不歸路。今天他突然開竅,不再沉默,趁父親節前夕,於今明兩天在旺角街頭示威,高呼「曾蔭權下台」,為聽障人士謀福利。
「自從阿菁唔響度,全家都唔慣!」李光興將銀色小相架握在手心向,望着相中的二女李菁哽咽着:「我唔想將相片放大,唔想兩個女諗起……」事實上,是全家人為了不觸碰父親的傷口,「阿菁」的名字頓成全家禁忌,還有個多星期的父親節,一家人更不敢提起。
08年3月,當時在中大任助教的26歲李菁,突然在愛民邨22樓一躍而下,父親一直怪責自己。阿菁兩歲時在大陸患感冒,因醫生配錯藥,令她從此失聰,但她反而更勤奮,會考以五優二良的佳績留學美國,又贏得多個國際象棋獎項。
想不到女兒當年在嶺大畢業後,寄出二百封求識信也得不到回應,其間受盡冷言冷語,連麥當奴也拒絕她,不受社會認同令李菁患上抑鬱症,更選擇輕生。李父自責說:「佢沮喪時,我只可以叫佢『唔好放棄』,做老竇乜都做唔到。」
愛女離開後,李光興天天寫網誌給女兒,更一直將女兒生前用的手機帶在身邊,看看她拍的照片、跟朋友傳過的訊息,「李菁好嗲我,由細到大都黐住我」。父女又一起在旺角擺檔,售賣他最引以為傲的發明「兒童降落傘」,「有一次佢堅持自己擺檔,講唔到嘢,最後一個都賣唔出,返嚟仲口硬話『我掛住睇書之嘛』」,女兒內斂倔強的性格,卻讓她走上絕路。


創辦「龍耳」助聽障人士

李光興憶女成病,四年間經常失眠,去年患上抑鬱症,曾經同樣在愛民邨走廊徘徊三小時,幸而最後被勸服。他四年前創辦「龍耳」協助聽障人士,最近「貪曾」的醜聞令他氣忿,「如果佢將貪返嚟嘅小便宜,用嚟幫聽障人士,會有好多人受惠」,遂於今明兩天在旺角行人專用區,呼籲市民向曾蔭權的紙板吐口水,促請他下台。
老人聽障----助聽器未必是唯一選擇

耳朵是人類賴以接受外界訊息的重要器官,在正常狀況下,我們聽見的聲音必須經由外耳、中耳、內耳,依序傳遞到大腦,這個傳導過程的任何問題都會影響聽力。
外耳與中耳的問題我們稱為傳導性聽障,多半是可以經由手術或藥物治療改善的;內耳或內耳與大腦間神經傳遞途徑的毛病則叫做感音神經性聽障,一般較難治療,例如聽覺神經細胞老化,慢性噪音傷害等問題,但也有可以治療的內耳問題,如突發性耳聾。

要治療聽力障礙的問題,第一步就是要找出聽力損失的原因,詳細的聽力檢查能幫助醫生區分傳導性聽障或感音神經性聽障,是診斷聽障原因最常用也是最佳的工具。

老年人常會有聽力障礙的困擾,這當中有許多是因為聽覺神經細胞老化所造成的感音神經性聽障,現今的醫學還無法治療,這時候配戴助聽器就成了不得不然的選擇。但是也有相當多老人家的聽力損失不是神經功能退化造成的,而是中耳的問題所導致的傳導性聽障,因此是可以醫治矯正的,許多人可能因而不必使用助聽器。例如中耳積水或耳膜破洞,都是相當常見又容易治療的中耳聽障問題,如果有適當的醫療處置,不見得需要戴助聽器。

以下就是兩個實際的病例,顯示解決老人家聽障問不一定得靠助聽器。

案例一:陳老先生工作上必須跟許多人講話溝通,自從有一次感冒之後,他開始覺得聽力變差了,耳朵悶悶、頭重重的,別人說話常常聽不清楚,尤其人多嘴雜的時候,更是讓他心煩。

好心的朋友介紹他去配戴助聽器,可是他實在不喜歡戴助聽器的感覺,因此抱著一線希望去找醫生,想看看有沒有更好的方法。

耳鼻喉科醫師詳細地檢查他的耳朵,使用軟式內視鏡檢查他的鼻子與咽喉,請他去做了聽力檢查,最後告訴陳老先生,他的耳朵積水了,加上原來就有些許的老年性聽力退化,所以就聽不見了。

醫師幫陳老先生抽掉兩側的中耳積水,他馬上感覺聽力又恢復到從前,後來耳朵積水又復發了幾次,醫生建議陳老先生放置中耳通氣管或施行雷射耳膜造孔,才不會沒幾天就復發中耳積水。歐吉桑聽了醫生的建議,在耳朵內放置一個比一粒米還小的通氣管,從此不再中耳積水,聽力也恢復原狀。

另一個例子是一位六十幾歲的阿嬤,平常鄰居都說她「臭耳膿」(註:重聽的意思),因為她從小家境不好,耳朵常常發炎流膿,聽力總是比同年齡的人還差,但是她樂天知命,已經習以為常,只是擔心自己因為聽力不好無法照顧孫子。

阿嬤的兒子把母親帶到助聽器公司想要配戴助聽器,公司的員工知道她的耳朵偶爾會流膿,就把她轉介到醫院去給醫生檢查。

耳鼻喉科醫師同樣詳細地檢查她的耳朵,也請他去做了聽力檢查,結果發現阿嬤的兩邊耳膜都破了一個大洞,同時傳導聲音的重要構造「聽小骨」,很可能也因為長期發炎而被破壞了,而且耳朵聽覺細胞與傳導神經的功能也較同年者差,這些原因加起來,造成阿嬤嚴重的聽力障礙。

醫師建議阿嬤手術把耳膜補起來,清除耳朵裡面的發炎組織,並且重建聽小骨傳導聲音的功能,幾個月之後, 兩邊耳朵的傷口完全復原,聽力穩定了,雖然耳朵沒辦法完全如正常人一般靈敏,但是阿嬤很滿意,因為現在耳朵再也不會流膿,生活上不必助聽器也過得去,兒子很放心地把小朋友交給阿嬤照顧。

內耳的問題會造成感音神經性聽障,中耳的問題會造成傳導性聽障,這兩個問題可能會同時發生在一個病人身上,這時候狀況就變得比較複雜。例如有些慢性中耳炎的病人聽覺神經細胞受損也很嚴重,即使耳膜修補好了,生活上仍然需要助聽器,這種狀況下修補耳膜不就是多此一舉嗎?那也不盡然,因為耳膜有破洞時較容易發炎流膿,一方面增加助聽器的耗損與使用上的不便,一方面反覆的細菌感染也有可能傷害到內耳聽覺細胞或加重聽小骨的破壞,讓聽力障礙雪上加霜。所以,最好還是把耳膜給補起來。

總而言之,造成老年人聽力障礙的原因不止聽覺神經細胞老化一種,所以配戴助聽器也不是解決老年人聽障的唯一方法,找出影響聽力的所有原因,針對問題一一加以解決,才能讓聽覺的功能達到最佳狀態。
成績單獎狀寫上「垃圾」「我不是盛載垃圾的『垃圾箱』。逃避是我的原罪,痛苦是我的命運。」(李菁網上日誌節錄)。看着妹妹題為《零價值》的網誌文章,李鸝說她從中知道妹妹因工作問題而感到自己沒價值;2008年3月,年僅26歲的李菁終承受不住壓力自殺,離開人世。李鸝在妹妹死後發現,原來她生前將所有的成績單、獎狀、文憑裹在一起,並在上面以大字寫下——「垃圾」。李菁在1歲多時因發燒而聽覺受損,需戴上助聽器及接受語言訓練。天資聰穎的她,中學獲派Band 1學校,可惜完成中一課程後,該校校長以資源不足為由,要求她退學。李鸝慨歎,事件對妹妹影響不少,「就算讀得好又點?原來都會被人趕出校。」後來妹妹轉到何文田一所中學讀書,並在99年會考取得2A3B的佳績,再到嶺南大學修讀社會科學。然而,妹妹大學畢業後,只找到在痙攣協會當文員的工作,「與其他大學生一樣,畢業後(她)也希望工作可學多些、發揮多些。」盼社會漸改善制度配套李鸝表示,妹妹希望尋覓更好的工作,故當文員一年後辭工,其後寄出200多封求職信,甚至向麥當勞求職,對方卻以「大學生,請不起」為由拒絕。直至中文大學主動邀請她兼職從事研究及協助弱聽小孩,李菁才結束長達近3年的待業生活,但長久的失意,已為她選擇走上絕路埋下了伏綫。「你妹妹李菁的事件不是單一的個案。」在朋友口中聽到這句說話,使李鸝決定化悲憤為力量,在妹妹離世4個月後,透過賣出妹妹的遺物所獲得的4,000多元,與友人成立了「龍耳社」,冀助聽障人士就業。從媒體看到今年文憑試考生曾芷君的故事,勾起李鸝無限回憶,她說:「你成功了,故事好多人『like』又點?好多人都只是『click』完就算。問題是,如果有聽障人士來見工,你會點?如果你有同事是聽障人士,你又會點?其實大家有很多事情可以做!」李鸝最希望能先打破社會對「聽不到就是溝通不到」的一大誤解,並逐步改善社會對支援殘疾人士的制度及配套。
魔幻時刻 英婦失聰40年拾聽力

(中央社英國蓋茨黑德27日綜合外電報導)英國1名40歲婦女從出生以來就失聰,醫護人員近日開啟人工電子耳,婦女經歷畢生未曾感受的感官世界,感動到不能自己,她的母親也用影像記錄這個魔幻時刻。

英國「每日電訊報」(Daily Telegraph)影片顯示,護士依序為40歲的米恩(Joanne Milne)讀「星期一、星期二、星期三…」,米恩感動淚崩。

米恩說:「第一次聽到聲音讓我很激動,從打開電燈開關的聲音到流動的水聲,我哭個不停。」

她說:「過去48小時,我聽見身後人群的笑聲和鳥鳴聲。和朋友相處時,他們不用再輕拍我的手臂或大腿來叫我,這對失聰的人來說是很大進展。」

米恩曾和朋友一起去演唱會,儘管以前只能透過助聽器感受振動,她還是喜歡到現場和大家同樂。

如今朋友選出米恩所屬年代的經典歌曲,包含保羅麥卡尼(Paul McCartney)以至Elbow樂團作品,給米恩一堂她錯過的好音樂速成班。

人工電子耳最先發明於1960年代,目前已有超過30萬人受惠。(譯者:中央社張詠晴)

===========================

不知道能不能問香港政府引入這種科技,並用關愛基金資助聽障人任安裝這些科技?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