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電腦特效為什麼這麼貴?

製作的時候是不是用到什麼特別前沿的手法、科技或者器材?很想知道那些大片特效是怎麼製造出來的。

老實說,排名差不多一千票的第一名這種吐槽類的回答真能賺贊同票啊。

電影特技還是很貴的。不能說特技公司活得不怎麼樣就想說特技製作不貴,這不是一個邏輯。
特技公司都在破產邊緣的主要原因是龐大的費用,食物鏈低端和競爭激烈有關,但是這並不能說明特技製作不昂貴。
李安被特技公司罵,無獨有偶,Peter Berg也被ILM罵,他說ILM在《Battleship》一片中擁有壟斷定價權。
如果特技公司不貴,在東歐就不會誕生那麼多特技工作室。
要我看來,邏輯在於:特技很貴,但是貴的有道理。
僅此而已,吐槽說自己不貴不僅毫無邏輯,而且居然這麼多贊同,說明點擊贊同的人基本對特技是外行。

補充:

主要是開支是人工。

以為美國為例,一個中等水準的特效人員的年薪在4萬美元左右,高級人員在六萬美元,頂級人員則十五萬左右。
一個特效密集的電影有多少人呢?看看這個數字:
Avatar - 1,855
Titanic - 739
Avengers: Assemble - 1,453
Harry Potter and the Deathly Hallows Part 2 - 1,180
Transformers: Dark of the Moon - 1,178
Source: IMDB, Box Office Mojo

假設一個電影的特效組有一千人,中高尖按6:3:1分配,工期一年,當然這些人很有可能同時做兩個項目,那麼減半的話,工資總額大約是3900萬美元,再加上協調,聯絡人員和特效監製一個人的片酬,特技人工費很有可能要過五千萬美元。

這還只是工資。
一般一個特效密集型電影的特效費用要佔到總成本的一半,至少。
i本人從事四年影視特效工作,製作影視特效的錢主要花在三個方面。(註:我寫的主要是電腦特效也就是純CG,不包括真實的場景搭建,還有一些特效化妝)
第一: 硬體,要大型影視特效,沒有好的硬體支持是根本做不出來的,一般這樣的公司自己內部都有渲染農場,渲染農場裡面至少有好幾百台機器,每個機器的配置至少是雙E5,64G內存。E5是伺服器CPU,也需要那麼就得買伺服器主板才能插上,這樣一台機器下來就要好幾萬。渲染量很大的時候,全部機器同時運行電費一個月也是個不小的數目。而且這個64GB只是最基本的內存大小,有些時候甚至不夠,不要小瞧大型特效的數據量,我們公司目前專門為特效組準備了64TB硬碟,而這僅僅是特效組的,數據量大了,網路傳輸速度也要更上,這個超級花錢,普通硬碟的傳輸速度很慢,一個特效緩存幾百GB,按照普通的傳輸速度那多好時間。下面我用《恐龍當家》給大家分析一下裡面的數據量。(恐龍當家我覺得可以代表目前動畫技術最高水準,所以我用它來舉例,其實製作電影特效跟動畫用到的技術是一樣的,只是

風格不一樣。)這個鏡頭一台機器需要渲染50個小時才能渲染一幀,而一秒24幀,但如果有240台機器同時渲染,那麼50個小時就能渲染10秒!!所以大公司都有自己的渲染農場,有些公司用的是GPU渲染好像MPC就是很多n卡,皮克斯這樣的公司或許有超過千台渲染機器,或者是專門搭建的伺服器或者刀片機。
下圖的河流看起來沒什麼,其實他的數據量是按TB算的。恐龍當家幕後指出裡面的瀑布就是使用了17TB硬碟空間,那麼緩存越大渲染時就消耗更多的內存,所以128G內存的電腦或許才足夠渲染數據量如此大的效果。

從上面這兩個簡單的例子可以知道要做高質量的CG效果對硬體需求是非常高的,不過硬體可以反覆使用,所以這還不算是最燒錢的。

從上面這兩個簡單的例子可以知道要做高質量的CG效果對硬體需求是非常高的,不過硬體可以反覆使用,所以這還不算是最燒錢的。

第二:購買製作軟體的費用(關於購買正版的問題在我朝不那麼在意,畢竟發展中國家,但是在日本跟美國以及加拿大這樣對CG製作需求很大的國家只要是商業性質的製作就必須使用正版,而且是一台機器裝一個,比如要使用某個渲染器,那麼渲染農場上的所有機器每台都要裝上一個正版,而且軟體一般是按年收費不是永久的,製作CG要用到很多軟體,比如常見的做動畫用maya,畫貼圖用到的ps已經mari,製作特效用到的houdini,渲染用到的arnold或者renderman。合成用到的nuke,只要會用到,就得一台機器裝一個正版。這些軟體售價不菲,我記得前段時間看過一篇文章說維塔數碼(Weta Digital),也就是做了阿凡達跟霍比特人的特效的公司位於紐西蘭,這家公司一年在renderman(一個渲染器)上面的使用費就達到1.8億人名幣。這僅僅實在渲染器上面花的錢,還沒計算其他製作軟體。渲染器的使用費就花了這麼多錢,最後weta決定自己開發渲染器,不過也要招聘大量的相關技術人員,也很花錢。

第三:人力,這才是最花錢的一部分,因為每個月都得發工資啊,夢工廠動畫部門1000多員工(馴龍高手2以後裁員500人)。紐西蘭的weta1800多員工。。工業光魔600多員工。。我們公司400多人(分了好幾個項目同時進行的),這裡我覺得最厲害的是工業光魔,他們的員工數量不多,但是產量跟品質真的是全球第一!那裡的人基本上都是神一般的存在,很先進的工作流程,節約了大量人力資源,盡量把很多事情丟給電腦來做。員工的工資也要看職位跟等級的。我認識個在加拿大一個做特效的(龐貝末日的特效就是這家公司做的)他好像是6千加幣。但是我以前看過一篇文章,weta裡面有個老頭,80歲了,做概念設定,燈光氛圍圖設定之類的工資是按周結,一周20W。當然這些都是幹了很多年的,經驗相當豐富,做事靠譜,做一部阿凡達不是幾百人就能做出來,裡面每個細節都要反覆推敲,有時候一個員工做了一年或許也只做了裡面幾個複雜鏡頭的內容。
我擦,睡個午覺醒過來就看到這麼搓火的問題(不是提問題本身讓我搓火,這個問題的答案讓我搓火!):

首先:特效哪兒貴了?!一·點·都·不·貴·好不好!我這種上個禮拜都要靠透支信用卡才能修好一顆拖了一年多蛀牙,還被告知社保帳號被停用的特效總監,這種事情我會亂講么?!哪家國內特效公司是給全員上足社保的?有多少國內的所謂特效公司主要是靠接電視神劇,邊做邊吐來支持大部分時候的公司開支的?有多少特效公司買不起正版軟體等著被 Autodesk 的律師函一個雷劈死的?有多少「御用圖形服務商」是在靠坑培訓班學員的錢過活?特效貴? 特效貴至於這樣么!

好吧,或許是我才藝不精沒那金剛鑽攬這個瓷器活活該被淘汰,或許是由於我們國家的特殊國情其實電影圈裡大家都過得不好,我只是在這裡矯情的賤人之一。

那好,誰說說美國那邊是怎麼回事?Digtial Domain 怎麼死的? Rhythm Hue 是怎麼被李安激怒的(我很敬重李安,但是在這件事情上:Shut up Go fuck yourself!),誰還記得那家名字里有個 FX 的老牌 cafe?你們以為 ILM,或者 Sony Imageworks 活的很好嗎?這兩年一直在大裁員好不好!不管電影賣怎麼樣,演員和經紀人是一分錢不會少拿,攝影師結完賬就走人,美術組一把火燒了幾輛車就能賺點油水,作為在賬款最尾部的特效部門,一直被人叫「後期!後期啊!」癌症後期什麼意思知道嗎?前期部門拆的爛污全在後期部門匯聚成河啊!但是錢都被你們這些混蛋花光了,卻把工作量翻倍,的事情還少嗎?!電影行業不景氣,不景氣你們這些Super Stars 哪兒來的錢結婚離婚結婚離婚啊!

特效幹嘛要那麼貴啊?不就是按滑鼠嗎?Click Click Click……那按 CPM 算好不好?這樣都能比現在賺的多你信不信?!是的,導演是電影藝術家,演員是表演藝術家,攝影是光影藝術家,連扛電纜的都被叫「Best Boy」還有自己的工會啊!做特效的呢?就算在業內,還有有多少白痴製片人這麼問:
按秒算,你當我是投幣洗衣機啊!300一次,600包夜他都嫌貴啊!赤佬連綠布都捨不得備,我看不下去只能自己出錢買啊!

這種問題的出現,只能說明不了解特效行業的人,光盯著錢數看:「卧槽,給李安做只假老虎,這幫特效哥都夠北京二環買套房了!一定都是開著滬牌車在長安街溜達的新財子」。

嗟呼…………………………………………

吐槽歸吐槽,靜下心來,我們特效工作者也必須思考這個問題:「當這個行業無比需要電腦特效的時候,為什麼特效行業的日子過得越來越不好。」

不會有人告訴我答案,任何影評家都不可能懂得 Raytracing 的代價和 3D電影一頭坑觀眾,一頭坑特效的卑鄙伎倆,我們只能自己找尋答案:

1. 特效行業還沒有掙到自己應有的地位,這是與其在電影製作中的重要性很不相稱的,翻看電影歷史,雖然電影是攝影師發明的,但是電影攝影師的「藝術家」地位也不是一朝一夕得到的,是通過《戰艦波將金》、《公民凱恩》、《柏林蒼穹下》、《卡薩布蘭卡》等一部一部掙來的。要得到尊重和承認,特效必須要成為一門獨立的藝術,而這,特效行業還有很長很長的路要走。


2. 不管怎麼樣,美國電影特效工業雖然也面臨危機,但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注意到特效越來越成為僅次於劇本的決定性因素,特效不但佔用大量資金,而且將來會佔用更多資金。但相對於其他電影部門,特效行業是「智力密集型」行業,巨大的特效投資平攤在每一個科學家和製作師頭上其實很少(大家有興趣可以數一下電影字幕里,特效部門下面,燈光組就有多少人)。我相信會有一個臨界點,這個臨界點在於特效行業不再需要其被他部門指手畫腳而成為一門獨立的藝術,只忠於自己的原則和方法,並讓其他部門也尊重和承認這些原則與方法,觀眾們開始把特效指導掛在嘴邊成為一個合格影迷的標誌的時候,就不會有人再問:為什麼特效那麼貴。(有人會問湯姆克魯斯你憑什麼那麼貴嗎?!)
3. 電腦特效,它牢牢建立在強大的工業基礎之上,從生態學來講,越是食物鏈上層的動物,活命需要消耗的能量越多,你殺死一頭老虎=滅掉了200頭羊吃過的50000噸草消耗掉的100,0000噸氮磷鉀一個道理(我是文科生,和我理論數字你就輸了)。一個優秀的特效師所要掌握的技能包括:高等數學、大學攝影、劇作分析、數字色彩理論、人體/動物/建築/工業設計造型、表演基礎、分鏡頭、基礎物理學、光學、然後才是:掌握起碼超過50種專業軟體(我是干這個的,50種已經很保守了),精通不少於5種大型軟體達到Master級別、隨時更新手頭的無數種插件、不斷推倒和熟悉新的生產流程、(相對電影攝影從裝膠片到不用裝膠片也就一次大革命吧,特效行業兩年一次大革命,6個月一次小革命沒什麼稀奇的),還有干特效的不少同時是優秀的程序猿,我學的不多, 也是會寫C++/MEL/PYTHON/PHP/各種奇奇怪怪的 Script 的野生碼農啊!最後在中國我們還得:杠杠的英文、壯壯的神經、拆掉生物鐘、1000塊錢過兩個月的生存技、要債術(我都不明白這樣一身本領的人為什麼還要干特效)……最讓人崩潰的是,這樣的一個特效師,什麼都幹不了,100個僵僵夠干一部美國二流特效電影還未必能讓你說個好。你說,如果電腦特效不貴,這些孩子的爹媽欠誰了養這麼個了不起的倒霉孩子逗你開心?

4. 在中國……談些事情,不談談在中國的特殊性,就覺得這事兒沒講完。是的,中國太特殊了。其實也不特殊,這點上,我從來不怪體制,不怪社會,中國的特殊,因為就一個字:窮。我是認真的,中國電影雖然發展很快,但是這個1塊錢人民幣要花出1美金的窮酸勁,不是這行的真不知道這行的無奈。曾經有學了一身 Houdini/Realflow 屠龍技的孩子問我為什麼只能天天做 AE,我說,這不是你的錯,因為你的本領,客戶買不起。後來,他出國了。


特效不貴,真沒你們貴:
今當答題,臨表涕泣,不知所云。

本人混在動畫行業也有七八年了,算是對這個行業有比較深的了解,所謂特效其實全是三維動畫,對就是跟你看到的《熊出沒》是一種東西,只不過是風格不一樣難度也就不一樣,電影特效只不過是把三維動畫做到跟真實場景一樣的一種動畫。所謂的特效成本主要是人力成本,設備里比較貴的就是電腦跟動作捕捉設備了,不過這些東西一次購買多次使用,反正使用的越多越合算,最主要的是這是個勞動密集型的工作,而且效果越好所需要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越長,根據馬克思經濟學社會必要勞動時間越長這件東西的價值也就高。
舉個栗子
這是我去年做的一個商業項目本人不是做電影特效的現在主要做產品動畫,不過工作原理都是一樣的。
這個項目主要是介紹一種過濾設備的工作原理
主要軟體用的3DMAX,有稍微懂點的人可能知道現在主流三維軟體就是3DMAX跟MAYA,你所看到的美國大片百分八九十都有這兩款軟體的功勞,二者就跟寶馬賓士一樣各有各的有點,我開始學的是MAYA後來轉頭3DMAX了。
任何項目都是從建模開始就跟雕塑家一樣從泥開始,前期的考察拍片設計構思那什麼都不算了。

就這一堆模型我一個人大約花了10天左右的時間才做好。可能你看著比較簡單,給你看一張細節的圖片。

就這一堆模型我一個人大約花了10天左右的時間才做好。可能你看著比較簡單,給你看一張細節的圖片。
重點是很多東西光靠圖片根本不知道其他角度這個東西什麼樣,要邊思考邊做,還有很多模型再做之前要思考通過什麼步驟才能做到這個形狀,而且布線要均勻,因為涉及到後期材質渲染。
模型昨晚了就調材質,打燈光,設置渲染參數。這些步驟都要反覆試驗,哪怕你再熟練也不可能一次做好,因為涉及到的參數實在太多了,要不斷的試驗,最後調整到一個合適參數才行。

這一切調完之後就可以渲染了

這一切調完之後就可以渲染了

這是渲染出的一些圖片,可能你覺的還是不夠逼真但是作為一個產片動畫這種效果就夠了,可能做到跟真實效果一樣,但還需要大量的時間,那就沒什麼必要了。

這是渲染出的一些圖片,可能你覺的還是不夠逼真但是作為一個產片動畫這種效果就夠了,可能做到跟真實效果一樣,但還需要大量的時間,那就沒什麼必要了。
就這種效果的渲染一禎還需要半個小時,一秒鐘至少24禎,光渲染時間就花了一個月。
任何項目渲染時最費時間的,特別是4K效果的電影,因為那個解析度渲染起來要嚇死人的,變形金剛渲染一幀要三個多小時,他們不是用電腦渲染直接用渲染農場,渲染農場就跟銀河一號似的那中大型電腦。最後渲染完了再用AE合成做一些簡單的特效,配上聲音字幕。這部分就比較省時間了。也就兩三天就完成了。
這樣一個簡單的項目還沒涉及到生物大場景一個人至少要兩個月才能完成。那些動不動就飛沙走石,怪物亂飛的場景即使上千人的團隊都要做一年再正常不過了。
大家有興趣的話可以看一下成片,不過因為是涉及到產片介紹的,所以比較無聊也不是很酷。
污水處理三維動畫演示
原文鏈接如何估算電影特效的成本
作者高斯控
(轉)如何估算電影特效的成本

作為VFX的第一篇,想寫點有點技術但又不是太限深的東西。
於是選了這個題目,如何估算電影特效的成本。
這是一個很技術的題目,因為即使是專業人員,如果你是一名VFX小兵,可能也碰不到這樣的問題。
對觀眾來說,這又是一個很有意思的問題,大家都喜歡看大片,特別喜歡大製作。
但問題是在特效上,很大氣的感覺卻並不一定要花很多錢。

在本文中,無法給你精確的數字,因為電影特效的價錢實際上是年年下降的。
太精確的數字是沒有意義的,而且通常特效公司也不是計件收費,通常是一項任務一次性的收,
如果導演有特殊的要求再加收費用。
說白了,電影特效製作算是服務行業,許多事情是可以談的。
大概有一個基準,上下浮動主要看心情。
下面我們就來說一說如何估價。

在今天,一個電影特效公司一年的產量也只有幾分鐘而己。
因此許多大片要趕上檔期,通常要將特效分包給幾個公司作。

傳統分法是按工序分。
最主要的是將2D和3D的工作分開。
最普遍的作法是將合成工作相對獨立出去。
許多傳統拍攝內容為主還是這樣的。
但對於特效鏡頭除非為了趕工期,這種方法問題比較多,所以並不採用。
其中的問題另有文介紹。

一種分法是按鏡頭分。
在一部電影中,電影首先按場景分成幾場,然後每一場中又要分幾個鏡頭。
通常電影中的特效是把一個影片中相似的幾個鏡頭分給一個公司作。
如果實力強的公司以包一個場景。
分完鏡頭之後,特效的價格就可以估算出來了。
主要有三個方面。
1 鏡頭的類型。
2 製作內容
3 質量要求

1 鏡頭的類型

在VFX中,近鏡頭是最貴的。
越是廣角鏡頭其實越便宜。
這一點可能有悖觀眾的直覺。

一個面部特寫要比千軍萬馬的鏡頭要貴許多的。
因為千軍萬馬的鏡頭中,每一個特效物件的精度要求並不高。
而且計算機最不怕的就是複製。
對這樣的鏡頭,通常都是由新手來完成的。

而對於近鏡頭,導演是要用細節講故事。
有很精微的要求,所以即使同樣是一隻馬,近鏡頭是可能採用完全不同的製作技術。
材質的層次可能是遠鏡頭的幾倍之多。

遠鏡頭的一隻馬可能有幾千(thousands)個多邊形就夠了,有個三五層材質就可以了。
而近鏡頭的金剛臉大概有幾千億(trillions)個多邊形,材質數可能近百層。
從運算上也是這樣的,遠鏡頭的可能個人計算機就可以算,而近鏡頭的通常會把伺服器算死機的。

所以那種附視天下的大鏡頭和那種一大堆飛行器飛來的密集鏡頭,實際上是特效製作中最便宜的。

二 特效的內容
特效按照技術內容,通常會有三大類
1 環境
2 FX物理特效
3 角色。
其中,角色是最貴,環境最便宜。

今天的環境製作己經沒有技術問題了。
只要有一個比較好建模師跟材質師就可以。
而對一個特效藝術家來說,環境通常是入門的功課。

FX物理特效主要包括剛體,流體,粒子跟爆炸。
這部分要求非常高的物理模擬技術,通常是有一定技術背景的人在做。
如果是技術背影的人來說,通常是以做FX起步的。


角色是對技術跟藝術水準要求都非常高的,也是最貴的。
建模,動畫,渲染的技術都要更複雜一些,更頭痛的最好的做法。
對角色製作技術來說,許多問題有幾十種解決方法,對不同的情況要使用不同的方法。
在動畫角色上,一般來說,越像人的越貴。
最便宜的是機器人,其次是怪獸,再次是真實動物,最貴的真實的人。

對角色來說,動畫要比建模和渲染難。
在動畫上,動作便宜,形變更難,最難的是表情。越硬的越容易,越軟的越難。
相比較而言,變形金剛擺資勢比本傑名皺眉頭要容易得多。

就目前的技術而言,環境技術也經很成熟,FX技術在成熟,而角色技術才剛剛起步。
即便是好萊塢,也只敢用一些怪曾,外星人或是將人物角色卡通化處理。
主要的短板是動畫的技術。

3 質量
特效製作最大的成本因素是質量。
只要質量要求不高,技術是沒問題的。
特效製作中質量控制中短板效應非常明顯。

製作的質量並不取決於做的好的部分有多好,常常取決於做得差的地方有多差。
畫面上的所有地方的質量要平均,最怕的是做對比。
一旦有對比,觀眾一眼就可以發覺。
因此如果鏡頭從遠推近,一定要按近鏡頭的標準做。

另外跟主角相關的特效要比配角貴許多。
如果鏡頭中有主角,有配角,可能都要按主角的標準來。
如果主角按主角的標準,配角按配角的標準,觀眾可能一眼就感覺效果假。
反倒是那種全是配角的鏡頭,即使質量不高,觀眾也可能查覺不到。

在特效質作中,最後一個因素是精晰度。
imax的特效是普通電影的幾倍,同樣的電影特效是電視劇特效的幾百倍。
因此在歐美,許多電影成本不夠的時候,把imax變成普通電影。
再不行就弄成藍光或是DVD解析度都是常用的方法。

最後給出一些實際數字
2012沒有imax,特殊以FX物理特效為主。
這種水平的特效大概是1分鐘1百萬美元。
或是特效中有角色,則會再高出一倍。
這是按歐美質量要求的成本。
如果效給韓國作,可能一半的價格。
在質量上是有差別的,雖然該有的都有,但細節控制的不好。

特效這個東西是這樣的,只有高質量才能用來講故事的,表達感情。
低質量的主要是用來嚇人的,不管用多少,都遊離在故事之外。
貴與不貴首先是一個相對的概念。在如今的動作大片、科幻大片中,特效的成本確實佔了影片成本的很大比例,這是無疑的。但電腦特效真的算貴么?與一般人的理解相反,電腦特效(CG)與傳統特效比起來,恰恰是非常便宜的一種手段!

我們看看,著名的《埃及豔后》花了4400萬美元,算上通貨膨脹,這部1963年的電影成本等於2007年的2億9千萬美元!除了演員伊麗莎白·泰勒等人的身價,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其昂貴的布景、道具。而這些其實就是傳統特效的部分。如果以現在的CG特效來製作,會大大減少影片拍攝成本的——2005年的《天國王朝》不過花了1.3億美元。另外一個例子是:1975年的《大白鯊》製作了3條機械鯊魚以供拍攝,每條的造價都高達25萬美元!

傳統特效需要手工製作,對人工要求很高,價格很難下來。CG特效則方便得多。1977年的《星球大戰》成本1100萬美元,屬於當時的大投資電影,僅在ILM公司上盧卡斯大概就花了500-800萬美元,但其實絕大部分錢都花在開發技術上面,真正的CG特效製作本身並沒有那麼貴,否則電影就拍不出來了——離上映還有3個月時,ILM還只能拿出一個很難看的飛船飛過特效來,盧卡斯都快瘋了。。。

總之:1,CG特效單獨看起來很貴,其實和大牌明星身價比起來它在電影成本中一點不貴,2,和傳統特效費時費力費人比,CG特效很便宜,能為電影片方省錢,3,電影的CG特效主要貴在技術開發、專利積累、新設備等等,真正製作的成本也不能說很貴。像《阿凡達》的錢(包括之前卡梅隆的片子),很大程度都花在3D技術的研究上了。很多特效公司都是要靠專利技術授權吃飯呢。
高學歷智商人才的勞動密集型成果。
我簡單的說一下吧 其實貴是相對的,在電影投入裡面看起來是很貴,但是在製作方看來其實並不是那麼的賺錢,甚至是廉價的,看看做少年派的特效公司倒閉的RH吧。
這裡我就相對來說看起來貴的地方:
錢都用在什麼地方了?高質量的好萊塢特效是在以下幾點。
CG是靠大量的執著藝術家堆出來的...... 大量的計算機開發技術...... 大量的圖像計算時間......

藝術家的特效設計不是簡單的,譬如說我這裡要光 那裡要爆炸,首先的第一要素是美感,什麼樣的光,何種的爆炸 怎樣的外形 怎樣的規模 對角色的影響 或者對環境的影響等等都是需要在前期商榷好,有句話說的好,前期做不好 後期死的早。就能很明白了,前面出問題了就是牽一髮而動全身的事情,而且返工也是非常消耗人力的。

第二點就是拼計算機技術了 ,應為每部特效製作前技術部門就需要研發很多適合這部片子的軟體與技術,不是說你隨便拿個市面上的軟體就可以開始的(需要在這些基礎上定製)這裡就是為製作準備高效、便捷、靈活的製作工具。這裡的開發量是不可想像的,各種計算機圖形圖像的界的精英,博士,科學家會參與進來,分析 真實的流體計算,或是更加靈活的動作設置,模擬等等的準備工作,這些問題解決了才可以開始特效製作也算是前期的後半部分。

第三
然後就是製作部分了,這裡就是部分模塊要使用上面的技術來製作成片的素材,比如 模型 材質 動畫 然後特效 燈光 等等 這裡就是出各種素材的環節,也就是你所看到的炫目的特效的各種部分或者配和特效的部分還有組合的部分 這裡的數據量龐大到PB,硬碟成堆,時間都在這裡。
相信網上的製作花絮也很多,我就不細說了.

第四就是「渲染"了(計算機計算生成圖像)
要知道這就是電影最後的階段,最費時間的環節了,慢工出細活,細膩的圖像也是建立在時間的基礎上的,計算機需要計算製作出來的最終圖像用於組合成片,較色,舉個例子來說明,好萊塢大型項目渲染一幀少到十幾小時大到幾百小時。時間消耗也是非常多的。

--------大概的流程就是這樣 ,視覺特效現在是真的不貴,甚至說是廉價。錢都用在該用的地方了,還有很多沒說到的點。

貼個視頻大家了解一下吧,挺心酸的。視頻封面少年派後的日子,圍觀一間特效公司的倒閉 (轉載)視頻
照下面這個圖的樣子,我認為特效貴也是應該的。
貴和便宜是個相對的概念,如果特指你特指影視作品中的電腦特技的話,其實不貴。

很簡單,無論是憑空想像的奇景(潘多拉星球、宇宙)還是生活中場面(成千上萬的兵馬、一幢被炸毀的樓房、布拉德或者湯姆或者威爾本人……)都是電腦製作的比真實去拍的要便宜得多得多得多……當然,明星因為有肖像權,所以電腦畫出來也是一樣要給錢的,而且還要給倆份兒,那只是句玩笑。
在中國,電影特效的收入和付出不成正比,導致大量優秀人才流失,老手心灰意冷改行他業,新手懷著巨大的憧憬入行折騰幾年成老鳥之後發現這就是個坑,然後步老鳥的路走人。
而且搞這個真心是吃青春飯的,學這學那,不停地更新知識和插件,花好長時間掌握的技術不久一個新插件出現傻瓜式操作就搞定,真心傷不起,所以得不停充電,體力和精力真心耗不起。而且很多單子都是像一樓所說,真心噁心,邊做邊吐,邊做便拷問自己人生的意義到底是什麼,為什麼會這樣。
當時maya,3dmax,AE,PR,RF,MEL語言一個沒少學,打燈渲染例子流體摳圖合成調色不說樣樣精通吧熟練度三星是有的,接到的單子多半是神話電視劇,讓你給洗剪吹似的豬腳左手上冰右手上火,外加各種魔法特效,可惜空有一身技術到最後卻拿個particleillusion玩煙火。然後就是企業宣傳片,各種片頭,3d裡面建個模型轉幾圈然後拿到AE裡面合。然後剩餘時間就是給學生帶帶客挖掘幾個好的留公司繼續坑他的青春。
1.特效不算貴。特效興起的一個重要原因正是因為比搭建實景拍攝便宜,另一個重要原因是可以便捷地創造超越現實的虛擬場景,成為創作潮流。一個著名的反例是:  1995年,未來水世界 Waterworld,近2億美元投入,全部實景,結果導致 凱文?科斯特納 Kevin Costner 敗走麥城無法翻身。
2.大眾意識不到它的貴。足球隊里進球的前鋒最有名氣,實際上他只是團隊配合中的一員;主席台上最中間的人得到八成的掌聲,不代表其他人都是渣;電影宣傳里男女主角最聚焦目光,其實他們大部分時間只是一個表現的載體。 


  台前總是比幕後更風光,人的天性如此——看看百度人物搜索,好像這個世界只有明星;看看新聞連播,好像這世界只有領導。特效的作用和價值被低估,只不過在國內這個環境內更突出而已——不只是你們,同樣苦逼的還有編劇、編曲、科學家、教練、秘書……

@Junius Lu 說的非常好。簡單的從個人經歷補充一下。
在ILM的RD部門實習的時候,辦公室旁邊坐著寫《大海戰》(Battleship)流體系統的大哥(
Nick Rasmussen)。他說ILM總是保持在破產邊緣,而且他們這些RD工程師隨便去個Google Facebook一類的公司都可以工資翻倍,不過很多人一把年紀了還在搞特效。記得一位叫Florian Kainz的大叔,估計四十了,拿了3個學院的技術成就獎。前面說到的Neal同學拿了一個。這些人就是為了愛啊!特效真心不貴啊,比寫網頁的便宜多了。談到為啥學院技術獎不和Oscar一起頒發的時候,Kainz大哥說,可能那幫導演製作人們覺得和我們這幫nerd站一起不夠酷。雖然是玩笑話,不過真的好心酸!
還有我實習的那個暑假,ILM的實體特效公司(Kerner Optical),也是在ILM開始搞電腦特效之前主體部門,破產了,就因為有一個項目沒有接到...
在中國,勞動力的成本被顯著低估是毫無疑問的事實啊。我講的不是搬磚頭砌牆織布或者ctrlC+V的勞動力,是指包括醫生、學者等許多職業在內的以腦力勞動和經驗性勞動為主的勞動價值被顯著低估,智慧的價值被摒除在了價值評價體系之外,後期價值的低估不過是許許多多價值低估行業中的一個。
為什麼貴?阿凡達的電影特效渲染——電費就用了幾十萬歐元。
你說為什麼那麼貴?
這個問題曾經在問題「李安拍攝《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時其特效團隊是否受到不公正待遇?」里被大家討論過,我就把那時我發的評論改改湊個答案吧。

後期特效是什麼?

在我看來,電腦特效就是一個用數學重構整個世界的過程。要重構世間萬物,我們首先得了解世間萬物,然後用數學解構它,最後在軟體上通過數學原理重新結構它。

就說《少年派》里的那頭老虎,就涉及雕塑,色彩,燈光照明,解剖,仿生,流體力學,數學,以及如何用後期軟體製造等知識,因為視頻中的一頭老虎並不是真的就是畫一頭老虎,而是在電腦上重新構造一個生物並讓它合理運動,運動中各塊骨骼怎麼動,各肌肉塊怎麼聯動,爪子在草地上對草產生的影響,走動中風對各毛髮的不同影響,老虎在表情變化時臉部各物件做怎樣的運動和變形,全部都要設計。

還有,懂得了雕塑色彩……等一幫知識後,就能造老虎了嗎?還是不行,沒有哪本書教你造老虎的,於是我們得組合運用這些知識,自己研發如何去造老虎,老虎走一步,涉及的世間原理就海了去了,等都考慮到,做到自然真實了,也就足以累死一幫人了。更糟糕的是,不是每部電影都需要造老虎的,可能另一部電影是要造鸚鵡,結果就是下一部電影一切還得再次研發。所以對於特效大片來說,特效是一個需要很多人合作研發的腦力勞動密集型工作(PS:加了這麼多定語,還是勞動密集型的產業的)。

電腦特效為什麼那麼貴?

因為特效是個勞動密集型產業,也就是需要很多人,同時它需要的人力主要來自於藝術家和科學家,所以電腦特效中的人力成本是很昂貴的。事實上,因為整個電影業界拿不出那麼多錢來,整個特效產業的蛋糕只有那麼點大,參與特效製作的個人所能分到的蛋糕是很小的(國際高手的年薪也才幾萬美元而已),目前這個行業是個畸形狀態,需要的人技術實力得很高,但是賺的錢一點也不多。
臨下班,寫一點
根據問題描述
製作的時候是不是用到什麼特別前沿的手法、科技或者器材?很想知道那些大片特效是怎麼製造出來的。

這個描述,給我的感覺就是完全忽略了人力成本啊!!!(雖然真的很便宜。。。。)
跟我最近接觸的客戶一樣,覺得做做電腦特效就是在電腦前面點幾下滑鼠!!!

我們來憑良心說說這個問題啊,大部分特效公司做電影是不掙錢的,完全是不掙錢的!!
管他是NPC,DD,ILM,pixomodo還是維塔。一部電影做下來,要做技術研發,製作,前期策劃等等balbalbalbalbal,這些東西。能做到持平就謝天謝地了。
為什麼做電影特效不賺錢,還有這麼多特效製作公司?
因為真正能讓特效公司賺錢的其實廣告。你的團隊做齣電影的特效後,通過電影的效果REF再來接之後的廣告。你的電影效果,證明了你的團隊可以把這樣的效果應用到之後的廣告中。
所以,做電影特效是在為之後的廣告單來做TEST,培養團隊技術。
待續。。。。。。。。。。
該回答純粹吐槽
相比演員的酬勞 特效的價格簡直廉價的掉渣
給大家撈點乾的,想知道為啥貴大家可以來算算賬。!手機打字 !省略很多,有可能有錯字,見諒。
大概掃了一眼章彥博答案里的流程,他那個流程都對,但基本上只是建模和燈光渲染這兩個環節,在無導演無休止的修改意見的前提下,距離完成一個!! 特效電影 !!鏡頭 至少 還差50步到100步以上(根據具體鏡頭難度不同),因為他的步驟里少了另外三個主要環節,一個是動畫製作,另一個是特效和最後的合成,一個複雜的動畫夠一個動畫高手key上一個星期的甚至更長,一個複雜場景夠一個合成高手合上兩三百層的文件,以上一個鏡頭的整套流程得5 6個高手一環扣一環的做上很久,這都是錢兒,

第三個是特效,這個特效是整個後期製作流程里的一個環節,是內部的一個細分環節,不是外行眼中的影視後期的總稱。雖然不是每個鏡頭都有的這個環節,但如果哪個鏡頭需要製作特效,那麼成本也duang!又tm增加了……這個環節也非常複雜,一個優秀的製作人員不光會操作軟體,還要英文好,會編程,最好還要有美術底子……主要製作的內容是放煙,放火,發大水這些流體內容,剛體破碎等等吧……此處省略


再加點設備費用,所有員工一水的圖形工作站(大家可以去看看dell或者HP官網商用電腦頁面下的台式工作站),nvidia專業顯卡,雙cpu都得是至強主頻還的高,動不動都是64gb內存或以上,每台機器得有4TB以上的硬碟,校準色彩後雙顯示器24寸以上,這些是一台機器的配置,一個能做電影特效的公司怎麼也得30-40台這樣的機器,建模的還得有手繪版,wacom影拓4以上(低了他們用著會不嗨心),得讓他們刷zb…還有一個公司最次最次每個常用的大型軟體得有一套正版,一套3D Max兩萬多……否則等著這些代理商的律師上門吧,(因為是商業目的使用這些軟體)。再加上伺服器,40個TB以上的硬碟(得帶備份功能,當年公司硬碟崩了,幸好還有40tb的硬碟用來備份)40個TB我都不是往多了寫,因為項目越來越多,體量越來越大,要備份所有主要鏡頭的工程文件,還有交了貨半年或一年後還TM有修改的! 距離deadline越近越需要渲染農場,自己公司沒有就得畫大價錢去外面租住(這東西真心貴,再者說一個新的特效公司能開幾年還說不定呢,花買台車的錢買個個它,倒閉了這東西差不多就是堆廢鐵)。以上只是冰山一角……人工成本還沒算……有人感興趣我還可以再寫寫個工種的成本,為什麼國內做的差,有哪些國內做得好的公司,或者其他關於這個畸形變態地獄般的行業里大家感興趣的話題。

知乎新手,純手機打字,手指已折……我也是個菜鳥,不對之處望多多指正,友善!友善!友善的討論問題。
結合自己做視頻的體會說說想法吧
在這裡首先聲明,我不是什麼特效大師,我只是一個普通的高中生。因為比較喜歡動畫的緣故,在ab站看過一些動畫mtv和動畫二次創作(也就是所稱的mad),於是乎,自己學過一點視屏製作。
當然首先是從最簡單的開始,也就是Corel VideoStudio啥啥的,中文翻譯叫「會聲會影」。這個說到底確實很簡單,零基礎半個小時自學差不多搞懂了大部分功能(其實不過是視屏軌道以及剪輯云云)。但是我想說的是,即使是這麼簡單的軟體,我只做一些稍精緻的剪輯,大概3分鐘的視屏內容做起來也需要花3h+的時間 。
這裡給上面的所說的東西一個例子,但是這個不是我做的,注意到這個視頻主要是剪輯,但是也加了一些特效,目測使用的是Pr或者Vegas,比會聲會影難一些。我估計了一下,這個視頻就算不包括搜集素材和渲染上傳的時間,大概也要10小時甚至更多。
【MAD】因為我喜歡你_MAD·AMV_動畫_bilibili_嗶哩嗶哩彈幕視頻網
後來不滿足於會聲會影這種簡單的剪輯,遂開始學after effects,也就是著名的ae(和ps一樣是adobe公司出品),這軟體主要是用來合成各種效果。直到這時候,慢慢學才開始感覺到視屏製作的艱難。(尼瑪這玩意兒如果學稍微深一點要有ps基礎,java 腳本基礎,形狀層設計基礎如是如是,當然我現在也還沒學到很深)。現在的體驗是:5秒鐘的效果(一點都不酷炫的那種)需要做7h+,做一個完整的3min視屏需要不停息地做250h+。
這裡放上自己的一個簡單的5秒作品(很難為情地說這構圖不是自己想的的,況且這並不能算是特效製作,只是簡單的合成,然而用時7h)。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