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湖南婁底送暖殘疾母子…兩個人的公交站

依靠板凳走路的殘疾媽媽為了治療兒子的青光眼,危險的穿梭車流。湖南婁底市為了幫他們少走一段路,暖心設立了一座兩人專屬的公交車站。

住在湖南省杉山鎮集和村的陳新平腿部患有舊疾,自出生起便無法直立行走。她每周要帶著患有青光眼的8歲兒子坐公交車上婁底市眼科醫院做康復治療。

今年1月24日,一塊專為陳新平母子設立的公交站點落成了。這是一座兩個人的公交車站,讓從原來要跋涉400米的路程,縮短到僅僅10米。

母子穿越馬路,兒子走在前頭。(取材自北京青年報)
母子穿越馬路,兒子走在前頭。(取材自北京青年報)
上廁所難 不敢多喝水
新京報報導,33歲的陳新平雙腿無法自如行走,但雙臂有力,她額頭寬闊,把一頭稀疏的黑髮緊緊梳到腦後。

這天是看診日,陳新平早起為兒子小宇煮點麵條。她只比灶台高出兩頭,要把整個上身都貼在灶台上、伸長手臂才能夠到洗水池旁的水龍頭。陳新平看不到水在鍋中沸騰,她費力將麵條擲進鍋中,再將鍋向自己傾斜20度,才能知道麵條在鍋中有沒有變軟,大部分時候,她聽聲音、算時間、炒菜時看鍋上冒出來的油煙來判斷該不該關火。

早餐要多吃一點,從家到醫院對她來說是體力活,但她不敢喝太多水,只抿了一口潤潤嘴角,出門在外,上廁所對陳新平來說是一樁難事,每一次出門,她都要事先穿好紙尿褲。帶好小宇的病例、眼鏡、藥水,母子倆在微熹的天光中出門了。

他們要到村口去坐103路公交車,從村口到醫院,大約6公里,要坐6、7站,需要十幾分鐘。但對陳新平而言,乘坐公交車之前的路途才算得上真正的考驗。

陳新平出生時臀部長了瘤子,醫師告訴她的母親,如果割掉有可能會終身殘疾,如果不割掉則會有腦癱的風險,母親最後選擇讓女兒擁有一個健全的大腦,切除了瘤子後,陳新平就再也沒能站起來過。

曾均先駕駛103路公交車行駛在婁底鄉村。(取材自新京報)
曾均先駕駛103路公交車行駛在婁底鄉村。(取材自新京報)
從記事起,父母便把一個小板凳塞到她手裡,她並不是一開始就能倚靠著板凳往前走,樓梯、水坑、泥地都是她行走的障礙。胸口、手臂、膝蓋上,新傷疊著舊傷,大片的黑青布滿皮膚。

走出建於2015年的兩層紅樓的家門,右轉是一個約45度的土坡,爬了7年的坡,陳新平已經算得上熟練,她把小板凳往前一放,兩條腿跟著胳膊向前。她動作迅捷,但每走一步,只能往前邁出不到30厘米。從家走到村口的公交站牌,四、五百米的路,她需要花半個多鐘頭。

走出村口,對陳新平來說就不再是熟悉的世界,馬路太寬,車流太密,她唯一熟悉的只有103路公交車。

自從2020年10月開始為小宇治眼睛,陳新平每周都坐上這班公交車,最初,她還需要特地向司機打招呼,要求把後門打開,這兩年,每個司機都認得了她,不等她招手,後門就停在了她面前。

司機好心 車停她跟前
報導指出,曾均先是103路公交車線路長,他是這趟公交車上第一個和陳新平熟起來的人。曾均先還記得兩個人的第一次見面,2021年3月,陳新平在眼科醫院往南400米的開發區管委會站將他的車攔下,「一大一小,她手臂伸得很高,在後面喊我讓我打開後門,前門太窄,她上不來」,曾均先在後視鏡裡反覆打量她,「也不敢太問,怕她敏感」。

2021年7月,小宇放暑假,陳新平每天帶著他前往眼科醫院。曾均先詢問過陳新平需不需要被拉一把,「她說你拉我我反而使不上力氣,她不要別人扶的,讓座她也不要」,曾均先唯一能做的就是偷偷為她把站點往前挪一挪,這不合規範,他知道,但是看著陳新平一點一點往前,他感到心酸,「她下車時,我們就把車停在醫院正對面,有時候在醫院門口碰到她,也會直接把車停到她的腳邊」。

在去年這個暑假,兩人開始熟絡。陳新平主動告訴曾均先,帶兒子出門是為了給兒子看眼病,自己的所有希望都寄託在小宇身上。孩子出生時,她發現小宇的瞳孔就和正常孩子不同,「要比別人的大」,8個月時做檢查,孩子被確診為青光眼,親戚帶著小宇去長沙的醫院手術,術後,小宇的視力穩定在0.3。

這樣的視力不影響正常生活,但上了一年級,小宇需要把眼睛貼在書本上才看得清字,之前,陳新平也想過帶孩子治眼睛,但家裡已經欠了十幾萬外債,直到2020年10月,婁星區慈善會能為小宇的治療免除一部分費用,陳新平下定決心,日復一日帶兒子進城治療。「醫師說要治療到14歲。小宇7歲了,還得再有7年」。

反映上級 增臨時站點
曾均先說,他雖然同情這對母子,但覺得自己能做的也非常有限。去年12月的一日大雨天氣,他又一次碰到陳新平母子。小宇拿著一把破傘走在前面,陳新平在頭上罩著一個塑料袋,褲腳都被雨水淋濕。儘管已經看過很多次陳新平撐著板凳走路的畫面,但看到她被淋得這樣狼狽,曾均先心生惻隱將他們的事反映給公司上級。

他沒有想過要為這對母子專門設置一個公交站牌,「我們司機也是想做好事,但在站外停車的確會有安全隱患」。醫院門前的新星北路有一定的坡度,從醫院往北再走100米,就是國道入口,這裡算是婁底的城鄉交界,車輛龐雜,車速飛快。

陳新平上公交車,需要把板凳放上台階,用雙臂承接整個身體的重量。(取材自新京報)
陳新平上公交車,需要把板凳放上台階,用雙臂承接整個身體的重量。(取材自新京報)
被匯報給公交總公司兩天後,為陳新平母子單獨設立一個臨時公交停靠點的決策很快下達。

報導說,婁底市公交公司帶著做好的停車牌與交警會面,他們決定將牌子立在眼科醫院大門外的花壇口,不必穿過車流密集的主車道,只需要跨過一條不到10米的輔路,不超過5分鐘,陳新平就能到達站點。

婁底市交警支隊直屬二大隊三中隊隊長張闊如建議,公交可以拐進輔路停靠,這樣不影響後續車輛行進,輔路上的車車速較慢,公交只等陳新平母子兩人完全沒有問題。

臨時停靠點的公交站牌立在花壇的最外側,簡單樸素,上頭寫著「關愛殘疾人」。牌子設立當天,陳新平坐在她的板凳上等車,衝著對她駛來的103路公交車揮手。「我會永遠記在心裡的」,當天,曾均先聽到陳新平說了太多次謝謝。

消息曝光 愛心湧進門
陳新平沒有念過書,不會講普通話,她從電視上學的認字,買衣服要由人家帶著,買菜用智能手機。現在,陳新平已經像表面被磨得光滑的板凳一樣適應了殘疾的生活,她大概半年就要換一個板凳。她的丈夫有面部殘疾,常年在外務工,大部分時候,這棟二層紅磚小樓裡只有他們母子二人,陳新平承擔著幾乎所有的家務勞動。

因為過度勞動,她的手臂常年痠痛,兩條腿使不上力氣,但天氣陰冷、換季時會覺得疼。每一次從公交站回來,陳新平都被耗盡一次,她得睡上一、兩個小時,才能起來給小宇做飯。

陳新平坐在臨時停靠點等車,從醫院門口到站點,她只需要走不到五分鐘。(取材自新京報...
陳新平坐在臨時停靠點等車,從醫院門口到站點,她只需要走不到五分鐘。(取材自新京報)
危險也仍然蟄伏著,臨時停車點設立在醫院的一側,這意味著她從家到醫院,仍然需要橫穿馬路。最危險的一次,一輛急剎的麵包車離她只有不到30厘米。

新星北路有一定的坡度,婁底市公交出於安全考慮無法在醫院對面同時設立一個公交站,曾均先建議她,去醫院時往前再坐一站,「六車道變成兩車道,過馬路能容易點,再搭上回來的公交,在臨時停靠點下車」。

消息曝光後,母子公交站牌的事上了熱搜。最多的一天,30多人湧進了她的家中。她家門前本來荒蕪凌亂的菜地被村委會收拾平整,有的人直接向她索取銀行卡號,有的人偷偷塞給她紅包。也有醫療院所表達到願意減免費用的關懷。

現在,小宇的視力已經恢復到了0.8,他一路跑跳著,書包總是一顛一顛的,陳新平斜倚著門框,看著小宇漸遠的背影,兒子在她的目光裡,穩穩地慢慢地走下去。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