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酸鹼性食物

原來酸性食物不是吃起來覺得酸的就是酸性食物,當食物中的磷酸根(PO43-)、硫酸根(SO42-)、氯離子(Cl-)含量較多,這類型的食物容易使尿液「酸化」者,歸屬於「酸性食物」。動物性食物如豆魚肉蛋類,因硫酸根較多,而全穀根莖類、碳酸飲料因所含磷酸根較多,皆屬於酸性食物。莓類的水果,如覆盆子、小紅莓、藍莓,以及蜜棗、洋李等,則是少數屬於酸性食物的水果。飲食中若吃進過多的動物性肉類蛋白質,當這些酸性食物代謝後,會產生的磷酸根(PO43-)、硫酸根(SO42-),再加上普遍高蛋白的食物同時也是高磷食物。礦物質「磷」會促進副甲狀腺分泌,影響骨鈣濃度的恆定。因此,若飲食中若攝取太多酸性食物,使得體內磷過多,便會增加骨鈣游離,加速骨質流失,有可能導致骨質疏鬆!很多人都以為骨質疏鬆吃鈣補鈣就好了,其實日常飲食也是要多注意食物的酸鹼平衡。

華人健康網記者黃惠姍/台北報導
骨骼中的寶貴骨質,一旦流失就一去不復返,若骨質流失過多,骨質疏鬆可能就會如影隨形跟著你。然而,網路流傳一則:「吃太多酸性食物,會導致酸性體質,進而引發骨質疏鬆」的說法,究竟酸性食物有哪些,吃太多真的會讓你的骨頭像海砂屋般疏鬆脆弱,一碰就倒?讓專業營養師為您解答。

© 由 華人健康網 提供 酸性食物致骨鬆?吃太多骨質恐流失
吃起來偏酸就是酸性食物?那可不一定
要破解吃太多酸性食物到底會不會導致骨質疏鬆,就要從什麼是「酸性食物」談起,中國醫藥大學新營養食代營養師楊濰菱表示,許多人常誤以為吃起來酸就是酸性食物,吃起來不酸就是中性或鹼性食物,不過食物的酸鹼性不能靠味覺感受區分。
酸、鹼性食物傻傻分不清 營養師讓你一次搞懂
一般來說,含有硫、磷等礦物質較多的食物,屬於酸性食物;而含鉀、鈣、鎂等礦物質較多的食物,則為鹼性食物。通常會將食物經過燃燒後所產生的灰分物質,以酸鹼滴定的方式檢測,區分其酸鹼性。
當食物中的磷酸根(PO43-)、硫酸根(SO42-)、氯離子(Cl-)含量較多,這類型的食物容易使尿液「酸化」者,歸屬於「酸性食物」。動物性食物如豆魚肉蛋類,因硫酸根較多,而全穀根莖類、碳酸飲料因所含磷酸根較多,皆屬於酸性食物。此外,莓類的水果,如覆盆子、小紅莓、藍莓,以及蜜棗、洋李等,則是少數屬於酸性食物的水果。
若灰分當中含有較多的鈉離子(Na+)、鉀離子(K+)、鎂離子(Mg2+)、鈣離子(Ca2+)時,則會使尿液呈現「鹼性」反應,此類的食物就被歸類於「鹼性食物」。大部分的奶類、蔬菜類、水果類都是屬於鹼性食物;至於中性食物就是灰分成分所含的礦物質離子,尿液呈現酸鹼平衡的情況,屬於中性食物的有烹調用油、奶油、精緻糖、鹽、咖啡、茶等。

© 由 華人健康網 提供 (資料提供/中國醫藥大學新營養食代營養師楊濰菱)
吃太多酸性食物 可能會導致骨質疏鬆
了解了食物的酸鹼性後,那麼網路流傳的「吃太多酸性食物,會導致骨質疏鬆」的說法究竟正不正確呢?營養師楊濰菱指出,飲食中若吃進過多的動物性肉類蛋白質,當這些酸性食物代謝後,會產生的磷酸根(PO43-)、硫酸根(SO42-),再加上普遍高蛋白的食物同時也是高磷食物。
礦物質「磷」會促進副甲狀腺分泌,影響骨鈣濃度的恆定。因此,若飲食中若攝取太多酸性食物,使得體內磷過多,便會增加骨鈣游離,加速骨質流失,有可能導致骨質疏鬆。
骨質疏鬆易引發骨折 豆魚肉蛋類適量攝取才健康
一旦原本應保持緻密的骨質,因為骨鈣流失,導致骨質疏鬆,變得疏鬆中空、細薄脆弱,就容易因為跌倒使得前臀骨、股骨、脊椎骨等部位容易骨折,此外,骨質疏鬆還讓你出現背部痠痛、駝背、身高變矮,或導致嚴重壓迫性骨折甚至癱瘓等嚴重症狀。
骨質疏鬆的症狀如此可怕,蛋白質食物的豆魚肉蛋類,根據衛福部的每日飲食指南建議,蛋豆魚肉類每日適度攝取3~8份,每份約為3手指的寬度及厚度的肉類,或是1顆雞蛋、半盒嫩豆腐、1杯240cc的豆漿;全榖根莖類每日建議量為1.5~4 碗,每碗約200公克。
此外,許多研究證實優質的植物性蛋白,有助於維持人體骨質密度的維持,建議民眾可以適量攝取植物性蛋白質來源,如黃豆、豆干、豆腐等。提醒民眾,除了蛋白質食物外,其他五大類食物也要均衡攝取,才能吃得安心又健康喔。
【正確補鈣3要點】
最後,營養師楊濰菱提供民眾正確補鈣3個要點:
要點1/「鈣質適量不過量」:適量攝取富含鈣質的食物如優格、起司等乳製品、蝦米、小魚乾、紫菜、黑芝麻、黃豆類製品及深綠色蔬菜等食物。
要點2/「走出戶外,做個陽光美女與陽光型男」:每天適度日曬15分鐘,可以幫助身體獲得陽光維他命─維生素D,促進腸道鈣吸收,促進骨密度與降低骨折發生。
要點3/「培養運動好習慣」:運動時若能搭配伸展活動、適當的中強度負重運動,有助於增加骨密度。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