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房住不炒 只租不賣

針對香港住屋問題,施政報告建議,將「以置業為主導」作為房屋措施。其實,要長遠解決香港土地及房屋問題,政府應還原房屋的基本功能,同時改變市民「一定要置業」這個觀念,否則,自土地及房屋衍生而來的種種矛盾將不能化解。

特首林鄭月娥近日重提「地從何來」,但若政府誤以為讓港人有地有屋可供置業,就是香港居住解決方案的話,就可能捉錯用神。今時政府以「綠置居」、「白居二」及「港人首置上車盤」等去滿足市民置業(留意,這已不是基本居住)的需要,無論有幾多供應,只要樓市繼續癲升,住宅買賣仍有賺錢的「功能」,依然會有不少無殼蝸牛,居者無其屋。

全世界城市的發展普遍不能追上人口對住屋的需求,香港樓市尤其瘋狂,樓價高,並非一般人可負擔得起︰難儲首期,怎買?即使儲夠首期,怎供?因此,筆者一直主張政府要再加大力度,以行政手段,干預市場。對,是干預市場!雖然這在奉行自由市場經濟的香港會引起不少爭議或猶豫,但今時土地房屋已變成了社會稀有資源,保護港人居住的基本權利,政府責無旁貸。

80、90年代,內地借用了香港私人擁有物業的概念,發展出「商品房」;今天港人面對居住問題嚴峻,不妨也參考內地「房住而不炒」的原則—住宅單位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內地同樣面對土地資源緊絀、房價較高的情況,因此在今年4月,內地便已明確要求增加租賃住房的有效供應,並擬在10多個城市,闢地建設租賃住房的試點,而石家莊市的「經濟適用房」(這是由政府規劃及資助的房屋)也有2至5年轉售的期限。以上都是還原房屋基本功能︰「房住不炒」的措施。

事實上,不少歐美先進社會都會接受租住而不擁有物業,唯獨港人因過去的「美好」回憶,以為買樓穩賺不賠(個別跌市時的慘痛教訓並不復記),才追求置業,有人亦炒個不亦樂乎。

若今時港府一方面可貫徹「港人港地港樓」的原則︰香港土地及房屋只供應予港人使用,從今天起,大幅增建「只租不賣」的公營房屋;又或在各區劃出一定數量的「只租不賣」屋,只要提供足夠租盤,理論上,應可同時遏止私樓租金急升的情況。

我們一直相信,要還原房屋的作用,讓社會重新「認識」樓房的功能,才可杜絕炒賣。當然,這種移風易俗的改變,一定要靠富魄力的政府闢地建屋,再配合「只租不賣」的房屋措施,假以時日,才可以做到。

撰文: 石老師工作室 敢批評,提意見;求共融,齊築福。 
欄名: 為理發聲
【大公報訊】記者曾敏捷報道:香港人口老化問題日益嚴重,香港測量師學會就長者房屋政策提出四大建議,實現“居家安老”,包括推動私人發展商興建只租不賣的“長者房屋”,供60歲或以上、處於“夾心階層”的長者居住,租金介乎187萬至287萬,低私樓一半。學會又建議鼓勵長者友善設計、在城市規劃加入長者房屋及設施用途,以及成立相關委員會及事務局,稍後會向政府提交建議書。

  租金定價參考私樓五成

  政府統計處最新人口推算顯示,長者人口至2047年將上升至261萬,即平均每三人之中便有一名長者。香港測量師學會會長何國鈞測量師表示,長者房屋政策刻不容緩,目前針對長者制定的政策涵蓋院舍,醫療和社會服務等方面,但欠缺房屋一環。學會建議,在不影響現時房屋供應目標、不需要額外劃撥土地及額外財政負擔的原則下,推行以中產階層長者為對象的“長者房屋”計劃。

  學會建議的“長者房屋”實用面積介乎25至41平方米,包括開放式單位、一房單位,以及一房及半房單位。單位內採用長者友善設計,容許輪椅出入每個角落。整幢房屋內亦包括醫療護理設施及院舍配套,如康樂活動中心、護理中心等。

  “長者房屋”只租不賣,長者支付一筆過租金後可終身租住。租金定在私樓樓價約50%或以下。當長者遷離時,營運機構須以一個不低的比例,回購長租約以補貼長者入住院舍費用;如果長者去世,他的後人可得到該回購金額。學會預計,于80年的樓宇壽命期中,可回購及出租單位四至五次。

  學會房屋政策小組主席陳昌傑指,“長者房屋”應具備兩大要點,包括財政上可持續發展及入住費用可負擔並具吸引力,建議政府可為此制訂相關的批地政策,如地價寬減或寬免,地價可分期付款及税務優惠等,吸引發展商或非牟利團體參與。

責任編輯:大公網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