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郎咸平:若取消房產稅 中國房價即降70%

【希望之聲2014年2月11日訊】日前,中國多家地產商批評中共的房地產稅收過高,最高竟達房地產價格的70%。



中國著名金融學家郎咸平認為,一旦取消房地產市場的各種稅費,中國的房價馬上會下降70%。

中共房地產掠稅高達50%

中國房價高居不下,但房地產稅費過高,一直是房地產行業和一些經濟學家詬病的對象。

據大陸媒體報導,日前,新一屆上海市房地產行業協會會長、上實城開董事長倪建達,就批評中共的現行稅收政策。

倪建達表示,所有房地產公司的凈資產回報率,遠低於銀行和其他相關行業。但房地產周期長、規模大,雖然短時間內在一個時間點結算的利潤豐厚,但是交的稅就更多。

據了解,根據江蘇省鹽城市物價局2006年公布的一份房價構成列表,一項目最高價2289.6元/平方米,政府收入(僅計算土地費用、政府規費和土地增值利潤稅金)為847.33元,所佔比例超過了37%,政府至少拿到37%。而半官方的全國工商聯在2009年中共兩會期間的調查報告稱,政府拿了49.34%,已經接近50%。

任志強稱:稅收超房價的70%

中國房地產大佬任志強卻表示:中共政府所收房地產稅費佔房地產價格的比例,超過70%。

他認為,全國工商聯房地產商會的報告,對房價構成的分析,並沒有將政府收取的各種稅費完全計算在內,如規費、證費、市政基礎設施費等。同時,也未計算上下游產業中的稅費,如施工單位上繳的各種稅費、建築材料生產與購買環節的稅費、設備生產與交易中的稅費等等。若將上述因素都考慮在內,政府從房價中分得的份額,要遠遠超過70%的比重。

上海望源房地產董事長季寶紅也同意這一講法。他舉例:單就一個100萬元的房源,光是稅收這方面就佔了15%,如果再加上土地費用的話,70%並不為過。

他認為,目前房地產已經不是暴利,只能算是微利的行業了,甚至一些地王項目出現樓板價銷售的情況。

稅收繁多達7大類37項支出

根據專業人士歸納統計,如果把房產商開發一處樓盤的過程,從立項到完成銷售進行分解,整個過程向各級政府機構繳納稅費涉及到七大類37項支出。包括:房地產開發前期的土地出讓金、拆遷管理費、前期的政策性收費以及後期的營業稅、印花稅、城建稅、企業所得稅等。這37項稅費成本支出中,比例較大的是土地出讓金和各種稅款。

另外,以房企銷售額100萬元為基數,按銷售額的5%徵收營業稅為5萬元;按營業稅的7%徵收城建稅3,500元;按營業稅的5%徵收教育附加稅2,500元;按利潤25%徵收的所得稅;按土地款3%徵收的契稅;利潤超過20%要採取累進方法計算起納土地增值稅,再加上地方養老、水利基金等不同名目,房地產開發公司總收入中的30%要用於繳納各種稅費。

郎咸平:一旦取消房地產稅 房價即跌70%

對此,金融學家郎咸平表示,一旦把房地產市場的各種稅費都取消,中國的房價馬上下降70%。

希望之聲國際廣播電臺梁路思綜合報道
作者:李峻銘先生
2015-01-29

絕殺辣招:房產稅


雖然香港的樓價已經上升至全球最難負擔,但香港的樓價仍然天天在破頂,業主見買家絡繹不絕,分分鐘在反價,買家雖然心有不甘,但唯恐越遲買越貴,只有併命追價成交。如果這種狀態持續下去,究竟樓價會上升至何種水平,作為香港政府,又會如何出招?

最近,筆者從內地朋友得知,中國國務院最新文件,要求各省市的業主資料與中央聯網,並對人均居住面積超過80平方米以上的家庭徵收房產稅,對擁有兩套住宅的家庭,按評估價徵收1-3%的房產稅,對擁有第三套住宅的家庭,每年徵收4-5%的房產稅,四套及以上的住宅,每年徵收10%的房產稅。

這種徵收房產稅的思路是每人80平方米以下,是免收房產稅,80平方米以上,被視為奢侈性消費,所以要徵收房產稅,對用家或小投資者來說,跌入稅網的機會不大,但對於富豪級的大投資者來說,他們隨時有十層八層住宅放租,3,000萬元的物業投資,每年要付300萬元的房產稅,相信對他們絕對是場噩夢,若果嚴格執行,必然引發大量拋售潮。

香港政府的辣招相對於這種房產稅,可謂小巫見大巫,若果香港政府又緊貼中央的政策,將這種稅種抄過來,香港的大業主也難逃一劫,筆者相信政府在政策上要令樓價下跌不難,問題是政府也不想樓價大跌,因為政府要推倒容易,但要重建卻困難重重,一旦樓市信心崩潰,樓價狂跌,對經濟社會也帶來沉重的代價。

樓價上升速度太快,社會批評政府的聲音也越來越大,只會引來政府再出辣招,當其他招式都無效,會否重拳出擊?使出殺著一式「房產稅」呢?實在值得大家思考一下!

李峻銘 – 主席及行政總裁
世紀21奇豐物業顧問行
施永青

「房產稅」可遏投資意欲
2011-01-13



重慶市政府決定率先在重慶推行「房產稅」,向擁有物業的人徵稅;希望對近期又再復熾的樓價起一定的遏抑作用。但由於政府尚未公布徵收方法的細節,譬如先向哪一類樓宇徵收?徵收的稅率是多少?以及甚麼時候開始實施等,所以暫時只有心理上的影響,未知實質的作用有多大。

香港沒有正式的「房產稅」,所以香港人對「房產稅」並不十分了解。在香港,擁有房地產也得交稅:一是「地租」或叫地稅,二是「差餉」,三是「物業稅」。

香港的土地是不賣的,政府只是把土地批租。香港的業主實為租客,所以每年都得向政府交「地租」。「差餉」的原意是差人(警察)的糧餉,擁有物業者需要差人來維持治安,所以需要承擔差人的糧餉。但現時的差餉,已成為一般的政府稅收,並非專門用在地區的治安開支。而「物業稅」則是在業主把物業出租時才需繳交,收不到租就不用交。

大陸的「房產稅」應是香港的「地租」與「差餉」的混合體。房產的擁有者,除了需要政府維持治安之外,還需要政府搞好市政建設,提供基礎建設等,故政府向業主徵收「房產稅」不是沒有理由的。

香港的「地租」與「差餉」的徵收方法,都是與物業每年可收的租金掛鈎的。政府會先評估物業每年可收多少租金(稱為差餉估值),然後以這個估計出來的租金作收稅的基數。「地稅」收估值的3%,「差餉」收估值的5%(差餉的徵收率可以變,每年財政預算時可以重訂)。「地租」與「差餉」是以租金的「估值」來徵收,不管是否真有租金收入,一樣要交。

香港的租金回報率,一般在4%左右,所以「地租」加「差餉」佔樓價的比例只是4%x(3%+5.5%)=0.34%,並不算太高。重慶房產稅的徵收比率,傳言是1%,是香港地租加差餉的三倍。如果房產稅真的在內地全面落實的話,在內地擁有物業的成本,將比香港高三倍,足以打消有些人的投資意欲。

內地的地方政府,對徵收房產稅的心態矛盾。房地產投資是地方經濟的主要動力,故地方政府都不想打擊地產投資意欲。但另一方面,地方政府已意識到,他們手上的土地已賣得七七八八,將來政府從賣地得來的收入,無可避免會愈來愈少;如果開徵房產稅,以後就可以有新收入,而且非常穩定。

然而,內地今次推房產稅,目的並非想為地方政府增加收入,而是想藉此去遏抑投資意欲,不排除會單獨針對某類樓宇,而不是全面徵收。此外,若果稅率訂在樓價估值的1%,仍未能達到遏抑投資意欲的話,政府可能進一步提升徵稅的比率。

近年內地樓價每年的升幅都超過10%,把其中的1%拿來交稅,阻嚇作用不大(內地此稅項像本港的「地租」及「差餉」,需按年繳交)。除非學香港政府收額外印花稅那樣,一收就收15%,那就一定沒有人願意持有物業。一年收15%,不用七年,就等同把整個物業的價值交了稅。由此可見,收房產稅是一定可以打擊投資意欲的,關鍵是徵收多高的比率吧了。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