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漁類逐漸消失

法國探險家痛陳:北極浮冰融化魚類消失
2009年08月10日13:01  來源:新華網

新華網巴黎8月9日電 專訪:在北極感受氣候變暖——訪法國探險家夏爾·埃德裡克

  新華社記者 李學梅

  浮冰融化、魚類消失……這是法國探險家夏爾·埃德裡克今年春天在北極看到的景象。探險歸來之后,埃德裡克向新華社記者講述了他的所見所聞。

  埃德裡克從2002年開始從事極限運動,曾參加摩托車拉力賽,投身帆船航海運動,並登上過珠穆朗瑪峰。今年4月到6月之間,他從北極出發,歷經62天和徒步跋涉780公裡,最終到達格陵蘭島。

  他告訴記者,在從北極向格陵蘭島進發的路上,他注意到了很多“不正常”現象,如氣溫的明顯上升。“在北極,零下30多攝氏度是常有的事情,但在我出發20天后,當地氣溫竟然升到了零上,大概在零上2攝氏度到4攝氏度”。此外,埃德裡克還發現,北極大浮冰在不斷減少。他說,在行程之初,尚能看到大塊浮冰,但隨著不斷的行進,所能看到的浮冰越來越少,有的冰塊已經開裂,搖搖欲墜。行程結束時遠眺海面,已看不到浮冰,隻有一些漂浮的碎冰塊在提醒著人們,這裡曾有過許多連片的大塊浮冰。另外,一些原來經常能在海面上釣到的魚也都消失的無影無蹤。

  由於工作關系,埃德裡克經常有機會接觸法國、美國和加拿大等國的氣象問題專家,並與他們探討北極變暖的問題。但在親身經歷后他感到,這些專家對氣候變化的嚴重程度也都估計不足,這讓他深感憂慮。

  埃德裡克最后表示,作為這一切的見証者,他希望將自己的所見所聞告訴其他人,從而為緩解氣候變暖貢獻自己的微薄之力。

  地球兩極,尤其是北極地區對氣候變化十分敏感。隨著氣候變暖,北極海冰正在一天天消融。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曾警告說,到2070年,北極海冰可能會完全消失。
緣木求魚不稀奇,美國中西部內陸養魚

台灣四面環海,讓我們成為養殖漁業大國,但如今一望無際的美國中西部內陸,距離海邊幾百英里之處,竟然也發展起了養殖漁業。

這股養魚風潮近來在內布拉斯加州與愛荷華州興起,這兩個州原本以玉米田與養牛聞名,現在卻成了水產養殖地,或許怎麼想怎麼怪,不過專家表示,內陸養殖有其好處,首先因為全球海洋汙染越來越嚴重,海水養殖難免會受到連帶汙染,在內陸完全封閉的水槽裡頭養魚,就能完全控制水質不受汙染,可以成為賣點之一。

就生態的觀點也有好處,過去不管是淡水養殖或海水養殖,遇上天災人禍,往往發生魚兒脫逃,造成外來種入侵生態系,抓也抓不完,而養殖的魚苗往往是經過特殊選種,或甚至經基因改造,也可能帶有野生種沒有的疾病,外流到野生水域中,會發生什麼影響沒有人知道,但是在乾巴巴的內陸養魚,魚一跳出去就成了魚乾,沒有干擾生態系的問題。

而由於是室內養魚,所以也不用看天吃飯,不管天氣冷熱都照養,甚至養在佛羅里達州遇上颱風也不怕,不像魚池會遭海水倒灌淹沒,使得魚兒逃光光。

歐巴馬大力鼓吹製造業回流,更積極推動能源自給,不過看來美國人的自給自足觀念似乎已經到了走火入魔的地步,連內陸都拿來養魚,接下來會發生什麼事都不稀奇了。


新聞來源:Far from oceans, some US farmers turn to indoor fish farming to sate growing global demand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