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一蚊銷售稅

聽一些專家說,香港稅基窄有潛在危機,一旦經濟逆轉變差,主要稅項則不能倖免受到拖累,甚或令香港財政上出現赤字。所以開徵銷售稅加闊收入來源,未雨綢繆未嘗不是好事。
又根據諮詢文件,香港政府提出開徵5%的商品及服務稅,庫房收入增加300億港元。

但我想,現在的市民苦於通脹,5%或許太多了,市民難以接受。

記得的士行業曾經收過1元燃油附加費,每一程的乘客,無論是坐長途車消耗多些汽油,或是坐短途車消耗少些油,乘客一率只需付1元燃油附加費。好處是容易計算,而且市民能夠負擔額外1元並欣然接受。

銷售稅也可以用燃油附加費模式,所有貨品的銷售稅一率只收1元,也是說,無論貨品值多少錢,消費者一率對每件貨品只需付1元銷售稅。對初次接觸銷售稅的香港市民,會比較容易計算稅額,和較容易接受負擔接受。

香港700多萬市民加上遊客,假設每人每天會付$2銷售稅,那每天政府便有約1500萬收入,一個月便有4億5千萬進帳。
香港應否開徵商品及服務稅?

近日,有一個關切到所有人日常生活的活動正炒得熱烘烘,那就是商品及服務稅,即是銷售稅。每每政府希望加稅,或者增加稅種,市民總會大力反對。而當政府減稅時,就會大讚德政。這正正是人的自私心理作怪而出現的不理性行為。其實,銷售稅的開徵,在有所決定之前,我們必須要明白,為何政府要開徵銷售稅?開徵銷售稅有什麼影響?如果有壞影響的話,如何補救?今次,本貓嘗試逐一回答以上問題。

為何政府要開徵銷售稅?

開徵商品及服務稅的首要目的並非是要增加政府收入,而是要擴闊香港的稅基,使政府稅收較為穩定,減輕政府對會隨經濟狀況而大副浮動的不穩定收入的依賴。 現時,政府的經常性收入的主要來源是薪俸稅和利得稅,而當中大部分的稅收又是來自少數的納稅人或企業,同時,而這些稅項的收入是極受經濟波動影響。跟據政府文件顯示,現時本港工作人口高達三百四十萬人,但只有一百二十萬名繳納薪俸稅人士,而繳納最多薪俸稅的十萬名人士,所交的稅款更高達整體薪俸稅稅收的六成,這一情況足顯示香港稅基狹窄的問題。引申出現的問題就是,當經濟下滑時,政府的稅收必然大幅下降,導致財赤的出現,政府或許要再次加稅及削減公共服務開支,或需動用儲備,甚至向國際市場借貸,長遠而言對本港財政極為不利。同時,這一個財赤的是因為稅制而出現的,是一結構性財赤。除非經濟上升,否則必會經歷財赤,而香港過去數年正正陷入這個問題。

同時,現在香港人口持續老化,將來納稅的人會越來越少,但同時需要政府幫忙的人會越來越多,而商品及服務稅是不受人口老化影響,所以商品及服務稅其實是一個防人口老化危機的措施。

其實,財政司司長唐英年在發表預算案時亦說:「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亦指出,香港應實施商品及服務稅,以解決結構性財赤問題。」

基於以上問題,政府才會提出開徵商品及服務稅的建議。

開徵銷售稅有什麼影響?

當銷售稅一開徵,必然會對經濟,對民生出現一系列的影響:
1.因為銷售稅的關系,物價將會首先一次性作出調整,一、兩年內通脹會加劇,不過由中期開始會因社會已經適應這一銷售稅,通脹將會正常化。
2.銷售稅的開徵,意味著所有貨品,包括出口貨物,都會很大機會加價,令本港的出口受到打擊。
3.一直以來,本港的高度競爭力,很大部分都是來自簡單低稅制。可是,銷售稅的開徵將會令本港稅制大大複雜化,削弱本港競爭力。
4.基於銷售稅是一累退稅,表示收入越高,所交的稅率會越低,故此是項稅項將會佔低收入家庭一個頗大的百份比,使貧富懸殊的情況加劇。
5.香港長久以來的購物天堂的美譽,是因為貨物「平、靚、正」而來的。而銷售稅有可能會打擊旅遊業,令旅客反感,影響香港旅遊形象。即使旅客可獲退稅,但是以每日有過十萬的內地旅客,加上其他國家的旅客,退稅過程可能會產生混亂,令平日已很擠迫的關口更擠迫。
6.低收入人士將會百上加斤,令他們的生活質素下降,基至令更多人跌入綜緩網。
7.不過,銷售稅可以令政府的財政更加健康,減少對薪俸稅和利得稅,以及其他如賣地的非經常性收入,令政府更有效地規劃各項教育、福利、醫療和基建等開支。

如果有壞影響的話,如何補救?

正如上文所述,每逢任何一個經濟政策,總會有得益者,及受害者。而銷售稅的開徵,明顯地得益者是香港政府,受害者是市民。那如何補償市民的損失,令他們支持這次銷售稅的開徵?將會是對政府的一次大考驗!政治角力,我這個商科人就不太懂了,但政策上都可以給予少少意見。
1.首先,開徵銷售稅事必會削弱本港競爭力,所以要從其他地方作補償。減低利息稅是一定的,物業稅、印花稅的扣減亦可考慮。而徵收銷售稅的機制亦都要盡量簡單,以減低商家的行政費用。同時,亦都要做好人才、基建方面的配套,例如:人才的再培訓、教育、貸款支持、簡化商業登記程序等,務求造好營商環境。
2.其次,對普羅市民方面,薪俸稅的扣減是一個必要的政策。其他如水費及排污費、差餉、醫療費,會否作一定程度的扣減,可視乎銷售稅的收入再作考慮。延長免費教育的年期,或增加大專生助學金及貸款等,絕對可以再三考慮。
3.接著,低收入人士方面,加綜緩、生果金、醫療租金補助是不可或缺的。政府說過會給予補貼給低收入人士,但是如何決定貧窮線是一個頗大的問題。
4.最後,旅遊方面的退稅察方面亦需盡量簡單,例如憑單滿一定金額即可退稅,不需要另外證明等。不過,最根本是要增加旅遊景點,才是最實際的方法。

目前外國政府普遍徵收商品及服務稅,例如經濟合作及發展組織的所有成員國。目前新加坡的相關稅率是5%、澳洲10%、歐洲國家則介乎15 – 19%不等。基本上我是支持這項稅項。不過,即使開徵商品及服務稅,稅率可以定於2-3%,看一看這項新稅對經濟的影響。同時,現在香港的經濟還未完全復蘇,新的稅種可能會打擊正復蘇的經濟,所以稅率開徵時處於低水平,可以防止正在復蘇的經濟受到打擊。當經濟完全復蘇時,才調整稅率,這將會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其實,根據國際經驗,由決定開徵到實際收取有關稅項,大概需要三年時間準備。因此,市民會有足夠時間,對有關稅項進行深入、全面和理性的討論,無須急下定論,大家不妨在下周二開始,為期九個月的公眾諮詢多提意見,令這個新稅項更加完善,或者可能最後總出一個結論:香港還是不開徵商品及服務稅較好。

http://catlost.wordpress.com/200 ... %e7%a8%85%ef%bc%9f/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