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國家資本與自由市場資本主義

西報:自由市場資本主義行不通

【西班牙《起義報》2月6日文章】題:異化全球化
這到底是怎麼回事?資本主義沙皇美國正在淪為一個第三世界國家。美國人口普查局公佈的最新報告顯示,美國有4620萬窮人。2010年美國人口普查局為一個有兩個孩子的家庭設定的貧困線是22113美元,而全球還有30億人每天的生活費不足2.5美元。因此, 4620萬的美國窮人這一數字從何而來?他們真的是窮人嗎?

西方社會經濟秩序過時了
按美國農業部的統計,美國的一個標準四口之家用在食品上的最低家庭月支出為664.2美元。這就意味著該家庭每月還有1178.55美元可以用來其他項目的支出,包括購買414美元的醫療保險(全國平均水準)。因此,對於這樣一個四口之家來説,還剩764.55美元可用來支出其他項目,如貸款購車。可以假定其每月用於購買一輛低級轎車的貸款費用為237.5美元。按照國家指數計算,每月的汽車保險平均支出為 1:37.91美元,月平均房屋租金已上升至大約700美元。將以上金額相加,還虧空310.86美元。也就是説,為了不至於入不敷出,這個四口之家每月必須從購買食品和醫療保險、交通和住宅支出中節省出310. 86美元。難怪這麼多的美國人都沒有醫療保險,因為如果去除了這筆費用,他們的口袋裏就可以剩103.14美元,或者説每天的生活費還剩3.44美元,這筆錢可以用來洗衣服、看牙、看電影、應付緊急狀況或幹他們想幹的其他事情。如此看來,他們真的是窮人。
  
無限制的自由市場資本主義行不通!這是一個已經在中低階層當中被驗證為失敗的、過時的社會經濟秩序。2011年3月,美國國會公佈了一份題為《美國經濟的發展格局和就業挑戰》的文件指出,自由市場的辦法不奏效。世界銀行也在2011年發表報告稱,各國必須制定更加合法、更加有責任心、能夠向公民提供安全、公正和就業崗位的國家機構。看來,資本主義的莊嚴殿堂終於明白了。
  
異化是資本主義必然結果
卡爾‧馬克思提出的“異化理論” 正確嗎?馬克思認為,異化是資本主義的必然結果,通過異化過程,勞動者必定會失去對命運的掌控,服從於資産階級對生産資料的控制,這種控制是資産階級藉以在工業化國家的競爭中榨取剩餘價值最大化的手段。這正是無節制的資本主義自由市場所獲得的,它們將勞動力價值出口到中國、印度、墨西哥和東南亞國家,反過來粉碎了美國的中産階級,産生了更大範圍的永久貧困階層,引發了有關合理的醫療保險制度的政治討論,並在共和黨內部挑起了有關到底設定多低的稅收才能在美國創造更多就業的辯論。在林登‧貝恩斯‧約翰遜任總統期間,美國創造出最多的就業崗位。據勞動統計局的數據顯示,約翰遜時期的就業年增長率為3.9%,超過了二戰以來任何一位總統,而那時的稅收是現在的一倍。這説明瞭什麼問題?
  
這説明瞭一個簡單的事實:異化理論還是有可取之處的,因為資本主義證明:扭曲的稅收政策打破了美國中産階級的夢想,使貧困人口無法控制地擴大至第三世界的水準。中産階級家庭體會到前所未有的貧窮,對工作缺乏安全感,而真正的窮人則絕望地感到已經被拋棄了。資本主義就是這樣運行的嗎?
  
60%的美國人幾乎無法維持生計,80%的底層美國家庭掌握著7%的流動金融資産。超過4000萬的美國人靠領取食品券生活。美國中産階級崩塌的故事充斥在各大主流媒體的報道中,這些媒體無不在哀嘆美國中産階級所處的崩潰狀態。美國愈發像“香蕉共和國”
  
但華爾街卻感覺良好,因為一些國際企業最終將從不合標準的勞動條件和聰明的離岸稅收方案中獲益。結果是,在政府偏向金融資本家的政策的共同作用下,富人越來越富。這就是今天社會中正在運行的資本主義——自由的現代資本主義,它依靠的是自由市場這只無形之手。
  
美國愈發地像一個“香蕉共和國”——永久貧困階層日益擴大,中産階級愈發貧困,而且面對越來越富的富人階層變得越來越軟弱無力,熟練控制包括總統在內的公職人員的權貴將經歷一次復興。共和黨人希望下調稅收,但這對窮人和中産階級而言是徒勞,反而會讓天平更加傾向權貴階層。
  
奧巴馬繼續留在白宮是否有助於安撫窮人和中産階級這一點值得懷疑。更有可能的是,除了窮人和中産階級的生活方式繼續被一點點侵蝕之外,其他的都一成不變,這將導致群眾走上反抗的道路,從而讓異化理論得到驗證。
  
為防止街頭巷尾爆發騷亂,美國可能會被迫採取讓丹麥一舉威名的 “丹麥合作社運動”。這是一種由消費者或生産者控制的公司領導的經濟組織形式,每個個體擁有公司的一部分。美國國務院的數據顯示,丹麥是世界上生活水準最高的國家之一,其每人平均國內生産總值達5.85萬美元,這使丹麥躋身世界最富有國家的第18 位。丹麥的平均稅負為46%。英國《經濟學家》同刊稱,丹麥是最具競爭力的經濟體之一。這樣一個包括福利國家在內的混合經濟體,擁有世界上最高的收入平等水準,且人民生活水準高於歐洲平均水準。對於一個倒退中的“香蕉共和國”來説,這或許能成為可行的替代方案。
   
(美國德保羅大學經濟史碩士羅伯特‧ 亨齊克)
中國新資本主義打敗美國自由資本主義

【多維財經】是的,美國陷入了一場與中國之間你死我活的經濟戰,這是兩個“一党制超級大國”在21世紀的一場大戰。而我們的“自由市場資本主義”党正在輸給中國的“新資本主義”党。

是的,中國共產党已經发明了它自己的混合型“國家資本主義”。現在中國正在贏得這場中美之戰,因為中國的当政者學到了重要一課:“一党制”威權主義不起作用。

但美國的政客們卻還沒有學到這一課。相反,他們卻反其道行之,掀起了一場旨在實現“一党”控制的野蠻戰爭。保守派政治人物為之戰斗的是:全面控制美國政府,讓安•蘭德(Ayn Rand)及其門徒保羅•萊恩(Paul Ryan)所鼓吹的極端自由市場資本主義得以复興。

但這一努力在過去10年中并未奏效。現在也不會获得成功。更為糟糕的是,它將引发另外一場大潰敗,比2008年的華爾街崩盤還要嚴重。看看如下這一吊詭的矛盾現象吧:美國正不知不覺陷入“一党制”極權統治,而中國在借鑒我們資本主義制度最優秀成果的同時正在一路高歌猛進,准備奪回它在历史上曾經擁有的世界超級大國地位。

是的,中國正在打贏這場21世紀的經濟戰。用不了几年,中國的國內生產總值(GDP)就將超過美國,而且在此后的二三十年里,中國的經濟增長速度將繼續領先于美國。

請关注如下這一警示:兩年前,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頗具聲望的中國問題專家福格爾(Robert W. Fogel)在美國《外交政策》(Foreign Policy)雜志发表了一篇題為“123,000,000,000,000美元:為何中國經濟到2040年將增至123万億美元”($123,000,000,000,000: Why China’s Economy Will Grow to $123 Trillion by 2040)的文章,清楚闡釋了未來將會发生什么。

到2040年,中國的GDP將占世界的40%,而美國的GDP屆時將縮減至全球的14%

中國的新興經濟超級大國地位是中國實行混合型政治經濟新制度的直接結果。在這种制度下,中國以往實行的“一党制” 共產党統治一直在偷偷借鑒資本主義的最佳成果,并將這些成果與政府規划和投資政策結合起來,奮力朝成為全球性超級大國的目標快速行進。聽聽福格爾在《外交政策》雜志那篇文章中令人不安的預測吧:

“到2040年,中國經濟的規模將達到123万億美元,接近2000年時全球經濟總產出的三倍。屆時中國的人均收入將達到85,000美元,是歐盟那時預計人均收入的兩倍多,比印度和日本屆時的人均收入也要高得多。換句話說,当中國從2000年時的窮國變為2040年時的超級富國時,中國大城市居民的平均收入將是法國人平均收入的兩倍。雖然屆時中國的人均財富仍然低于美國,但据我預測,30年后的今天最新專題

所以說,中國是在勢如破竹般前進。而我們美國呢,我們在這場與中國的經濟戰中已經變成了我們自己的最大敵人,我們事實上把領先地位拱手讓給了他們,因為欠中國的債越來越多,我們的手腳已經無法施展了。

我們正在把中產階級交上來的稅進貢送給中國,中國則用大量美元儲備以現金或擔保品的形式進行投資,在全球購買、成立和運營著企業、農田、能源和礦物儲備以及大宗商品資產。
自由市場

自由市場是經濟學術語,指金錢、貨物的流動完全是根據所有者個人自我意願而進行的。自由市場經濟就是以此為原則的經濟體系。

自由市場的原則是希望小政府大市場。


自由市場定義是一個不受到政府干預和調控的市場,政府對其只行使最低限度的職能,如維護法律制度和保護財產權。在自由市場中,財產權在一個買賣雙方都滿意的價格進行自由交換。根據定義,買賣雙方都沒有強迫對方,也就是既沒有使用暴力,暴力威脅,或欺詐手段,也沒有被第三方強制執行交易(如政府的轉移支付)。此外,在自由市場中,沒有外力干涉買方之間或買方之間的競爭稱為自由競爭。因此,價格是買賣行為根據供求關係決定的,而非強迫。與自由市場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受控制或者管制的市場,在其中政府直接或者間接的控制著價格和供給,從而扭曲了市場的信號。在交易場所中,一個商品或服務的價格將消費者的需求反映給生產者,並且促使市場形成可以滿足消費者(以及投資者)的資源配置。在自由市場中,價格是由生產剩餘的自願交易,而不是管制市場中的政策法令決定的。通過供應商們提供的產品和服務的自由競爭,價格會趨於下降,產品與服務的質量會趨於上升。需要注意的是,自由市場並不等同於信息對稱的「完全競爭市場」。

自由市場經濟與自由放任主義經濟學理論緊密相關,後者提倡在現實生活中最大限度地限制政府在經濟事務中的干預(如制止暴力和欺詐)來近似地實施放任主義。因此,隨著政府被限制到一個防禦性的角色,除了徵收稅收以維持自由市場,它並不主動實施干預。有些自由市場的支持者甚至反對稅收,他們宣稱市場能更好的提供所有有價值的服務,國防和法律制度也不列外,而且在沒有直接稅收的情況下也能被提供。例如,無政府資本主義可以代替仲裁機構和私人防衛機構。

當一些經濟學家認為自由市場是一個在經濟發展政策中簡單且實用的模型,另一些經濟學家認為自由市場是一個規範的而非空泛的概念,並聲稱有悖於理想自由市場解決方案的政策是錯誤的,哪怕這些政策能給社會帶來一時的好處。保羅·薩繆爾森將市場失靈視為高效率市場一般規則的例外。


在政治經濟學中,與自由市場經濟極端相對應的是計劃經濟。在計劃經濟中,有關於生產、分配以及價格的決策是基於整體國情而定的。其他與自由市場相對應的有饋贈型經濟以及其他僅能維持生存的經濟。而混合經濟是介於計劃經濟和市場經濟之間的一種經濟形式。

在社會學上來說,自由市場經濟是一個在社會中分配商品的系統:生產什麼和購買什麼,是由被供求關係調節的購買力決定所決定的,而不是由國家決定的。 18世紀的自由市場的早期支持者將其與中世紀經濟,早期近代經濟和重商主義經濟這些較早出現的經濟政策相比較。
市場經濟(又稱為自由市場經濟或自由企業經濟)是一種經濟體系,在這種體系下產品和服務的生產及銷售完全由自由市場的自由價格機制所引導,而不是像計劃經濟一般由國家所引導市場經濟也被用作資本主義的同義詞。


在市場經濟裡並沒有一個中央協調的體制來指引其運作,但是在理論上,市場將會透過產品和服務的供給和需求產生複雜的相互作用,進而達成自我組織的效果。市場經濟的支持者通常主張,人們所追求的私利其實是一個社會最好的利益。亞當·斯密說:


「藉由追求他個人的利益,往往也使他更為有效地促進了這個社會的利益,而超出他原先的意料之外。我從來沒有聽說過有多少好事是由那些佯裝增進公共利益而干預貿易的人所達成的。」(國富論)


對於市場經濟的經濟原則也有許多不同的批評。這些批評者的的分佈相當廣泛,從徹底反對市場經濟(共產主義)、到計劃經濟的支持者—例如社會主義的支持者,或者是那些希望政府實行大量管制的人,又或者是那些認為人性的貪婪是註定不道德的人。對於市場經濟在實踐上的主要批評之一,便是主張市場的外部性(亦即那些無法經由市場價格反映出的問題)將會造成大浩劫,如環境的污染便是一例。另一項批評則主張市場經濟將會產生壟斷,市場最終將會毀滅自身的機制。


一些市場經濟的支持者認為政府不該減少市場的自由,因為他們不同意市場本身存在外部性,認為那其實是政府所製造的,他們也不認為市場上存在著需要政府介入才能解決的問題。其他一些人則認為政府應該在適當的程度下介入市場,以避免市場失靈導致的產生。在社會市場經濟的模型裡,國家將會針對那些市場無法滿足其參與者需求的部分進行干預,約翰·羅爾斯便是這種概念的知名支持者。


經濟學家所定義的自由市場模型,則是一個完全沒有政府干預或其他強迫力量的體制。這種理論上的自由市場經濟在實際上可能有許多無法合法進行的部分,不過地下經濟便可以被視為是自由市場經濟的實踐。



自由市場經濟 自由市場

目前世界上並沒有市場完全自由的國家存在。不過,這一詞並非經常用於如此絕對的形容上,比如很少人會支持一個生化武器能夠自由交易的「自由市場」。更確切地說,自由市場是一個政府干預僅限於保護財產權利及和平環境的體制,好讓市場機制能順利運行(又稱為自由放任)。許多被稱為資本主義制度的國家並不一定會符合自由市場的層次,即使是最能代表資本主義的美國,也對市場施加一定的限制。依據經濟自由度指數,世界上也有一些比美國市場管制更少的國家,例如香港。完全的自由市場也與無政府狀態結合,因為一些人認為自由市場便意味著政府的不存在。只有少數自由市場的學者會支持廢除政府,亞當·斯密和米爾頓·佛利民都認為政府應該扮演一定的角色—不過必須限制其權力。即使是無政府資本主義者也相信法治(無論是自然的或透過契約的)應該由自願組成的私營機構所維護。大多數自由市場學者認為政府應該盡可能的被限制:運作一個司法體制以解決爭議、維持貨幣的穩定(對抗通貨膨脹)、保護市場競爭和消費、並維持一支常備軍以保護國家。一些學者認為政府支援的道路、學校、郵局、圖書館、警察局、和消防局是必要的機構,但一些學者則認為市場能夠自行解決這些外部性問題。


一個經濟體制若要被定義為真正的自由市場,就必須擁有一定的特色,例如勞工、產品、服務、和資本都必須免於政府施加的限制和貿易壁壘,以使它們能夠自由的進出國界。


決策

市場經濟通常與資本主義相連結。

通常市場經濟的決策是根基於消費者對於市場的產品價格的買賣所提供的情報。在20世紀裡曾有一段時間,連自稱為資本主義的國家都開始從事對於經濟的控制,政府或是生產者試著控制和指揮市場的資源。在今天,所有的國家或多或少都存在一些政府對於市場的控制力量,使政府能夠移除市場的自由並對於價格施加限制—例如關稅、以及對於公司的補貼。米爾頓·佛利民和其他許多個體經濟學家認為這些形式的政府干預將會鼓勵產品的發送,有時候是相當浪費的,這些產品標定的價格可能沒有產品成本來的高,由於這些限製造成的結果,產品將不會以太多的方式生產。


市場外部性

在市場失靈或外部性的例子中,負面的外部性包括了壟斷、公共利益的缺乏、以及社會的不均等如極端貧窮的出現。市場失靈是因為市場無法透過價格機制取得正確和足夠的資訊所造成的。舉例而言,目前市場上並沒有任何管道能夠了解污染對於社會所造成的危害和其代價。一些人認為這些失靈代表政府必須進行有限的干預。

米爾頓·佛利民認為許多的市場失靈能夠藉由情報的公開而解決,而不是透過政府控制的途徑。情報的公開並不代表政府會真的去管制商業的運作,而是代表情報的公開能使市場依據消費者所提供的價格決定採取怎樣的動作。


佛利民也主張污染能夠經由「執照」來解決污染的外部性。藉由允許公眾販賣解決污染的執照,解決污染成為了一種行業,市場便能針對污染的損害提出一個價格。他相信這種政府「管制」能提供資訊更為流動的環境,而不是對市場隱瞞這些資訊。如果人們真的在意空氣污染,那這項情報將能流入市場,公司便能對此作出反應保護環境以賺取利潤。


佛利民相信政府能夠扮演修正市場外部性的角色—只要政府是幫助情報的傳送而不是去掩蓋它。


政府干預

市場經濟也有可能存在政府的干預。市場經濟與計畫經濟最主要的差異並不在於政府影響程度的大小,而是在於政府的影響力是否會用於強迫性阻礙私人的決定上。在市場經濟裡,如果政府需要更多鋼鐵,那政府會收取稅賦並以市場價格買入鋼鐵。而在計畫經濟裡,政府只需要下令生產鋼鐵、並且依據法令設立價格便能取得鋼鐵。結合了中央計畫經濟和市場機制的經濟體制則被稱為混合經濟。德國的社會市場經濟便是混合經濟的例子之一。


政府在市場經濟上究竟應扮演何種角色依然是爭論的話題。大多數市場經濟的支持者認為政府有著保護和執行基本法規的正當性。更多的爭論聚焦於政府在指引經濟和處理市場不平等上應該扮演多大的角色。舉例而言,貿易保護主義的關稅、中央銀行的利率、和社會福利計畫一直都是爭論的焦點。


米爾頓·佛利民與其他許多個體經濟學家認為,過多的政府干預和管制將會造成市場情報的傳送被阻撓甚至停止,而使市場無法正常運作,他認為這樣將會造成許多嚴重的政府外部性問題如通貨膨脹、衰退、和蕭條。米爾頓·佛利民認為大蕭條其實是由政府製造的外部性所引發的。


市場自由

弗里德里克·哈耶克和米爾頓·佛利民認為經濟的自由在公民和政治自由的創立和維持上是不可或缺的。他們相信這種經濟自由只有可能在以市場為主的經濟裡才有可能達成,尤其是在自由市場經濟裡。他們相信足夠的經濟自由可以透過市場的價格和財產權利機制來實現。他們認為一個社會若擁有更多的經濟自由,也代表擁有更多的公民和政治自由。


佛利民說:

「經濟自由是政治自由所不可或缺的。藉由授與人們與他人合作的權利,和免受強迫或中央引導的力量,個人的政治權利行使將不會遭受減弱。」


加拿大傾向自由市場「保守派」的弗雷澤研究所(Fraser Institute)、美國傾向自由市場「保守派」的美國傳統基金會、以及華爾街日報也指出,在經濟自由、政治自由和個人自由之間的確有著如哈耶克所言的連結存在。他們同意哈耶克的說法,限制經濟自由的國家最後必然會開始限制公民和政治的自由。


市場經濟的批評

如果某種資源是有限的,而浪費行為產生,那麼資源就會被消耗殆盡。在一個自由市場經濟裡並沒有機制能夠確保有限的資源被最正確地使用。這並非市場經濟遭受的唯一批評。


不過,自由市場經濟可能可以自行建立起一套更具機能的市場,以保證對於生命的需求—如清境的空氣、水、肥沃的土地、和更穩定的氣候能夠永續存在。這種機能可以藉由更精密的市場工具所產生。同時,對於自由市場經濟一直存在的一個邏輯謬誤是:目前的市場經濟便代表人類生產潛力的規模。但實際上自由市場經濟的進步是持續進行的。
1.當政府主宰或控制一國的經濟時,會發生什麼事?

從經濟的角度來看,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之間的差別就是在於誰在掌控經濟,社會主義是政府掌控經濟的主體,資本主義是個人(資本家)掌控經濟的主體。別看這小小的差別,但是經濟是社會組織形式的基礎,經濟決定了上層建築。由於主宰經濟的主體不同,於是會發生很多的不同,包括政治、社會、文化等等所有的方面,無法一一列舉。

2.為什麼有許多國家在經歷了80餘年社會主義(或共產主義)的實驗之後,改走向自由市場資本主義的道路?

首先我要糾正你一個錯誤,自由市場不是資本主義的專利,計畫經濟也並非是社會主義的標籤。不能以是否允許自由市場的存在而來判定一個社會是資本主義還是社會主義。而是要看經濟主體是由政府還是個人控制來分析。
計畫經濟確實存在弊端,弊大於利。於是實行計畫經濟的社會尋求變革,俄羅斯選擇的就是放棄社會主義制度,而中國大陸選擇的是堅持社會主義制度的情況下,經濟命脈在政府掌控的前提下,引進市場競爭的經濟機制。

3.為什麼非常多得社會主義經濟體都失敗了?

社會主義比資本主義產生要晚得多,仍然處在探索的階段,而探索就難免失敗。資本主義建立的時候也並非一帆風順,法國不是就出現過波旁王朝復辟嗎?當時的法國資本主義也處於失敗的狀態,但是歷史的潮流是不會改變的。

4.資本主義經濟制度有哪些優缺點?

在封建社會,農民是被禁錮在土地上的,他們雖然有人身自由,卻在經濟上完全依附在土地上。而資本主義卻將這些人完全解放出來,成為更大意義上的“自由人”,他們可以選擇不同的工廠來工作。資本主義建立起了一種新型的社會關係,解放了生產力,推動了經濟和社會的快速發展。資本主義建立之後,人類的發展走上了快車道。

但是,資本主義有一個自身的頑疾是解決不了的,那就是資本家佔有生產資料,他們追求自己利益的最大化,那麼就難免擠壓工人的薪水。而工人又占社會的大多數,他們又是工廠產品的主要消費者。一方面資本家希望工人賺得越少越好,但是工人賺得少了又買不起東西,產品相對過剩,於是就出現了經濟危機。爲了減少經濟危機帶來的危害,資本主義國家從完全的自由市場經濟轉為有政府調控的市場經濟。但是,這只能緩解經濟危機,無法從根本上消除經濟危機。

5.當中央集權經濟轉向市場經濟時,曾發生什麼事?

引進市場的競爭機制,在一定程度上會對經濟發展起到促進作用。經濟是基礎,經濟制度的變化一定會體現在別的方面,比如社會上會出現新的階層,貧富差距開始出現等等。

6.市場開放和政治自由之間有任何關係嗎?

有關係,籠統地說,在一定程度上會促進政治自由。但是他們之間的關係是複雜的,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

7.當一國的政府限制其本國的經濟參與對外貿易,會發生什麼事?

資本主義的經濟制度核心就是自由市場,全球一定一體化了,在這種情況之下,每個經濟體都無法獨善其身。強行限制對外貿易,短時間內似乎保護了某幾個產業,但是長遠看、整體看是對自己有害的,造成保護的產業缺乏競爭而越來越弱,其它產業也會因此受到牽連。

8.是什麼原因造成第一次全球自由市場的年代在1914年崩解了?

市場不能完全自由,市場有自身調節的功能,但是這個功能也會失調。20世紀初的經濟危機就是這樣的一個例子。羅斯福在這種情況下推出“新政”,從今天來看這個“新政”並不神秘,無非就是增加政府的資金投入,通過投資公共設施來帶動就業和經濟增長,改變稅收政策等等。這些都是有效解決危機的方法。從此之後,資本主義學會了政府調控經濟,不完全依賴市場調節,是一種在政府監控下的市場經濟。當政府監控出現漏洞,市場再次完全自由的時候,就如同現在的美國,於是又出現了新的經濟危機。
《福布斯》國家資本主義要是真的那麼好,為什麼俄羅斯和中國的企業家都在外逃呢?

核心提示:一旦俄國和中國的商業精英離開了,接掌他們的業務的會是一些只懂得花錢、運用人脈關係、和貪污的人。他們聚合成一些用人唯親的群組,群組之間互相爭奪與日俱減的利益。總有一天國家資本主義的惡果會顯露出來的。屆時我們會驚奇的發現,中國和俄國的國家資本主義只是無本之木而已。

原文:If State Capitalism Is So Good, Why Are Russian And Chinese Entrepreneurs Fleeing?
譯文:國家資本主義要是真的那麼好,為什麼俄羅斯和中國的企業家都在外逃呢?
作者:Paul Roderick Gregory
日期:2011年11月7日
由譯者志願者翻譯並校對


列寧把國家資本主義說成是邁向社會主義的正面一步。他所說的國家資本主義,是指在"戰略高度"上,大型公司和信託由一個旨在服務工人階級的國家控制。

列寧在1920年代提出的過渡性國家資本主義被斯大林的計劃經濟取代了。二次大戰後法國的統制政策以及日本的工業政策都是國家資本主義失敗的嘗試。但國家資本主義不僅沒有消亡,而且在一些人看來,在中國、俄羅斯、巴西和許多其他國家是成功的。

上星期,我花了四天時間出席一個在莫斯科舉行的古拉格研討會議,同時和舊相知聯絡感情、交流近況。在三年前我上一次到訪莫斯科時,人們對普廷的看法莫衷一是。他既有有力的擁護者,也有一些強烈反對他的人。這一次,人們對普廷重掌總統之職的普遍看法是:"我們為什麼得要那傢伙回來?"

俄羅斯的企業家明白,再由普廷主政多六年以至是十二年意味著現行的國家資本主義不會有多少改變。這在他們看來就是無限制的貪污、任人唯親以及產權方面極大的不確定性。

同事告訴我,俄羅斯成功的商人都在找方法離開國家,並盡可能的多帶一些錢。他們當中有許多已經把家人移到美國、德國、或是其他安全的地方。單單是在柏林就有數以十萬計的俄羅斯人聚居,等待本國有更好的日子。

俄羅斯的國家資本主義留不住國內企業家,俄國可貴的人材和資源都在外逃。

人們把中國的國家資本主義吹噓成是"失敗了的"美式資本主義的替代品。中國國家資本主義的倡導者聲稱,它帶來了高增長、為中國的商業階級帶來無限商機。然而,最近有關中國百萬富翁的調查顯示,他們有一半以上正在考慮離開中國或是已經把計劃付諸實行。他們嘴裡說的是想追求在國外那更好的生活條件,但離開的真正原因是在中國經商的極端風險。

要是國家資本主義真的這樣好,為什麼那些最好的企業家們想要離開?

在資本主義社會中生活,有兩點是中國和俄羅斯的商人比任何外界人士都要明白的。

首先,致富的最快途徑是國家和黨的人脈。國家給予人們許可証、道路使用權、為人們清除對手。但國家能給予的,就能奪去。關照你的人可能會失勢、又或是轉而支持你的對手。你的生意賴以經營的許可證可能會轉到另一個能拿出更高賄賂金額的人手上。你成功與否永遠都取決於國家官員和他們的親屬。你可以在一夜之間失去一切。因此,趁著能夠離開的時候走是最好的。

其次,即使你憑個人努力、提供比對手更好的產品或是服務並且成功了,有影響力的人隨時可以奪去你的公司。他們或許發現牌照有問題、你的公司違反了環境準則,還有就是當然會發生的—稅務當局發現你稅務欺詐。然後,他們告訴你,只要把公司以適當的價錢賣給某人,問題就可以解決。

一旦俄國和中國的商業精英離開了,接掌他們的業務的會是一些只懂得花錢、運用人脈關係、和貪污的人。他們聚合成一些用人唯親的群組,群組之間互相爭奪與日俱減的利益。在俄羅斯,用人唯親的資本主義造成的經濟惡果可以在一段短時間內用高能源價格為託詞掩蓋過去。而在中國,可資推搪的則是低勞工成本和正在擴張的國際貿易帶來的增長。

但是,總有一天國家資本主義的惡果會顯露出來的。屆時我們會驚奇的發現,中國和俄國的國家資本主義只是無本之木而已。
最近在看有關國家資本主義與自由市場資本主義的文章。

完全的自由市場資本主義,就像是一場足球場內,沒有裁判員,
球員可以在場上任意犯規。
而絕對的國家資本主義,就是一場足球場內,由裁判員主宰兩隊球隊的勝負。
因此是不是要在兩者之間取得平衡點才是正著。

就好像香港的醫院,有政府的公立醫院,與及私立醫院。
公立醫院收費較便宜,而私立醫院收費較高但質數較好。
假如要推行醫院完全的自由市場資本主義,把所有公立醫院變賣做私立醫院,
我想那便是製造災難。

就好像紅隧,東隧和西隧,它們也是私有化了。
於是這些球隊為了取勝,賺取更多的利益,
便一直申請加價,苦了大眾的車主。
假如三條隧道中的期中一條歸還給政府經營,
那政府能夠收取合理價錢,成為三條隧道中收費最便宜。
其餘兩條收費只會收費較高少許,不會太過份,
就像私立醫院,雖然收費高少許,但交通暢流,很少塞車。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