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螞蟻生活模式

一巢的螞蟻群,無論是負責生育,建巢,戰鬥,找食物,牠們也是共同分享成果。
不會像資本主義社會,人只會為自己生存而努力以赴地工作。
螞蟻會把自己找到的食物,搬回巢穴中,與其他所有一起居住的螞蟻群,分享食物。
假如螞蟻是行資本主義,我想牠們很多便會餓死了。
希望現今的社會,不是只為自己而活,而是一組群體社會而共同存在著。
有點像共產主義模式,馬克思沒有像小說《烏托邦》一樣詳細描述「共產主義社會」是怎樣的,
因此很想寫出理想的共產主義社會是怎樣的模樣。

看過佔領中環行動的人仕,說要反對資本主義,那是說就要實行共產主義,
因此想像一下,理想的共產主義行在香港是怎樣的情況。

香港政府在南方填海造地造了一個三倍香港島大的人工島。
島上居住家庭人口有上限限制。
只要市民能在人工島找到工作,便能在人工島裡居住。
人工島裡工作的居民,一家人能夠免費得到一間房屋,
而且免費乘坐公車,的士,免費食物和在島內的物品,醫療,教育和娛樂也是免費,
工作沒有薪金,收入全部貢獻給人工島政府,由政府使用當中的財富,向外收購島內需要的物資。
人們工作是為了維持人工島生活的運作,市民不再只為自己而活,而是群體一起共同分享生活。

人工島的能源來自於規模大型的太陽能,潮水和風力發電,能夠有多餘的電力賣給島外的其他香港地區。為了節能,環保和防止塞車情況,島內沒有私人汽車,所有公共交通工具和的士也是電動驅動,
螞蟻的工作有生育,建巢,退敵,找食物等等。不論甚麼工作,牠們也是共同擁有住宿的地方和食物。
在人工島裡,所有的工作如清潔工或醫生,也是同一待遇,共享島裡的一齊物資和服務。

人工島裡主要的收入,是外來旅客在島內的一切消費,如交通服務,遊樂場主題公園,賭場,學校學費,商店,食店,醫療服務,售賣電力,政府經營的企業如廢料回收再造業,研發中西藥的製藥廠和金管局的金融投資。

因為限制了島上居住的人數,不會有過多的居民居住,因此以上收入足夠養活島上的居民。
就如某一個島上有足夠養活一百人的資源,而島上只有10個人,就算人性再貪婪一樣可以養活所有人。

政府會供應土地給居民耕作,食物能自給自足,也能把有多的食物,賣給島外,增加政府收入。
政府能提供資源給那些能為政府賺取收入的居民。如提供魚船讓魚民捕魚,又或是提供土地,機器和技術,鼓勵市民創業。

市民可以自由選擇生活在島內,過共產社會的生活,或是離開到島外重過資本主義的生活。
政府每半年會分花紅給島上居民,讓他們能在外地旅遊時消費。
在人工島工作和住滿7年後,60歲退休後便能繼續在島上過退休生活。

如果不行資本主義,我想就會類似這個人工島裡的生活。
你們會選擇在這人工島裡生活嗎?
河南共產村 神話怕現實

當河南南街村變成旅遊景點,大家都明白中國共產主義可行不行。
一般人要體驗南街村的神話,現在可以用80元人民幣登上「紅旗號」或「共產號」旅遊車,兩小時內完成紅色村考察。但攝影記者踏上不一樣的旅程,感受了北韓式的控制氣氛,接觸了活生生的洗腦制度。
晚上還有人守護的東方紅廣場,位於村中央。正在揮手的毛澤東像,在白光照射下,陰魂不散,由民間組成的守衞隊,24小時在異常潔淨的公園值班守護。比起商店裏的毛澤東雕塑商品,這一座,更像是人造的神。

示範單位處處毛澤東
從90年代初建立的共產村,實行平均主義,一切工作、住房、醫療、食品及副食品,均由中央分配。22幢現在看去比香港公屋還漂亮的樓房,共住了約3,000人。劃分為92平方米及75平方米的單位,租金全免。衣食無憂的情況下,工資只有200多300元,「要讓村裏人富得一分錢存款都沒有」的口號,似假還真。
78歲張婆婆家,是典型的共產示範單位。牆上掛着一幅毛澤東跳字時鐘畫像,還有一個毛澤東小金像,都是90年代初建村時分發各戶的。一切電器及傢俬,由中央分配,不屬於任何人。婆婆跟攝影記者所說不多,「只有衫是自己買的,在這裏居住,算是不錯啊。」似有若無,是共產制度的精髓嗎?
較年輕的工人,工作環境也是充滿神話的。工廠外畫滿革命烈士的人像彩畫,工廠裏面,掛滿毛澤東思想標語。毛澤東的講話,無時無刻不在廣場的廣播裏重複着。還有早、午、晚的革命歌曲,提醒工人返工、吃飯與下班。若果遲到缺席,會被扣分,還有可能被扣除糧油米麪的分配券,更休想成為公園裏偌大光榮榜上的「十星文明戶」。


紅色億元村資不抵債
惟有街上遇到的一班小孩子,天真依然。放學後,他們等着家長接回家。身旁巨型標板寫着魯迅語錄:「其實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走共產主義道路的人,在中國,越走越少。
據說,神話村的經濟產值,從91年的1億,飛躍至97年的17億,至02年又下滑至12億,現在,則走到了破產境地。當初巨額的銀行貸款與大量廉價勞動力打造成的紅色億元村,最終資不抵債。一個時代的口號,變成另一個時代的負資產,神話,最怕遇到現實。
激辯華西村模式 左右再掀起論戰

內地著名的華西村支部書記吳仁寶日前去世,左右兩派勢力再度掀起華西村模式的辯論。這場激辯的背後其實是對中國未來路向話語權的爭奪。

華西村是內地走共同富裕的典型,而安徽鳳陽的小崗村則是分田單幹的樣板。當年鄧小平在全國推行小崗村的土地承包制,華西村的吳仁寶頂住壓力,堅持不分田,堅持毛澤東時代的集體經濟,通過建立村辦企業,短短幾年成為遠近聞名的中華第一村,家家住別墅,戶戶有轎車,年底分黃金,創造了農民共同富裕的神話,吳仁寶也成為遠近聞名的人物,連續多屆以村支部書記名義當選全國人大代表。

關於華西村發展模式的辯論一早就存在,吳仁寶去世使這場爭論更加激化。左派認為小崗村分田單幹雖在當時解放了生產力,但並沒有引領農民走向富裕,而華西村的村社自治及集體經濟是中國新農村發展的方向,也是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

意氣之爭 影響改革
自由派們則抨擊吳仁寶在華西村搞家天下,一人得道雞犬升天,一家掌握了該村百分之九十的經濟支配大權,外來打工者淪為二等公民。自由派將火力對準華西村的管理模式上,認為吳仁寶在當地形同土皇帝,搞變相獨裁,處處模仿毛澤東。

平心而論,華西村的成功是特定歷史時期的產物,當年全國鄉村都在搞分田單幹,雖然刺激了以家庭為單位的經濟個體生產力,但面對市場化的大潮,單個家庭的競爭力顯然不如以村集體為單位的競爭力,再加上吳仁寶在華西村有強大號召力,使得華西村能夠脫穎而出。華西村的成功離不開改革開放大背景,否則為何在毛澤東時代寂寂無聞呢?如今吳仁寶這個強人能人去世,華西村確實面臨何以為繼的問題。

其實,自由派以獨裁專制抨擊吳仁寶,進而否定華西村,顯然是吹毛求疵。沒有吳仁寶就沒有華西村的今天,他相當於華西村的支柱,猶如一個企業的董事長,發言權自然比一般股民要大,其他村民按股分紅,天經地義。自由派攻擊吳仁寶,主要是這個集體經濟是共產黨威權體制的經濟基礎,是與自由市場經濟背道而馳。但自由派無法解釋的是,為何個體的小崗村發展比不上集體的華西村?

中國目前的左右之爭,很大程度淪為書生論政,甚至變成意氣之爭,雙方各執一詞,為辯論而辯論,不顧歷史背景及現實環境,這種爭論引發人心慌亂,反而影響改革的進行。中共第五代提出「實幹興邦」,其針對性已是不言而喻,問題是在社會貧富分化愈來愈激烈的今天,社會上的任何一件事都可能引發左右激辯,當局想平息已不可能。
內地富貴村 出世到死不用花錢

  
繼「天下第一村」江蘇華西村創富神話名噪一時,內地再現超級富貴村!山東西王村由窮村,搖身一變成為擁有四家上市公司的富貴村。村民由出世到死幾乎都不必花錢,每年不僅有逾10萬元(人民幣.下同)的淨收入,還享有各種福利待遇5,000元。被央視評為「全國最美村官」的西王村黨委書記、西王集團董事長王勇說,魚肉海參不再是村民追求的幸福,「我們現在比得是誰最長壽」!
西王村座落濱州市鄒平縣,20年前只是不起眼的貧窮小村,家家戶戶以務農為生,「茅草房、泥巴路、苦井水」。自1986年王勇當選村黨支部書記後,號召集資興建了西王油棉廠及澱粉廠,經歷多年發展,打造出一條令人難以企及的富貴村。該村擁有香港上市的西王置業、長壽花食品及西王特鋼,以及在深圳上市的西王食品4家上市公司,另設6家民企、15家第三產業企業,總資產約304億元,去年銷售收入315.6億元。雖然只有720名原村民,外來職工竟超過15,000人。  

  
村民每年淨袋10萬

經歷多年發展,小村莊成為「中國企業上市第一村」,帶摯村民收入逐年飆升,除了穩定的收入外,當初入股的村民還可從企業領取分紅。同時,西王村所建的福利保障體系完善,村民由出生、上學、工作至退休養老,都由村集體統一管理,並代繳各類保險費、每月發放價值200元的麵粉、蛋、奶、肉及有機蔬菜等必需品。村民每年可享的福利待遇高達5,000元,足以媲美每年向市民派錢的澳門。
此外,退休村民的保障更招人眼紅,除了享有國家退休金外,每月還可獲100元補助金,同時建有老年公寓以供入住,小區設置衞生室、健身室和娛樂設施。「富甲一方」的西王村「人工高、福利好」,原住村民不願離開村莊,子女學成歸來亦會回鄉工作,但所求的不再是魚肉海參,而是比誰最長壽。王勇說:「以前是為了讓村裏老少有盼頭(希望),家家小康。現在是為了精神上有勁兒,為了活得更長久。」


西王村村民福利一覽

‧建立了從「搖籃」到「墳墓」的福利保障體系。村民從出生到上學、到參加工作、到退休養老都由村集體統一管理
‧代繳各類保險費
‧入股村民每年可領取分紅
‧每年可享的福利待遇約5,000元(人民幣.下同)
‧65歲老人免費入住老年公寓,並獲每月100元補助金
‧每月發放200元人民幣的麵粉、蛋、肉及有機蔬菜等必需品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