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E=mc²

反物質和物質一旦相遇,就相互吸引、碰撞並完全轉化為光並釋放出的巨大的能量,這個過程叫做湮滅。湮滅過程會釋放出正、反物質中蘊涵的所有靜質量能,根據愛因斯坦著名的質能關係式──E=mc²,

而上帝創造宇宙是剛好的相反:
上帝的聲音產生巨大的能量,釋放出光,然後光和虛空接觸產生物質和反物質.

E=mc²,
巨大能量= 產生光和正反物質


據愛因斯坦的質能關係式E=mc2。其中E為湮滅產生能量,m為參與的正物質和反物質湮滅前總靜止質量,c為光速≈3x108米/秒。

在虛空中質量是0, 光的質量也是0,  那麼質量是從何而來的?
以下資料轉貼:



在愛因斯坦發現,告訴我們一個道理,

質量和能量並不是獨立存在的物理量。

因此,物質的質量並不是簡單的基本粒子的質量加和,還要考慮到把基本粒子結合到一起的能量。

意外的結果
他這一鬧,其實反倒促進了人類對於質量的理解。於是,科學家開始研究各種結合能。

原子核和電子結合在一起的電磁能量只占原子質量的一億分之一;
把質子和中子束縛在原子核內的核力的能量只占原子質量的1%;
質子和中子中的夸克也只原子質量的1%
這時,科學家就納悶了,質子和中子剩餘的99%的質量到底去哪裡?按照愛因斯坦的理論來看,這個質量只能是作用於夸克的力產生的能量。也就是「強力」產生的能量。

尋找萬物的本源:質量從何而來?
也就是說,電子和夸克的質量只占總體質量極其小的比例(1%),剩下的都是強力產生的能量。

驚不驚喜?意不意外?原來,萬物的質量基本(99%)都是來自於束縛夸克的能量。我們只要通過E=MC^2,就可以換算出的質量。

基本粒子的質量
雖然,我們已經知道了大部分的質量來源,但還有個問題,那就是質子和中子的質量到底是咋來的?

實際上,這個問題同樣可以追問「電子的質量從哪來的?」,質子和中子是由夸克構成的,所以,我們可以合併成一個問題,「電子和夸克的質量是從哪來的?」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科學家彼得希格斯等人提出了希格斯玻色子理論。

來源:https://twgreatdaily.com/lgmfXWwBUcHTFCnf7BIA.html

在這套理論中,科學家指出,

粒子可以通過與希格斯場之間相互作用獲得質量;
希格斯場存在於整個宇宙中;
希格斯玻色子是希格斯場的振動。
尋找萬物的本源:質量從何而來?
因此,最後的結果聚焦到了希格斯玻色子上,如果我們能夠在粒子加速器中找到希格斯玻色子,那就說明,我們知道了基本粒子的質量來源。

在歐洲大型強子對撞機LHC就一直在尋找希格斯玻色子。

尋找萬物的本源:質量從何而來?
2013年3月14號,他們正式對外宣布探測到了新粒子:希格斯玻色子。

尋找萬物的本源:質量從何而來?
當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就頒給了希格斯玻色子理論的希格斯與弗朗索瓦·恩格勒。

尋找萬物的本源:質量從何而來?
SPONSORED LINKS


希格斯玻色子一直以來都被稱為「上帝粒子」,很多人都知道它是粒子物理標準模型的最後一塊拼圖,從諾貝爾獎的頒獎速度就可以見其重要性。

可是,很多人對希格斯玻色子都有誤會,很多人都認為物質的質量就是來自於希格斯玻色子,把它稱為「萬物的質量之源」。但這是不對的。

但實際上,希格斯玻色子只和物質質量的1%有關,而99%的物質質量來源於強相互作用。

以上就是粒子物理標準模型對於「物質的質量」的看法,也是目前主流的科學理論。

不過,前面我們也說到了質能方程E=MC^2,這個公式可以說是最常見的物理學公式了。在很多場合,比如:核聚變和核裂變中,很多人常常這麼描述:

核聚變/核裂變反應前後損失的一部分質量,根據質能方程,這部分質量轉化成能量。

這種說法是正確的呢?還是錯誤的呢?我們下期再詳細說。

來源:https://twgreatdaily.com/lgmfXWwBUcHTFCnf7BIA.html
萬物的質量基本(99%)都是來自於束縛夸克的能量。

科學家想找出這個質量能量的來源,
有點像找尋上帝話語的力量.


上帝的聲音產生巨大的能量,釋放出光,然後光和虛空接觸產生物質和反物質.
E=mc²,
巨大能量= 產生光和正反物質
在虛空中質量是0, 光的質量也是0,  那麼質量是從那股巨大能量,即是上帝話語的力量的99%
-100% 而來.

萬物的質量基本(99%)都是來自於束縛夸克的能量。 我們知道要分裂夸克是幾乎不可行的事.因為當夸克距離愈遠,束縛夸克的能量就會越大.就像神的話語一樣,是不許可改變的.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