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ne For All's Archiver

Dalvm 發表於 2018-11-26 19:44

方便麵致癌?

方便麵致癌?
澱粉類食品在高溫(>120℃)烹調下容易產生丙烯酰胺。而丙烯酰胺在體外細胞實驗和動物實驗證實其的確是一種致癌物,但目前沒有充足的人群流行病學證據可證明人類某種腫瘤的產生與由食物中攝取的丙烯酰胺有明顯的相關性。

前些日子WHO和中國食藥總局發布的致癌物中,丙烯酰胺在二類致癌物中(二類致癌物是指導致人類癌症的證據不明確)。
相關實驗表明,中國生產的方便麵中丙烯酰胺檢測值大約在0.5-2.89μg/g;其實相較於薯片、油餅來講還是偏低的。對於丙烯酰胺的安全值,國際上目前還尚未有相應的標準。

新澤西食品專家從人體每日膳食中0.1mg/kg 體重的丙稀酰胺攝入量中沒有觀察到不利的影響,從而推測人們食用油炸食品致癌的風險極小。WHO食品安全的相關官員也認為人體攝入的丙烯酰胺尚不足以對人體有害。照這個計算,方便麵中的丙烯酰胺量還是很安全的。

Dalvm 發表於 2018-11-26 19:46

1周4天吃泡麵 18歲胃癌亡
【沈能元╱台北報導】一名十八歲男生因熬夜念書,從國三起約有四年時間常把泡麵當消夜、每周吃個三、四天,至大一時出現腹痛、噁心等症狀,就醫檢查竟罹患晚期胃癌,治療一年即病逝。醫師說,醫學研究雖無實證指吃泡麵會引發胃癌,但泡麵等高鹽食物已確認會導致胃壁黏膜細胞病變,是胃癌高危險因子。

嗜吃泡麵等高鹽食物,恐造成[color=Red]胃壁黏膜細胞病變[/color],導致胃癌。圖非患者。

台灣消化系醫學會昨舉行衛教記者會,多年前收治該病例的成大醫院血液腫瘤科主治醫師顏家瑞說,該男大生是他收治過最年輕的胃癌患者,該患者除長期吃泡麵外,也很愛吃香腸,並有大腸直腸癌家族史,合併長時間課業壓力,免疫力低下,懷疑因此造成胃壁黏膜細胞病變罹癌。因發現時已是末期,男大生治療一年即病逝。


少吃香腸醃漬物
他說,當時問診時,並未詳細詢問男大生吃了多少泡麵、香腸,只知男大生有四年的時間,大約每周三、四天把泡麵當消夜,但不知每次吃幾碗等精確數據;而泡麵、泡菜等高鹽、醃漬食物,或是含亞硝鹽的香腸、臘肉等食品,均是胃癌高風險食物,應少吃。

年增3千人罹癌
台大醫院內科部主治醫師劉志銘說,胃癌致病有三大因素,包括長期吃高鹽、醃漬、燒烤類食物,以及[color=Red]胃部感染幽門螺旋桿菌和基因遺傳,[/color]此三大因素會互為影響。
台灣消化系醫學會昨也公布最新「診間胃癌認知調查」,五月時訪問北中南東部四家醫院、共一百一十名胃腸肝膽科門診患者,發現高達七成患者誤以為早期胃癌一定有症狀,二成五不知幽門螺旋桿菌會引發胃癌;且年逾五十歲受訪者不曾接觸胃癌資訊比率達三成二,較五十歲以下者的一成,比率明顯偏高。
該學會理事長林肇堂說,據衛福部最新癌症統計,二○一三年台灣胃癌發生人數排名第七、新增人數達三千七百多人、死亡人數達二千二百多人,且近十年胃癌每年死亡人數居高不下,主因是全台約八成胃癌患者在確診時,病情已屬中、晚期。

脹氣胃痛應篩檢
林說,因早期胃癌少有症狀,建議民眾一旦出現胃部不適、體重減輕、貧血、吞嚥困難、解黑便等症狀,應速就醫檢查。
劉志銘警告,若長期有胃脹氣或胃痛困擾,有胃潰瘍,胃癌家族史,或是喜好高鹽、醃漬食物,及有吸菸、喝酒習慣者,應接受幽門桿菌檢查與治療,並定期接受胃鏡檢查,避免延誤病情。

胃癌小檔案
◎病因:
.長期吃高鹽、醃漬、燒烤食物引發胃壁黏膜細胞病變
.基因遺傳
.胃部感染幽門螺旋桿菌
◎症狀:
.早期症狀不明顯
.中、晚期將出現體重減輕、解黑便、胃痛、噁心等症狀
◎人數:平均年增3千多名患者
◎預防:
.少吃高鹽、醃漬類、香腸等
.長期有胃痛、胃脹氣等症狀,應進行幽門桿菌檢查
.多吃蔬菜、養成運動習慣,提升免疫力
.避免吸菸、喝酒,因尼古丁、酒精等易增罹胃癌風險
◎治療:依病情嚴重度採手術切除腫瘤、化療、標靶藥物治療
資料來源:劉志銘醫師、顏家瑞醫師、林肇堂醫師
------------------------

[b][color=Blue]高鹽、醃漬、燒烤  傷了胃部,加上感染幽門螺旋桿菌感染了傷口,細菌從傷口產生了基因變異,成了胃癌[/color][/b]

Dalvm 發表於 2018-11-26 19:57

生飛滋,雖然不是大病,卻令人寢食難安,甚至痛不慾生……最可怕的事,有人傳言痱滋無限復活,或有機會患上口腔癌!

有請牙科醫生周子輝教你對付這位口腔敵人,解開坊間迷思。

咬傷會生飛滋?       
飛滋(復發性口瘡,Aphthous Ulcers)屬口腔潰瘍的一種,傷口中央是白色或黃色,周邊則是紅色,呈圓形或橢圓形狀,一般2至4星期便會自行痊癒。

[color=Red]飛滋成因有很多,多數是因口腔的創傷,令飛滋[b]細菌[/b]有機可乘[/color],如不小心咬傷口腔內側,和刷牙時被牙刷頭「篤」損。此外,免疫力低,睡眠不足,壓力大,女性經期,也會導致飛滋的出現;[color=Red]而缺乏維他命C、B雜和鐵質等營養素,則會令口腔黏膜易受破壞而易生飛滋。[/color]

飛滋三級制
第一級:輕型(Minor)飛滋,大部人所罹患的飛滋都屬此類型,數量約只有3至5粒,而且潰瘍面積小。
第二級:重型(Major)飛滋,潰瘍面積大,直徑可有1cm長。
第三級:皰疹狀型(Herpetiform)飛滋,滿佈口腔內側,令人非常疼痛。

null
用鹽敷、用鹽水漱口,一舉滅殺?
周子輝醫生(圖)表示,用鹽或有紓緩和消炎作用,但並無治療效果,不會令飛滋快:D好。

生飛滋,要吃維他命B?
[color=RoyalBlue]維他命B雜有促進黏膜細胞健康及紓緩發炎[/color]的功效,所以攝取足夠的維他命B雜,可有紓緩生飛滋時的痛楚和有預防作用。

牙醫建議
周子輝醫生建議,生飛滋時,甚麼也不做是最好的處理方法,假如真的承受不了飛滋之痛,可以找醫生處方有消炎和麻醉成份的漱口水。

飛滋無限復活 = 口腔癌
周子輝醫生認為生飛滋會患上口腔癌機會很微,惟患處若反覆不癒,且情況超過一個月,可安排驗血了解缺失的物質,補充後看看有沒有得到改善。

若然還未有改善,便要小心留意應向醫生求診作進一步的檢查。

Text/Kio

14645次閱讀


中醫:勿用鹽「捽」痱滋 易導致惡化

6大食物 營食變「鐵」人

紅棗以外 補血食物知幾多?

【消委會測試】冷壓果汁貴近五成 維他命C僅多2毫克

早餐營養「C」餐單

Dalvm 發表於 2018-11-26 20:04

子宮頸癌是由於人類乳突病毒長期慢性感染子宮頸上皮細胞,導致上皮細胞化生不良(Epithelial cell dysplasia),進而癌化。其中第十六型人類乳突病毒慢性感染易造成鱗狀細胞癌;第十八型人類乳突病毒慢性感染易造成腺癌。流行病學上,第十六型人類乳突病毒感染的盛行率高於第十八型人類乳突病毒感染,是故臨床上子宮頸癌以鱗狀細胞癌表現為主,腺癌則相對少見。

以陰道內診可發現病灶處出現如草莓表面般的punctation pattern,嚴重時這些punctation pattern甚至會相連成Mosaic pattern的血管網。子宮頸切片顯微鏡下可發現細胞化生不良(dysplasia,依化生不良的上皮細胞厚度決定CIN classification)。子宮頸抹片在顯微鏡下可觀察到癌細胞常見的高核質比(High N/C ratio)及病毒感染常見的細胞挖空現象(koilocytosis)。


------------------------

[color=RoyalBlue]
子宮內膜息肉是子宮腔上皮組織的[color=Red]黏膜細胞,異常增生所導致的良性腫瘤[/color],附着於子宮腔內壁,以30至60歲的女性為好 ...

生飛滋,要吃維他命B?
[color=RoyalBlue][b]維他命B雜有促進黏膜細胞健康[/b][/color]及紓緩發炎的功效,所以攝取足夠的維他命B雜,可有紓緩生飛滋時的痛楚和有預防作用。

[/color]

Dalvm 發表於 2018-11-26 20:08

【本報港聞部報道】子宮內膜息肉是子宮腔上皮組織的黏膜細胞,異常增生所導致的良性腫瘤,附着於子宮腔內壁,以30至60歲的女性為好發族群。
這是婦科的常見病,是由子宮內膜局部過度增生所致,表現為突出於子宮腔內的單個或多個光滑腫物,蒂長短不一。可引起不規則陰道流血、不孕。從育齡期到絕經後的女性,都是子宮內膜息肉的高發人群。
目前病因未明,認為與內分泌紊亂有關,以超聲診斷為主,子宮腔內聲學造影敏感性更高,宮腔鏡是診斷子宮內膜息肉的金標準,宮腔鏡下息肉摘除術是子宮內膜息肉首選的治療方法,但息肉易復發。子宮內膜息肉偶有惡變,尤其是絕經後陰道流血者,息肉呈不典型增生時,應以癌前病變看待。
患者月經過多及經期延長
本病可發生於青春期後任何年齡,但常見於35歲以上的婦女。單發較小的子宮內膜息肉常無臨床癥狀,常由於其他疾病切除子宮後進行大體檢查時被發現,或在診斷刮宮後得出診斷。部分患者可見月經過多及經期延長,此與子宮內膜面積增加及內膜過度增生有關。大型息肉或突入頸管的息肉,易繼發感染、壞死,而引起不規則出血及惡臭的血性分泌物。
婦科檢查上,子宮稍大,如子宮內膜息肉蒂長者,宮頸口可見到或觸及贅生物。第二是超聲檢查,經陰道超聲檢查在子宮腔內可見常規形狀的高回聲病竈,其周圍環繞弱的強回聲暈。在月經周期增生期檢查的結果更具有可靠意義。月經期幹凈後重複超聲檢查有助於區分「息肉狀子宮內膜」與子宮內膜息肉。子宮腔內聲學造影的敏感性和特異性更高。
根據患者的癥狀、婦科檢查和超聲檢查,可初步做出診斷。宮腔鏡引導下取病變組織做病理檢查可確診。注意與子宮黏膜下肌瘤、子宮內膜癌等鑒別。

Dalvm 發表於 2018-11-26 20:13

氨基酸能为细菌提供碳源、氮源和能源属三功能营养物


细菌感染傷口,食用感染傷口部位的某種氨基酸作營養,細胞缺乏某種氨基酸,使細胞不能正常活動,產生異變,然後基因變異了的細胞一直複製變異了的基因細胞,成為癌症?

Dalvm 發表於 2018-11-26 20:25

近年來,罹患代謝性疾病的人口,每年以25000名的速度,不斷持續增加。根據研究顯示,幾乎所有的代謝性疾病及癌症,都是因為「粒線體代謝的過程有缺失」。在美國知名醫學博士約瑟・摩卡拉Joseph Mercola的門診中,即將「生酮飲食」視為大多數人調整身體狀態的第一步。

他認為,藉由優質的脂肪,不但提供了細胞修復的原料,還能幫助荷爾蒙的平衡,促進脂溶性維生素及礦物質吸收,而攝取優質的脂肪,是維持粒線體健康的不二法門。

癌細胞是代謝缺失下的產物,因為粒線體先受到了傷害

一般人以為罹患癌症是DNA缺陷所導致,然而,癌細胞其實是代謝缺失下的產物,因為粒線體先受到了傷害。約瑟・摩卡拉Joseph Mercola在其新書《生酮抗癌:突破性健康觀念,餓死癌細胞、預防失智、全力打擊重大疾病》中,提出一個重大的突破性概念:「粒線體代謝療法(MMT)」來解決令人束手無策的癌症,以及重大疾病。

簡單來說,粒線體是我們身體代謝健康與否的能量中心,癌細胞的生成正是粒線體代謝出現問題。約瑟・摩卡拉相信粒線體代謝療法MMT是其中一個預防癌症最有效的策略,因為它使你的粒線體功能最佳化,所以粒線體會較少受損,也較不會產生基因突變,導致癌症發生的機率將徹底減少。

粒線體代謝療法(MMT),即是藉由多攝取脂肪、好油、適量蛋白質,斷開碳水化合物,讓身體製造酮體,以酮體作為燃料,能降低30%左右的氧化作用,減少自由基的產生。
© 由 PIN NETWORK CO LTD 提供 粒線體代謝療法(MMT),即是藉由多攝取脂肪、好油、適量蛋白質,斷開碳水化合物,讓身體製造酮體,以酮體作為燃料,能降低30%左右的氧化作用,減少自由基的產生。
粒線體代謝療法以酮體作為燃料、減少自由基的產生

而粒線體代謝療法(MMT),即是藉由多攝取脂肪、好油、適量蛋白質,斷開碳水化合物,讓身體製造酮體,以酮體作為燃料,能降低30%左右的氧化作用,減少自由基的產生,細胞就能更強壯健康。

採取生酮飲食作為粒線體代謝療法MMT療法,除了可以治療癌症,即以脂肪為燃料,減少自由基,杜絕癌細胞產生之外,還能預防腦神經病變,是將脂肪轉換為酮類,提供腦部所需保護,並杜絕阿茲海默症、帕金森氏症等神經退化疾病;還有治療第二型糖尿病,是以脂肪取代熱量,降低體內糖的儲存量。可以預防心血管疾病,提高高密度脂蛋白比例,降低心臟病、中風、高血壓風險。

Dalvm 發表於 2018-11-26 20:31

胃癌為全球癌症致死率第二高的癌症。胃幽門螺旋桿菌(Helicobacter Pylori)為其
致癌最重要的因子之一,世界衛生組織更將其歸類於第一群確定性的致癌因子。[color=Red]幽門螺
旋桿菌分泌毒性因子 GroES 蛋白,感染胃上皮細胞後能引起發炎反應;[/color]且發炎反應中,
以介白素-8(Interleukin 8, IL-8)的釋放量最為顯著。GroES 蛋白(全長 1-118)在羧基
端有 28 個延伸的胺基酸片段,刪去則 GroES 蛋白失去誘導細胞釋放 IL-8 之能力。因此
我們希望進一步找出此延伸片段上最關鍵的致發炎片段及機制。
我們每次刪去 6 個胺基酸,探討 GroES 蛋白上與致成胃部發炎最為相關的胺基酸片
段;接著以加入還原劑以及點突變的方式深入分析此致成胃發炎毒性因子的結構,探討
可能的致發炎機轉。由實驗結果來看,GroES 蛋白羧基端半胱胺酸(cysteine)之間雙硫
鍵形成的環狀結構能夠誘導胃上皮細胞釋放 IL-8,可能與致胃發炎有關; 單一點突變
的結果更顯示單一雙硫鍵就足以形成環狀結構,使 GroES 具備致發炎的能力。
我們希望能將研究成果發展成疫苗,以儘早發現並治療胃部發炎等胃部疾病。



本實驗室先前的研究發現了幽門螺旋桿菌新的致病因子 GroES 蛋白。幽門螺旋桿菌
的 GroES 蛋白會使得人類周邊血液單核細胞釋放前發炎細胞激素,這個現象可能與胃癌
的形成有關。然而,相較於幽門螺旋桿菌的 GroES 蛋白,大腸桿菌的 GroES 蛋白並不會
造成周邊血液單核細胞產生前發炎細胞激素,在比對幽門螺旋桿菌與其他微生物的
GroES 蛋白序列後,發現幽門螺旋桿菌的 GroES 蛋白在羧基端有 28 個胺基酸片段的延
伸。先前的研究亦指出,在 GroES 1-118(即全長)、GroES 1-90、GroES 91-118 中,唯有
GroES 1-118 具有致發炎的能力;因此,我們希望探討此延伸的 28 個胺基酸片段於 GroES
致發炎過程中扮演的角色。
381
貳、實驗背景
一、毒性因子 GroES 會致成胃發炎
圖一、GroES 誘導胃發炎示意圖
幽門螺旋桿菌分泌的毒性因子 GroES 能誘導人類的周邊血液單核球釋放出多
種發炎性細胞激素,引起發炎反應,[color=Red]也能誘導胃上皮細胞釋放細胞激素以及促使
一些基因表現量上升[/color],引起胃發炎、胃潰瘍,甚至有可能致成胃癌。

Dalvm 發表於 2018-11-26 20:39

香蕉:胃潰瘍病是由於過度緊張、焦慮或有毒物質引起胃保護層受到胃酸破壞造成的,而香蕉可刺激胃壁粘膜細胞生長而形成胃保護層。 因此,經常吃些香蕉特別是未成熟的青香蕉可預防和治療胃潰瘍病。 酸奶:常喝可治療胃潰瘍及十二指腸潰瘍。 ... 英國科研人員也發現,常吃紫菜可預防和治療胃潰瘍病。

000000000000000



日本帝京大學藥學部一項研究指出,香蕉可增加血液中的白血球數量,並誘導身體產生「腫瘤壞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是一種有助協調和抑制癌細胞活動的蛋白質,有抗癌作用。

研究當中,比較各種成熟度的香蕉後,發現熟透至蕉皮表面有斑點的香蕉,誘導TNF因子產生的能力較未熟的青皮香蕉高,能強化體內白血球的能力高8倍,更有效地生產TNF,更有效地對抗癌細胞產生。

Dalvm 發表於 2018-11-26 20:50

【大紀元2017年04月28日訊】(大紀元記者蘇湘嵐洛杉磯報導)鼻咽癌在美國並不多見,但在部分亞洲地區華人發病率較高。鼻咽癌有什麼徵兆,又該怎麼防治?對此耳鼻喉科專科醫師蔡維倫予以說明。


蔡醫師說,不少華人一流鼻血就緊張,懷疑自己是否得了鼻咽癌。他說,鼻咽癌最重要的症狀是單邊流鼻血,並且流得很多;不是擤鼻涕有點血絲。此外的症狀還包括單側鼻塞,且同一側脖子出現淋巴結和腫瘤。

華人罹患鼻咽癌的比例比其他人種高,蔡醫師提醒民眾要特別注意。

華人十萬個人中有30個可能罹患鼻咽癌,而其他種族約為十萬個人中只有一個。中國東南沿海地區居民喜歡吃鹹魚、臘肉,罹患鼻咽癌的機率就比較高。研究也發現,在美國生長的華人罹患比例是十萬人中有15個,比中國、香港、越南的人少了一半,可是這比美國本地其他族裔,如白人、黑人、墨西哥人還高15倍。

感染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有遺傳基因、醃製品的飲食習慣,這三個因素會增加罹患鼻咽癌機率。蔡醫師建議民眾少碰醃製食品,多吃天然蔬果。

此外,蔡醫師也表示,鼻咽癌的治療成功率非常高。只要找到病因,不管是第一期到第四期(末期),80%、90%的人都治療的很成功。所以發病後要儘早治療,如果民眾有不當流鼻血與身體不適,要儘快請醫師檢查。◇

Dalvm 發表於 2018-11-26 20:52

目前癌症治療主要以手術、化療或標靶藥物為主,而化療與標靶藥物的問題在於無法對抗不穩定的腫瘤,也就是突變之腫瘤。理論上,當體內出現癌細胞時,人體的免疫系統會主動去攻擊這些外來的「敵人」,正常情況下,T細胞都能準確地消除異常細胞,不會「誤殺」自己人。免疫系統如此聰明,有自我辨認的功能來自於兩種蛋白質:「CTLA-4」和「PD-1」,分別被艾利森與本庶佑各自研究發現他們的能力,就像免疫系統中的「剎車」系統。但有時候,癌細胞也有能夠抑制T細胞的蛋白質,導致T細胞無法攻擊癌細胞。

「CTLA-4」和「PD-1」的機制就是用來抑制 T 細胞的過度活躍,但與此同時,這種做法卻有機會連癌細胞都「放生」了。所以他們思考,只要使這兩種抑制受體無效,或阻斷他們的功能,就能將T細胞的消除能力完全解放了!可以好好地對付癌細胞。這就是兩位得獎者的概念,藉此研發出可以阻斷「CTLA-4」和「PD-1」能力的藥物,讓患者的免疫系統正常的發揮其功能。

實驗證實   兩位諾貝爾獎得主的概念是對的

現年70歲的艾利森 在1995年發現 CTLA-4 會讓 T 細胞變得不活躍,他的團隊隨後製造出阻斷CTLA-4活性的抗體,並於1996年以動物實驗證明該抗體可排除小鼠體內數種癌細胞,數年後成功研發單株抗體藥物,經臨床試驗證明對末期轉移性黑色素瘤患者有顯著療效,已於2011年經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核准上市。另外,76歲的本庶佑則在1992年發現 PD-1(Programmed cell death protein 1)會使 T 細胞自我毀滅。兩位專家認為,抑制PD-1和CTLA-4的阻斷劑深具潛力,且使用2者抗體治療癌症,已證實能顯著延長病患生命。

Dalvm 發表於 2018-11-26 20:54

【勿輕視流鼻血】量多、次數多,可能是鼻咽癌警號!

是否應是流鼻血傷口感染了細菌引起鼻咽癌?

Dalvm 發表於 2018-11-26 21:03

常吃鹹魚易致鼻咽癌?鼻咽癌早期症狀盤點
2016-03-01 由 大江網 發表于健康

在我國南部地區,也就是廣東、廣西、湖南、福建和江西等省份,近些年來鼻咽癌高發。據相關研究顯示,這幾個省份鼻咽癌高發的主要原因可能同喜食腊味鹹魚有關。
為什麼常吃鹹魚易致鼻咽癌?

據科學分析,爛鹹魚是一種可能直接引起癌症的食品,尤其容易導致鼻咽癌。中國南方各地十五至四十歲的人群中,鼻咽癌者比較多。流行病學調查發現,廣東省鼻咽癌高發區內的嬰兒,在斷奶後首先接觸的食物中便有鹹魚。另外,魚乾、廣東腊味也與鼻咽癌發病率有關。這些食品在醃製過程中均有亞硝胺前體物亞硝酸鹽。人的胃液pH值在1~3時,亞硝酸或硝酸鹽(需經細胞還原成亞硝酸鹽)可與細胞中的仲胺合成亞硝胺類化合物。這些物質有較強的致癌作用。



美國科學促進協會的與會者在一次會議期間明確提出,鹹魚和鼻咽癌有很大關係。香港生物化學家從鹹魚里分離出亞硝胺成分。而據現代科學研究,亞硝胺已被證明是嚴重的致癌物,爛鹹魚中的致癌物亞硝胺是在用鹽醃製曬乾的過程以前或這一過程中產生的。如果常吃這種爛鹹魚,容易患鼻咽癌及其它癌症。

-------------------------------

食物中的亞硝胺致癌物質
存在食物、煙、酒、及檳榔中.  以香煙中的濃度特別高.


-------------------------------

亞硝胺為何只影響鼻? (不止)
動物實驗已證實某些亞硝胺具有明顯的致癌性,並提示其對人可能也有致癌作用。基於對照實驗的流行病學調查表明,攝入亞硝胺與[color=Red]胃癌[/color]、食道癌的發生有著正相關性,[color=Red]但尚無證據直接證實亞硝胺的致癌性質。[/color]
---------------
鼻壁較薄的人吧~雖然火氣大也是原因,但是鼻壁較薄的人就連吃太辣的都會突然流鼻血~吃巧克力能吃到流鼻血

Dalvm 發表於 2018-11-26 21:19

食道癌的致病因

 食道癌的發生,可能與下列因素有關:

抽菸、喝酒、嚼食檳榔者,尤以又抽菸又喝酒的罹患率最高。

[color=Red]常吃過燙的食物,加速食道黏膜發炎。[/color]

食用醃漬、醃燻或含有亞硝胺的食物、或發霉的食物。

長期處在緊張生活中,[color=Red]容易罹患逆流性食道炎[/color],提高患病機率。

[color=Red]食道受傷[/color],曾遭強鹼、強酸破壞者。

罹患食道失弛症者。

食道癌的診治

 自覺有食道癌的症狀出現時,應速至醫院接受X光、食道鏡、細胞學等檢查,或進一步接受電腦斷層掃瞄、腹部超音波及骨骼同位素檢查、縱隔腔檢查。

 若發現已不幸罹患食道癌,一定要儘速接受手術切除或放射線治療、化學治療。若及早發並積極治療,其五年存活率可達80~90%,但若發現太晚,則5年存活率可能僅7%左右。

食道癌容易與哪些疾病混淆

 食道癌的症狀可能與食道靜脈瘤、食道憩室、特發性食道擴張症、食道神經症、食道良性腫瘤、慢性胃癌或胃下垂等相似,而容易歇斯底里的人,也可能自訴出現與食道癌類似的症狀。

哪些人容易罹患食道癌

40歲以上男性。

長期吸菸、喝酒、嚼檳榔的人。

喜歡吃醃漬食品、熱食或速食的人。

口腔衛生不好的人。

食道曾遭灼傷、發炎或食道失弛的人。

食道癌的預防之道

戒菸、少喝酒及不嚼食檳榔。

注意均衡的營養,多攝食新鮮的食物。

避免吃太過滾燙的食物或湯。

少吃刺激性的食物,儘量避免醃漬、醃燻、發霉食物,若已知含有亞硝胺成份,則更不可吃。

保持正常生活作息,儘量勿處於緊張生活、情緒之中。

發現有食道不適的各種症狀,儘速做食道攝影、食道鏡檢查診斷。

吃飯時,宜細嚼慢嚥,狼吞虎嚥將加速刺激食道、胃黏膜。

有先天性食道病變、或曾罹患食道炎等疾病者,最好定期做健康檢查。

Dalvm 發表於 2018-11-26 21:29

發炎反應、炎性反應,俗稱發炎,是指具有血管系統的活體組織對致炎因子及局部損傷所發生的防禦性為主的反應,中心環節是血管反應,是生物組織受到外傷、出血或病原感染等刺激,激發的生理反應。其中包括了紅腫、發熱、疼痛等症狀。炎性反應是先天免疫系統為移除有害刺激或病源體及促進修復的保護措施,並非如後天免疫系統般針對特定病源體。炎性反應並非等同於感染,即使很多時發炎是因感染而發生,發炎是生物體對病源體之反應之一。通常情況下,[color=RoyalBlue]發炎是有益的,是人體的自動防禦反應,[/color][color=Red]但是有的時候,發炎可以引起人體自身免疫系統的過敏[/color],進而攻擊自身的組織及細胞、如類風濕性關節炎和紅斑狼瘡症等免疫系統過敏病症,免疫系統過敏所生成的COX-2及Interleukin-1 alpha使得軟骨組織疼痛及發炎。

長期發炎可引起一系列疾病,如花粉症、牙周炎、動脈粥樣硬化、類風濕性關節炎,[color=Red]甚至癌症[/color](如膽囊癌),因此炎性反應在正常情況下受生物體緊密監控。

炎性反應可分為急性發炎和慢性發炎。急性發炎是生物體應該有害刺激的初步反應,更多的血漿和白血球(特別是粒細胞)從血液移往受損組織。一連串的生化反應進行傳播並促成進一步的炎性反應,當中牽涉局部的血管系統、免疫系統及受損組織內的各個細胞。慢性發炎引致發炎部位的細胞類型改變,組織的毀滅與修復同時進行。

Dalvm 發表於 2018-11-26 21:31

天然[color=Blue]抗生素[/color]!大蒜[color=Blue]防癌[/color]養生一把罩
【華人健康網 記者張世傑/台北報導】
     加入LINE好友 加到收藏 收藏
(關鍵字: 防癌 , 大蒜 , 鄭文裕 , 調節血壓 , 天然抗生素 )
吃大蒜好處多,不僅為「天然抗生素」,更是防癌養生的超級食物。中醫師指出,每日生吃大蒜4至5瓣,對健康有加分效果;尤其大蒜性溫味辛,入脾胃、肺經,[color=RoyalBlue]具有抗菌功能[/color],可抑制癌細胞血管的增生,多吃有助於預防流行性感冒;但有體熱、體內有發炎者,應儘量減少食用。


大蒜不僅為「天然抗生素」,更是防癌養生的超級食物。
中醫師鄭文裕指出,中醫講「藥食同源」藥補不如食補,大蒜又名蒜頭,既可生吃又能調味,是養生保健很好的食品。臨床上發現,大蒜可刺激胃液分泌、促進食慾;營養成分包含有蛋白質、脂肪、糖類、維生素A、B、C、粗纖維、鈣、磷、鐵等。

[color=Blue]大蒜辣素 具殺菌效果[/color]

[color=RoyalBlue]大蒜主要成分為大蒜辣素,有很強的抗菌力,可抑制癌細胞血管的增生,促進癌細胞的縮小作用[/color],可預防流行性感冒。此外,還有微量元素,可降低腫瘤的發生及抗老化。而大蒜的揮發油,也可改善心血管的疾病、降低血脂肪、預防血栓。

【挑選大蒜小秘訣】:

要挑選蒜白較長,蒜瓣潔白飽滿,沒有被蟲蛀者為佳,且蒜頭要保持乾燥,放在通風良好場所,或事先將蒜頭剝皮成蒜粒,放進乾淨容器中,置入冰箱內冷藏。

Dalvm 發表於 2018-11-26 21:33

蒜頭的神奇抗病功效源自蒜素(allicin),蒜素是植物化學物質(phytochemical),在蒜頭被切開或磨爛時便會被釋放出來,蒜素也是蒜頭味道的來源。吃蒜頭有預防心臟病、[color=RoyalBlue]癌症[/color]、[color=RoyalBlue]提高免疫力及殺菌的作用[/color],除是不可多得的百搭調味品外,在所有天然食物之中﹐生蒜亦是含抗氧化劑最多的食物。

有十大好處:
一、蒜頭降血壓﹐但是沒有降血壓西藥的副作用包括性無能﹐頭痛等等。
二、蒜頭降膽固醇和血脂
三、蒜頭抑制血小板積聚成團而阻塞血管。預防心臟病發或者中風。
四、[color=RoyalBlue]蒜頭能制止許多種引起人類病症的細菌和真菌的成長。是一種強力的抗生素。能對付腸內寄生蟲和流行性感冒病毒。[/color]
五、蒜頭增強我們的免疫系統。被美國國家癌症機構列為最有潛力的[color=Red]防癌[/color]食品。
六、蒜頭是抗氧化劑的冠軍。含有15種以上的抗氧化劑成份,有助護肝。
七、蒜頭可以擴張氣管,讓哮喘病人呼吸容易。
八、印度醫生發現食生蒜可以減輕關節痛楚,特別是骨關節炎。
九、德國研究指出蒜頭可以提升情緒。食生蒜的人會顯著較少疲乏,焦慮、敏感、激動和易怒。
十、希臘、中國及夏威夷等地的研究均指出,食用蒜頭,能減少胃癌的形成;亦有研究顯示,多吃⼤蒜的人比不吃的人較不易罹患胃癌和結腸癌。

吃蒜頭的一些禁忌

基本上,每日吃三瓣以下的蒜頭,是可以接受的數量。若過量進食,會造成體味。此外,由於蒜頭可促進⾎液循環,會增加凝⾎時間,準備進⾏手術的病人或服用薄血藥物的⼈士,需向醫生再作查詢。

頁: [1]

Powered by Discuz! Archiver 7.0.0  © 2001-2009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