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ne For All's Archiver

Dalvm 發表於 2018-5-10 23:54

中國貨品質量差?

伊朗司機發現我是中國人,氣氛馬上變了

韓靜儀

德黑蘭大學訪問學者
“我的客人,你來自哪兒?”

“中國。”我沿街打了一輛出租車,上車後司機熱情地問候我。這是一個年齡在40歲左右的中年大叔,德黑蘭本地口音,一身休閒裝打扮。


“哦……中國……”司機的語氣突然變得略有些嘲諷,他透過後視鏡仔細打量坐在後排的我,不想卻和我的目光相遇。他不免有些尷尬,臉色僵了僵。

“你們,你們中國人都是有錢人。你們為什麼這麼有錢?”他半開玩笑地問道。

我有些詫異,立刻低頭審視了自己今天的打扮,素色棉布連衣裙,一雙帆布鞋,簡單得不能再簡單。我實在不知道,他是如何看出“我們中國人都是有錢人”的。於是我問他為何這麼說。

司機揚了揚手,語氣越來越激動。“你們還不叫做有錢嗎?新聞裡說,你們去年的GDP都快10萬億美元了!你們已經把歐洲和美國買光了!你們的商人正在進軍伊朗,很快就要把我們也買光了!你看!我們的巴扎,我們的商店,我們的工廠,到處都是中國製造,是你們製造的那些質量差的破爛商品!我們辛辛苦苦掙的錢,都流進你們中國人的口袋了!”

我啞然,想辯解,卻怕引起他更深的誤會,只能沉默。在伊朗生活了一年多,像這樣伊朗人對中國和中國人的抱怨我聽得耳朵都要起繭子了。從“中國貨質量差”、“中國商人奸詐狡猾”,到“中國人都是壞人”、“中國要把伊朗毀了”,這些扭曲的看法,每每聽到都讓我心酸不已。

在伊朗工作或生活的每個中國人幾乎都聽過“中國商品質量差”的埋怨。然而,造成這個普遍印象的罪魁禍首並不是中國製造商,而是那些遠赴中國採購的伊朗進口商。前幾日,一篇名為《為什麼我們的商人總買質量差的中國商品》的文章在伊朗各大媒體瘋傳,作者是一位伊朗人,他系統解釋了這一現象背後的原因。[color=RoyalBlue]中國出口的商品質量有三六九等之分,而伊朗商人在義烏等小商品市場採購時總是貨比三家,大力壓價,為了獲得更多利潤而不顧商品的質量。這些“質量差”的商品進入伊朗市場後,又被黑心的伊朗商人冠以高價出售。當不知情的普通民眾花費相對高的價格將這些“沒用幾天就壞了”的中國商品買回家後,無處訴苦,去找賣家退貨時,精明的商人自然不肯接受,紛紛將責任推到“中國製造”上。於是,“中國製造”就這樣背了黑鍋。[/color]

然而,當我一遍一遍向伊朗人解釋這些現象背後的原因時,伊朗人顯然不聽從我的說辭。與其相信是自己的同胞造成了這一切,他們更情願把生活和事業的不順歸咎於外因。當然,我也有我的應對之策:等他們再向我抱怨時,我就找出伊朗人寫的這篇澄清文章“以牙還牙”。

我原以為,他們不相信我,總該相信自己人寫的事實吧?結果,固執的伊朗人說“你們的使館一定給作者塞了錢。”

伊朗人對中國的誤解源於一直以來西方對國際話語權的控制。在西方輿論下,我們一直被塑造成“搶占他國市場的先鋒”。由於廉價的勞動力,中國商品一直具有強大的競爭力,但作為進口國的國民,伊朗人感受更多的是壓力與恐懼。

“我們的地鐵是你們修建的,我用的華為手機是你們製造的,我感覺中國在一點一點侵吞我生活中的一切。”我的一位伊朗朋友如是說,“你不能想像,當你有一天醒來,發現你被中國製造包圍時的那種恐懼感。”作為中國人,我當然為中國商品“走出去”的成就驕傲;但站在伊朗人的角度,也不難理解我們帶給“客戶”的恐慌與被剝奪感。

一直生活在周圍人對中國的誤解中,我的行為處事不得不變得小心謹慎起來。現在的我,必須在日常生活中更加註意自己的言行舉止,試圖借助自己微不足道的點滴舉動,改變伊朗人心中對中國人的刻板印象。但是,隨著伊核制裁解除在望,“中國”和“中國人”在這個國家民眾心裡很可能越來越沒有分量。

在製裁解除前,中國和俄羅斯等國是為數不多願意冒著被美國製裁的風險和伊朗做生意的國家。今年1月,習主席出訪伊朗時,伊朗人還言之鑿鑿,“我們會永遠銘記中國在伊朗困難時期對伊朗的幫助。”我相信伊朗人是真的感謝中國,但我也知道他沒說出來的後半句話,“但現在製裁解除,我們有了更多的選擇。”

毋庸置疑,伊朗政府一直是“識時務者”,尤其是2013年以來的新一屆政府上台後,溫和派的總統魯哈尼和外長扎里夫頻頻向西方遞出橄欖枝。因為他們意識到,只有改善和西方的關係,增進與西方投資者的合作,才能幫助伊朗更好地融入主流國際社會。與西方親近,不僅是政府部分官員的想法,更是許多伊朗年輕人的希望。

“十幾年的製裁,足以毀了一代人。”這是我的伊朗老師所說的話,他今年48歲,他的孩子就飽受制裁帶來的痛苦:畢業即失業,求職受挫折……越來越多的伊朗年輕人渴望接觸西方文化,並認為西方的思想才是先進的;他們在製裁籠罩下的伊朗失去了方向,甚至希望和伊朗切斷關係、越快越好。因為在他們記憶中的伊朗,充斥著掙扎與絕望。

在魯哈尼政府的努力下,制裁的解除終於有了一線曙光,這更加劇了伊朗人對西方國家的親近之情。伊朗政府“亦東亦西”的外交政策也說明了這一點,他們既希望擴大與西方的合作交往,又想要保持對中國“一帶一路”戰略的積極參與。這種既想留住“舊夥伴”,又呼喚“新夥伴”的心情,也是目前伊朗人的普遍想法。

需要承認的是,我們在伊朗人心目中的地位確實改變了:我們依舊重要,但已經不是他們唯一的選擇。形勢的變化,自然導致需求的改變。越來越多的華人也正在感受到伊朗人的這種複雜心情。

“伊朗是一個多層次的社會,每個人都有不同的觀點和信念,其中不乏錯誤的觀點。”談及伊朗人對中國的偏見時,我的伊朗朋友阿里說道,“我們與中國有著很好的交往歷史,但更重要的是著眼未來。伊朗正在走出製裁帶來的經濟泥沼,正在重塑與世界各國的正常關係。我們作為中東地區的大國,渴望得到更多的尊重和理解。”

隨著中國“走出去”步伐的加快,越來越多的海外併購與投資會成為許多中企的選擇。然而在與對像國接洽的過程中,中國企業有沒有事先做好市場調研和相關語言人才方面的儲備?在與當地人合作時有沒有深層文化溝通?如果因為雙方意見不合而導致項目擱置甚至取消的現象發生,這遠遠比“破爛”的中國製造,更損害中國形象,帶來更多的誤解和衝突。尤其在諸如伊朗這樣搖擺於東西方之間的國家,中國企業家更應做好軟件和硬件上的周全準備,踏穩每一步。

我想,改變中國人在伊朗的形像是需要時間的,更需要中伊雙方的共同努力。如果下次你也在這裡聽到了類似的抱怨,還請對剛​​解除制裁之苦的伊朗人多一些耐心和包容。

頁: [1]

Powered by Discuz! Archiver 7.0.0  © 2001-2009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