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ne For All's Archiver

Dalvm 發表於 2017-2-22 00:34

【精明理財】台灣慳家媽媽 33歲退休環遊世界

[size=3]

退休後環遊世界相信是不少人夢寐以求的事,一對七十後的夫婦就成功在40歲前達到財務自由,靠著減少物欲及開支,儲蓄七成以上的收入,並訂立長遠的投資計劃,努力10年後終實現提早退休的夢想,一家三口開展環球旅程。這看似不可能的圓夢故事,更被英美電視報章包括BBC、《福布斯》等各大媒體爭相報導。

37 歲來自台灣的的曾婉玲(Winnie)和42歲的美籍丈夫Jeremy現育有一名2歲的兒子,他們用了10年的時間存了3,750萬新台幣(約950萬港元),在2012年、即Winnie 33歲時達到財務自由,實現提早退休的夢想,開展環遊世界的旅程。很多人第一眼看到二人的故事,都會猜想他們是出身於富裕家庭,才能無後顧之憂選擇提早退休,但事實正正相反,他們都是成長於單親的基層家庭,僅靠着半工讀和學生貸款來完成學業。

Winnie原本任職Project Manager,而丈夫Jeremy則是Hardware Architect。「我們都是從低做起,當時剛畢業工作的起薪是3.3萬元新台幣(約8,300港元),而Jeremy作為初級工程師的月薪也只是3,000美元(約2.3萬港元)。」Winnie憶述,「剛出社會工作,唯一的想法就是要拼命賺錢儲蓄,先努力還清貸款,想辨法擠進最知名的企業,才能確保以後能過好日子。」

她當時雖過着自認為不浪費的日子,但還是偶爾會買新衣,跟朋友去消遣,甚至每年去一次旅行。「如果按着這條路一直走下去,到65歲退休時可能會有一間屋、一至兩輛車、堆積如山的衣鞋,還有很多不知為何而買的東西,過着大多數人眼中成功幸福的生活。」但是,她開始發現每天營營役役地工作,即使身邊有豐富的物質享受也不滿足。

節儉記帳儲七成收入

直至Winnie認識了到台灣出差的Jeremy,了解到財務自由的想法,兩人亦一拍即合,其後Jeremy回美國後成功說服公司再派他到台灣工作兩年,讓他能和Winnie正式拍拖。「我們認為只要能達到財務自由,就可以選擇自己想做的事、想去的地方,不用為了生計而是出於熱情去做自己喜愛的工作,沒有壓力、快樂自在地享受生活。對於我們而言,能夠自由地探索世界和體驗人生,並珍惜與家人朋友相處的時間,才是富足的人生。」

於是Winnie和Jeremy開始積極儲蓄,藉着Jeremy得到公司的補貼,他們在台灣的房租水電全免,各自存下八成以上的收入。後來Winnie跟隨Jeremy到西雅圖居住,雖然Winnie曾因對婚姻的恐懼而向Jeremy提出分手,回到台灣重新生活了兩年,但緣份令兩人再次相遇,並決定閃電結婚。他們婚後重新審視了雙方的存款及花費後,終訂立了提早退休的計劃。

Winnie表示,他們在數年間一直過着節約環保的生活,「當同事們都買大屋、買車時,我們堅持住在學生區便宜的出租公寓,盡量不買新衣服,家具日用品主要用二手貨,能DIY的東西都會自己做,例如種菜、煮飯、做麵包、做香皂等。」她亦會在帳本記錄每天的支出,讓自己認清能否有節省的空間,當非必要支出減少時,存款就可以慢慢增加。雖然二人婚後只有Jeremy工作,他們仍成功存了七成以上的收入。

她指達到財務自由的第一步,是省掉很多在一般人眼中必要但他們並不需要的東西,以婚禮為例,Winnie和Jeremy決定選擇公證結婚,不買婚戒,不穿婚紗,不擺喜酒,蜜月旅行是10天的爬山行程,一共花不到100美元(約780港元),他們選擇把結婚的費用節省下來投資未來。這幾年來一路上省下來的點點滴滴,都是他們能提早退休的原因。

賺快錢不如減少支出

不少人或以為他們能夠做到提早退休,是因為在外國生活,而且薪金高才做得到。Winnie就說笑道:「如果居於國外就比較容易的話,那現在大部分的外國人都應該退休了。雖然美國的薪金高,但相對的生活費及稅繳也較高。事實上,收入的高低不代表存款的高低,如果不習慣減少支出多存款,收入高的時候也只會多消費。就算收入增加10倍,我們還是會維持目前的生活模式,因為我們已認清讓生活快樂、真正需要的並不多。」

Winnie笑言,他們能夠做得財務自由的方法,其實是老生常談的理論,就是學習多儲錢少花費,並學習如何投資增加「被動收入」。

她非常強調存款的重要性,例如以每年存款比例為10%計算,要工作5年才能存到1年所需的生活費(不含利息),但如果將存款比例提高至50%,就只需工作1年,便可存到1年所需的生活費,「但社會大部分人永遠只追求快速致富及高利率,而不是腳踏實地的想辦法減少支出,事實上我們也是努力了十多年才能達到財務自由。」

投資選高息資產ETF

Winnie和Jeremy儲夠了日常生活急備金,有穩定存款後,便開始投資,並決定投入一筆本金長期投資,預計持有30年以上,嚴守大原則:只領股息,不賺帳面差價,低位時多買入,高位時不賣出。

他們最初投資整體市場指數基金(ETF)和少數有穩定利率個股約70%,而房地產投資信託(REITs)及債券則各15%。她解釋,「因為長遠來看,整體市場指數基金的歷史績效表現比多數單個投資的好,雖然指數的帳面價位或會變化大,但由於我們打算長期持有領股息,所以不需要在低價時售出,對我們的影響較小,我們亦會選擇管理費較低的。」

她坦言,一開始投資時他們的戶口每月只能收到約數十元台幣的利息,但其後定期投入本金,他們的股息和利息已經足夠支付目前生活所需。他們的投資方法亦會隨着市場變化而改變,但均以追求長期穩定的股息為原則,現時的投資組合均以美股的ETF為主。

「可能會有人覺得我們的方法過於簡單,其實基本的投資原則並不複雜,我們都是靠自學及實踐,遇上問題就在書本或上網找答案,但不要盲目跟隨別人的意見,投資前必需自己了解清楚,否則辛苦的血汗錢很容易會一去不返。」

「4%法則」定退休目標

Winnie亦提出,訂立退休計劃必不可少的就是要確定目標金額,由於每個人對生活的要求不同,存多少錢才足夠退休是因人而異的,但最基本的算法就是「每年花費的金額是總存款的4%」。「4%法則」是MIT學者William Bengen提出的理論,他分析過去75年的股市及退休案例後,發現如果只要退休第一年從退休金中提取不超過4.2%的本金,之後每年依通脹率微調,即使到去世時也花不完退休金。假設一個月支出為4萬,一年總支出為48萬,就需要有48萬÷4% = 1,200萬的存款。

「雖然4% rule是計算退休金概數的懶人算法,當然也有很多人反對這說法,但我們實驗一年後,發現4%的確可以支付我們第一年所有的費用,而且本金亦因投資的收益不減反增。當然如果你習慣支出較高,就要有更多的本金來當退休預備金。」

她舉例, 「以年息5 % 複利計算,跟伴侶每個月各存2萬,20年後你們就能各有近800萬的存款,更何況隨着年紀增長,收入應該也會增 寫Blog出書 增被動收入加,能存的錢也越多,40歲以前退休並非不可能。」她亦強調,節省開支的存款能力對財務自由的影響遠遠大於投資收益率,如果能提高存款率至60%,不論投資收益率的高低都可以在10至13年左右達到財務自由。

為財務自由延遲享樂

有朋友曾經問Winnie,「為了提早退休而要改變生活習慣困難嗎?」她坦言,「改變原有的生活習慣絕對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記下每筆消費,少買想要的東西,學習投資等,一開始可能會覺得有些辛苦,甚至覺得犧牲了原有的生活品質,但每天慢慢改變後,節約生活就變成了新的習慣,也感到樂在其中,而這些微小的改變累積起來,也為我們日後60年的生活帶來了無憂的自由。」

她回想道,當他們一開始接觸到提早退休的觀念時,心中也存着許多懷疑,但真正開始實行後,就發現一切並沒有想像中的困難。「我們想傳達的想法很簡單,有人追求及時行樂,我們追求的是達成財務自由後的延遲享樂,達到財務自由後並不代表你就要退休,只是賦予你更自由選擇的人生。」

至於如何去達成這個目標,Winnie認為要視乎每個人的努力,最簡單的方法就是認真審視自己的花費財務狀況,減少物欲,至少開始存錢就是好事。

撰文:曾詠珊
..
.
.
更多iMoney智富雜誌內容,請登入[url]http://www.hket.com/imoney[/url][/size]

頁: [1]

Powered by Discuz! Archiver 7.0.0  © 2001-2009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