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ne For All's Archiver

Dalvm 發表於 2017-1-31 15:27

在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之間的國度——古巴遊記(吳康雄)

[url]https://quasi-quasi.com/2015/06/25/cuba/[/url]

作為世上僅餘的幾個紅色政權,古巴一向給人「最革命」的感覺。

在這古巴開始慢慢加入國際市場,又與美國重新有往來的時候,前往古巴,無疑是有趣又特別的。

既不懂西班牙文,又不過在古巴待個十天,我看到的古巴當然仍舊是隔重紗的。

但至少,這些天裡的所見所聞,都足以讓我質疑那些宣稱古巴不是已經實踐了社會主義,就是正在「走資」邊緣的「社會主義者」。

革命的古巴:公有制、教育、醫療與國際主義

1959年,卡斯特羅領導的游擊隊推翻親美的舊政權。未幾,美國制裁古巴,實行經濟封鎖。卡斯特羅宣佈古巴革命是社會主義革命,與蘇聯結盟,進行土地改革、剝奪美資資產,建立公有計劃經濟。

時至今日,古巴的農業仍然是國內的主要產業,土改建立的基本制度繼續存在。

全國絕大多數的土地屬於國家,再外包給農民個體戶、合作社等經營。

由於國家設定了法人持有土地面積的上限,古巴幾乎沒有大地主囤地尋租的情況,所有農民基本上都有足以維生的耕地。

古巴農村一景。
古巴農村一景。

古巴政府實行統購統銷的計畫經濟。種子由政府按農地面積分配,限制每個農莊的主要生產品種、產量和積累。糧食由國家統一銷售,古巴人民因此可以極為低廉的價格購買主糧。

為鼓勵農民提高生產,國家統購配額以外的農產品,農民可以自行銷售。個別產品(例如雪茄與煙草)也可交予政府,代為以市場價格出售。

古巴的公有經濟,也涵蓋了電力、自來水、電訊等民生產業,人民也因此獲得價格低廉的服務。

古巴某小鎮中心。
古巴某小鎮中心。

古巴的教育與醫療自是廣為人知的。

99.9%的全國識字率、全民免費醫療、先進的醫療技術等,都使得古巴維持極高的人類發展指數,並且成為全世界唯一符合「可持續發展」定義的國家。

在古巴國內,政府都會為每個定居點安排至少一間學校和一間診所,即使居住在偏遠地區的古巴人民,也可以獲得基本的教育和醫療服務。

除此之外,在遊客比較多的城市裡,診所更會免費為有需要的遊客提供醫療服務,分毫不收。

千里達的24小時診所,同樣照顧遊客。
千里達的24小時診所,同樣照顧遊客。

聖克拉拉的格瓦拉陵墓。在1997年10月,格瓦拉和與他一起在玻利維亞犧牲的六名戰友的遺骨,被安葬於此。
聖克拉拉的格瓦拉陵墓。在1997年10月,格瓦拉和與他一起在玻利維亞犧牲的六名戰友的遺骨,被安葬於此。

古巴的國際主義政策,也是同樣聞名的。

以切.格瓦拉為符號的這種精神,在今日的古巴,不論官方或民間仍然有相當廣泛的支持。古巴政府在冷戰時代,以人力物力大力支援非洲各國的民族解放運動,打擊帝國主義和南非種族主義政權。冷戰後,古巴對外援助的主要方式,是向醫護資源短缺的各國派遣醫療隊,古巴國內的拉丁美洲醫學院,免費培訓來自世界各地的醫護人員。早前伊波拉疫情嚴重之時,古巴就立即派遣大量醫護人員到西非各國,參與救援工作。

千里達的一間小學教室。切在左,何塞·馬蒂居中,菲德爾·卡斯特羅在右。
千里達的一間小學教室。切在左,何塞·馬蒂居中,菲德爾·卡斯特羅在右。

古巴革命建立的社會制度和實踐,使國際主義深入民心。

古巴的每個課室裡面,都有切、菲德爾和何塞·馬蒂(古巴獨立運動的領袖,被整個拉丁美洲抵抗美國霸權的人們奉為英雄)的畫像,提醒學生古巴的歷史和任務。

古巴各地隨處都能看到與民族解放和社會主義革命相關的事物,這又加強了國民的認知。

舉例說:豬灣事件博物館的展品,清楚的說明古巴的社會主義革命,除了依靠自己的艱苦奮鬥之外,也得力於國際進步力量的支援,才可以頂住美國的圍堵和絞殺;大街以墨西哥革命英雄薩帕塔、智利總統阿連德等人命名,又讓人民時刻記住拉丁美洲在北美帝國主義統治之下的苦難。

凡此種種,皆對古巴人民影響極深,就算連有渠道接觸「外面世界」的人們,也往往具有這樣的身份認同。

位於吉隆的豬灣事件博物館:「社會主義的勝利」。
位於吉隆的豬灣事件博物館:「社會主義的勝利」。

博物館內展品:歐洲人民反對美國干涉古巴。
博物館內展品:歐洲人民反對美國干涉古巴。

阿拉伯國家抗議帝國主義侵略古巴的遊行。
阿拉伯國家抗議帝國主義侵略古巴的遊行。

哈瓦那總統大街。街上有多位重要拉丁美洲領導人的塑像。
哈瓦那總統大街。街上有多位重要拉丁美洲領導人的塑像。

總統大街上的路牌,指向以薩帕塔和阿連德命名的街道。
總統大街上的路牌,指向以薩帕塔和阿連德命名的街道。

還未到達社會主義社會的古巴:生產力、生活水平、藝術與性別問題(?)

社會主義社會的標誌是遠高於資本主義的生產力、物質貧乏的消除、和諧的社會和生產關係。古巴的實際情況,很自然教人想起托洛茨基對斯大林治下的蘇聯的分析。當時的蘇聯,雖然不是資本主義,但也還不是社會主義。同樣的道理,今日的古巴儘管不是資本主義,但也還未是社會主義。

出於往昔殖民的歷史,以及美國多年的經濟制裁,農業還是古巴的主要產業,她的工業設施十分貧乏。古巴社會生產力的低落和貧窮,是肉眼可以觀察到的事實。

古巴在商品市場外,仍然實行糧食配給制度。我看到的糧食配給商店的架上,幾乎空空如也。各種食物的實際配給量也問不出什麼,但知道雞蛋是每人每月五隻。即使古巴人可以用「古巴比索」CUP購買政府提供的廉價配給糧,其質素也比貴價貨差很多。另外,像改革初期的中國,古巴有類似外匯券的、以官價和美元掛勾的「可兌換比索」CUC,主要供遊客使用。古巴本地人的部分工資以CUC發放,用以購買外來商品,遊客只能兌換極少量CUP。

糧食配給商店。架子上空空如也。
糧食配給商店。架子上空空如也。

本地人用古巴比索(CUP)所能買到的食物,雖偶有質素頗佳者,但主要還是像這些胡蘿蔔般,乾巴巴的。
本地人用古巴比索(CUP)所能買到的食物,雖偶有質素頗佳者,但主要還是像這些胡蘿蔔般,乾巴巴的。

由於美國禁運,可口可樂只能通過第三國進口古巴。古巴國內最常見的,是內地網民稱為「土可樂」的國貨。這個譯名甚具神韻,值得一讚。
由於美國禁運,可口可樂只能通過第三國進口古巴。古巴國內最常見的,是內地網民稱為「土可樂」的國貨。這個譯名甚具神韻,值得一讚。

農民收穫的煙草。政府派員檢查評級,分七個等級統一收購。
農民收穫的煙草。政府派員檢查評級,分七個等級統一收購。

古巴農民向我示範捲雪茄。他表示,農民為了多賺,會在使用合法自留的煙草之外,加上各自的秘方捲雪茄,提高售價。
古巴農民向我示範捲雪茄。他表示,農民為了多賺,會在使用合法自留的煙草之外,加上各自的秘方捲雪茄,提高售價。

這種低落的生產力與生活水平,說明古巴的經濟和社會,存在著若隱若現的種種危機。

一位種植煙草的農民對我說,儘管國家按例用官價買到他的「九成收獲」,他總會有辦法為自己保存到「兩成」。這種「農民算術」(「在地智慧」?)雖然因政府統一發放種子,而未致於對基本糧食生產做成太大影響,但已足以展示部分古巴人民提高收入改善生活的「具體實踐」。前蘇聯曾經長期存在著類似的現象———因為國家資源集中在重工業,長期缺乏消費品,統購統銷沒有持續提高農民的生活水平,農民就壓抑自己對國有經濟的貢獻,把精力放在自留地、在合法或不合法的市場(即黑市)獲利。在斯大林時期,鐵腕統治和資訊封鎖,製造了一副集體農業繁榮興盛的畫卷,但農業長期蕭條,到斯大林去世時,產量甚至還低於沙皇時期。

古巴的情況與蘇聯有相似也有不相似的地方。但大體上,統購統銷並不是一些人所說的「社會主義」的證明,而是國家集中和分配農業資源的一種手段。如果國家發展長期滯後,農民沒有從統購統銷中得益、甚至受害的話,他們就會想方設法迴避、突破國家的管制,改善自己的生活條件。

社會主義社會是繼承資本主義最先進的生產力的社會,隨著貧困的消滅、城鄉/工農業的融合、社會分工的改變、手腦分工對立的消逝,階級對立和階級本身也會慢慢退出歷史的舞台,作為階級統治的強制性機關的國家,也會逐漸消亡——當然,資本主義社會的意識形態,也會因為失去社會土壤而消亡。這個過程,在古巴開始了嗎?

在古巴期間,知道哈瓦那竟然有同志酒吧,在哈瓦那大學附近也有扮裝王后聚集的場所,便特意走去一探究竟。雖然沒進酒吧裡面,但從門外相當直白的宣傳品去看,現政府似乎對同志是相對寬容的。

不過,從古巴人那裡探聽到,政府承認同性戀者並尊重他們,其實並非革命以來的一貫政策,而是近年來的新政。

古巴第一部同志題材電影《草莓與巧克力》的海報。
古巴第一部同志題材電影《草莓與巧克力》的海報。

哈瓦那最著名的同志酒吧。
哈瓦那最著名的同志酒吧。

古巴革命後的藝術,也得到了很大的發展。對於藝術,我幾乎一竅不通,頂多看看電影聽聽搖滾樂,所以實在不好評價。

但就參觀過的陶瓷博物館來說,裡面的展品確實從表達形式到信息都很新鮮。加之博物館裡部份幾個展館以時代區分,如是就能知道革命後的古巴,單在陶瓷藝術方面已有過三四波的革新運動,而且領軍人物時常在變,大概藝術發展確實是很蓬勃的。

無論如何,現在同性戀者得到更多尊重,政府慢慢放寬對「正常」與「反常」的規管,自然是一件好事;藝術能夠充滿生命力的發展,也是令人鼓舞的。

但這些好的轉變,就等於國家在開始消亡了嗎?這終究要跟世界革命一起講。

古巴的痛苦現實:空想社會主義者的白日夢

開始有一些人,像指責中國一樣指責今天的古巴。他們所認識的「社會主義」教他們說,只要一踏入國際市場,革命就終結了,社會主義就變成「遺產」了。經過多少人的犧牲才建立起來的公有經濟,按照他們的說法,無聲無息的變成了「官僚資本」。

事實是怎樣的呢?一個科學的,而不是空想的社會主義者,在看過今日古巴面對的難題後,大概就不會亂說這些話。

古巴革命成功的時候,國內有七百萬人。今日古巴有一千二百萬人,比當年增長五百萬。但就在哈瓦那向北九十英里,一處叫佛羅里達州的地方,那裡也有一百多萬古巴人。整個美國,共有二百萬古巴人。也就是說,革命以後,逃離古巴的人口幾乎有本國總人口增長量的一半。

這些人之中,很多並不是革命時就逃去美國的有產階級,而是日後才逃到美國去的。逃的原因很簡單:古巴太窮,餓是餓不死,但想活好一點,幾乎是不可能的事。

由於旅遊業在古巴受政府的嚴格控制與規管,我在古巴參加的也是政府管理的旅行團,這讓我有機會和「忠誠度高」的古巴人直接溝通。

我的領隊,是個二十多歲的女生。她到過資本主義外國「見過世面」(可想像已算是生活水平較高的古巴人),但仍熱愛古巴革命(她提起父母輩曾經一窮二白的日子,以及切寫給菲德爾的最後一封信時,都眼泛淚光),可也在猶豫,要不要逃去美國。

她說她的弟弟,已經準備好與同是牙醫的太太移民加拿大,馬上就要離開古巴了。現在她唯一煩惱的,就是父母能不能陪她或她的弟弟一起走。一旦這個問題解決了,她估計馬上也會離開這個國家。

她父母是古巴革命的支持者,她一家也是熱愛古巴的,可連這樣的家庭也要離開古巴,古巴的真實生活當然是很艱難的。她說她所有在邁阿密的朋友都記掛着古巴,但都着她為了生活,盡量趕在奧巴馬政府任期完結、美古還未正式復交之前逃去美國。

這種高技術勞動力外逃的情況,說明了古巴的經濟,已經到了必須改革的地步。

由於生產力落後,冷戰時期,古巴相當依賴蘇聯東歐陣營的大量經濟援助。蘇東復辟之後的一段長時間內,幾乎所有外援都消失,古巴頑強的挺住了他們所說的這個「特殊時期」,並沒有發生北朝鮮的大饑荒。

像北朝鮮一樣,古巴曾經是世上最廣泛使用化肥和機械耕作的國家之一,農產品自給有餘。蘇聯滅亡後,古巴失去了大多數燃油供應,才被逼大規模進行有機耕作和其他「古法智慧」。然而,竟有不少「進步人士」意淫古巴農業的這種「發展模式」,完全無視古巴人民為此付出重大代價,而且革命還有可能因此走向死亡的事實。

獲得古巴政府提供的土地建立的有機農場。
獲得古巴政府提供的土地建立的有機農場。

有機農場特意養了幾隻兔子,只為要兔子屎堆肥。
有機農場特意養了幾隻兔子,只為要兔子屎堆肥。

古巴在蘇聯滅亡後,曾經出現一天有16小時停電的情況。這種情況最後因查韋斯的出現而告一段落,但這種合作關係是不穩定的。

委內瑞拉的「玻利維爾革命」不斷被美國支持的資產階級「民主派」衝擊,該國的經濟命脈石油業,也是各方勢力的角力場。

委內瑞拉石油公司雖然是1976年就成立的國有公司,但曾經一直「高度自治」,管理人員視公司資產和利潤為禁臠,拒絕國家的控制,還通過分紅手段收買不少工人和工會,讓他們產生公司「只屬於我們」的幻想(值得我們反思最近流行的將工人「做自己企業的老闆」等同為「經濟民主」或「社會主義」的那種宣傳),這些人對查韋斯和馬杜羅兩屆政府「掠奪石油業利潤」、「大搞免費午餐」、「資助古巴佬」恨之入骨,曾經聯合商界和軍中右派發動「總罷工」、企圖發動政變推翻查韋斯政權。

委內瑞拉現政權的存續,對於古巴能否保存穩定的能源供應和相對友善的國際環境,是一個十分關鍵的問題,個中危機重重。

在這樣的情況下,古巴政府學習中國的經驗,加強與中國的經貿往來和合作,對他們來說,就完全是很合情合理的事情。

古巴政府大量採購中國產品,發展之餘省下一筆。
古巴政府大量採購中國產品,發展之餘省下一筆。

當然,古巴最近開始接受Master Card,逐步與國際金融市場重新接軌,會加強古巴國內資本主義的力量,鋪墊未來的危機。但以為搞鎖國,人人捱窮捱餓然後用「革命熱情」克服困難就叫「社會主義」、可以脫離資本的統治,就實在是大錯特錯。


‘The aid continued after Algeria gained its independence in 1962. In May 1963, a fifty-five person Cuban medical mission arrived in Algiers. As would be the case for all the missions that followed until 1978, the aid was free. “It was like a beggar offering his help, but we knew that the Algerian people needed it even more than we did, and that they deserved it," said José Ramón Machado Ventura, the minister of public health.’

Gleijeses, Lessons from Cuba’s African Journey, 1959-1976

這是以前讀書讀到的一段文字。

古巴革命的對外政策,多少仍建立在這種無私精神之上。但在現時這樣的歷史關口上,靠這種奉獻精神能走多遠,又有多少人肯走呢?新生代,也就是革命所最需要的一群,又有多樂意保衛一個沒叫他如以前般一窮二白,卻也從未令他知道何謂物質豐盛的政府呢?

社會主義如果要上升成科學,我們就先要實事求是。

不搞清問題就攻擊中國,同不承認古巴有問題一樣,最後都只會像那些在嘴上說「支持社會主義」,但事實上不求甚解、葉公好龍的那種「蘇聯之友」,在危機到來的時候,以對方不再符合他的「想像」為藉口,成為反動派的幫閒。

全文完

頁: [1]

Powered by Discuz! Archiver 7.0.0  © 2001-2009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