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ne For All's Archiver

Dalvm 發表於 2016-7-13 19:11

外交策略

[size=3]南海仲裁遇挫 北京反思解困

【經濟日報專訊】國際仲裁庭就南海爭議仲裁,裁決對中國不利。北京在南海問題日益被動,既要檢討不參與仲裁的策略,更要反思國際話語權不足、鄰國若即若離等底因,為南海以至中國外交覓出路。

裁決對華不利 後遺症恐續現

菲律賓就南海爭議向海牙國際仲裁庭提出仲裁,昨公布的裁決指,中方提出的南海九段綫主張並沒有法律依據。裁決宣布後,中方重申對南海擁有主權,對該裁決不接受、不承認。惟現實上,此裁決勢令中國更處下風。

皆因菲律賓或借裁決,到爭議海域宣示權利;其他南海涉事國,如越南、印尼等亦可能藉機加力爭逐南海權益,甚至向國際仲裁庭提類似仲裁。影響更深的,恐是在背後的美國與日本,日後或更大條道理,以協助執行國際仲裁庭裁決結果為名,肆無忌憚介入南海爭議,借機加強圍堵中國。今次裁決加劇中國在南海困境,北京應加深思,其外交策略緣何未能管控好事態,困局反愈套愈牢,要檢討的至少有三。

其一,應對仲裁策略。北京一貫主張國際仲裁庭無權對南海作仲裁,不參與申辯,另一邊廂則透過官方傳媒強調自身立場。國際仲裁庭是否有權插手南海固不無爭議,惟中方對仲裁消極以對,客觀上令國際仲裁庭採納的理據全面倒向菲方,仲裁結果加劇北京困局。

其二,國際話語權不足。中國不參與仲裁,惟中方所述理據在國際社會回響有限,更未獲主流大國公開支持,且國際上更瀰漫北京無視國際法的批評。另一邊廂,中方在南海加速填海造島,以製造既定事實,反令菲律賓及背後的美國,在國際社會渲染中國藉軍事威懾力爭奪南海,是講拳頭不講法理。

其三,鄰國關係欠牢固。近年北京盼藉經濟讓利多交朋友,對鄰國更不吝嗇。惟南海仲裁凸顯,每當涉及地緣爭議以至美國戰略考量時,不少鄰國卻都不站北京一邊,令北京陷入孤立。到底怎樣的對外交往,才能贏取鄰國更多地支持北京?

難題其來有自 長短策紓困局

當下北京要保護國家領土利益,惟有一手硬一手軟,硬的是難免要加強在南海的軍事部署,惟此僅防備手段,須防擦槍走火風險。故另一方面,北京更要對菲國有軟的一手,尋求與菲國新政府對話的空間,力爭中方損失最少的方案,並以此作為與其他南海涉事國,開展對話談判的範例。南海仲裁凸顯北京的外交不足,如何汲取經驗、調整策略,將是中國和平崛起必須克服的挑戰。[/size]

Dalvm 發表於 2016-7-13 19:24

[size=3]學者憂周邊各國要挾中國

【東方日報專訊】【本報綜合報道】南海仲裁案結果否定中國「九段線」主權,內地學者認為,雖然中方表明「不參與、不接受、不承認、不執行」,並指屬於廢紙,但依然將對中國造成惡劣影響,不但在法律顛覆中國南海主權,恐南海周邊各國紛紛以此要挾中國。

宜退聯合國海洋法公約

有北京學者向本報表示,仲裁案裁決結果對中國的損害比想象的要嚴重,最重要的是「九段線」被否定,從法律上否定中國南海主權,令中國在南海所有島嶼,包括填海造陸都是非法,而中國當然不接受、不承認、不執行,不過就會被指不願遵守國際法,影響中國形象。

此外,裁決結果更成為美國與菲律賓箝制中國在海權權益方面的法律武器,南海周邊其他國家也將受到鼓舞,可能起而效尤,藉此成為對中國外交索價的籌碼。西南政法大學國際法學院教授潘國平認為,中國的應對之策,應該盡早退出聯合國海洋法公約,這樣才能鞏固「九段線」歷史性權力,也可以在南海更加靈活開發資源及維護領土完整的行動。

內地官媒昨則引述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常務副院長阮宗澤指,仲裁庭沒有資格對任何主權主張說三道四。南海問題遠遠超出了其管轄範圍,而仲裁庭也不可能獲得任何機構授權。中國社會科學院海疆問題專家王曉鵬則認為,不能把裁決看作是解決南海問題的一個實踐,仲裁不會從根本上影響南海局勢。[/size]

Dalvm 發表於 2016-7-17 16:51

[size=3]南海為何對中國如此重要?

Posted on 2015-11-03 in 兩岸

南海之於中國,猶如加勒比海之於美國,猶如地中海之於歐洲。從南海向西,是印度洋,這裡連接着中國和非洲、中東、南亞、中亞和歐洲。打通印度洋,中國才能有自由呼吸的空間,而南海則是通向印度洋的前站。

[img]http://i0.wp.com/beyondnewsnet.com/wp-content/uploads/2015/11/Why-is-South-China-Sea-so-important-to-China.jpg?resize=600%2C450[/img]

2014年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的一百周年。100年前,一個塞爾維亞的熱血青年在薩拉熱窩街頭刺殺奧匈帝國王儲夫婦,引發了人類歷史上前所未有的一場浩劫。這是因為當時的國際政治格局,已經燃燒到了沸點:大英帝國日薄西山,但仍然幻想着往日的榮光。美國的力量蒸蒸日上,卻還只是一個信奉孤立主義的青春期國家。一直夢想在歐洲大陸稱霸的法國屢試屢敗。德國作為一個後進者,不甘心被圈在中歐的狹小生存空間。俄羅斯本能地要拚命地對外擴張。朝秦暮楚、連橫合縱的結盟令人眼花繚亂。電報、機關槍等新技術的出現,讓外交官和軍事專家們目眩神迷。野心和貪婪、誤判和偏執,一個錯誤的決策連着另一個錯誤的決策,終於釀成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悲劇。

一百年後,國際形勢再度動蕩不寧。美國已經從權力的巔峰滑落,但仍是世界上最大的霸權國家。美國的盟友們卻日益老態龍鍾。新興國家一批一批地崛起,卻發現聚義堂上沒有它們的交椅。國際政治的板塊更猛烈地相互衝撞,新生力量急迫地想要填補看似轉瞬即逝的權力真空。烏克蘭局勢震動了整個歐洲,中東和非洲的政壇發生着劇烈的化學反應。東亞地區劍拔弩張,南海快要沸騰了。

在東亞地區,會像一百年前那樣,爆發新的戰爭嗎?

和一百年的歐洲不同的是,如今,在東亞地區,較量的焦點不在陸地,而在海上。按照美國着名國際政治學家米爾斯海默的說法,海洋是一種「阻止的力量」(stopping power)。即使是航速最快的戰艦,航速也不過35節(約合一小時65公里)。從海上登陸,佔領別國的領土,更是困難。因此,海軍的思路和陸軍不一樣。陸軍強調攻城略地,海軍則僅關注航道的暢通、基地的保障。美國私人戰略諮詢機構Stratfor的首席地緣政治分析師羅伯特·卡普蘭(Robert Kaplan)在其新作《亞洲大熔爐》(Asia’s Cauldron)中講到,東亞各國之所以更關注海洋,恰恰是因為在這一地區,陸地邊界的糾紛已大體塵埃落定。

以中國而言,自古以來,中國防守的重點是北部,中原地區時刻要警惕北方的游牧民族策馬南下。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以來,尤其是和蘇聯交惡之後,國防的重點也一直是加強東北和西北的防守。最近20年,內陸邊界出現了少有的穩定局面,才使得中國能夠把注意力更多地放在海上。

從渤海、黃海、東海到南海,中國的海洋戰略重點也出現了轉移。東北亞地區的熱點是朝鮮半島,黃海上有中日之間的對峙,東海事關台灣海峽局勢,而南海則是中國未來的命脈。東北亞地區雖仍有巨大的隱患,但大體格局已定,只要穩住陣腳,局勢會對中國越來越有利。越過韓國、日本、台灣省這一條「第一島鏈」,就是浩瀚無垠、渺無人煙的太平洋,非中國必爭之地。

但南海則不然。南海之於中國,猶如加勒比海之於美國,猶如地中海之於歐洲。如果加勒比海始終受制於英國、法國或西班牙,如果地中海仍然受制於阿拉伯帝國或北非,美國能夠是如今的美國,歐洲能夠是如今的歐洲嗎?從南海向西,是印度洋。21世紀,印度洋將成為所有的海洋中最引人注目的地方。這裡連接着中國和非洲、中東、南亞、中亞和歐洲,即將成為人口第一的印度虎視眈眈,這裡又是穆斯林的貿易世界。打通印度洋,中國才能有自由呼吸的空間,而南海則是通向印度洋的前站。

卡普蘭以地緣政治學者的冷靜眼光來看中國的崛起。他認為,中國一定會謀求在南海站穩腳跟,如果不是這樣,那麼過去幾百年的大國政治歷史規律都得重寫。但是,他也指出,中國並非要在東亞稱霸。中國是一個陸地國家,不會像當年的海國日本一樣,有建立「大東亞共榮圈」的衝動。而且,從美國的加勒比海戰略來看,中國的南海戰略也不會像外界想象中的那樣激進。的確,美國在1823年就提出了「門羅主義」,聲稱「美洲是美洲人的美洲」。但是,這絲毫沒有妨礙美國海軍和大英帝國的皇家海軍一起在加勒比海巡航,共同打擊奴隸貿易。門羅主義不是要把歐洲趕出美洲,而是想「凍結現狀」(to freeze the status quo)。1898年在古巴爆發了美國和西班牙之間的戰爭,後來,美國在菲律賓再次打敗西班牙,而這也不過是為了向歐洲展示實力,說明美國有能力打仗,而且有能力打勝仗。西奧多·羅斯福總統的國務卿伊萊休·魯特(Elihu Root)說:「我們被誣陷為想要搶奪主權,但其實我們想要的只是保護的權利」。

當然,歷史無法簡單地類比。美國當年在加勒比海並沒有遇到強勁的對手。加勒比海對美國當然重要,但在世界地圖上不過是一個偏僻的水域,歐洲列強並未把加勒比海視為戰略要害。散落在加勒比海之上的,大多是一些很小的島國,根本無法和美國抗衡。

南海卻已經成為全球的焦點。美國聲稱要「重返亞太」,其實它一直就沒有離開。美國海軍和空軍力量的50%部署在東亞,就是為了遏制中國。但中國正在奮起直追。中國現在有大約60多艘潛水艇,過不了多久就會超過美國的潛艇數量。到2020年,中國在西太平洋地區的戰艦規模很可能會超過美國的艦隊。

這種力量的轉移帶來了很多焦慮。東亞地區正在展開一輪新的軍備競賽。跟2000年比,馬來西亞的軍費開支增加了一倍。2006年,韓國決定在2015年之前將其軍費開支擴大一倍。就連新加坡這樣的彈丸小國,也已經躋身世界軍火十大進口國之列。這使得東亞地區的安全形勢更加令人擔憂。

與一般的印象不同的是,東南亞國家並沒有形成一致反華的立場。並非所有的東南亞國家都和中國有海域之爭。東南亞國家之間的差異極大。

緬甸和老撾仍然埋沒在貧困的灰塵中,黯然無光。柬埔寨一派欣欣向榮,但其根基太薄。泰國的局勢如果繼續惡化,勢必會成為一個第三世界民主制度失敗的典型案例。菲律賓始終沒有被東亞經濟的活力所感染,它更像一個毫無生機的拉丁美洲國家。新加坡如同一顆璀璨的寶石,閃耀着奪目的光彩,但它只是一個小規模的城市。馬來西亞和印度尼西亞會變得越來越重要,尤其是印度尼西亞,幾乎又是一個崛起的印度。但是,這兩個國家地廣人雜,國內政治盤根錯節,民族國家建設尚未竣工,這將極大地消耗它們參與國際事務的力量。

相對而言,最有可能和中國發生衝突的是越南。越南始終對中國心存芥蒂。漢朝的時候,越南曾被划入中國的版圖。到唐朝晚期,中原戰亂,到了五代十國的時候,中國已經陷入分裂,越南趁機掙脫了中國的統治。作為一個和中國接壤的中等規模國家,越南掙扎在極度的自傲和自卑之中。自傲在於,他們曾經打贏了美國,自卑在於,越南和中國相比,也就是中國的一個省。越南政府極其需要渲染中國的威脅,以凝聚民族精神,穩固國內政治。中國和越南之間,有着很長的友好歷史,也有不少次兵戎相向。1979年,兩國之間曾經有過一仗。如果不遏住歷史的韁繩,兩個曾經交戰過的國家,往往需要不止一次戰爭,直到精疲力盡,才能達到最終的和解。

如果中越之間出現了衝突,會演變為一場全面戰爭嗎?可能性很小。中越之爭,主要是在海上。兩國的陸地邊界已經基本劃清。海上的衝突,規模可大可小,迴旋餘地較大,完全取決於雙方的謀略和智慧。如果中越之間出現了衝突,美國會出兵干預嗎?可能性幾乎為零。儘管越南和美國已經暗通款曲,形成了事實上的盟友關係,但越南並不像日本那樣把希望完全寄托在美國身上。這不是因為越南和美國之間曾經有過一場殘酷的戰爭,越戰中有300萬越南人喪生,美國在越南的土地上投下了1500萬噸彈藥(超過二戰期間歐洲和亞洲戰場上投放的彈藥總量),而是因為越南曾經上過當。1979年中越交戰的時候,蘇聯就沒有援助越南。如果中越交戰,美國憑什麼會冒着得罪中國的風險,去幫助曾經把自己打得灰頭土臉的越南?

歷史不會重演,但總押着同樣的韻腳。一戰百年紀念的鐘聲即將敲響,或許也會在亞洲激起迴響。愈有大事,愈需沉靜。南海,南海,令多少人難眠,令多少人魂牽。亞洲是亞洲人的亞洲,她終將是一個和平與繁榮的亞洲。■[/size]

Dalvm 發表於 2016-7-17 17:00

[size=3]忘了南海問題吧,這世上只有中美爭奪全球資本的問題


撲克投資家高級分析師,NE0

Posted on 2016-07-17 in 兩岸, 國際

南海仲裁案結果終於水落石出,對中國不利,而中方的回應相當強硬:不接受,不承認!這場紛爭,不僅是中菲的法律較量,在根本意義上更是中美兩個超級大國的世紀博弈。本文跳出南海看南海問題,跳出大國政治看中美關係,從爭奪資本的獨特視角解讀南海亂局和大國博弈。

自從去年下半年美國派出包括航空母艦在內的大量的水面艦艇在南海對中國進行挑釁以來,南海似乎終於要迎來了一個靴子的落地,雖然我不知道這個落地的靴子意味着結束,還是另一個開端。

已故的新加坡獨裁者李光耀就曾說過:「這個世界上沒有所謂的台灣問題,只有中美問題。」如果把這個結論用在南海,我想同樣是適用的。南海問題,本來就是一個可大可小的問題,把它放到南海,它是一個大問題,可是當把南海問題放到中美之間,你會發現這亦不過是兩個重量級對手在博弈的時候其中一方布下的一個小障礙。

把目光放在南海的人,永遠看不清整個事情的圖景。

如果你不能把視角拉到整個世界,那麼至少要先把視野拉到整個東亞。

意外增加的外儲與薩德入韓

7月8號,當韓聯社及韓國《中央日報》確認美韓決定在韓國部署薩德反導系統,並預計在2017年末會投入使用的時候,很多人是被突然震驚到了。事出不常必有因,作為一個涉及到韓國國家安全甚至有可能會使韓國直接置於中國戰略核打擊力量下的重大決策,我不覺得會是韓美之間拍腦袋下的決定,我也不相信只是為了對付區區一個尚處於封建社會的北朝鮮。

在各種紛亂的解釋和探討中,我只對一個東西感興趣,那就是動機。任何一個罪犯在實施犯罪的時候,總有一個動機,對於我來說,我覺得很多人可能忽略掉了一條非常重要的信息,而這條信息與任何政治或者軍事都沒有關係。這條信息是什麼?是7月8號中國外匯管理局發布的一個數據,這條數據簡單到只有一句話:上月中國外匯儲備意外上漲130億美元達到3.21萬億美元,創逾一年來最大漲幅。

我知道國內有太多鞋底抹了油的人無時無刻不在想着怎麼把自己的財產或者幫別人把財產轉移出去,那如何解釋在這群見縫插針的傢伙們的努力下,外匯儲備反而會增加呢?中國的外匯儲備增加,意味着錢肯定是從某個地方流向中國,這些流進來的外匯,來源會是哪裡呢?

世界地圖無非就那麼大,主要經濟體不用五個手指都可以數過來,中國,美國,日本,歐洲,你們覺得答案會是哪個?我覺得很明顯已經不言而喻了。

一切爭端最初的起源與最終的解

在整個21世紀裡,全球爭奪的是什麼?表面上看是資源的爭奪,能源的爭奪,地緣的爭奪,但是實際上最重要只有一個東西:對全球資本的爭奪。誰能吸引全球最大量的資本,誰就能獲得發展的機遇。哪個國家能獲得資本的追捧,哪個國家就可以建立起對其它國家的不對稱優勢。

所以美國很急切地需要中國的領土嗎?我並不覺得。實際上,美國現在要跟全球其它地區爭奪的既不是能源,也不是資源,更不是地緣,美國讓日本、菲律賓對中國挑起領土之爭,並不是它想要這些地區和領土,作為一個金融帝國,對它來說只有一樣東西是最重要的,那就是維繫整個帝國運行的血液:資本。

理解了這點,就不難理解為什麼在中國的外儲意外增加之後,薩德系統會在第二天立馬宣布入韓。軍事從來都不服務于軍事,軍事從來只服務於政治,而政治,本質上只服務於經濟。不管是東北亞,還是釣魚島,又或者南海,在這些紅燈不斷亮起閃爍的熱點背後,都只有一條主線,那就是對資本流動方向的驅趕和引導。

所以本質上並沒有什麼南海問題,只有中美對全球資本的爭奪問題。

英國脫歐只是整個歐元區解體的一個開端,而我看不到任何人或組織能夠阻擋整個歐元區在未來20年逐步滑向解體的趨勢。曾經有一句老話說:「如果你在森林裡遇到了熊,那麼趕緊蹲下來系鞋帶。因為你未必快得過熊,但你只要比身邊的人更快就夠了。」很明顯歐洲現在就是那個躺到在血泊里被熊大快朵頤的傢伙,歐洲的血流到哪裡,就會給哪裡帶來局部的滋潤。

在此之前,資本只有一個選擇,那就是把美國當成避險的地方,但現在,明顯多了一個選擇。對於美國而言,這可不是什麼值得慶祝的消息。而且資本不單止追求收益,更追求安全。

如果以後的世界變得越來越動蕩,中國現在這種相對保守但對社會管控能力更為強大,可以帶來一個更穩定更安全社會的國家,搞不好會越來越顯示出自己的「制度性優勢」。如果越來越多的資本逐步意識到這點,那麼作為一個靠對外輸出巨額逆差,再依靠其它國家流入大量資本購買國債來輸入流動性維持整個循環的國家而言,無異於像看見了一個逐步逼近自己脖子的絞索。

中國的核心利益

美國海軍把60%的力量部署到亞太地區,並不是為了跟中國海軍來一場你死我活的滅國之戰,而是通過不斷的摩擦和製造衝突,來惡化中國周邊的安全環境,挑起中國跟東南亞和日本甚至韓國的矛盾,從而在政治和貨幣上孤立中國。

對於中國來說,真正嚴峻的形勢不是海洋權益被人蠶食,不是島礁島嶼被人蠶食,而是中國的發展可能因為我們自己急於去解決這些眼前利益,而中斷髮展進程,這才是我們面臨的真正嚴峻的形勢。別人佔一個島一個礁並不能決定國家的生死存亡,但如果處理不當,卻完全有可能讓自己陷入生死存亡的危機。

中國的核心利益從來就不在哪個小島,而是如何通過不斷升級自己的核心產業,吸引全球資本,同時向外擴散人民幣的影響力,從東北亞到東南亞甚至到中東和非洲,把美元的影響力擠出去。

一個投機者的覺悟

在中國有實力去擴散自己的貨幣之前,中國政府先要確保的是如何使自己國內的資本不會進入到一個無法遏制的外流趨勢中。在今年一月份的時候我曾一度非常困惑於資本的大量外流與一線城市房價的迅猛增長,這是一個極其矛盾的現象,直到我明白抑制房價與阻擋資本外流之間的輕重,一切才如撥雲散霧般清晰。

要控制資本外流,單靠關閉國內的出入渠道是不夠的,金融的世界從來都不是拼蠻力,而是巧力。關閉渠道只是一個方面,更重要的是要為這些資本描繪出一個能帶來更高收益率的地方,這也意味必須在各個局部製造出一場場小泡沫。

一線房產,螺紋鋼,黃金,白銀,股市……不管把資本引向哪個標的錨,都不能讓它們湧向美元,這,是底牌。

美國的策略是製造出區域性衝突逼走中國的資本,而一旦中國已經證明自己能有效遏制住資本外流的趨勢之後,那些被美國利用來跟中國製造衝突的國家,實質上已經處於非常危險的境地。

坐等菲律賓作死

如果你認同我前文說的南海問題的實質是中美圍繞全球資本爭奪的結論,那麼接下來的另一個結論也就不難得出了。圍繞資本的爭奪,美國所需要的是中國周邊地區的衝突,但是作為新興的大國,中國如果不能向全球證明自己能有效確保資本在中國及中國影響範圍的安全,那麼對中國來說同樣是不可接受的。

中國要證明自己,同時要避免跟美國之間的全面戰爭,那麼通過打擊一個美國同盟的第三方弱小國家來間接打擊美國,將是中國代價和風險最小的戰爭策略。

即使到了最壞的情況,即中美之間最後不得不進行衝突,也一定不會是採取在中國或美國領土上直接進行的方式,而同樣會選擇相對實力較弱小的第三國作為主戰場。美國東亞盟國中相對實力最強大的日本,其次是韓國,所以在短時間內這兩個國家不會是中國考慮的對象,主戰場同樣也不會發生在台灣,因為這是中國非常不希望看到的內戰模式。同時新加坡太遠,並且塊頭太小,即使在這裡打敗了美國,對美國在亞洲的軍事實力影響也無傷大雅,況且中國也很難有理由與美國在新加坡開戰。

排除掉這幾個選項之後,只有一個答案呼之欲出。這個仲裁本來就是被操縱的,難道還會有什麼意外的結果嗎?而還有什麼比一個對中國不利的結果更適合當借口的?

菲律賓爭取自己的利益可以理解,但其上一任國家領導者把自己本國的利益訴求完全變成他人利益爭端的工具和借口,則是我一個正常人所無法理解的。

我要是一個菲律賓人,此刻我要擔心的,肯定不是我香蕉賣不出去的問題了。[/size]

Dalvm 發表於 2016-7-17 17:07

[size=3]南海問題為何還不降溫?

Posted on 2016-04-18 i

曰前,日本海上自衛隊派出多艘艦艇,經過南海訪問菲律賓、越南、澳洲;美國國防部長卡特周末登上「斯坦尼斯」號航母,航經南海爭議海域;中國國防部宣布,中央軍委副主席范長龍視察南海島礁建設現場;外媒熱傳中國將開始大規模建設黃岩島;此後,美國又宣布向菲律賓增派A-10攻擊機,並派駐HIMAS戰術火箭系統……南海問題又一輪交鋒似乎已經開始。

Why-South-China-Sea-issue-is-not-cooling-down

中國周邊海洋主權問題的「熱點」主要是東海和南海,與南海這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風雲變幻相比,曾經波高浪急的中日東海爭端卻好像正在變得波瀾不驚。這是什麼原因?下面我們就從軍事角度談一下南海對中國的重大意義。

是什麼讓南海無法降溫?

公元960年,南唐後主李煜試圖向一心統一全國的宋太祖趙匡胤求和,宋太祖的回答成為後世的名言:「不須多言,江南亦有何罪,但天下一家,卧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乎!」

這句話所說的,實際就是今天大家耳熟能詳的「零和博弈」,在這種博弈情形下,一方有所得,其他方必有失,沒有合作餘地。

大家都知道,大部分貿易和經濟問題都有可能找到非零和的解決方法,從而得到雙贏的結果。但是在軍事、國防問題上,「雙贏」卻是不現實的。

南海的核心問題在哪裡?

國外媒體經常模糊問題,說中國在南海的目的是石油、漁業資源。尤其是越南方面,無限放大中國海洋石油981平台在南海的勘探工作。

事實上,中國對南海的經濟開發問題反而是持較為開放的態度的,大家都知道我們早就提出了「擱置爭議、共同開發」原則。對於南海各國在「九段線」以外的石油和海底資源開發,我們並不反對。同時在漁業問題上,中國也原意與南海周邊國家進行合作。

可以說,在這些涉及經濟利益的問題上,中國是持開放態度的,什麼都可以談。

美國國防部長卡特登上“斯坦尼斯”號航母進入南海
美國國防部長卡特登上「斯坦尼斯」號航母進入南海

真正出現「零和博弈」的,還是南海安全問題。

由於南海是中國臨近海域中唯一的深海區,因此成為中國選擇用來部署戰略核潛艇的海區。戰略核潛艇,戰略核潛艇,戰略核潛艇——重要的話重複三次。

作為國家安全保障的最後一道防線,戰略核潛艇活動的海區自然不可能允許外國軍艦來「自由航行」。

這是目前南海爭端的基本原因——至少這是中美間就南海問題發生爭端的主要原因。至於周邊某些小國,他們純粹是被美國拉來當炮灰的。

看到這一點,諸位或許也就可以理解,日本為什麼要派遣反潛直升機母艦去訪問越南,並表示這是向中國施加壓力了——「出雲」級能不能像有些媒體吹噓的那樣能夠裝上戰鬥機成為「准航母」,這根本不是真正的問題,它搭載的一票反潛直升機,才是這艘艦令人討厭的原因。把「美國海軍第七艦隊反潛分隊」——日本自衛隊引入南海,其用意更是不言自喻。南海周邊其他國家,不論是越南還是菲律賓,都根本沒有進行反潛戰所需要的技術能力和相應武器裝備。

20160417092729538
日本海上自衛隊艦艇進入越南金蘭灣

不過,所謂兵來將擋水來土掩,中國對此當然有辦法。中美兩國都很清楚,要在南海追蹤中國的戰略核潛艇,現在可不是那麼容易的事情——而且隨着中國在南海建設的島礁和固定式低頻聲吶監聽網投入使用,這片水域對於外來入侵者將會日益成為畏途。

雖然隨着中國在南海不斷增強實力,這片水域最終成為堅不可摧的「堡壘海區」也只是時間問題。但目前美國卻不斷在南海製造麻煩,原因又何在呢?

事實上,這也不難理解,美國目前在中國周邊海域,唯一能佔一點上風的,就只剩下南海。

目前東海和黃海之所以平靜,是因為那裡已經「零和」了,中國在那兩片海域的軍事實力已經佔據上風,繼續在那裡製造麻煩,「成本」太高了。

由於南海距離大陸較遠,且周邊有多個美國可以利用的「友邦」,如果中美因為南海現在發生衝突,美國的「戰斧俄亥俄」核潛艇可以從安全距離上(中國海軍如要前出到這種潛艇發射「戰斧」導彈的海區去進行反潛作戰,首先就要面對與美國海軍的海上決戰,勝負難料)發射大量導彈來攻擊孤立於海上的幾個島嶼,壓制其作用。隨後,在周邊多個「盟友」的支持下,美國海軍就能在南海「以逸待勞」。

這也是美國蘭德公司去年《中美軍力積分卡》報告中關於南海的主要看法。也是美國目前仍然在南海耀武揚威的主要依仗。

不過,隨着中國實力的不斷增強,雙方在南海的鬥爭天平最終毫無懸念會像東海、黃海一樣,偏向中國。畢竟這裡是中國的近海,再加上「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使這一地區的地理環境在「冷戰」對抗前提下更進一步有利於我。隨着時間推移,不管美方有多麼不情願,他們最終將不得不接受南海的新面貌。

中國外交部近年來在南海問題上提出了新的主張「妥善管控分歧和敏感問題」。其實,這個說法就是「衝突管理」的意思——就是指在兩國處於戰爭與和平之間狀態的前提下,採取一定的策略和措施,來仿製衝突或危機升級,讓雙方的對抗不至於走到戰爭地步。

換言之,這就是「冷戰」。用我們都明白的話來說,就是不斷通過軍事對峙和加強軍事部署,逐步在不發生戰爭的前提下,將敵人擠出去。

這樣的中國外交算軟嗎?如果你認為告訴你「我們和美國在南海正在進行冷戰」都算「軟」的話,那好吧。或許只有「世界核平」才能滿足某些人「中國要硬起來」的妄想了。

中國接下來要做什麼,其實大家心裡都清楚,已經建造的島礁,要投入使用;尚未擴建的島礁,要開始擴建;在南海部署的艦艇和導彈、飛機,將越來越多。只有在我們已經明顯佔據了軍事優勢的情況下,某些帝國主義國家才能認真聽聽你在說什麼,就像當初在東海用B-52給我們的防空識別區「背書」一樣。

不過,及時到了那個時候,南海也不會徹底「太平無事」。

事實上,就好像借朝鮮局勢不穩為由,美軍還要派航母和核潛艇去韓國一樣,美國在南海也一樣會繼續有各種動作——事實上,例如美國要調動太平洋上的艦艇去中東,還是必須要經過南海——另一方面,美國冷戰期間就一直派攻擊型核潛艇試圖盯梢蘇聯戰略核潛艇,今後中美潛艇在南海的「鬥法」也幾乎可以肯定會上演。

只不過,到那個時候,或許大家就已經將這視為「慣例」,這些將逐漸淡出媒體視線。甚至或許,除非出現潛艇、飛機相撞之類的嚴重事件,全世界都會忘記,中國和美國的軍人正在這片神秘詭譎的海域繼續進行不為人知的對抗。

在「涼戰」中的世界上,每天又有多少人在新聞媒體的關注之外,正為國家安全而與他們的外國同行們進行着較量?這是這個世界的常態,不必為此恐慌。■[/size]

頁: [1]

Powered by Discuz! Archiver 7.0.0  © 2001-2009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