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ne For All's Archiver

Dalvm 發表於 2013-4-4 19:23

關注香港足球界的前途

[size=3]週四, 2006-05-04 20:06 — 領男

南華降班,第一次聽到歐偉倫對國援不滿的肺腑之言,「國援」一時成為了眾矢之的,這究竟是個什麼故事?

香港的外援足球員

容許本地球會引入外援的原因,是相信引入高質素足球人材,將會增加球會之間的競爭,刺激球迷入場,繼而帶動市民消費足球工業。然而,足球總會怕市場太過自由,球會便會大量聘請外國頂級球員加盟,減少本地球員的機場會,長遠來說,甚至會扼殺本土足運的發展,於是出面干預,限定在本地聯賽及杯賽落場的外援名額只有三名,而註冊的則保留增加的可行性。近十年,有說球市不濟的原因,是本土足球員質素下降,故有人建議足總減少干預外援名額,或放寬限制,但足球總會堅持一貫政策。所以,球會邀外援過當都很選擇,務求去蕪存菁,教練為擇得心頭好,千金一投,乎復何求,不少球會以往曾重金禮聘過世界各地名宿加盟,不要談二三十年前南華精工,近十年也有過不少好外援,例如二合的前巴西國腳連拿度、南華的委內瑞拉國腳奧尼拉斯、尼日利亞國腳奧化,而今天愉園的卓卓,幾年前奧運,差點入選喀麥隆最後大軍。在香港足球聯賽工作的外援,都來自五湖四海,而且都是千萬選一,沒有一隊輸了球,反過來公開賴外援無料到,至今年南華降班,才首次聽聞。

國援潮流

近五六年來,全球興起「國援」的潮流,歐洲大球會向中國足球員招手,他們大多高調轉會,但後不獲出場機會,原因是球會看中大陸電視台及體育用品市場,透過邀請國內足球員加盟,並高調宣傳,然後跟亞洲各電視台簽直播合約,體育用品公司又會跟足球員簽定指定代言人等協定。所謂「國援」潮,其實是令中國足球工業跟全球經濟接軌的手段,英超的愛華頓的李鐵、曼聯的董方卓、德甲1860慕尼克的邵佳一、法蘭克福的楊晨、謝暉、法國南特的李金羽,都是代表作(或犧牲品?)。香港的「國援」潮則不一樣,加盟的足球員並非國內頂級,而且薪金便宜,故成為不少足球會的「搶手貨」,他們不一定為球會帶來廣告、電視轉播、肖像版權的收益,但至少不會帶來財政負擔,還可以揮之則去。

歐偉倫說:「國援明知無論踢得好壞,下季都不會獲得續約,又怎會為你盡力﹖」。南華的衰敗,原因可能不是個人質素的問題,而是過份剝削外勞,造成人去流空,結果球隊四分五裂。國援流失率高,待遇也比不上遠道而來的「好波之人」,導出了國內同袍在香港的工作情況。聘外勞踢波這種情況在歐洲也很流行,例如法國球會在非洲大量買入便宜的年青足球員,人工平、體力好,又平又靚,甚至會將聘用方式轉為半職或合約。然而,不少歐洲球會擁有較完善的青年訓練配套,外來的青年足球員都有較多提升機會。然而,香港的國援是即買即食的,而且是平買平食,南華降班後還要公開罵責「國援」,是對勞工雙重剝削。

足球員自由化

不止外勞,就連香港足球先生丘建威也說﹕「25歲以上的職業球員,有哪一個沒有副業﹖最實際當然是教波,或者去查貨車送貨。27、8歲有家庭要照顧,明年前途又不清楚,一旦傷了,下季無人要又點算﹖我唔食,屋企人都要食呀﹗」。山度士又說,現在的球員,甚至大會如南華,每月的收入,可能只有2、3千元車馬費,有球員甚至只得8、900元。香港足球員面對的,相信不只是反省與不反省的問題,當踢足球員過著的是朝不保夕,望天打掛的生活,又怎叫人有歸屬感?年青足球員不可能得到一只合約,留在足球會努力,反映的,是香港社會的轉變,其實,現在不是威仔說的青年球員失去了人生目標,丘建威一面批評年青足球員,其實他一早轉行講波,而年青足球員,有的投考消防員,有的去當貨車或的士司機,踢波不再是終身工作,而是所謂「自由化」後的兼職工作。

其實,足總對於這種自由化的趨勢並非視而不見,幾年前,香港足球總會投資建立「香港08」足球隊,目標是要準備2008年出席奧運,員球年齡維持於十六至廿三歲左右,足球總會安排他們由丙聯賽踢起,在本年球季已提升到甲組了。雖然季尾不敵強旅降班,但卻很受球迷讚賞。很多人說,年青足球員沒有前途,但足總就為香港08的運動員提供學業、訓練住宿和飲食指導與協助,是近年足球業自由化趨勢之下,一個很難得的園地。本地有多少香港08?

不止踢足球,今天的年青人的選擇,其實是很有限的,在08年奧運以後,他們面對的,跟歐偉倫、威仔和國援的將會一樣,奧運之後,我們還會有一隊香港12嗎?我們是否要組織本地足球員一同聯署?《五一勞動節的自由工作者 (freelancer)宣言》?

香港皮球往何處踢?

有位朋友跟我說:「實力相約的競技都可以好好睇,誰說學校陸運會的可觀性比亞運低?同樣地,麥花臣同修頓水平點都唔夠職業高的,呢個係我對過職業球員的真實感覺,但麥花臣同修頓多人睇過大球場。」,將香港跟國際冠軍比較是,總是不設實際的。回到現實,今年埋怨外援,埋怨年青球員的大球會,究竟有幾支持本地足運的發展?讓我講個小故事。

約七八年前,香港代表隊請來了一位荷蘭籍領隊利沙云,他曾擔任過當地班霸阿積士的主帥。利上任後不久,就約戰不少跟港隊實力相約,國際排名不高的國家隊友賽。當時他跟本地大球會南華和愉園有過爭執,因球會教練以專注聯賽為理由,不肯放球員出戰港隊訓練,連足總調停也不肯退讓。利沙云有感本地球會其實對港隊的成績不太重視,於是大膽起用新球員,現在的港腳陳豪文、司徒文俊、朱兆基等都是「利沙云時代」這個夾縫中冒起的年青球員。

其實,近十年才冒起的亞洲足球強國日本南韓,都是透過不停約戰二三線國家隊來提升代表隊的質素。跟實力相約的波隊友賽,一來可以提升本地足球員的眼光,增強信心和豐富他們的經驗;二來透過國際場提高代表隊的國際排名。利沙云曾經嘗試作一點改變,可是敵不過我們急功近利的傳統,不足一年就諳然辭職。後來的頭目繼續以邀請曼聯、AC、皇馬來港狂數自己,以自我羞辱為賣點。

多年來,我們有檢視過這種短視狹窄的視野嗎?

足球社區化?

阿叔常說:一隊波係踢十一人,球迷就是球隊的第十二人。可見足球不止是個人競爭的活動,而是集體精神及身份認同的體現。足球在香港從來都是大眾娛樂,我們的足運在七八十年代最為興旺。有說香港足球的發展,在六七暴動後建立自成一體身份認同過程中扮演重要角色。然而,由於所有本地足球賽事也集中於於旺角與香港大球場舉行,球迷對足球隊的認同,並沒有所謂「社區」群體支持,相反是以港隊或非建基於地區的足球隊。最受歡迎的要數「擁南躉」,他們在無線電視新聞報導南華最後一戰迫和公民後降班時說:「我不要足總挽留南華,南華一定要落乙組打番上黎﹗

從球迷的反應可以知道,支持一隊足球隊的主因,足球員的質素不用行先,而是本土情意結,不少國家的丙組足球聯賽,也會有幾千人入場,原因是社區認同的概念。幾年前,香港足球總會推出有關甲組聯賽主客場地的新政策,把十八區的運動場分配予各支甲組球隊,多個場地例如青衣、西貢、旺角等都用作他們的的訓練和比賽的主場。當時足總銳意透過新安排建立地區居民支持文化,藉此推動球市。政策一推出,我每跟波友討論,也很同意新安排,長遠來說能培養出地區認同,然而,政策在缺乏討論的情況下無疾而終,現在又回復使用旺角和香港大球場的安排,但足球社區化的討論,相信比「香港足球已死」的說法來得有建設性。

過去三十年,南華這個班霸大佬的角色,窒息了我們對足球的幻想空間,他的衰敗和球壇三無的現象,並不是南華同人所說,是香港足球的大限,相反是個迫使我們重新面對歷史問題的好時機。[/size]

Dalvm 發表於 2013-4-4 19:24

[size=3]鳳凰計劃一團糟 立會民政會應開會檢討

週六, 2012-10-27 18:01 — Wing

簡單來說,所謂「鳳凰計劃」就是以政府在三年內每年給予足總額外二千萬港元撥款以振興足運。但這額外撥款是有前提的,就是足總要執行當初改革顧問的建議。由足總在二零一一年四月依據改革顧問的建議修改章起計,鳳凰計劃已展開了近年半,但球迷不但未看到足運耳目一新,相反因為鳳凰計劃而以公帑聘用的麥國棟(Gordon McKie)和摩力克(Ernest Merrick)都在任期未滿就掛冠而去。據說單是用在麥國棟的公帑已達二百萬。鳳凰計劃進行了近年卻未有帶來新氣象,似乎當局不得不就這計劃來一次大型的中期檢討了。

鳳凰計劃總共包括三十三項建議。任命行政總裁和聘請新的香港足球隊主教練都是包含在建議之內的。去年年底麥國棟和摩力克先後走馬上任,分別成為香港足總史上首任行政總裁和鳳凰計劃實行後首任港隊全職主教練。結果麥國棟只做了半年;摩力克的命運好一點,但也是過不了一年這關。

麥國棟和足總董事不和

兩人離職的過程都有類似。就是在離職前不久,他倆與部分足總董事的分歧浮上了枱面。麥國棟在今年五月離任。在三月,足總主席梁孔德將香港球會可能參加中國足協盃和有日資打算入資香港甲組隊的消息公諸於世,旋即惹來當時身在海外的麥國棟透過公關公司發聲明指責有人洩密。另外,足總董事羅傑承亦曾在的網誌多次質疑麥國棟。羅傑承在其中一篇網誌指:「足總在作出一些重要決定,包括與重要賽事有關,以及批出重要合約之前,必須與董事會的各個工作小組(Committees),有所溝通。」身為南華足主的羅傑承有這樣的批判,是因為麥國棟到任後認為市場及傳訊委員會無需再負責為足總賽事找贊助,但足總卻找不到足總盃的贊助商,而且在賽事抽籤前沒有告知董事。細看改革顧問的第九項建議,就可見到這事反映了實踐建議的難度。第九項建議是有關日常運作的。改革顧問建議董事局應該將日常決策交予由行政總裁領導的秘書處。但羅傑承和麥國棟顯然對秘書處的權力有多大有不同意見。照原來的設計,行政總裁就是會奪去董事局原有的部分權力。但究竟董事局願意放多少權?行政總裁領導的秘書處有沒有得到足夠的支授去承繼那些權力?

對麥國棟而言,甲組會在董事局的力量是他施政的最大阻力。他離任後回到祖家蘇格蘭就對當地媒體抱怨他所制訂的計劃根本無從推行:「甲組會主導董事局,所以就跟那些營運球會的人發生糾紛。香港隊沒有球賽可踢,沒有集訓營,沒有教練,這是因為他們不在乎香港隊。我享受在香港的時光,直至我發現我的建議將不能實行,既然他們不想改變,我又怎能改善香港足球?」一直以來,球迷常指斥球會「老細」的私心導致香港足球難以進步。如果麥國棟的分析正確,似乎已改革體制的足總董事局還是和以前一樣:是「老細」角逐利益的平台。

摩力克的抱怨

至於剛在星期五離任的摩力克,先前已因徵召未取得特區護照的球員參加港隊訓練而與羅傑承公開交火。摩力克向媒體抱怨南華不放未有特區護照的謝嘉強和積斯利參加港隊訓練,羅傑承則在網誌反駁。到上星期三香港隊在旺角場負馬來西亞零比三後,另一足總董事,有份參加摩力克面試的伍健又在「面書」批判摩力克的佈陣和安排。摩力克不甘示弱,在回覆《南華早報》記者查詢時就說自己作為主教練當然要為港隊的戰績負責,但在足總有多個職位而且影響力不少的伍健又是否應負責任呢?

今天《明報》報道足總主席梁孔德指摩力克不應要求港隊每星期集訓,因為球會也要訓練。不過,是摩力克在給《南華早報》的電郵時指出約三個月前,他已向董事局提交有關提升代表隊水平的計劃,而董事局是完全支持該計劃的。而董事局內的成員包括梁孔德、本身是傑志總領隊的伍健和羅傑承。但當計劃提交到「Division One Management Committee」(足總架構下是沒有這一組織的,但相信是指每支甲組球會都有代表的甲組會會議)卻遭到反對。這帶出了兩個問題。第一、除非摩力克的計劃根本不包括每星期訓練,否則梁孔德又怎能批判每星期訓練的決定呢?第二、改革顧問的其中一項建議就是要搞好香港隊教練與球會的關係,但摩力克的經歷和下場已證明了這項建議已是不能做到了。

摩力克還向《南華早報》提到另一件事。他和技術總監歐智勳(Steve O'Connor)都對技術及競技委員會的架構改組全不知情。改革顧問建議中第十一點說明技術總監應是強勢(STRONG)的,但如果他對技術及競技委員會的架構也沒有影響力的話,他有多大空間實在值得質疑。這位才五月才履新,同樣是因為有鳳凰計劃才來到足總的人物的前路如何,球迷根本沒有樂觀的可能。

港職聯難產、鄧竟成辭職

除了麥國棟和摩力克提前離任外,還有兩個爆炸性較弱的新聞是要留意的。第一則是港職聯的進展。根據原訂計劃,港職聯是應在一二至一三年球會舉行的。但我們還是活在「港甲」年代。新任行政總裁(也是原來的改革顧問)薛基輔早前已指出港職聯應會到一四至一五年始能面世。到底是甚麼原因令這個計劃難產至今?是原本的計劃就是過份樂觀還是有新計劃會觸動某些利益呢?

另外,原獨立董事,前警務處處長鄧竟成也已辭職離任。有報章指他離任可能是與他無足夠權力發揮和足球圈內鬥有關。如果有關傳言屬實,再加上長年累月的球會與代表隊的衝突未有緩和跡象,究竟足總的新架構是否真的能令到足總改善其管治,實屬疑問。

我無意指麥國棟和摩力克是全對的。但既然鳳凰計劃過了近半我們仍然看不到足總的管治有甚麼進步,不少顧問報告提的建議還未有實踐的跡象(代表球員的組織至今還似乎是十劃未有一撇)。為了香港足球的發展,為了市民的公帑,立法會民政事務委員會理應召開會議,邀請有關人士出席說明問題所在,為鳳凰計劃做一次認真的大型檢討。否則,鳳凰計劃再繼續下去也只是在浪費公帑和給予球迷一個不合理望的「無謂野」而已。[/size]

Dalvm 發表於 2013-4-4 19:33

[size=3]週五, 2006-05-05 17:26 — 長鬚

所謂的國援問題:其實很奇怪。在香港,每年總有十個八個外援來港加盟甲組球隊,不足一個月便被球隊放棄。但國援卻大多可踢一段長時間,即使不合用也鮮見被換走。南華的周煒前季已見他「冇料到」,為甚麼可讓他留下這麼久?這大概牽涉到香港球隊尋覓外援的途徑。與其說國援踢得不好,倒不如譴責領導層的決策。再者,本地球員也難辭其咎。你細看南華的本地球員班底,雖比不上愉園,但會比傑志與晨曦差很多嗎?近年看過最神奇的本地賽是前季的南華對愉園。當時全華班的南華不無降班危機,最後他們卻在大球場大勝五比零。如果他們能多些踢出那場的水準,就算國援不濟也根本不會淪落至此。

球員議價力與老細足球:我堅持討論本地足球不能不談老細。因為香港職業球隊少,老細一聲「唔搞」可影響廿多人的生計。不少老細視球隊是其玩物,我們才能在預備組賽事看到諸多老細的肚腩〈霍英東在業餘時代更踢過甲組〉。幾十多來都是這樣,從來香港都沒有健全的聯賽。只是過去的風光掩蓋了很多東西。球隊既是老細的,又怎能苛求球迷對球隊生死與共。我看了廿年,最後還是放棄了在香港甲組找一隊生死與共的球隊。所以我之前說倒不如將甲組非職業化,看看可否因此令球員以至各位有心搞好足球的人,無需再看老細的臉色。然而,非職業化會影響幾十人的生計。

對外比賽與聯賽:其實近年已算好一點了。今年賀歲盃用港隊踢,已是一大進步。問題是,就算港隊多了出賽機會,球員平日在球會又如何?平日的比賽競爭性不夠,即使你每年有十多場國際賽,你的個人能力又可以提升多少?吳偉超離港前只是二流,現在實力已大幅拋離他在港隊的隊友。假如我們找不到辦法提升香港甲組的競爭性,那麼協助香港球員到其它地方發展,或許是足總可考慮的方向。

足球社區化:這真的真的是很長遠的計劃。但老細打算搞多少了球?這又是老細足球底下所難以實現的。大埔來季升班有何發展,我們或可拭目以待。

南華獨大:對!這是極不健康的。足球的吸引力在於「鬥」。眼看南華的死敵一隊接一隊消失,真的很冇癮。即使是七十年代,其實很多賽事的入場人數也是極少的。當年球迷眾多,分佈卻不平均。現在球迷沒有多少個,更不用談如何分佈了。[/size]

Dalvm 發表於 2013-4-4 19:36

[size=3]週五, 2006-05-05 17:26 — 長鬚

明治維新與洋務運動


除左老細在球隊的影響力大, 其實要負責的我覺得是足總與康文署。

青訓搞了好多年都搞唔好就唔洗講, 我記得我仲細個時有一間叫快譯通足球學校, 是我和哥哥年少時的足球夢, 可是在我升中一時間野好似已經執左笠...可惜...

講起足球學校, 在外地是流行已久的東西, 比較出名如英國的曼聯、荷蘭的阿積士(這間我想是目前世界最成功的足球學校, 出產球星如雲)等

入讀足球學校或有機會被簽成為青年學徒球員,有錢收,有書讀(當然大部份時間都係集訓),有波踢,一流!

日本大概算時最積極進取發展足球的亞洲國,迎接近年來的森巴風,他們早已派青年到南美歐洲學法,由前兩朝的三浦知良打進意大利市場,到上一朝的中田,到現在的大久保,甚至南韓也不執輸有個朴智星上了位

也記得近兩年有幾個靚仔好似去過newcastle學野, 但返到黎卻唔知去左邊, 可能學得唔好啦, 但更可能都係諗過入行冇前途,唔入行好d

講返轉頭, 點解話足總同康文署要咩多d飛?

(不其然諗起日本的明治維新與中國的洋務...)

如果當南華死,香港足球也死的話, 是時候諗「再生」的問題
以上講過的足球學校青年學徒計劃正是再生的第一方法, 而之前搞過的只有快譯通, 咁足總和康文署在哪? 商家不在, 政府還仲縮埋一角嗎? 放少d煙花,搞少d激光吧...

(回得有d亂,詳細既有時間就另撰文寫寫啦...)

另最想回應既係外援問題, 冇記錯香港足球掂過既一期(late 80's)既吳群立與宋連勇, 也是以國援既身份打起, 也是南華強盛的一大主因

可是近代的國援朝只以「范大將軍」較為人知, 可是他加盟之時已達三十幾之高齡, 作為非常有限

要入一d好國援, 除能力外年齡也是一大問題

講住咁多先, 做paper...[/size]

Dalvm 發表於 2013-4-4 19:38

[size=3]週五, 2006-05-05 23:41 — Wing

銀禧


以前如果你參加足總的青訓,是有機會去銀禧/體院受訓的。不過自從足球被康體局在重點發展項目踢出來後,體院就再無足球部。

其實有一個很有趣的問題。最遲在八十年代後期開始,差不多所有新晉甲組球員都是從銀禧/體院出來的。甲組隊過份依靠銀禧出品,自己就沒有培育青年球員了。即使體院足球部解散後,有心有力重視青訓的甲組隊亦不多。現在的預備組幾乎都是甲組球員上陣,今天有青年軍的甲組隊好像只有流浪和傑志。大部分老細抱著甚麼心態搞足球,很清楚吧。

早前足總得到將軍澳那邊一地皮的使用權,準備興建集訓場地。就看看這個計劃能否為香港足球帶來突破了。然而就算青訓做得好,如果在港當職業足球員沒有前途的話,那還是不行的。總之香港足球千瘡百孔,少修少補改變不了些甚麼。

又回說所謂的國援。其實當打的球員根本不會來。宋連勇是異數,只因他本身移居來港。立叔在香港踢至近四十歲仍然厲害只是一個個別的經典。范志毅與張恩華英雄遲暮。其它球隊大部分都是在內地踢不上球的人,又或者是暫時未有機會踢一隊而被外放來港鍛鍊。要有像立叔那樣的經典國援,實在不大可能。[/size]

Dalvm 發表於 2013-4-4 19:39

[size=3]週六, 2006-05-06 23:04 — Magiccello

更正


前荷蘭籍港隊教練利沙雲,不曾擔任過當地班霸阿積士的主帥。阿積士的主帥沒有需要來香港當港隊教練的. 在歐洲, 很多球會聘請為主帥. 香港也請不起.

香港足壇, 弄到今時今日地步, 足總, 足球隊班主, 球員, 球迷, 全有責. 香港所謂甲組聯賽, 可觀性每況愈下. 在香港, 不是沒有球迷, 也不是沒有有錢人和大企業. 而是沒有一個像樣的組織, 去當職業足球聯賽是一家企業去營運. 現在香港足總, 可算一間不專業的家族式山寨廠. 主事當局不知現代管治為何物, 決策黑箱作業, 制度不合時宜, 不會下放權力給專業管理人才, 什麼董事會事無大小, 事事過問. 以前, 乙丙組代表, 更可否決甲組事務. 使有心投資足球隊的人打退堂鼓. 像每年的七人欖球賽, 便成為城中盛事. 香港很多人打欖球嗎? 當然不是. 分別在於人家當成一家企業來做, 按現代規則, 規律去辦事.

香港足球隊班主, 很多當球隊是玩具, 拿來"威"的. 球隊管理不專業. 很多球隊教練沒有實權, 班主有權Override教練在每埸球賽的戰術, 用人. 有時, 兩季拿不到任何獎杯, 班主便打退堂鼓. 使球隊班費變化很大, 教練, 球員沒有保障, 隨時失業. 如何吸引新人入行, 視足球員為終身職業?

有一些球員也不潔身自愛. 有前班主及教練說, 在比賽前一天, 有球員可以通宵雀戰, 至比賽當日, 沒精打采, 令球隊輸掉比賽. 日常操練又不認真, 遲到早退.[/size]

Dalvm 發表於 2013-4-4 19:42

[size=3]惟根據現時國際足協規定,若球員以“歸化”形式(即放棄原有國籍而申請新國籍)加入代表隊,除了在此之前,從未代表其原籍國家出賽外,亦需要在新入籍國家居留不少於5年(只計算18歲以後之居留時間)。故即使要實行閣下之建議,球員亦未可立刻代表香港參加正式國際賽事。



香港足球總會[/size]

Dalvm 發表於 2013-4-4 19:47

[size=3]將軍澳擬建足球學校
2009-11-12

港人謔稱足球員為「波牛」,但港隊國際名次逐步攀升,及南華在亞協盃打入四強,顯示香港足球有出路,民政事務局正手推動本港足運長遠發展,初步計劃在將軍澳興建足球學校,並每年向足總提供七百萬元撥款資助,有學者認為足球學校有助提拔具潛質的年輕球員,為足球界注入新動力。

        民政事務局局長曾德成昨於立法會中回應議員提問時透露,局方去年六月已委託顧問,研究本港足球運動的改革及可持續發展的長遠策略,明年初有結果,政府會視乎建議,檢討支援足運政策,並計劃在將軍澳興建足球學院,培育年輕足球員,另每年向足球總會提供七百萬元撥款資助,及特別撥款七十萬元備戰東亞運。

        他強調,要振興足球運動,必須從球隊管理架構及社會文化手,改變家長對學業差才踢足球的看法,而本港球場具有高管理水平,並非外界所指的罪惡溫,相信更多青少年加入球壇,能避免誤入歧途。

        浸大體育學系副教授雷雄德表示,現時青年足球員的培訓均由地區球會做起,欠缺系統性,足球學院有助集中培育有質素的青年軍,提供體能、戰術等科學化訓練,培養團隊及紀律精神,對足運長遠發展有正面作用。

        資料顯示,足總今年向環保署提出租用將軍澳第一期堆填區內沿海十九公頃平地,用作興建足球學院。[/size]

Dalvm 發表於 2013-4-4 21:04

GoalGoalGoal
[url]http://www.goalgoalgoal.com/index.php[/url]

Dalvm 發表於 2013-4-5 13:18

[size=3]政府應予以資助和支援,不論是財力(投入資金)、人力(從海外或本地禮聘資深教練)、物力(價錢低廉的場地租/借),各方面都大力提供,讓足球活動的訓練滲透進社區、幼稚園、小學、中學、大專、職青,辦訓練學校、訓練營、海外交流活動等等,又對現有的球隊給予練習及比賽場地的各種優惠。

藉此把足球的熱愛帶動至整個社會的參予,由政府帶頭推廣足球熱,並非空口說白話那種運動有益的 hard selling,而是要付諸行動去搞配套、獎勵或聯營之類。因為鍛鍊的基礎應從小開始,那是長遠的投資,而且肯定不會虧本,推廣全民運動,單是對市民健康的碑益一項,便一定有勝算,不論是男孩或女孩,讓青少年自小對足球培養出喜好來,也是過盛精力的發洩渠道,連帶毒品猖獗和沈迷遊戲機的社會問題也一併得以舒緩。例如巴西這個盛產足球勁旅的國家,舉國上下,無論富人、窮人、大人、小童,對足球都充滿熱忱,球不離腿的,要成功,便先要付出,先要下苦功去發展和發掘了。

當然,運動的真正意義不在於輸贏,贏只是錦上添花而已。各界(政府、社區、社團、學校、家庭)應予以精神上並且實質上的支持,因為運動本身便是一種對身心均十分有益的鍛鍊,運動的好處大抵無需贅述,而運動的過程便足以叫人受惠,投入的資金和心力一定不會白費,讓孩子得到寶貴的學習機會(任何技能都要經年累月的訓練才會有所成),讓運動員得到適切的支援,讓家長看到足球也可以是一門專業和出路。

就從教育著手吧! [/size]

Dalvm 發表於 2013-4-5 13:22

[size=3]立法會三題:本地足球發展
************
  以下為今日(十一月十一日)在立法會會議上張學明議員的提問和民政事務局局長曾德成的答覆:

問題:

  據報,近日中國領導人倡議將足球運動的發展提升至反映中國體育文化軟實力的層次。報道又指出,在本年十月二十一日於香港大球場舉行的南華足球隊對科威特球隊的賽事中,出現近年少見的座位爆滿空前盛況,反映本地市民並未放棄支持足球運動。就如何促進本地足球發展,與中國足球運動接軌,政府可否告知本會:

(一)有否研究符合本港足球運動的改革與可持續發展的措施;若有,詳情為何;若否,原因為何;

(二)針對國家將足球運動提高至反映國家軟實力的層次,香港特區政府有否相應措施作出配合;目前當局有否直接撥款支援球隊的發展;如有,詳情為何;如沒有,會否考慮撥款資助,以及長遠來說,會否研究按足球隊伍的表現訂定分級資助額,以鼓勵球隊提升實力;及

(三)在現行精英培訓資助政策下甄選精英體育項目的可出可入機制的詳情,以及足球運動要成為精英體育項目所需具備的條件?

答覆:

主席:

  感謝張學明議員的提問,就提問的三個部分,答覆如下﹕

(一)足球始終是香港市民十分喜愛的運動。立法會議員亦一直十分關注。立法會於去年六月四日的會議上,曾經就促進本地足球發展進行動議辯論,其後民政局應立法會要求,聘請顧問公司進行研究,檢討香港足球的現況、分析鄰近國家及城市足球發展的經驗、以及就這些經驗是否適用於香港進行評估,從而對未來本地足球發展的策略方向及可行方案作出建議。目前,有關研究尚在進行當中,按計劃顧問會在二○一○年年初提交研究報告。屆時,我們會詳細考慮應如何制定適當及可行的措施和實施策略,以協助香港足球總會(足總)促進香港足球的長遠發展。我們打算明年年初就研究報告向立法會民政事務委員會進行匯報。

  另外,要支持本地足球的可持續發展,一個可有效發掘和培訓年輕球員的足球訓練基地不可或缺。我們正研究在將軍澳興建有關訓練學院的可行性,並會同各持份者探討最合適的發展和運作模式。

(二)我們留意到國家對推動足球運動發展的決心。特區政府會繼續投放資源於香港整體的足球發展。在這一方面,康樂及文化事務署(康文署)[color=Blue]每年向足總撥款超過七百萬元[/color],主要作以下用途:

甲、資助足總舉辦青少年足球發展計劃,發掘和訓練有天賦的年輕球員。於二○○八至○九年度,足總透過政府的資助舉辦了超過二千項足球活動,當中包括學校體育推廣計劃,由足總派出教練前往學校進行足球訓練,以及安排學童參觀大型賽事;以及青少年足球推廣計劃、幼苗和青苗足球培訓計劃等,參加人數接近五萬人;

乙、培訓香港足球代表隊及相關工作人員和安排代表隊參加國際足球賽事;及

丙、支付足總的日常營運開支。

  此外,政府亦會透過藝術及體育發展基金及其他財政資源支援足球運動員參與主要賽事。例如在二○○八至○九年度,政府便撥出接近七十萬元予足總,供香港足球代表隊備戰今年舉行的第十一屆全國運動會和第五屆東亞運動會。

  在設施供應方面,康文署目前管理五十一個天然草地球場、二十四個人造草地球場,以及二百三十六個硬地足球場。康文署一直致力透過改善現有設施和興建新的場地,應付社區、各足球推廣計劃以及各級球隊的訓練和比賽需要。

  為了加強支援地區足球的發展,康文署在二○○二年協助足總成立地區足球隊,包括為每隊球隊提供免費足球場時段作訓練,並且鼓勵各區區議會為代表其所在地區的足球隊提供資助,減輕球隊的財政負擔。在這一方面,大埔地區的足球隊已於二○○六至○七年度晉升至甲組聯賽作賽,而沙田區足球隊也於二○○九至一○年度晉升至甲組。

  康文署亦已接納足總的要求,在二○○九至一○年度球季作出安排,為十一隊甲組聯賽球隊安排固定的主場球場,讓他們可獲分配更多節數作訓練用途。至於會否按照球隊的表現訂定分級資助額,我們會待顧問提交報告和策略建議後,作一併的考慮。

  我希望指出,足總在本地足球發展中擔當主導角色。足總在本港負責推廣及發展足球,是認可的體育總會,並為國際足球協會的屬會。它的權責包括舉辦本地足球聯賽、監管及向本地球會提供支援、甄選香港足球代表隊、以至與其他國家及地區的體育總會、球會或聯賽合作、交流或安排比賽等。政府主要透過財政資助和場地支援等措施,協助足總推廣及發展足球。
  
(三)至於精英培訓資助的政策,目的是透過把資源集中於有潛質或已有成績的體育項目,或在個別項目有出色表現的運動員上,期望提高香港在國際體育賽事中奪標的機會。精英體育項目是由香港體育學院(香港體院)支援及管理的。自二○○五至○九年度精英體育撥款周期開始,體育委員會通過一套嚴謹的準則來甄選可獲香港體院精英體育撥款資助的體育項目。就足球而言,香港體院會按本地足球代表隊及青少年代表隊在過去兩年於具規模及認受性的地區及國際賽事中取得的獎牌及排名計分,如分數達到準則中訂明的水平,則可以獲選為精英體育項目。根據有關準則,足球目前還未達到成為精英體育項目的合格指標。




2009年11月11日(星期三)
香港時間17時25分[/size]

Dalvm 發表於 2013-4-5 13:24

[size=3]立法會十八題:香港足球發展
*************
  以下為今日(三月十一日)在立法會會議上林大輝議員的提問和民政事務局局長曾德成的書面答覆:

問題:

  關於民政事務局局長於本年二月十一日就本人所提並與香港足球發展有關的質詢的答覆,政府可否告知本會:

(一) 為檢視本地及鄰近地區在足球運動發展方面的異同而進行的顧問研究的展開及預計完成日期;會否向本會交代研究的內容及主要範疇;

(二) 有否評估,香港男子足球隊在國際足球協會的世界排名由二○○三年的第119位不斷下跌至本年的152位的情況,會否嚴重影響香港體育界的形象;若會,有何挽救香港體育界形象的方案;若否,原因為何;

(三) 是否知悉,在二○○五至二○○八年期間的三個球季,甲組足球賽事(聯賽及盃賽)每季的門券總收入為何;

(四) 有否評估重建後的旺角大球場如何能協助推動足球運動的發展;政府與香港足球總會對此是否有詳細計劃;若有,計劃的內容為何;有否評估每季在重建後的旺角大球場舉行的甲組足球賽事的入場人數;若有,評估的結果及所用準則為何;若否,不作評估的原因;

(五) 鑑於政府指重建後的旺角大球場可為香港提供一個更優質的體育活動場地,一方面協助推動足球運動發展,另一方面可以舉辦更多較大型的社區活動,政府估計該場地用於舉辦有關這兩方面的活動的比例為何,以及計劃在這兩方面分別舉辦甚麼項目;

(六) 是否知悉,過去三個球季每季在香港大球場舉行的甲組足球賽事(聯賽及盃賽)的數目及入場人數;及

(七) 鑑於足球是獲康樂及文化事務署管理的體育資助計劃撥款資助的體育活動之一,過去兩年,政府有否檢討該計劃在推動足球發展的成效;若有,詳情為何;若否,原因為何?

答覆︰

主席︰

(一) 就有關的顧問研究,康樂及文化事務署(康文署)已於二○○九年二月二十六日再次招標,截止投標日期為二○○九年三月十九日。若招標過程順利,顧問報告預計可於二○一○年初完成。

  顧問研究旨在探討亞洲區內其他國家或城市成功發展足球的經驗及檢討本地足球的發展情況,從而協助我們為本地足球的長遠發展定位。我們會待有關報告完成後向立法會匯報。

(二) 就個別體育項目而言,運動員或隊伍的世界排名無疑是項目發展的一個重要指標。然而,個別項目(如香港足球代表隊)的排名並不足以展示香港體育界的國際形象。我們也不應將世界排名等同香港在發展這項運動的成績及運動員所付出的努力。

(三) 根據香港足球總會(足總)提供的資料顯示,二○○五至二○○八年度的三個球季中,在香港大球場及旺角大球場進行的甲組(聯賽及盃賽)足球賽事的門券收入如下:

球季        門券收入       總收入
          (HK$)       (HK$)
        香港大球場 旺角大球場
二○○五/○六 405,760   1,066,300  1,472,060
二○○六/○七 750,920   2,782,300  3,533,220
二○○七/○八 490,940   3,211,700  3,702,640

(四) 旺角大球場於改善工程完成後,將提高服務水平。新設施可用以舉辦各項甲組足球聯賽或國際足球比賽,既有助提升市民大眾對足球運動的興趣和參與,亦可更有效地滿足本地運動員的訓練需要。至於推動香港足球運動發展的工作,政府會在設施提供等方面適當支援足總。

  於甲組足球賽事方面,由於每年參賽隊伍數目及賽制均有所不同,因此,當局難以評估足總日後每季在旺角大球場舉辦甲組賽事的數目及入場人數。

  基於旺角大球場在最近三個球季的入場人數的上升趨勢,預期旺角大球場在提升設施後,可以進一步協助推動足球運動發展。

(五) 旺角大球場交通方便,一直是舉辦本地足球比賽及大型社區活動的主要體育活動場地之一,相關活動包括香港交通安全會和香港女童軍總會每年的周年大會操等。康文署會維持球場草地於良好狀況,作足球賽事或訓練之用,同時作出協調,盡量滿足體育總會及其他團體的需要,善用旺角大球場。

(六) 香港大球場最近三個球季甲組(聯賽及盃賽)的入座數據如下:

        賽事數目 總觀眾人數   平均每場賽
                     事觀眾人數
二○○五/○六 14         19,587          1,399
二○○六/○七 13         26,707          2,054
二○○七/○八 6          17,930          2,988

(七) 近年來,在有關資助計劃下,我們與足總合作,舉辦了不同的足球活動。在足球培訓方面,康文署每年會透過有關資助計劃,與足總合作推行一系列有系統、全面及互相銜接的青少年足球計劃,如「學校體育推廣計劃」、「青少年足球推廣」、「幼苗及青苗足球培訓計劃」、「青少年地區足球隊訓練計劃」及「區域足球代表隊訓練」等,供五至十九歲的學生及青少年參加,以加強本地青少年足球運動的培訓及為本地足球運動提供生力軍。

  為配合足球運動的推廣和發展,康文署更於二○○七/二○○八年度起,額外增加超過90萬元撥款予足總。在二○○八/二○○九年度足總受資助的活動數目為2,083項,參加人數超過54,200,資助額約731萬元。

  為配合足總推展足球運動的工作,康文署保持與足總舉行周年會議,檢討資助活動的成效,並就未來發展計劃作出配合,共同推動香港的足球發展。




2009年3月11日(星期三)
香港時間16時30分[/size]

Dalvm 發表於 2013-4-5 13:28

[size=3]政府支持足球,但資源歸誰?
週五, 2011-02-04 20:29 — Wing

在申辦亞運的撥款被立法會財委會否決後的一天(一月十五日),支持申辦亞運的經濟動力舉連了一個名叫香港足球發展研討會的活動。台上的主角嘉賓有足總秘書長袁文川、民政事務局首席助理秘書長(康樂及體育)的莫君虞和足總改革顧問(change agent)Mark Sutcliffe。

新球場使用權歸誰?

本來以為Mark Sutcliffe會是這次活動的主角。事關足總改革顧問的角色對日後足球發展至為關鍵。根據政府在二零一零年初公布的顧問報告(也是由Mark Sutcliffe的公司所撰寫),足總需要聘請改革顧問,並根據改革顧問的建議作出改革。不過,Mark Sutcliffe他自在活動開始初段就他的工作作了一個簡單的匯報後便幾乎完全被台下的參加者遺忘。大家的焦點都放在莫秘書長身上。莫秘書長在他的演辭中唯一提到政府肯定會做的工作就是多建第三代仿真草球足球場。以仿真草取代天然草,是因為前者在一年只可提供六百節予用家,後者卻能提供逾三千二百節。莫指出現時全港有十五個第三代仿真草球場,但有新的二十一個將在未來五年建好。

一談到球場設施便不得了。眾所週知,足總和絕大多數的足球會都沒有自己的球場,它們轄下的球隊與其它足球愛好者一樣,都要用政府的場地練習甚至是比賽。雖然現時的政策已給予它們一些租場的優先權,但優先權是有限制的。於是,袁文川便率先提議球場的使用權需要對精英運動員有優先的考慮。

誰是足球界的一分子?

台下的陳平(大埔區議員,大埔足球隊領隊)隨即指出,他的球隊要與公眾共享球隊有多不應該,直言這個議題根本無需討論。另一支甲組地區球隊,屯門足球會會長何君堯亦痛陳球隊在租場時所面對的困難。港隊主教練曾偉忠則索性即場提出具體訴求,要求在新建的二十一個球場中,撥出十八個予十八區的地區梯隊優先使用。此建議獲得在場的足總主席夫人,經濟動力立法會議員梁劉柔芬支持。然而,莫秘書長當然不敢就地許下承諾,堅持要在滿足在座代表要求和公眾利益中取得平衡。

值得注意的是,足球顧問報告其中一個建議就是要強化業餘足球,並建議香港的業餘足球體系能為職業足球體系輸送人才。然而,現時業餘足球隊要租用標準十一人足球場踢球並不容易,炒賣場紙的情況是公開的秘密。如果將政府的場地的使用權進一步向專業足球界別傾斜,豈不是不能做到加強業餘足球基礎這個建議?

甲組會和足總一致嗎?

有趣的是,究竟強化業餘足球這個建議是否受到認同或重視呢?陳平在會上直言談青訓談設施意義不大。最有效提升本地足球水平的方法是找馬會或者政府出巨資作為甲組比賽的獎金。到時甲組隊能引入高質素外援,本地的聯賽水平以至本地球員水平必能提升。似乎業餘足球是精英足球的基礎還是與精英足球爭奪資源的「競爭者」,尚要有更多的討論才有明確的答案。換言之,儘管政府在顧問報告出爐後已明言政府將會向足球傾斜。但這些額外資源如何分配在這一刻卻似乎仍存有爭議。

陳平慷慨激昂的發言後,身為足總僱員的曾偉忠即帶領台下參與者高呼口號重申香港足球有得搞及需要政府支持。但可別以為這就象徵著球圈大團結。事實上,球圈內部也有不同利益存在。足總的使命包括代表隊、職業和業餘足球的發展,總不能事事只以甲組隊的利益為依歸。傑志總領隊伍健便指出職業足球員既是甲組會的僱員,政府要提倡足球不可能只找足總而不找甲組會。之後何君堯又指足總應代表「用家」利益,而所謂的用家就是甲組會,故理應甲組會都是董事局當然成員。伍何的說法,某程度上都是在抱怨現時甲組會的影響力不足。

四月十一日大件事

但如果何的建議能獲得其它甲組會接受,那問題便大了。政府撥額外資源予足總的先決條件是要改革足總架構。雖然實際上的改組內容未有對外披露,但以Mark Sutcliffe經常強調擴大不同足球參與者對足總的參與,大概修章的建議會令甲組會的影響力更微。打破常被斥為小圈子私人俱樂部的足總架構,也是當初顧問報告以至主流民意支持的方向所在。四月十一日的特別同人大會,需要四分三票數支持才能通過修章議案。如果甲組會團結反對,再加上多名老細對部分乙、丙組球會的影響力,要否決修章絕非難事。假如改革失敗,那政府就理所當然地可以鳴金收兵,無需為足球運動的發展費神,而將軍澳的足球中心也可能會無疾而終。[/size]

Dalvm 發表於 2013-4-5 13:33

[size=3]青訓育才關鍵 區會組隊參與 香港足運復興要靠政府


2010年 06月 26日 09:43    中國窗
  
    【香港商報】訊 南非世界盃掀起全城狂熱,香港參加世界盃決賽周會是夢嗎?事實上,它不是一個夢,而是欠一個機會。上世紀90年代前,港人對本地足球有高度參與,可惜往後一直走下坡。去年的東亞運足球冠軍給港人的興奮,令人重燃希望,期待本地足球再度崛起。足球界名人和球星都認為,青訓的打造是關鍵之一,而香港足球總會的改革亦是一重點。

    商報記者 鄺偉成

    1985年5月19日世界盃外圍賽,香港隊以2比1擊敗中國隊從小組中出線,成為經典的「5·19之役」;2009年12月12日,有主場優勢的東亞運香港足球代表隊在決賽擊敗日本,獲得史無前例的大型綜合運動會的足球冠軍。同樣是輝煌的一刻,感慨的是,這24年間本土足球發展由盛而衰。

    ●足運由盛而衰有因

    香港足球總會董事余錦基認為,香港足球一直只靠有一些有心人士支持才得以蓬勃,但隨□減少用外援的決定、電視轉播外國聯賽的興起,加上政府長年的不資助,香港足球逐漸走入低谷。

    余錦基對本地足球的投入及熱愛為人熟知。他也無奈地說,香港足球真是衰落了。他緬懷港足曾有一段光輝日子,「多人睇本地波、又多贊助」,這樣亦解決了足總財政問題,繼續生存下來;這是因有一班足球發燒友組織球隊,如「林建岳搞南華、林建名搞東方」,還羅致身價高的外援,除了參加甲組比賽,又誕生了實力強橫的香港隊,這樣就吸引很多球迷。

    他更提及自己當年擔任足總主席時,舉辦省港盃,門票由5毫子炒至5元;在廣州作賽時,家人都不敢接電話,因為怕親戚朋友索取門票。可是,在1985年後,有人建議不用外援,主因是外援身價貴,當沒有高質素球員後,球迷無球星可捧,對本土球賽漸失興趣。另方面,電視台直播外國球賽越來越多,賭波又合法化,港人的注意力都集中在外國球賽。「又好睇,又有得賭,球迷的視線都轉移了。」

    ●撥款區隊打上甲組

    「香港其實有好多人熱愛足球,入場睇波的人雖少;但在電視睇波、去球場踢波的人是愈來愈多,大人有大人踢,細路有細路踢,唔信,你試下去訂場,睇下訂唔訂到。」他更指,幸好東亞運港隊奪取金牌,敲響了蘇醒的鐘,令市民及政府突然再關注足球。

    他認為要復興本地足運,不能再只靠有心人一力支撐,重點要從青訓做起,並要全港18區一起打造,為本港足球事業打下基石。他建議,18區都有自家足球隊,由區議會為主體作帶領,對區議會百利而無一害;有了該區的足球隊,居民亦有歸屬感。

    「目前的大埔、沙田等區隊是成功的例子,由地區做起,改造本地足球文化。錢無疑是一個問題,但踢丙組每年只需60萬元,政府可資助一半,其餘由各區自找贊助,若升上甲組,政府可撥100萬元,即是18區全部都踢上甲組,都是1800萬元,但效果卻極佳。」余錦基建議,每區都有自己的主場,每區均建體育中心,內有球場,讓地區球隊練波,還有游泳池、網球場等,區內的學校也可使用。

    地區足球打造良好,青訓亦會漸入佳境,余錦基提到,美國與日本以往是「唔識踢波」,但當局用了很多時間組織青訓,父母會去看賽事,同時是親子活動,一起享受足球,就是快樂足球。地區及青訓搞得成功,又可以仿效歐洲的冠軍聯賽盃,與中國合辦一個大中華盃的球會盃,兩地比賽頭數名的球隊,加台灣及澳門的球隊參加。●港人足球之火未滅愈說愈高興的余錦基指,「世界上有邊個活動,可以令你的國家的市民,穿著國家的球衣在街上巡遊,在世界盃就展示了出來。如亞洲盃(2007),多災多難的伊拉克贏了當年的冠軍,對國民有大影響,很多人都喜極而泣。」他認為,香港人平日壓力大,都想有時間出去「叫□」。對於「5·19之役」及東亞運冠軍,這兩個時空足運的更迭,余錦基稱,有些事是不能以賽事結果以衡量,但他相信,港人還是期待有一支腳法優秀的香港隊,而且一定會捧場,「香港人對足球的一團火是未滅的。」

    余錦基冀足總董事中立

    香港足球總會統領全港大大小小的足球比賽、代表隊及青年軍,其運作的好壞,直接影響了本地足運發展。近年更因財政紊亂而廣受批評,在足總管理層多年的余錦基深感委屈,明言足總是有很多地方要改善,但指足總處事一塌糊塗的話,「你試□哑搞□,安排賽事,搞咁多鹂呀?」
[/size]

Dalvm 發表於 2013-4-5 13:49

[size=3]「港超聯」最快明年九月成立 足運改革倡最低年薪15萬
[2011-06-07] Tweet

    香港足球總會早前通過改革香港球壇的「鳳凰計劃」,最快於明年九月球季成立香港超級足球聯賽。據瞭解,足總的改革顧問留意到球員「起薪點」較低,因部分甲組球會在簽署學徒球員時,月薪一直只有三、四千元,難以鼓勵年輕一輩「入行」,建議香港球圈建立本身的「最低薪資」制度,倡議球員月薪應最少達到一萬二千五百元,即年薪十五萬元;五年後更可加薪至一萬七千元。


記者:歐志軍


    足總早前通過最快於明年九月開始的球季設立「港超聯」,代表香港球圈正式嘗試全面職業化。
    改革顧問報告直言,本地球員地位不高,薪資亦相對較低,難以成為年輕人渴望加入的行業,情況亦可從足球賽事的水平反映,是球圈需要打破的惡性循環之一,故認為香港球壇應考慮建立本身的「最低薪資」制度。
    根據顧問作出的財務評估,建議「港超聯」成立時,每家球會的球員年薪應至少達到十五萬元,即月薪一萬二千五百元;球會的平均年薪,更應達到十七萬元;假設每支球隊聘用二十名球員,球員每年薪酬開支最少需要三百四十萬元,佔建議班費的五成六。


足總主席:港好球員不足


    顧問更假設通過門票令收入增加,在「港超聯」爭標的每家球會,在五年後的整體薪酬開支可以超過四百萬元,因此推算屆時球員的平均月薪可以增加至超過一萬七千元。
    對於實施改革後的香港球壇,球員薪酬能否如報告建議般得到大幅提升,足總主席梁孔德指質素較佳的球員,現時月薪已動輒超過一萬元,甚至達到數萬元,超過顧問建議的水平。香港現在問題只是好球員不足,當日後職業聯賽球隊數目增至十二隊時,「爭球員」情況將會更加明顯,相信有助提升球員薪酬。他笑言:「若果人工太低,日後反而可能請不到好球員。」


操練時間少 時薪達百元


    梁孔德表示,現時球員須與球會簽訂合約,加上需要到足總登記,兩者已存在勞資關係。
    對於個別球員的月薪只有數千元,梁孔德解釋這問題只在一至兩家球會出現,但由於球員實際比賽及練習時間較少,即使月薪只有三、四千元,時薪亦可超過二十八元,足以符合政府法定最低薪資的要求。但他強調,新球季開始前會密切監察情況,一旦留意到球員的薪資太低,會立即向球會提出意見。
    多年來一直培訓新秀球員的甲組球會流浪,其總監李輝立坦言,起初也憂慮社會引入最低薪資會影響球會運作,因部分學徒球員的月薪只有三、四千元,但由於球會每天操練時間只有一個半小時,論時薪可以達到一百元,相信是符合法例的規定。
    李輝立說:「現時成年球員的薪酬普遍也有七千至九千元,薪資低或不低,球員需要接受,我們栽培新人的起點就只是這麼多。」


李健和:難逼老闆加薪


    不過,曾力撐最低薪資應設於三十三元水平的前香港足球先生李健和,卻不贊同球圈內引入球會的「最低薪資」,因球員的工作性質較為特殊,加上香港球會在性質上並非一盤生意,往往沒有固定的贊助或收入,估計只有數支球會的班費可以超過六百萬,「難以強逼老闆一定要提升薪資,否則他們大可不搞職業足球,寧願投資業餘性質的乙丙組聯賽。」
    下季將首度升上甲組的地區球隊深水埗,其領隊盧永文也稱,在釐定球員薪酬水平時,會確定時薪不會牴觸法例;對於顧問建議全面提升球員薪酬,他認為較難「一步到位」。


球圈人士對加薪看法


足總主席梁孔德
    聯賽隊伍日後會由十隊增至十二隊,屆時爭球員的情況還會更加厲害,若果人工太低,也不會請到好球員。


流浪總監李輝立
    我們栽培新人的起薪點就只是這麼多……若是有太多勞工法例管制本地足球,香港足球會死。


前香港足球先生李健和
    最慘是在香港經營球隊,不像外國般,可以像一盤生意,難以強逼老闆一定要提升薪資。[/size]

Dalvm 發表於 2013-4-5 13:56

[size=3]講講今天的足總甲組會。
足總CEO 薛基輔Mark Suttcliffe履新,今天正式與各甲組會代表見面。
球會比較關心的話題,是日前Mark接受傳媒訪問時,提及他會為實踐鳯凰計劃訂下先後次序,主要會將焦點放於四個範疇:

(一) 代表隊和精英足球
(二) 職業球會及聯賽,包括教練培訓、改善青少年訓練計劃、使用高質素的訓練設施、改善球員的福利制度 
(三) 基層足球發展計劃
(四) 重整足總架構,增強足總的運作模式及名聲

其中Mark曾提及,香港超級聯賽未必能夠在2013-14年度展開,各球會都就此表達了意見。
各球會的主流意見,都是認為超級聯賽應該是實踐鳯凰計劃的重要一步,故此希望CEO會放在工作清單上的優先位置。
原因是香港足球需要一個重大的改變,在形式上必須要給外界一個更鮮明的專業聯賽形象。當然,香港足球要在整體上提升到另一個層次,在很多方面都要做好,例如給球會的架構設立更高的標準,提升教練及職員的水平,提升球員保障及福利等等 - 香港足球必須要進入更具商業規模的里程碑,帶來新鮮感,才可以吸引更多贊助商,以及投資者,從而為球會進行更深層次的改造,提升水準,吸引更多球迷。

[color=RoyalBlue]球會亦希望足總可以循尋求政府資助方面,再下一城。球會都明白到,政府的資助,不可能直接撥款支持球隊,但在一些球場收費方面,如能減免,設一個資助額,就是很直接而有力的支援了。[/color]

至於青訓方面,球會的主流意見,都是認為應該將責任交回球會,這不應該是足總放很多時間資源和心血的範疇。原因是,足總屬下,目前有50個球會,這些甲乙丙丁組的球會,都在做自己的青訓,包括地區的青訓及各球會的青訓,都在為香港培育青年球員,以及給他們比賽的機會。由球會做青訓的好處,是球會會有一個培訓青年球員的「內需」,亦有讓每支梯隊爭取好成績的意欲;缺乏的,只是訓練的硬件,以及更具規模及更受認同的聯賽及公開賽事,而這些不足,正是足總可以做得更好,協助球會的部份 - 足總需要更妥善地安排訓練場地,舉辦更具質素的青年聯賽,以及加強給予香港青年代表隊的訓練及爭取好成績。

關於青訓的討論,過去分為兩大意見,由球會負責或由足總負責。
我個人的看法,認為青訓應由球會負責。現時在匱乏的支援下,各球會仍然各施各法,或與不同單位結盟及合作,去做好自己的青訓,今季與地區合作的球會,有南華(灣仔),太陽飛馬(元朗)和公民(東區);流浪、晨曦的青訓已有多年來已建立的模式;此外,傑志成立足球學校;橫濱FC(香港)與車路士足球學校合作;大埔、屯門、南區已鞏固了地區青訓規模。此外,乙丙丁組各球會,都在給予青年球員機會去比賽。
目前球會青訓或者未做到最好,但這並不代表足總應該要把青訓作出「中央處理」,由於從前體院所能提供的足球訓練已經「不存在」,由足總去重新建立青訓系統,只會出現更多硬件與軟件匱乏的情況,集中訓練亦令到學員之間競爭性減低,並衍生未來球員以甚麼界定分派到不同球會的問題。
球會做青訓成效如未達理想,其不足之處,才是足總需要專注協助及計劃的青訓工作。

其實感到安慰的,是經過一些時間的醞釀,現時各球會都十分認同香港足球必須要邁向超級聯賽的方向,雖然大家要做的工作會更多,要承擔的責任更廣闊,財務上的承擔亦更重大,但各球會都顯示出決心 - 這個思維上的進步,對香港足球的發展,是很重要的!

大家給CEO反映的另一個期望,當然是希望足總能夠找來更多贊助,令聯賽、盃賽,甚至未來在香港舉辦的國際賽事,都更具吸引力及規模;至於足總負責和政府溝通,在場地安排上的協助,及提高場地質素,也是大家常掛在嘴邊的訴求。

Mark在聽取大家的意見之後,表示必定會好好籌劃鳯凰計劃的各項工作。

此外,今天我與巴甲勁旅富明尼斯的副會長在公司會面,其後他亦前往參觀了南華會,我們傾談兩個球會的合作計劃,其中有關於球員方面的事情,明晚出blog再談。[/size]

Dalvm 發表於 2013-4-5 13:59

[url]http://da20081126.pixnet.net/blog/post/31485438-%e6%97%a5%e9%9f%93%e5%a6%82%e4%bd%95%e7%9f%ad%e7%9f%ad20%e5%b9%b4%e5%85%a7%e5%be%9e%e8%b6%b3%e7%90%83%e5%bc%b1%e5%9c%8b%e8%bd%89%e7%82%ba%e4%b8%96%e7%95%8c%e7%9b%83%e5%b8%b8[/url]

Dalvm 發表於 2013-6-27 19:48

[size=4]中國男足被人羞辱
中國男足當晚在合肥有場國際比賽,對手是排名遠低於自己的泰國隊。這支泰國隊是臨時拼湊而成,平均年齡僅二十二歲,實力之弱可想而知。比賽前坊間就有傳言,說中國足球隊在下一盤大棋,他們知道習近平是中國一號球迷,更知道這一天他要過六十大壽,所以他們鑑於自己多場比賽不勝的背景,刻意找來一個軟柿子泰國隊要痛捏一番,以一場大勝為習老大祝壽。

想法好像不錯。中國足球水平不高,但看領導眼色行事的本事不低。習近平前段訪問墨西哥,明言自己是足球迷,又說「中國足球隊一直很努力,但目前只有一次闖進過世界盃比賽」,話裏話外的意思,其實是褒中帶貶,一號球迷希望中國足球盡快提高水平的殷殷之心,誰都能聽明白。正所謂希望有多大,失望有多深。當晚中國男足將一場祝壽大戲實打實地演砸了,最終一比五輸給了泰國隊。如此比分,創造了中泰足球國家隊層面交手的最大比分。近三十年來的頭十年,泰國隊屢屢成為中國剋星,在多次關鍵比賽中擊敗過中國隊,但中國隊從未輸過這樣大的比分;最近的二十年,中國隊一直力壓泰國,再未讓對方得過手。但偏在一號球迷過生日的時候,中國男足再次丟人現眼,將比賽踢成了事故,踢成了羞辱,也順道宣布了官辦足球的中國夢已然破滅。

不知習近平怎樣過自己的六十大壽。外人看來,眼看着自己的足球中國夢夢破,他不鬱悶才怪。[/size]

Dalvm 發表於 2013-7-2 00:33

[size=3]政府支持香港足球長遠發展

2013年02月17日

民政事務局局長曾德成
   蛇年伊始的賀歲盃足球賽,港聯雖然首戰受挫,最後仍奮力險勝泰國勁旅蒙通聯,取得季軍。香港足球壇今年續有盛事,受眾多球迷期待的,自是英超聯的曼聯足球隊再次訪港,「撲票」熱潮早就掀起。

   足球是隊際比賽,需要整隊球員的緊密配合。現代足球比賽涉及龐大的組織、資源、人才培訓等問題。為了提高香港足球水平,政府曾經委託顧問進行研究,發表了一系列建議,重點包括改善足球體育組織的管治、提升代表隊的專業水平、加強青少年培訓、改善設施及成立足球訓練中心等等。

   政府明確支持香港足球的長遠發展,鼓勵足總推行「鳳凰計劃」逐步落實改革建議,推動職業及業餘足球。政府亦增建和改善足球場,並撥出額外資源,加強支持球隊及提供更多比賽機會等等。

   足球顧問報告強調發展地區足球的重要性。地區足球隊是植根地區的隊伍。為它們提供資助,對普及足球、提升球隊水平、培養球員有很大作用,這並可為各區青年球員提供重要的發展階梯。

   現在,全港18區都有自己的地區足球隊,參加香港足球總會舉辦的聯賽,包括三隊甲組、四隊乙組、六隊丙組及五隊丁組隊伍。民政事務局的足球專責小組自2011-12年度球季開始推出「地區足球隊資助計劃」,為地區足球隊提供額外資助。資助用於聘請教練、交通運輸、增添器材及行政開支等等。2012-13年度球季資助總額增加至593萬元,比上年度增加超過一成。

   足球專責小組又在地區對青少年進行有系統的足球培訓,讓球員有路徑逐步發展成為精英級球員。康文署在2011-12年度為此投放533萬元;2012-13年度的資助增至663萬元。康文署並為各區區議會支持的足球代表隊免費提供36節的草地足球場供使用,以助備戰地區聯賽賽事。康文署又為甲組球隊編配了主場,協助球隊吸納更多支持。

   各支地區球隊積極參與不同級別的聯賽,循環對壘,努力競技。依照足總的賽制,到球季結束時,比賽成績計算下來,積分高的便可獲「升班」。有三支地區足球隊已升上了最高級別的甲組,可見發展地區足球是有效途徑。不過,地區足球隊升班至甲組,往往一則以喜、一則以憂。喜的固然是成績受肯定,憂者是聯賽甲組隊伍「身價」不同了,每年所需費用遠超一般地區球隊,不容易籌措。

   甲組之中並非來自地區升班的其他球隊,都各有本身的財政來源,例如商業贊助或社會人士資助。足球顧問報告提出了維持職業足球發展的融資模式,明顯要更多依靠市場和商業運作,在香港不適宜由政府包攬。不過,本來的地區足球隊,通過奮鬥努力升至甲組隊,總還要經過一個升級轉型的適應過程,政府不排除從中給予協助。我們會在本年度球季結束後,根據地區球隊的需要,檢討來屆球季的資助金額。

   提高香港的足球水準,要有系統地長期推行,在建立普及運動的基礎上逐步達到。如今,我們已見到一些地區球隊打響名堂。希望這樣的球隊、球會陸續增加。政府會繼續與香港足球總會緊密合作,為各地區球隊提供協助,提升地區足球的水平和推動足球運動的發展。[/size]

Dalvm 發表於 2013-7-2 01:01

[size=3]夢想讓日本足球變大

日本足球隊在這次FIFA聯邦杯震撼強國義大利的表現,引起世界足壇對日本足球進步的關注,各方也對日本歷經逾二十年的蛻變成長倍增好奇。孩子們通過踢球鍛煉身體是日本足協的社會責任,日本J聯賽創始人,前日本足協主席川淵三郎在接受媒體訪問時坦言,日本足球的成長,經過了很長時間的積累和沉澱,而青少年、聯賽多方位立體化的進步是日本足球取得現在成績的重要原因。他強調重點在於「讓他們提升運動能力、感受體育的樂趣,才可望見到效果立竿見影。」


川淵三郎的論點,與這幾年發哥在校園社區巡迴演講中必講的其中一段息息相關,即必須足球生根家庭才有希望。記得早在30年以前了,日本大阪YMCA帶領幼兒足球隊來台北與萬華YMCA的幼童友誼交流,發哥在與他們交談中獲悉,日本光是大阪地區YMCA帶領的幼兒足球人口便有上萬人之多。日本幼兒學足球,都是要繳費去上課的,並且,往往是由父母或爺爺奶奶陪同去上課學習。


日本的家長帶小孩去學踢球,主要是讓孩子多接觸戶外活動,先培養他們認識足球,進而愛好足球,未必都是希望他們自己的孩子,將來成為出色的足球巨星,但起碼讓他們成為一名懂足球的人。


今天日本足球維新的成功,從這小地方不難可看出他們成功之處,小孩學足球過程中,連動帶起了陪同的父母及爺爺奶奶也直間接認識了足球這項運動,久而久之,耳濡目染之下,足球已經在日本的各個家庭中生根,為上世紀九十年代以後日本創辦職業足球聯賽時,早已打下了擁有可觀的看得懂足球的基本觀眾群。


所以說,一項運動的推展,就得像日本這樣,一定要設法打入他們的家庭裡,如此,才能讓足球真正的落實發展。


川淵三郎說:「J聯賽俱樂部、學校俱樂部、民間俱樂部等,培養管道非常多樣。足協會不斷收集資訊,加以整合。我們擁有一個國家訓練中心,每隔一兩個月就把頂尖的青少年選手集合到一起進行訓練和評估。」本田圭佑、中村俊輔等日本球星昔日在俱樂部青年隊並不如意,但日本足協看到了他們的潛能,對他們的成長始終關注和掌握,最終兩人都成為職業球員。如今的日本足球活躍著90萬名註冊球員,6.4萬名教練,21萬名註冊裁判,球迷人數達到127萬。


川淵三郎指出,紮根民間也讓日本足球根基扎實。日本全國規模的青少年比賽非常多,全國少年足球大會從1977年起一直在舉辦,全國高中錦標賽歷史更為悠久,迄今已經舉行了89屆比賽。這位75歲的老人直言「是孩子們的夢想‘迫使’日本足球變得更加強大。」這點,值得台灣作為借鏡。 [/size]

頁: [1] 2

Powered by Discuz! Archiver 7.0.0  © 2001-2009 Comsenz Inc.